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處理經驗熱處理與機加工關係

2021-08-04 17:05:41 字數 5494 閱讀 5209

熱處理與機械加工經驗分享

1. 對於機械切削加工,一般機加工硬度最好在hrc30左右;但由於效能要求,需要較高硬度+後切削,硬度可以在hrc35~40.除了特殊銑齒等情況.

硬度在hrc50左右也能切削;當然,現在國產刀具還不行,大部分需要進口美國的\德國的等.

2. 經滲碳淬火熱處理後一般孔內徑變形成橢圓,孔徑變小,<φ10留磨量為2-4絲;φ10-φ20為5-8絲;φ20-φ30為10-12絲;φ30-φ40為20絲;>φ40為30絲以上,我們的零件壁厚在10mm左右,另外控制敏感零件的熱處理變形量,預熱工序也是十分必要的

3. 終鍛溫度過低會造成材料鍛裂,如不經過恰當的組織再結晶退火或其他熱處理,在最終熱處理後會發現零件開裂,這是經熱處理後所有應力釋放的結果,很容易被別人誤認為是熱處理工藝不當造成的;另外有些含特殊合金(如cr)的零件鍛造後如果堆放在一起,冷卻速度不夠,會在晶界出處析出網狀碳,經熱處理後開裂,也必須引起熱處理工作者的注意!例如gcr15,crwmn等零件,我就遇到過.

4. 對於低碳合金滲碳鋼,最佳切削硬度為160~180hb,實際生產中我們控制在140~210hb,硬度超過180hb刀具損耗大,低於160hb,尤其是硬度低至140hb左右又採用拉齒、插齒加工的話,粘刀現象嚴重,零件粗糙度很差。

5. 對於齒輪的加工.我接觸到的多是:

調質來決定心部機械效能,然後做表面淬火的情況.因此,很多時候面臨著基體硬度高,即調質硬度高,然後進行機加.銑齒或插齒.

因此硬度都高.高到hrc35以上,要採用很好的刀具.成本也增加不少.

當然這樣做(調質硬度高)的好處是,表面淬火後變形小,可以忽略,省去磨削工序.

6. 齒輪氮化前是否必須調質處理,我們一般是這樣處理:碳鋼不調質採用正火處理,合金鋼則必須調質,且規定調質時的回火溫度應比氮化溫度高30℃左右。

7. 齒輪加工時,對切削加工件,正火硬度180-200hb,擠壓加工件,正火硬度160-170hb,公差分配,機械加工公差佔零件成品公差的1/3,熱處理佔2/3

8. 齒輪軸,圖紙規定齒部滲碳淬火,無齒一端端部均布6個螺紋孔,位置度要求0.06,且要求防淬硬。

在制定加工路線時,主管工藝人員將相關人員召集在一起討論,有兩種工藝流程1)塗料防滲、滲碳淬火後硬車碳層,存在防滲不佳機加工困難的問題;2)滲碳空冷、車碳層、加工螺孔、加熱淬火,存在齒部和螺孔達不到圖紙精度的風險;經過大家充分討論分析,並根據工廠的實際情況將加工流程確定為:鍛坯--等溫正火--機加工(預留碳層)--塗料防滲、滲碳淬火--防滲部位軟化退火--車碳層--加工螺孔 。這一流程並不一定是合理的,但經過有關人員分析討論,卻是目前公司最容易實現的加工流程

9. 我公司是做緊韌體生產的.緊韌體生產所需要的線材一般都要經過球化退火處理.

而球化效果與材料退火前的拉拔比例有很大關係,為了找出最佳的拉拔比例,我們金相試驗員與車間工人經過近四個月的摸索\試驗,終於找到最佳方案

10. 角鐵熱軋生產出來以後,先經過淬火,然後再回火。出現的問題是:

淬火後的工件變形比較厲害,經常碰感應圈。後期的回火後,無法保障工件是直線型的。解決:

再保障連續生產,硬度達標的情況下,稍增大感應圈的間隙,機械工藝上增加多道輥,以保障工件生產出來後盡量為直線型。

11. 產品淬火後,進行機加工,由於他們只追求計件工資,往往進刀量過大,造成表面硬度嚴重退火,最終由於產品表面硬度低而退貨,這種情況分析了多次,然而大多數人還是認為是熱處理問題

12.一、做好原材料的檢驗工作,原材料檢驗不好熱處理做的再好也可能會背黑鍋。

二、根據要加工工件的工藝效能,制定合理的熱處理工藝,熱處理工藝評定也要做好,當然工藝監督也很重要。

三、熱處理工序要為下一道工序做好基礎,例如:工件變形帶來的機械加工難度(彎曲、變形等)加工餘量、力學效能指標、組織缺陷等。

四、熱處理一定要做好自檢和例檢,出現問題可以及時找到原因。

13. 有的老闆已經把產品加工好了,再拿來找我們熱處理廠給他調質處理,真是暈,全部報廢。有的產品要氮化不變形,之前沒經過消應退火,已精磨好了,做了也白做,肯定變形。

這些老闆都是錢買學問!

14. 機械加工與熱處理的公差分配應按成品要求分成1:2,如成品要求為0.15,則機械加工的公差控制在0.05以內,熱處理控制在0.1以內.

15. 加熱看平衡圖,冷卻看c曲線

16. 長軸件42crmo材料成型過程:調質+機加工

熱處理過程中由於爐體變形和鋼件本身內部應力等問題,以及吊裝過程中變形和淬火過程中的大變形,工件進入機械加工工藝前,工件變形非常大,這裡採取水壓機矯直,一般在回火後300-400度出爐上矯直機進行熱矯。之後進行機械加工,有效控制了餘量和機加工材料損耗。這裡注意到,如果熱處理吊裝,工藝及後續矯直工藝如果不能做到保證工件直度,機械加工將很難將工件加工出來,甚至造成報廢

17. 對於調質後板類的加工,往往切削過程中由於施工者走刀大,造成應力變形。對此我們加工過程中加入低溫退火工序。效果比較好

18. 對於低碳合金滲碳鋼,最佳切削硬度為160~180hb,實際生產中我們控制在180~210hb,硬度180hb刀具切削效能好,低於160hb,尤其是硬度低至140hb左右粘刀現象嚴重,零件粗糙度很差。對於淬火件,必須留過渡r,以防淬火裂紋。

還必須考慮材料效能-是漲是縮。

19. 彈簧用鋼,碳素彈簧鋼和1cr18ni9彈簧鋼;齒輪用鋼,20crmnti、40cr及38crmoal用鋼等等

20. 我是軸承行業的,就我們的行業先簡單的談一下,首先,在鍛造方面,退火組織一定要在合格範圍之內,否則在熱處理過程中就會產生裂紋等問題,我們遇見過!其次在粗車加工方面,進刀量盡量的要小,如果進刀量大了,產生的切削應力很大,這對淬火變形的影響比較大。

再者,我們熱處理,要把工藝的問題弄明白,這樣要熟悉自己的熱處理爐,然後工人要配合的去工作,保質保量。最後,磨削部分,因為磨削會產生磨削應力,對精密產品影響較大,所以在來一次穩定化回火。

21. 大型鑄鋼件熱處理之後,材料內部產生多方向的開裂.後來經鑄件廠,機加工廠,熱處理廠和業主各方共同開會討論,得出的結論是:由於先粗加工再正火,中間孔位的部分加工時留了一圈凸緣,熱處理時應力集中造成開裂.現在的改進措施是:

粗加工拉毛刀,表面光出即可,熱處理之後再做半精加工和精加工.

22. 我也是搞軸承熱處理,從我工作角度來看我認為,機加工就是潛在的「魔鬼」,舉例如下:外徑120左右套圈外圈,車加工有時候為了提高產量,吃刀量賊大,有的車出來後滾到出顏色都變了。

有的車成品橢圓度超過標準要求,直接往地上砸,砸到合格範圍為止,再者車加工有時候留量很不均勻,同一批產品大的相差0。60mm。亂彈琴!

熱處理後出現的現象就是變形大膨脹量很不均勻(反映出來了)

23. 我接觸到得客戶用馬氏體不鏽鋼做刀的熱處理:客戶做刀一般都是用冷軋退火後的材料做加工,基本加工完後進行淬火處理提高硬度,其硬度範圍由200hv左右公升高到900—1000hv以上,然後為了提高材料的耐磨性和消除材料的殘餘應力,通過低溫回火來做成成品。

24. 1.材料本身是否存在缺陷(我們廠裡進口的材料,金相分析發現存在帶狀偏析及夾雜物超標,而且心部硬度超低,可老外的答覆是可以用,符合你們國家的國標要求。

暈)2.前道熱處理準備對後續熱處理的影響(我是搞表面淬火的,經常是前道工序組織準備有些許小問題,到了最後這道工序反映出來了,自己給自己找事。倒)

25. 機加工師傅送來一批材質m2的變徑衝頭要求熱處理,硬度要求不低於64hrc。我說:

你這批衝頭不好用,硬度要求不高我可以滿足,但你使用時會出問題。變徑處加工要有過渡要求光潔度。機加工師傅說:

原來用cr12做,不耐用所以選擇m2材質的,這種材質最高可以達到66hrc,64已經降低要求了,機加工原來都是這麼做的。就這樣幹吧沒問題。熱處理後沒幾天機加工師傅就來了出現問題

1、使用時衝頭會一塊一塊的掉。(硬度高脆性大,衝擊時頭部會碎掉,衝頭硬度一般控制在62hrc)要根據使用方式,確定效能要求,不要一味挖掘材料最高效能。

2、衝頭會從變徑處斷。(有熱處理要求的工件變徑或尖角部位必須平穩過渡)

26. 熱處理的後序處理,如果使用到酸,有些產品要注意氫脆。我在熱處理彈簧片時,廠家反映脆斷,熱處理檢測硬度、彈性、組織沒問題,問題出在酸洗產生氫脆。

27. 專業車有彈簧夾頭裝夾,車出來的一般就是留量大小的問題。如果軸承量太小,沒有合適的夾具,用三爪卡盤、四爪卡盤裝夾,為了趕工時車削時進刀量大,卡盤就必須夾得很緊。

車完量尺寸很好,三角、橢圓、四方都不錯,淬火以後弟兄們就哭吧,三角、四方、橢圓,我們就吃過這個虧,淬火前橢圓0.10mm,淬火後三角3mm,虧了師傅教了一首絕招,一次上三個、四個回火頂子,才把活交代下去

28. 對於機械切削加工,一般機加工硬度最好在hrc30左右;但由於效能要求,需要較高硬度+後切削,硬度可以在hrc35~40.

29. 比如高頻淬火裂紋的問題,容易淬裂是由於機加淬火部位加工光度不夠,應力集造成的。熱處理硬度太高了,機加工不動的問題。

棒料調質尺寸太長太大容易變形問題。熱處理硬度不均勻問題。機加進刀量大,容易變形。

機加混料問題,造成熱處理事故。

30. 索氏體是形成於650-600攝氏度之間的細片層狀珠光體,回火索氏體是馬氏體經高溫回火後得到的,由已再結晶的鐵素體和均勻分布的細粒狀滲碳體所組成。f失去原m形態,成為多邊形顆粒狀,同時滲碳體聚集長大。

託氏體是極細片層的珠光體,回火託氏體是馬氏體中溫回火得到的,由尚未發生再結晶的針狀鐵素體和瀰散分布的極細小的片狀或粒狀滲碳體所組成。形態仍為淬火m的片狀或板條狀。馬氏體為碳在α-fe中過飽和的固溶體,形態為片狀或板條狀,回火馬氏體由過飽和的α相與其共格的ε-fe2.

4c組成,形態保留原m形狀

31. 索氏體,託氏體,珠光體,這三種組織是相似的,都是片狀的鐵素體和滲碳體組成的,區別就是三者的片間距不同珠光體>索氏體>託氏體

32. 1.《合金鋼手冊》(上)(北京:

冶金工業出版社,1984.)對「調質」定義如下:利用淬火和中溫(或高溫)回火以得到所需要的強度和韌性的熱處理工藝,同時它指出:

適於進行調質處理的鋼叫調質鋼;它對索氏體定義為:①奧氏體在約600℃分解成的細珠光體,也有人把它叫索氏體或一次索氏體。為避免混淆起見,應廢棄這種稱謂,稱其為細珠光體;②索氏體,以前叫二次索氏體或回火索氏體,現用做專指在高溫較長時間回火時,碳化物已聚集在鐵素體內均勻分布的、在大約1000倍顯微鏡下可清晰看到的較大顆粒的顯微組織。

2.《熱處理指南》(上)(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87.

):所謂調質,就是使鋼的組織變成索氏體的熱處理工藝;而索氏體是一種高溫回火組織,在約600℃的溫度回火所形成的組織叫索氏體。這種組織的特點是:

在充分發達的等軸鐵素體中瀰散分布著細小的球狀滲碳體,索氏體組織具有適中的強度和優異的衝擊韌性,最適用於機器結構用鋼。

由此可見,這兩個文獻雖然對「調質」和「索氏體」的定義不完全相同,但可以說是大同小異。

所以我個人認為:細珠光體和索氏體的最大區別有兩個方面:①二者的形態不同,細珠光體有兩種形態,一種是片層狀,一種是顆粒狀;而索氏體是一種球狀或顆粒狀組織;②二者的形成條件不同,值得強調的是:

這裡所說的形成條件不同不是指它的形成溫度不同,而是指:珠光體(當然也包括細珠光體)是在(奧氏體)冷卻過程形成的,而索氏體則是在淬火後的加熱過程形成的!

一言蔽之,珠光體是在冷卻過程形成的組織,其形態有片層狀和顆粒狀兩種;索氏體是在加熱過程形成的組織,其形態是顆粒狀!

另外,《熱處理須知》(上)(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88.)也將珠光體定義為奧氏體的緩冷組織,它的粗細與緩冷的具體速度(如風冷、空冷、爐冷)有關,風冷時最為細密;而索氏體是一種高溫回火組織。

熱處理方法

感應淬火分為高頻淬火 超音訊淬火 中頻淬火。其中 在應用中的主要區別是高頻淬火的淬厚層在0.6 1.6mm,超音訊淬火的淬厚層在1.5 5mm,中頻淬火的淬厚層在2 10mm。在裝置的頻率方面,高頻是指工感應裝置的工作頻率在100khz以上的裝置,超音訊是指工作頻率在10 100khz之間的頻率,中...

熱處理方法

一 普通熱處理 1 退火,把鋼加熱到適當的溫度,保持一定的時間,然後緩慢冷卻的熱處理工藝,稱為退火 a完全退火,將工件加熱到ac3以上,保溫一定時間,使其完全轉變為奧氏體並均勻化然後緩慢冷卻的退火方法,叫完全退火 b球化退火,將鋼加熱到ac3以上,保溫一定時間,使鋼中的碳化物變成球狀的退火方法 c去...

熱處理總結

相反,奧氏體中的合金元素會細化晶粒,但同時阻礙奧氏體中碳的擴散析出,因此會增大形成片狀ms可能性。常見符號總結 hrb屈服強度 hrc洛氏硬度 hbw布氏硬度 一般hrc hbw 10 b抗拉強度 s 屈服強度 延伸率 5 為塑性材料 斷面收縮率 e 彈性極限 a k衝擊韌性值 鋼材一般為34 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