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的分權與華為的流程

2021-08-07 16:30:56 字數 4081 閱讀 3582

即多秉著花錢搞定事情就ok的理念。為什麼會被貼上這樣乙個標籤,我想應該是在美的高度分權授權形成的職業習慣所決定?您認同嗎?!

歡迎後台留言互動!

今天,我們發布一篇第三方整理的美的的分權與華為的流程的分析文章,相信大家看完後會有所感觸。

一、規範的分權體系給美的帶來了巨大的價值

企業有相當一部分流程是管控類的,管控類流程的本質是審批流。由於美的採取高度分權管理模式,它的業務流程簡潔、快速、高效。

比如,500萬元實驗室的招標專案,作為招標小組組長,有充分的權力來決策選擇哪一家**商,雖然招標小組組長簽完字後仍需總經理簽字,但總經理主要是根據招標小組組長的意見來決策。所以招標的壓力與責任充分的傳遞到招標小組組長這兒,將招標小組組長的能量、積極性與主動性充分地激發出來。

分權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支撐了美的的狼文化,支撐了美的的快速成長。在美的工作期間,員工每天都在面臨挑戰並期待挑戰,每天都在努力奔跑並享受奔跑的過程,每天都在學習並快速地轉化到工作實踐中。曾經人問過一位集團高管:

乙個畢業生在美的成長起來需要多久?他的回答是半年到一年。背後的原因何在?

相當一部分要歸功於分權為員工提供的工作機會,分權為員工帶來的責任與壓力,分權把員工團隊啟用了。

另外,美的高度重視跨部門之間流程介面的簡化及流程處理過程的高效。

如在製冷家電集團,美的曾推行過「1131」流程工作專案,關鍵要求如下:

1)乙個介面:集團各事業部之間,每個單項流程在每個單位只允許有乙個介面,實現流程在各單位的單點接觸,流程在各單位內部的流轉由各單位負責進行處理。

2)乙個工作日簽批(反饋):每個流程控制點的停留時間最多一天。

3)三個簽批控制點:每個單項流程原則上為三個簽批控制點,超三個簽批控制點的特殊流程倡導自主改善,盡可能壓縮簽批空間,並對相關簽批控制點予以刪減。

4)乙個工作日反饋:對於下達的工作任務在乙個工作日內響應,向相關部門反饋執行或解決的時間進度。

由於美的分權結構是高效的,管理決策點低,決策點貼近業務一線,跨部門之間流程介面簡潔,流程效率要求高,所以它的流程設計也是高效的,加上美的務實進取的企業文化,這樣的流程支撐了美的的快速反應與高效率。

二、流程的結構(分權結構+部門介面結構)決定管控流程效率

中國很多企業大都採取的是高度集權的管理模式,通常是「總經理一支筆」,這種模式直接帶來的是流程審批節點冗長,實際管控形同虛設,管理責任上交,總經理嘔心瀝血,其他管理幹部壓力強度不足,被動執行。在跨部門之間流程介面上,大多數企業同乙個部門或經營單元做不到介面唯一,相反是按照組織管理層級,層層審核。

例如,乙個流程如果會簽涉及10個職能部門,如果職能條線上有4個管理層級(員工、室主任、部門經理、分管副總),則在會簽環節,流程將要經歷40個環節,用美的的做法,只需要10個節點。在流程節點時效上,相當一部分企業,是沒有明確的時效標準的,乙個簡單的流程走上半個月,甚至乙個月是很正常的,與美的相比,效率差距明顯。

與其他大多數企業對比,美的的人員配備是非常精簡的,人均效率處於較高的水平上,其背後是由流程的結構(分權結構+部門介面結構)決定的。

所以,在做流程管理諮詢的時候,面對業務審批流的優化,諮詢顧問通常不應該直接進入具體某個業務流程來討論如何進行優化,而會要求客戶提供其分權手冊,統計不同層級決策權比例,分析公司集、分權情況。

如果公司是高度集權的,首先,要與企業討論分權結構的優化,即多少比例的決策事項應當交給最高決策者來負責,多少比例應交給副總層級決策,多少決策權在中層,多少決策權可以放在業務人員身上。坦白說,如果分權結構上不做優化,企業的流程肯定是沿著組織架構階梯逐層爬到總經理去決策,流程效率一定是低下的。

所以在做管控類流程設計時,其效率關鍵取決於企業的分權結構,而不在於單個審批流程的設計。要提公升管控流程效率,首要解決的是分權結構的優化,即如何在保證可控的前提下,將決策點前移,讓「聽得到炮聲的人呼喚炮火」。無疑美的集團是這方面的標桿。

三、流程驅動組織,確保華為卓越運營

同樣,在華為工作一段時間之後的管理層,一般都會更強烈地感受到結構對於企業流程管理的價值,進而提公升了對流程管理認識的高度。

比如,在華為某流程優化專項討論會議時,10名專案成員對於「專業評審人」的英文翻譯用「professional reviewer」,還是「 functional reviewer」,會組織專題討論一下午,可能最終還沒有定論。

很多人會非常的納悶與不解:這麼簡單的事情需要討論嗎?定哪個都行呀,沒有本質的區別,為什麼要如此吹毛求疵?

決策程式也太複雜了吧?如此乙個小事有必要組織這麼大規模的會議來討論嗎?決策效率未免也太低了。

甚至有人暗自在想,這效率不要說比不上美的,甚至連大多數沿海民營企業也比不上;華為作為中國最優秀的民營企業,作為流程管理最領先的國內企業,也太名不符實,實在讓人失望了吧。

然而,隨著在華為工作時間的增長,很多管理層對華為公司流程管理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刻,並慢慢解開了心中的疑惑。華為在眾多國際級諮詢公司的幫助下,在借鑑業界領先實踐的基礎上,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完成了流程架構的整體設計與持續優化,從而保證了流程體系在結構上處於領先水平。

1)每乙個一級流程都是端到端設計的,都是直指利益相關方價值創造需求的,而不是被職能割裂成一段一段的流程碎片。

2)在高階流程架構設計中引入了最佳業務模型,如ipd(整合產品研發)、isc(整合**鏈)等,從流程結構上實現了整體優化。

3)真正做到了「橫向拉通,縱向整合」,讓公司流程體系成為乙個目標一致、主次分明的整體。

4)體現華為的中長期戰略發展要求,將戰略所需的核心能力落實到架構設計裡。

首先,由於華為在流程架構設計上的先進性,從格局上已經與絕大多數國內企業拉開了差距:研產銷價值鏈高度協同,一體化運作;前、中、後台一體化運作;業務模式設計為卓越級,直接採取業界最佳實踐;流程體系與戰略相對接。從結構上保證了華為公司整體的卓越運營。

在華為公司,最大感受之一就是:在某個點上,你看不出華為的優勢,但在整體鏈條上,在公司整體運營上,華為的優勢非常明顯。

另外,由於華為採取全球統一流程的策略,對於近200個國家和地區原則上採用同一套流程標準,推行全球統一流程(少數國家允許做本地化設計)。這種流程管控結構,做到了一次設計、全領域共享,並且共享的是全球最佳業務實踐。同時,由於高度標準,帶來了組織運作效率的大幅提公升。

華為真正實現了流程驅動組織,是乙個典型的流程型組織,流程不是掛在牆上的標準,也不是鎖在抽屜裡的文件,而是真實地體現在業務運作過程中。因此,華為必須追求操作級流程設計的精準與精細,從區域性的點上來看,華為在流程設計過程中顯得效率會低一些,但從整體來看,恰恰是複雜的流程設計過程,保證了全球統一流程設計的質量,保證了數萬名流程使用者對流程的正確理解,降低了面向數萬名使用者流程推行過程中的難度與成本,保證了面向數萬名流程使用者的執行力,極大地提公升了業務流程運作的效率。

四、分權與流程,美的與華為應該相互學習

對比美的與華為可以看到,二者之間各有所長。

顯然,華為在分權管理方面應當學習美的,高度集權管理為華為帶來了巨大的管理成本,同時也降低了面向市場快速響應的能力。美的應當學習華為端到端流程管理能力,變部門導向流程管理為戰略導向端到端流程管理。

具體而言:美的在低階流程設計上(

三、四級)與華為公司差距不大(精細度不如華為),但在

一、二級流程,甚至是公司總體架構設計上,存在較大在的差距。主要表現在:

1)美的在全集團領域流程集中與協同不足。

如何發揮集團價值創造的作用,充分地實現資產與能力的共享,而共享主要憑藉的是流程,如何在流程上實現跨事業部的集中共享與標準化管理。華為的共享服務模式(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人事共享服務中心、全球採購平台、全球研發平台等)值得美的大力學習。

2)在端到端流程價值鏈條上的管理能力不足。

既要埋頭拉車,更要抬頭看路,美的需要強化核心端到端流程管理能力,比如產品生命週期管理、整合**鏈管理等。價值鏈一體化協同能力是美的長期的痛,美的通過組織架構、考核機制等做了很多嘗試,但效果不佳,筆者認為核心在於建立端到端流程管理模式。

3)基於戰略的流程變革管理能力不足。

簡單來說,就是將戰略落實到核心業務流程上,而不是簡單地通過組織架構調整來實現,提公升變革推行的速度與成效。美的擅長組織架構變革,華為擅長流程變革,但實際的效果來看,重大的變革美的推行起來效果不佳,華為則是化變革為日常工作,潤物細無聲,幾年之後,驀然回首,發現「輕舟已過萬重山」,企業又無聲息地實現了一次華麗的轉身。

美的的分權結構決定了其業務流程簡潔、響應快速,華為端到端流程模式、集中共享流程模式,決定了其流程高效協同與共享能力。所以當公司達到一定規模之後,流程架構設計質量成為企業運營效率的關鍵,企業首要解決的是設計先進的架構,在此之下才是操作層面單個流程的設計。

華為的面試流程

一周以內還做了一套他們華為的心理測試題庫,是測試人的心態的測試題,一周後接到複試通知,挺高興自己能入選,按照相應的時間去複試,複試是10點去的,到12點才給面試的。這次是一位人力資源的部長給面試的。本人也是這最後一輪給over 的,當時面試時談的問題就是自己介紹一下自己,然後問了優點是什麼?我說是工...

華為的流程管理 謝寧

謝寧 華為的流程管理 華為流程管理的成功不僅可以複製 copy 有了 華為的流程管理 你還可以貼上 paste 1 引言 通過開場白讓課程的參與者 該項目的相關干係人 相互熟悉,為課程後續順利開展奠定基礎 團隊組建 選舉組長 確定組名 了解學員關於本課程的關注點 流程優化和管理 21世紀的管理模式 ...

華為公司產品測試流程的演變

在研發專案管理中,成本 進度 質量是專案控制的鐵三角,其中研發專案質量的控制包括產品測試 評審 質量保證 qa 如果涉及到硬體,還得包括fmea和新物料認證,產品測試是目前國內很多公司研發部門頭疼的環節,如何通過測試保證產品質量,如何通過測試降低產品發布的風險,如何通過測試降低因設計而造成的維護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