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詢基礎知識寬頻版

2021-08-01 16:47:35 字數 5374 閱讀 8155

第一章【基礎心理學】複習要點(帶*標誌問題重點記憶)

第一節緒論

*一、基礎心理學的研究物件:基礎心理學是以正常人的心理現象為研究物件,總結心理活動最普遍、最一般規律的心理學基礎學科。意識是心理發展的最高層次。只有人才有意識。

*二、心理的本質:心理是腦的機能,是客觀事物的反應。

1、無脊椎動物(蚯蚓)只有感覺;脊椎動物有知覺;靈長類動物有了思維的萌芽;人類才有思維和意識。2、心理是大腦活動的結果,不是大腦活動的產品。

三、心理學發展簡史:艾賓浩斯說過:「心理學有乙個很長的過去,卻只有乙個短的歷史。」

1、希波克拉底把人分為四種型別(膽汁質、多血質、粘液質、抑鬱質),後來蓋倫提出了氣質的概念。*2、2023年德國心理學家馮特在萊比錫大學建立世界上第乙個心理學實驗室,標誌著科學心理學的誕生。*3、學派紛爭:

(代表人物、主要觀點)(1)構造心理學:創始人馮特和鐵欽納,主張實驗內省的方法分析意識的內容;(2)行為主義:創立者華生,強調刺激和反應之間的關係,典型的環境決定論觀點;(3)格式塔心理學:

德國的威特海墨、克勒、科夫卡主張從整體上來研究心理學,建立了完形心理學;(4)機能主義心理學:始創於美國的杜威,強調心理的適應功能與心理在適應環境中的機能作用;(5)精神分析學派:奧地利弗洛伊德認為,人的心理包含意識和無意識兩個主要部分,把人的心理結構分為三個層次:

本我、自我、超我。4、當代心理學研究的主要取向:(1)人本主義心理學:

代表人物:羅傑斯和馬斯洛。被稱為心理學第三大勢力,重視人自身的價值,提倡發揮人的潛能;(2)認知心理學:

20世紀60年代發展起來的心理學研究的新方向把人看作是乙個類似於計算機的資訊加工系統。

第二節心理活動的生理基礎

*一、神經元及其功能:1、由細胞體、樹突、軸突三部分組成;具有接受刺激、傳遞資訊、整合資訊的功能。2、分為感覺神經元(傳入神經)、運動神經元(傳出神經)、中間神經元(聯絡神經元)。

二、外周神經系統:

1、包括12對腦神經和31對脊神經組成的軀體神經系統及自主神經系統。*2、自主神經又叫植物神經,與情緒有密切關係,分為交感神經(功能在於喚醒有機體,調動有機體的能量)和副交感神經(功能是維持或恢復有機體的安靜狀態)。

*三、中樞神經系統:包括脊髓和腦。

1、腦由腦幹、間腦、小腦、端腦(即大腦)構成。2『腦幹包括延腦、橋腦、中腦三部分,是腦的最古老的部位,也是維持生命的基本活動的主要機構。3、延腦:

支配呼吸和心跳的中樞。4、腦幹網狀結構:是睡眠與覺醒的神經結構,維持注意並啟用情緒。

5、除嗅覺器官外,來自其他感官的神經元都要在丘腦換乙個神經元才能到達大腦,因此,丘腦是大腦皮層下除嗅覺外所有感覺的重要中樞。6、下丘腦是內臟系統活動的調節中樞。 小腦的功能是保持身體平衡,調節肌肉緊張度,實現隨意和不隨意運動。

四、大腦皮質機能區:額葉(**前回)—軀體運動中樞;頂葉(**後回)—軀體感覺中樞;枕葉(枕極)—視覺中樞;顳葉(顳上回、額中回)—聽覺中樞。接受性失語症——聽、顳上回。

五、大腦的兩半球功能不對稱:1、左半球——言語功能、邏輯思維佔優勢;右半球——空間知覺、形象思維佔優勢,如**、美術能力,情緒表達等。*2、布洛卡區:

2023年法國醫生布洛卡發現大腦左半球受傷,導致運動性失語症。3、美國神經心理學家羅傑.斯佩裡割裂腦實驗。

*六:巴甫洛夫創立了高階神經活動學說:

1、神經活動的基本過程是興奮和抑制。2、反射:有機體在神經系統的參與下對內外環境刺激作出的規律性回應。

3、無條件反射:動物和人生而具有,不學而會的反射。4、條件反射:

個體通過模仿、學習、在無條件反射的基礎上那個形成的反射。5、巴甫洛夫的經典條件反射和斯金納的操作條件反射。6、第一訊號系統:

具體的刺激物為訊號刺激而形成的條件反射。7、第二訊號系統:以詞和語言為訊號刺激而形成的條件反射(人類特有)。

8、動力定型:大腦皮層對刺激的定型系統所形成的反應定型系統。動力定型是人的習慣的生理基礎。

第三節感覺和知覺

一、*感覺:人腦對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個別屬性的反映。*1、感受性是用感覺閾限來度量的,二者成反比。

2、韋伯定律:k=△i/i(△i是差別閾限,i是原刺激強度,k是常數)。

3、費希納定律:s=klgr(s代表心理量,r表示物理量,k是乙個常數)。*4、感覺適應:

在外界刺激持續作用下感受性發生變化的現象(暗適應30~40分鐘,光適應一兩分鐘)。*5、感覺後象:外界刺激停止作用以後,還能暫時保留一段時間的感覺形象(正後象、負後象)。

6、感覺對比:不同刺激作用於同一感覺器官,使感受性發生變化的現象(紅花還得綠葉配,同時對比、相繼對比)。*7、聯覺:

一種刺激在引起一種感覺的同時,還引起另一種感覺(如,紅-溫暖,藍-清涼)。*8、適宜刺激:某種感覺器官最敏銳的刺激(視覺波長380—780;聽覺16~20000,其中對1000~4000最敏感)。

*9、錐體細胞:主要集中在**窩及附近,分辨物體的細節和顏色,對強光敏感。杆體細胞:

集中在視網膜邊緣肌膚及附近,只能分辨物體的明暗和輪廓,對弱光敏感。

*10、彩色有色調、明度、飽和度的特性。11、非彩色只有明度一種特性。*色覺有缺陷(色覺異常)的人靠明度的差別「辨認顏色」。

*12、聲音有音調(聲波頻率決定)、響度(振幅決定)、音色(波形決定)三種性質。

*二、知覺:是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物體的整體在人腦中的反映。1、雙眼視差是形成深度知覺的最主要線索。

兩隻眼睛相距大約65公釐。立體攝影、立體電影都是利用雙眼視差原理製作出來的。2、估計時間中,聽覺估計的準確度最高,視覺最低,觸覺居中。

3、生物鐘是機體內部生理節律性的變化引起外部行為的節律性變化。4、似動現象又叫動景現象、φ現象(電影、霓虹燈給人造成的動感、路牌廣告製作中畫面的變化)。5、錯覺:

特定條件下的歪曲知覺(如,橫短豎長、縮短伸長。長短錯覺、方向錯覺、大小錯覺、形重錯覺、視聽錯覺)。這種歪曲往往帶有固定的傾向。

只要具備了錯覺產生的條件,錯覺必然發生,主觀努力無法克服。錯覺是有規律的,不是主觀臆想出來的。

第四節 *記憶:過去的經驗在頭腦中的反映。

一、記憶的種類(按其內容分為五種):形象記憶、情景記憶、情緒記憶、*語義記憶(又叫語詞-邏輯記憶)、動作記憶。*

二、記憶過程:識記、保持、再認和回憶(再現)三個環節。*

三、遺忘規律:先快後慢。

四、表象:過去感知過的事物的形象在頭腦中再現的過程。*表象的特徵及作用:直觀形象性、可操作性、概括性,是從感知向思維過渡的中間環節。

五、*記憶的三個系統:按資訊的編碼、儲存和提取的方式不同,以及資訊儲存時間長短的不同,將記憶分作瞬時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1、瞬時記憶又叫感覺登記,以刺激物的形象為編碼方式,記憶容量大<9~20位元》但時間短<1~4秒》。

*2、短時記憶:保持時間1分鐘以內,容量7土2組塊;編碼方式:語言文字材料多為聽覺編碼,非語言文字材料主要是形象的記憶。

3、長時記憶:保持1分鐘以上的記憶,容量無限;*編碼有語義編碼和形象編碼;長時記憶的遺忘或因自然的衰退,或因干擾造成《序列位置效應:首因效應或首位效應,近因效應或新近效應》。

第五節思維、言語及想象

*一、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和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絡的認識。1、思維的特徵:

主要特徵是間接性和概括性。2、思維的種類:(1)根據其形態可以分為動作思維、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2)根據探索答案的方向不同,可分為輻合思維和發散思維;(3)按照是否具有創造性,分為再造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

3、概念:是人腦對客觀事物本質特性的反映。它是以詞來標示和記載的。

概念是思維活動的結果和產物,又是思維活動藉以進行的單元。其內涵和外延二者成反比關係。4、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

遷移(正、負)、原型啟發、定勢。5、通用的問題解決的策略有演算法策略(把所有方法都一一嘗試最後找出解決問題的答案)和啟發式策略(運用已有經驗在問題空間內只做少量探索就能找到問題解決的一種方法)。

*二、言語活動的中樞機制:1、言語運動中樞(布洛卡中樞,左半球額葉-額下回)受損導致表達性失語症(運動性失語症)——能聽懂、能寫能認,不能說。2、言語聽覺中樞(威爾尼克中樞,顳上回)受損導致接受性失語症——能聽到聲音但不能分辨語音,對字詞也失去了理解能力。

3、視覺性言語中樞(位於頂、枕葉交會處的角回)受損導致失讀症——能看到字詞卻不理解字詞含義。4、書寫性言語中樞(位於額中回靠近**前回)受損導致失寫症——不能寫字繪畫。

三、夢是無意想象的極端例子。幻覺是在異常精神狀態下產生的無意想象。

第六節意識與注意

一、意識:意識是人類大腦所特有的反映功能,是人與動物心理的根本區別。*1、意識是在覺醒狀態下的覺知(知覺),它對人的身心系統起著統合、管理和調節的作用。

*2、兩種特殊的意識狀態:睡眠和做夢。3、睡眠的四個階段(睡眠狀態下腦電波主要是頻率更低、波幅更高的δ波):

第一階段大約持續10分鐘,易被外界驚醒;第二階段:20分鐘,很難被叫醒;第三階段:出現δ波,40分鐘;第四階段:

多數腦電波呈現δ波,90分鐘左右,屬深度睡眠。此後進入*快速眼動睡眠階段(第五階段):δ波消失,出現類似清醒狀態下的高頻低幅腦電波(β波),夢境開始出現,大約持續5-10分鐘。

*4、夢的特點:不連續性(最主要特點)、不協調性、認知不確定性。

二、注意:注意只是心理過程一種狀態,不是心理過程。

第七節需要與動機:

1、需要是有機體內部的一種不平衡狀態,表現為有機體對內外環境條件的欲求。自然需要人和動物都有;*社會需要又叫獲得性需要,是人所特有的。*2、動機:

激發個體朝著一定的目標活動,並維持這種活動的一種內在的心理活動或內部動力。動機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由生理需要引起,推動個體為恢復機體內部平衡的喚醒狀態叫內驅力(生理性動機);引起有機體的定向活動並能滿足某種需要的外部條件叫誘因。

*3、定勢是指人的一種心理活動的預先準備狀態,定勢的作用人們往往是意識不到的。*4、馬斯洛需要層次:生理、安全、愛和歸屬、尊重、自我實現。

較低層次的需要又叫缺失性需要;高層次需要又叫生長需要。

第八節情緒、情感和意志

*一、情緒情感的功能:1、適應功能:有機體生存、發展和適應環境的重要手段。

2、動機功能:對內驅力提供的訊號產生放大和增強作用。3、組織功能:

積極的情緒情感對活動起促進作用,消極的起瓦解和破壞作用。4、訊號功能:通過表情實現。

二、情緒理論:*1、詹姆斯-蘭格的情緒外周理論,強調情緒與機體變化的關係,強調植物性神經系統的作用。*2、坎農-巴德的情緒丘腦理論。

*3、沙赫特的情緒認知理論。4、湯姆金斯和伊扎德的情緒動機-分化理論。

三、按照情緒狀態,即情緒發生的速度、強度和持續時間的長短,可以把情緒分為三種:*1、心境:是一種微弱、持久而又具有瀰漫性而情緒體驗狀態。

2、激情:是一種強烈、爆發式、持續時間較短的情緒狀態,具有明顯的生理反應和外部行為表現。*3、應激是在出現意外事件或遇到危險情景時出現的高度緊張的情緒狀態。

引起應激反應的事物叫應激源。

四、動機衝突的四種形式:*1、雙趨式衝突:兩個目標都想得但只能選擇乙個,如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2、雙避式衝突:兩個目標都想避開但只能避開乙個。3、趨避式衝突:

乙個目標既有利又有弊,如想吃糖又怕胖。*4、雙重趨避衝突:多個目標,每個目標都有利也都有弊。

心理諮詢師基礎知識總結

基礎知識總結 第一章基礎心理學知識 第一節緒論 1 簡述心理現象的分類。心理現象可分為兩大類 心理過程和人格。2 簡述人的心理的本質。心理是腦的機能,腦是心理活動的器官。沒有腦的心理是不存在的。正常發育的大腦為心理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但客觀現實才是心理的源泉和內容。離開客觀現實來考察人的心理,心理...

心理諮詢基礎知識彙總 完整版

第一章基礎心理學知識 1 基礎心理學是以正常 的心理現象為研究物件的心理學基礎學科,總結心理活動最普遍最一般的心理活動的學科。第一節緒論 1 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現象發生 發展 活動規律的學科,動物也有心理,猴子發展到思維萌芽階段。2 一般把心理現象分為心理過程和心理特性。3 心理過程包括認知 情趣情感...

心理諮詢師 二級基礎知識

2007年11月心理諮詢師 二級 基礎知識真題 一 單項選擇題 第l 8題 1 關於道德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 道德是處理人與人 人與社會 人與自然關係的特殊行為規範。b 道德是一種理想化的,難以落到實處的行為規範。c 道德是一種人人能夠認同,但人人又不願意身體力行的行為規範。d 道德是乙個缺乏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