自然辯證法複習彙總 詳細

2021-08-08 11:16:02 字數 5930 閱讀 3694

1試述《自然辯證法》的學科性質及與科學技術的關係

學科性質:是一門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與思維科學相交叉的哲學性質的學科。它從自然觀、認識論、方**與價值論方面,研究科學技術及其與社會的關係,是科學技術研究的思想理論基礎。

首先:科學性與哲學性。自然辯證法以交叉學科的性質發展起來。

向科學技術靠近,它具有科技性;向哲學靠近,它具有哲學性。從目前已有的成果來看,它更偏重於哲學,偏重於對科學技術的哲學分析,所以,自然辯證法歸屬於哲學學科。但是,自然辯證法還確實具有科技性,因為它的研究物件是科學技術,科學技術的邏輯與理性特徵在自然辯證法中得到充分的體現。

其次:哲學性與非哲學性。自然辯證法哲學性的表現在對人類中心主義和非人類中心主義、科學主義和反科學主義等問題討論的成果。

非哲學性成果突出表現在自然辯證法發展的社會學方向上,如科技與社會的關係、科學技術社會功能等。再次:非哲學性與人文性。

承認自然科學的非哲學性,就承認了其人文性。自然辯證法對人文的研究,使它起到了溝通科學與人文的橋梁或紐帶作用。加強科學技術的人文精神研究,是自然辯證法發展的乙個重要方向。

最後:世界性與民族性。自然辨證法是有恩格斯創立的,是外來的哲學和文化,具有很強的世界性,是世界的哲學和文化。

自然辯證法傳入中國後,便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際結合起來,融入中國的傳統哲學和文化之中,成為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指導思想,成為中國哲學和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這就是其民族性。

與科學技術的關係: 1)自然辯證法的創立與發展是同科學技術的進步分不開的。馬克思認為,技術是現實生產力,是改造世界的物質力量。

2)自然辯證法,可以為我們制定正確的科學技術政策提供理論基礎,科學問題研究的最高層次往往是哲學問題的研究,因此,在研究科學技術問題上,自然辨證法具指導性作用。3)自然辯證法,可以為我們確定科一研專案和建設工程提供科學依據。例如,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企業的技術改造與引進新技術等。

4)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科學技術社會化、社會科學技術化成為時代特徵和時代潮流,相應地,自然辯證法研究將不僅繼續關注科學技術發展的歷史論、科學技術研究的物件論、科學技術研究的認識論以及科學技術的內在發展規律論等問題,而且也將高度關注科學技術的社會執行和發展,科學技術與社會、經濟和人文的互動,科學技術的社會、經濟和人文的價值等問題。

總之,自然辨證法與科學技術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鋪相成,共同進步,共同發展。====

2、論述自然辯證觀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特徵

1)從辯證唯物主義和自然科學發展規律出發,主張物質是運動的,各種運動形式間是可以相互轉化的;主張以科學知識為基礎並在科學思想的高度上進行哲學抽象-自然觀。(2)主張以科學社會學和技術社會學的研究為基礎,進而對科學技術與其他社會子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做價值論分析,和對科學技術發展的外部動力及其社會控制進行研究,尋找出科技、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的基本途徑-科學觀。(3)從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出發,著力研究在科學技術活動中普遍使用的各種方法起作用的條件、制約因素以及它們的總體結構,概括和總結當代科學和技術研究活動進行認識論和方**的抽象,形成對科學技術活動的系統認識-科學方**。

a.自然觀:以各種不同形式相互轉化為中心和流動迴圈的自然觀。

b、科學技術方**:以實驗和假說相結合的辨證綜合方**。c、科學技術觀:

科學技術是社會生產力的構成因素,它是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槓桿

3.試述馬克思主義自然觀對當代生態自然觀的影響

當代生態文明的是馬克思自然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對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的繼承與發展,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措施指引了方向。馬克思主義認為,生態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發展的方向,這對於我們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和生態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人與自然的關係反映著人類文明進步的程度。

目前人類文明正處於從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過渡的階段。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發展史上一種嶄新的現代文明形態。反思人類發展史,雖然社會的文明程度越來越高,但是文明的腳步卻是以自然為人類工具進而犧牲自然環境為代價的。

自然是人類之本、人類之根,無論是過去、現在和將來,它是人類的希望所在。因此,生態文明要求人類重新認識自身與自然的關係。人與自然的關係從古代到現代經歷了從原始的統一到近代的對立再走向對立統一的過程,這是乙個否定之否定的過程。

生態文明是重建人與自然關係的必然選擇。生態文明建設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當代科學實踐,它不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方向,也是未來人類發展的方向。生態文明理論是對馬克思自然觀和文明理論的新發展。

馬克思自然觀的當代價值在於,它為構建科學的環境倫理學提供合法性和合理性證明;為解決全球性生態危機提供生態智慧型;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生態文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理論指導。只要用馬克思自然觀來指導生態文明建設,共同呵護人類生存的地球家園,我們就一定能夠「詩意地棲居」於大地上。

4.如何理解科學的涵義及其本質特徵

科學的涵義

馬克思關於科學的涵義 (1)科學和工業是「人對自然界的理論關係和實踐關係」。它揭示出科學和工業是人對自然的能動的認識和改造關係。正是科學的巨大力量,使得人類改造世界的能力得到空前的強化。

(2)科學是一種社會的、精神生產領域的勞動。科學活動是一種社會勞動。 (3)科學是生產力。

這一論斷是馬克思對歷史唯物主義的重大理論貢獻。 (4)科學既是觀念的財富又是實際的財富。明確指出科學的社會作用表現在物質生產和精神生產兩個方面。

馬克思把科學看著「人對自然界的理論關係」,即科學是人對自然的能動認識和反映關係。

另外一種認識:

第一:科學是一種反應客觀事實和規律的知識。所謂知識是關於物質現象和精神現象在人的意識中的正確反映,是人們在社會實踐中積累起來的經驗。

科學是一種知識,但有科學的知識又不是一般的知識,科學知識不僅要確認和描述事實,還要解釋事實,還要在這們科學的全新概念體系中來解釋這些事實,即是反應客觀規律和事實的知識。事實可以是歷史事實、社會事實、自然界的事實和其他事實,科學就是發現人們未知的事實。而規律則是客觀事實之間的聯絡,對其聯絡做出準確的判斷就是發現規律。

這種被發現的事實及其內在聯絡規律就是一種知識,而這種知識就是科學。

第二:科學是一種反應客觀事實和規律的知識體系。科學不僅是一種知識,更必須是一種知識體系。

例如,力學這門學科就是在確定了慣性定律和質量守恆定律並產生相應的概念發展起來的。科學的知識體系就是用精確的概念、定律、假說等理論形式表現出來的邏輯系統。

第三:科學是一項反映客觀事實和規律知識體系的研究活動。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是固有的,不是幻想的產物,任何本質規律都不是直接外觀和直接被感知的,而是理論思維重建的結果,而這種理論思維重建,就是一種科學研究活動。

科學研究就是創造、整理和修改知識。因此,科學就是研究活動,就是創造性活動。

第四:科學是一種社會建制。這主要是對近現代科學尤其是現代科學而言的。

科學在向越來越深入的研究高水平和複雜的物質組織系統方面發展,同時就更深地深入到簡單運動形式的本質,從而達到更順利地為社會的利益作出貢獻。隨著科學研究的日趨複雜化,其研究的過程和方式日趨社會化。例如:

現代的科學研究更強調團隊精神。

科學的本質特點

1)客觀真理性科學具有內容上的客觀真理性,其真理性內容是隨著實踐而不斷深化、不斷完善的

(2)可檢驗性科學知識是在觀察與實驗的基礎上形成的對客觀世界的正確反映,科學的結論是確定的、具體的命題,它們在可控條件下可以重複接受實驗的檢驗,具有可檢驗性

(3)系統性科學知識是根據基本概念與基本定律,用邏輯的方法整理出來的反映事物內在聯絡的知識體系。它力求做到完全地反映客觀事物,把握事物的一切方面

(4)主體際性科學知識是客觀的、普遍的,能被不同認識主體所重複所理解,能接受不同認識主體用實驗進行檢驗,並在他們之間進行討論、交流,這就是主體際性。它是科學發現獲得社會承認的基本條件

另一種認識

a.科學具有客觀性特點

科學是對客觀事實和規律的正確反映,它要探索的是客觀世界的真實面目,這就決定了其必須面向、立足於客觀事實。

b.科學具有積累性特點

科學的思想和原則、理論和概念、方法和方式的發展的繼承性,乃是內在統一的有目的過程的對現實的全部認識的不可分離性。在科學的發展中,每乙個較高階段都是在保留了早先積累的全部有價值的東西的前一階段的基礎上產生的。

c.科學具有創造性特點

科學就是研究活動,而研究活動的核心就是創造性的勞動,離開創造,其談科學是毫無意義的。創造是科學發展的基本動力,創造是科學的生命。

d.科學具有預見性特點

科學是對事實和規律的正確反映,而規律就是一種趨勢,對規律的反映就是對趨勢的反映。正是對這種趨勢的反映,使得科學具有預見性特點。

e.科學具有發展的特點

科學是在人類歷史上是不斷發展,對自然界的不斷認識的過程,並不斷的豐富人類的知識寶庫。

5.近代以來,科學理論發展模式思想的評述

歸納主義的累積模式:主要觀點:科學起點問題,觀察;經驗論問題,經驗是科學的全部基礎,一切科學理論都建立在經驗之上;科學發展方式,科學發展的過程是知識積累的過程,科學進步的歷史是連續漸近的歷史。

b波普的證偽主義模式:基本觀點:科學問題->猜想->證偽->新問題;科學的起點:

從問題開始;科學研究方法,猜想-反駁方法;科學標準,用「可證偽性」代替「可證實性」;科學發展方式,不是從觀察經驗到理論歸納,而是從問題到猜想、反駁的過程。 c庫恩科學發展歷史主義模式:前科學->常規科學(形成正規化)->反常->危機->革命(新正規化戰勝舊正規化)->新的常規科學正規化:

指從事同乙個領域的研究的學者所持有的共同的信念、傳統、理念和方法。 前科學:尚未形成該科學「正規化」的原始階段,是科學的「早期發展階段」或初始階段。

常規科學:正規化的形成是科學達成成熟的標誌,形成正規化的成熟科學。 反常:

當科學家發現了用正規化難以解釋的現象,這些屬於正規化預期之外的新事物、新現象、新發現就是反常現象。 危機:當反常積累到一定程度而無法排除時就導致了危機。

革命:一些思想解放、具有革命批判精神的成員勇於創新,去建立新理論、新正規化取代舊正規化,以解釋吸收反常。 新的常規科學:

革命之後進入的常規科學。

邏輯實證主義理論 、證偽主義的理論,也包括歷史主義學派的科學發展模式庫恩觀點、拉卡托斯的「科學研究綱領」科學發展模式等等。

這些模式往往執其一端,雖然深刻,但卻失之片面。歸納主義編執於科學的漸進發展,而證偽主義則把科學的變革絕對化;庫恩的「正規化」理論揭示了科學革命的實質問題,但忽視了科學進步的批判和繼承的關係;科學研究綱領模式體現了科學發展過程中的量變和質變的關係,但對研究綱領的進化和退化只停留在抽象的理論**,無法解決科學活動中的實際問題。儘管這些理論模式各具特色,但乙個共同的侷限是都是描述性的,侷限於科學自身的內部,未能揭示出科學發展的動力。

因此系統全面地闡明科學的發展問題還需要從對過程的敘述上公升到過程的解釋,從科學內部到科學外部全面深入地分析

歷史主義的庫恩與邏輯經驗主義及批判理性主義對待科學合理性的立場有著重要的區別。邏輯主義者把科學的合理性等同於邏輯性(邏輯規則和標準),因此,實際上他們是把科學合理性的理論完全等同於方**。他們認為,正是因為科學家持有共同的邏輯或方**的規範和標準才使得科學的本質表現為科學中意見的高度一致,將來即使科學中會出現意見分歧,科學家們也可以通過用共同持有的方**原則來消除這些分歧。

庫恩認為科學的合理性更多地表現為非形式化。這裡,他用科學共同體的信念代替了邏輯。庫恩認為,科學中意見不一致的週期性爆發現象才是真正的科學的本質特徵。

意見不一致可能有兩種分歧,如果僅僅是由於方**方面的分歧倒是可以借助元方**的標準來解決,但是分歧一旦是由於科學共同體的目標引起的,那將難以得到很好的解決,因為它涉及到了意識形態

6.在當代科技革命條件下,試述技術變革對社會倫理價值觀的影響

1)當代科技發展引發的倫理衝突具有深層次的影響。例如轉殖技術,轉殖技術的誕生將使人類能夠操縱基因,打破種屬的界限,人類可以改變物種的基因構成和機能,但是從倫理道德角度來看,複製人將干預人類自然發展,改變人類親緣關係,打破人類生育概念和傳統生育模式。這些衝突比曾經生命技術帶來的衝突更加嚴重和深刻。

2) 當代科技發展引發的倫理道德衝突涉及領域更加廣泛。例如,安樂死、人工受精等研究帶來的生命倫理問題;網路技術帶來的網路倫理問題,利用網路的虛擬、無序、開放等特徵導致的網路犯罪,網路侵犯等;核能、核**的和平利用引發的倫理問題等等。

3) 當代科技發展引發的衝突更加直接,更加尖銳。例如,高科技應用導致的生態環境汙染問題,轉殖技術引發的人類身份確定問題,核能的開發引發的安全以及世界和平問題,這都是直接關係到人類生存和發展最基本也是最關鍵的問題。

自然辯證法複習

一 a機械論自然觀的產生 新興科學的哺育,機械的廣泛使用,新哲學體系的提煉 b機械論自然觀的主要觀點與特點 前提與基礎 人與自然的兩分,自然的數學設計,物理世界的還原論說明,自然與機器的模擬 主要觀點 1 物質觀 認為一切物體都可以還原為最小的粒子 原子,一切物體都是由原子在粒子間力的作用下,按力學...

自然辯證法

論亨利的科學方 在歷史的長河裡,有無數多的科學家做出了偉大發現和發明,其中,約瑟夫 亨利也算是一位。亨利是美國十九世紀傑出的實驗物理學家和卓越的科學領導人,終生獻身於科學事業,歷時長達半個多世紀。在大部分科學技術史書本中,亨利幾乎是名不見經傳的,我們看到的是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麥克斯韋預言並證實了...

自然辯證法

第四章科學的本質和科學知識的構成 1.如何理解科學的本質 客觀真實性 科學知識的客觀真理性,在於它具有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內容,所有的科學知識都堅持用物質世界自身來解釋物質世界,不承認超自然的 神秘的東西。科學事實 科學定律 科學假說 科學理論無一例外的都是以科學實踐為基礎,要經受科學實踐的反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