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制度陷阱」

2021-07-25 11:39:18 字數 1333 閱讀 2255

少數人做得好靠自覺,多數人做得好靠制度,好風氣離不開好制度的護佑。諸如「認認真真走過場,實實在在說空話,鋪張浪費搞接待」之類的作風怪相,僅靠開幾次會、搞幾回活動肯定無法徹底解決,關鍵是要建制度。用制度管人、管權、管錢,這已經成為一種常識、乙個共識。

談到制度,許多人會津津樂道「他山之石」。在瑞士,對「三公消費」有明令約束,向公務員提供旅遊、就業機會、演出門票等都被視為賄賂。在新加坡,對公務員收受好處、接受宴請或者參加別人付費的娛樂活動都有詳細規定。

反之,少了好制度的庇護,即使有清正廉潔的人,往往也會因「劣幣驅逐良幣」而被逆向淘汰。制度不給力,好人就會吃虧,甚至還可能變壞。

制度的作用如此巨大,以至於制度被「萬能化」。有人因此說,在中國,制度很忙。不僅學者教授以研究制度為能事,許多領導幹部也話不離制度、事不離制度。

在許多人眼裡,不僅作風問題,包括食品安全、環境汙染、突發事故之類的問題,也一律歸因制度弊端,解決措施也全寄望於制度。在某種程度上,關注制度已經成了一種思維定勢。

人們期待制度「包治百病」,但現實情況往往並不如願。制度規章一籮筐,卻並不見完全奏效。「幾百個檔案管不住一張嘴」,「下檔案,一層一層往下念。

念完檔案進飯店,政策就是不兌現」。一旦出了事故,制度又被當作反思物件。於是,新一輪的「制度製造」又開始了。

國學大師錢穆談到歷代政治得失時說,中國政治制度演繹的傳統是,乙個制度出了毛病,再定乙個制度來防止它,相沿日久,一天天繁密化,往往造成前後矛盾。在這個意義上,制度容易成為陷阱。在公共治理過程中,我們應注重制度建設,更應避開「制度陷阱」。

制度能否發揮功效,還得看人的作用。制度由人設計,但制度設計的目的不會自動實現,必須通過人的行為實踐。偏廢了制度執行,制度難免遭遇「稻草人」的尷尬。

如果人人為制度鼓與呼,執行時卻耍花樣,「不把制度當依據,只把制度當工具」,「制度歸制度,工作歸工作」,那麼制度的生命力在設計完成時就耗竭了。因此,要使制度起到實效,就需全力推動制度不走樣不打折地執行。這種制度執行力,從深層次上說,就是培育一種認同制度、敬畏制度的文化,讓制度和人形成良性互動。

文化構成了制度執行的基礎,沒有文化核心,空有制度一堆,到頭來制度也只是在檔案中落實、在實際中落空。

用制度療治作風痼疾,更需要人與制度的良性互動。自成立至今,我們黨從來都十分重視理想信念、精神鈣質等精神文化的塑造,為良好作風的形成和維續提供了強大內驅力。如今清除坐大成勢的「四風」之弊,同樣離不開精神文化的改進和重塑。

其中不可或缺的,還是制度文化的培育。當人人把制度從手頭嘴邊銘刻到心中腦中,當好作風從案頭檔案落實為行為習慣,制度的優勢才能被發揮出來,而制度的弱項也會因精神力量得到補強。

「制度讓想犯錯的人犯不了錯,文化讓有機會犯錯的人不願意犯錯。」制度不是萬能藥,也不是獨行俠。協同好制度與人的互動關係,作風建設才不會因為落入「制度陷阱」而做無用功。

走出「霍布森選擇」陷阱

作者 胡錫晟 發明與創新 綜合版 2010年第06期在商品 期間,許多商鋪為奪顧客眼球,紛紛打出 幾折起 之類的招牌。乍一看,如此之多的優惠確實讓人心動,可當走進商鋪裡仔細端倪,時常有一種被欺騙的感覺。其實,真正像招牌標明的幾折商品少之又少,即使有這樣廉價商品但卻可供顧客挑選的餘地不大,同時商品質量...

管理者 走出陷阱

任何一家優秀的企業都很注重內部員工之間的溝通,既包括公司中高層管理人員與普通員工的縱向溝通,又包括部門之間的橫向溝通與協調。只有這樣,整個公司才會形成乙個團結 高效的團隊。隨著工作的不斷深入,我覺得乙個中層管理者最緊要的問題就是擺正工作態度 勇於承擔責任 善於解決疑難問題,唯有如此才能塑造出作為乙個...

制度幫忙走出「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 摘要 乙個博弈論的經典案例 囚徒困境 在 經濟人假說 和 有限理性 等條件假設下,最終達成納什均衡。但這並不是最優結果,如何降低尋租費用,走出 囚徒困境 呢?本文旨在通過分析制度約束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囚徒困境 制度幫忙走出 囚徒困境 摘要 乙個博弈論的經典案例 囚徒困境 在 經濟人假說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