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史考題

2021-07-22 09:09:32 字數 4940 閱讀 2232

一、名詞解釋

甲骨文殷商時代刻畫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最早發現於河南安陽小屯村殷王朝都城遺址,故又稱「殷墟文「。因使用刀刻,而稱」契文「;因刻於龜甲或獸甲之上,而稱」龜甲文「;因文字為記載占卜,祭祀之類活動,而稱」卜辭「。

是可辨識的最古的漢字。

鍾鼎文指鑄刻在殷周青銅器上的銘文,也叫鍾鼎文。商周是青銅器的時代,青銅器的禮器以鼎為代表,樂器以鍾為代表,「鐘鼎」是青銅器的代名詞。所謂青銅,就是銅和錫的合金。

中國在夏代就已進入青銅時代,銅的冶煉和銅器的製造技術十分發達。因為周以前把銅也叫金,所以銅器上的銘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為這類銅器以鐘鼎上的字數最多,所以過去又叫作「鍾鼎文」。

大篆廣義指小篆以前的甲骨文,金文,籀文和春秋戰國時期通用的六國文字。狹義專指籀文。

金文 殷商至漢代鑄在或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因銅在古代稱金,故程「金文」。古代銅器一般分禮器和樂器兩類,禮器作祭祀用,以鼎為代表;樂器作演奏用,以鍾為

代表。古代以鍾,鼎代表所有銅器,故金文又稱「鍾鼎文」。

籀文又稱「籀(zhou)書」,「大篆」。是介於甲骨文於小篆之間的一種字型。相傳周宣王太使籀作大篆,故取籀為名。石鼓文為籀文的代表作品,故石鼓文又稱為「籀文」。

簡牘簡牘實際是幾種東西的總稱,指的是竹簡、木簡、竹牘和木牘。在紙發明以前,簡牘是中國書籍的最主要形式,對後世書籍制度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小篆又稱「秦篆」。是秦始皇統一六國後通用的字型。相傳是李斯在大篆基礎上加以整理,簡化而創制的。

小篆的特點是形體偏長,線條園勻齊整。今存的《泰山刻石》, 《琅琊臺刻石》,《秦始皇詔版》等皆為小篆代表作。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前221年),推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負責,在秦國原來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礎上,進行簡化,取消其他六國的異體字,創制的統一文字漢字書寫形式。

一直在中國流行到西漢末年(約公元8年),才逐漸被隸書所取代。

墨跡字畫的真跡,猶墨寶:喜看古人墨跡。用墨書寫的手跡。唐代張籍《和左司元郎中秋居》之二有「學書求墨跡,釀酒愛朝和」詩句。《宋書范曄傳》也有「上示以墨跡,曄乃具陳本

裡耶秦簡

發現於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龍山縣裡耶鎮里耶古城1號井,共36000多枚。主要內容是秦洞庭郡遷陵縣的檔案,包括祠先農簡、地名里程簡、戶籍簡等。對於裡耶秦代簡牘發現的意義,學界認為它是繼秦始皇兵馬俑之後秦代考古的又一重大發現,其研究成果將大大填補史料的缺佚。

它的重要性在於將極大地改變和充實人們原有的知識結構。從某種意義上說,裡耶秦簡對於秦史的重要性不亞於甲骨文對於商史研究的意義,它將從根本上改變秦史研究的面貌。

秦虎符虎符是古代皇帝調兵遣將用的兵符,用青銅或者**做成伏虎形狀的令牌,劈為兩半,其中一半交給將帥,另一半由皇帝儲存,只有兩個虎符同時使用,才可以調兵遣將。

居延漢簡

0世紀,中外學者在我國西北居延等地區發現大量漢代簡牘,即「居延漢簡」。對研究漢朝的文書檔案制度、政治制度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史譽其為20世紀中國檔案界的「四大發現」之一。「居延漢簡」乃因這批漢簡在我國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的居延地區和甘肅省嘉峪關以東的金塔縣破城子被發現而得名。

若了解居延漢簡的各方面狀況,必須首先了解漢代長城居延要塞的情況。

江淮漢簡

江淮漢簡,是我國長江、淮水流域出土的西漢簡牘。如山東臨沂銀雀山、湖南長沙馬王堆、江蘇連雲港等地出土的西漢竹木牘和帛書。內容多為古代典籍,如馬王堆的《老子》、銀雀山的《孫臏兵法》,其書者具有一定的文化修養,書風多古雅、沉穩,用筆結構講究富於變化。

馬王堆簡、帛書,江陵張家山漢簡,江陵鳳凰山漢簡,阜陽雙古堆漢簡,銀雀山漢簡,長沙東牌樓漢簡

西北漢簡

居延漢簡、敦煌漢簡、武威漢簡、甘谷漢簡、大通漢簡、玉門漢簡、定縣漢簡

西北漢簡是兩漢時期的原始檔案,是一幅多姿多彩的歷史畫卷,它幾乎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和很多學科領域,

摩崖石刻

人們在天然的石壁上摩刻的所有內容,包括上面提及的各類文字石刻、石刻造像,有著豐富的歷史內涵和史料價值,許多摩崖石刻為政治或文化名人所題,書法精美,具有珍貴的藝術價值。

熹平石經

東漢熹平年間(公元172年—公元178年)將儒學經典《周易》、《尚書》、《魯詩》、《儀禮》、《公羊傳》、《論語》、《春秋》刻石建於太學,隸書體,世稱「熹平石經」。中國刻於石碑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經本。一稱「漢石經」。

其字型具為隸書,故又稱「一體石經」。

神烏賦西漢晚期墓所出竹簡,距今2000多年,是我國發現的最早漢賦實物。為區內尹灣漢墓出土竹簡所載,是一篇基本完整而又亡佚2000餘年的西漢賦,此賦以四言為主,用擬人的手法描寫了烏的性格和悲慘命運。

張芝中國東漢書法家。字伯英。敦煌酒泉人。

出身官宦家庭,其父張奐曾任太常卿。張芝擅長草書中的章草,將古代當時字字區別、筆畫分離的草法,改為上下牽連富於變化的新寫法,富有獨創性,在當時影響很大,有草聖之稱。書跡今無墨跡傳世,僅北宋《淳化閣帖》中收有他的《八月帖》等刻帖。

三國魏書家韋誕稱他為「草聖」。

草書勢《草書勢》是談論草書技法的文章,用比喻的手法加以描述。

崔瑗崔瑗,字子玉,涿郡安平人,是漢代著名書法家,尤善草書,師法杜度,時稱「崔杜」。後來張芝取法崔、杜,其書大進,成為漢代草書之集大成者,被譽為「草聖」。對於崔瑗的草書,後世評價很高,是中國歷史上第乙個被尊稱「草聖」的書法家。

唐張懷瓘《玉堂禁經》:「八法(書法的基本筆法)起於隸字(今楷書)之始,後漢崔子玉歷鐘(鍾繇)、王(王羲之)以下,傳授所用八體該於萬字。「草聖」張芝自云「上比崔杜不足」。

三國時魏人韋誕稱其「書體甚濃,結字工巧」,即書體非常濃密,結字精緻美妙。

漢簡牘簡牘是對我國古代遺存下來的寫有文字的竹簡與木牘的概稱。用竹片寫的書稱「簡策」,用木版(也作「板」)寫的叫「版牘」。超過的長文,就寫在簡策上,不到的短文,便寫在木版上。

寫在木版上的文字大多數是有關官方文書、戶籍、告示、信札、遣冊及圖畫。由於文字內容有異,其稱謂有別,如軍事的文書叫「檄」;用於告示者稱之「榜」;將信寫於木版,然後再加一版叫作「檢」。在檢上寫寄信人和收信人的姓名、位址叫作「署」---這是信封的起源。

然後將兩版合好捆紮,在打結的地方塗上粘土,蓋上陰文印章,在粘土上出現凸起的字,這就是「封」,使用的粘土叫「封泥」。由於寫信的木版,通常只有一尺長,故信函又叫「尺牘」。箋是古代一種短小的簡牘,是供讀書者隨時注釋的,它系在相應的簡以備參考之用。

現在人們所說的箋注就是起源於此。從策、簡、籍、簿、箋、札、檢、槧等從竹、木字形上,都反映出簡牘的製成材料。簡是古代書籍的基本單位,相當於現在的一頁。

一枚簡牘稱為簡,常寫一行直書文字。字數較多的,寫在數簡上,編連在一起,稱之「冊」。長篇文字內容成為乙個單位的,叫作「篇」。

一「篇」可能含有數「冊」。至於簡牘「卷」的稱謂,還存在分歧。勞幹認為,居延廣地南部「候兵物冊」共77簡,以麻繩編之,如竹簾狀,可以舒卷,故「簡編則為冊,卷則為卷」。

陳盤指出:孔安國《古文尚書》序中有雲:「並序凡五十九篇,為四十六卷。

」陳以為此處既曰篇,又曰卷,據此可證明一篇或數篇可為一捲。

三頌石門頌全稱《漢司隸校尉楗為楊君頌》。又稱《楊孟文頌》。東漢建和二年(148年)十一月刻,摩崖隸書。

《石門頌》原刻為豎立長方形,20行,行30、31字不等,縱261厘公尺,橫205厘公尺。全文共。藏漢中博物館。

它卷鐫刻在古褒斜道的南端,即今陝西漢中市褒城鎮東北褒斜谷古石門隧道的西壁上。內容為漢中太守王昇表彰楊孟文等開鑿石門通道的功績。文辭為王昇撰。

西狹頌》位於成縣縣城西13公里處的天井山下魚竅峽中,全稱《漢武都太守漢陽阿陽李翕西狹頌》,俗稱《黃龍碑》,別稱《惠安西表》。頌文主要記載了東漢武都太守李翕率眾開天井道政跡。

《郙閣頌》,是東漢靈帝劉巨集建寧五年(公元 172年)刻的一方摩崖石刻。當時,是為紀念漢武都太守李翕重修郙閣棧道而書刻的,故全稱《漢武都太守李翕析裡橋郙閣頌》。該石刻自成一家,獨具豐標,為標準的漢隸八分 ——結構嚴整,章法茂密,俊逸古樸,風格沉鬱,體態赫奕,在優美多姿的漢隸中,確為我國的藝術精品,是研究祖國文字、書法和東漢八分漢隸的重要實物資料。

二、問答題

書法的藝術美

書法是一門獨特的視覺造型藝術。人們欣賞一件優秀的書法作品時,無疑會得到美的享受,藝術的陶醉,但是,欣賞書法藝術的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書法藝術與其他藝術如文學藝術、**藝術、繪畫藝術相比顯得更為抽象,更難捉摸。

一幅作品、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審美結果大相徑庭的現象是常有的,即使是對一代書法大師作品的評價,也不一定千口一音。那麼,書法藝術的審美是否存在統一標準呢?回答是肯定的、問題在於審美者所佔的角度、所持的依據,特別是自身修養的高低。

藝術上的許多範疇,樸拙與呆笨、凝重與滯澀、豪放與粗野、寬博與鬆散、飄逸與輕浮、差別都很微妙,在欣賞和評價時把握不住就會產生移位,得出截然相反的結論,有俗話說:「會看看門道、不會看看熱鬧」,對書法藝術了解程度不同,審美的結論也不會相同,「觀千器而後識器,操千曲而後知音」,這與審美者自身的修養是分不開的。古往今來,有關書法藝術的審美著作、浩如煙海、今擇其要點、歸納如下:

一、線條姿態美:書法藝術的表現形式,是由線條來完成的,而體現線條美的基本要素,則是要求線條富於變化。

1、和諧美。這種美的要素,歐美藝術家講究得極為精細,作張椅子,也要看長短、疏密、粗細、曲直,作得好就美,作得不好就不美。線的美,在美術中,最為高等,不靠旁物的陪襯,專靠本身的排列。

而中國的書法藝術是以線為生命之本的,漢字由點和線組合而成,具有高度抽象化的特質。而「點」是線的濃縮,「線」亦是點的延長,「點」和「線」是乙個事物的兩個方面。

2、動態美。對於線條,古來有兩個美談,即:「力透紙背」和「入木三分」。

這是表現線條力度的誇張說法,但說明書法講究筆力、更能體現線條的力度美、瘦能挺、壯能遒、搖曳生姿、似有飛動之態,那麼力感與勢態造成了線條的動態美。

二、運筆節奏美:書法美與**美、戲劇美、舞蹈美的相似之處是,在於使點畫之間,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以至整幅作品中、富有旋律節奏和詩情畫意的意趣。

三、形體組合美

書法的形體,由筆畫、結構、章法三者組成。筆畫上,視其提按、頓挫、疾徐、粗細、濃談、方圓等用筆自然,變化流暢;結構上視其疏密、錯落、承轉、爭讓、欹正等照應周到、勻稱生動;章法上,視其大小、高低、寬窄、黑白、虛實等協調統

一、行氣貫通。中國特有的方塊漢字,為書法藝術創作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寫出來的字,既要符合規範法度,又要富於變化。字型有長有扁、有疏有密、有古樸有奇宕等等,字寫得過於平正、則顯得板滯拘瑾;結體過於險絕,又易涉怪遷俗。

中國書法史》 習題與答案

先秦書法 一 簡述題 為什麼說殷商時期的甲骨文 金文已經具備了後世書法的諸要因素?結合 進行具體的分析。答 在甲骨文和金文的遺跡中,我們發現,這些最早的文字已經具備了書法形式美的基本要素,如刻畫書法的筆畫美,單字造型的對稱美,變化美,字與字 行與行之間結合排列上的章法美,以及在書寫 刻畫和鑄造中諸因...

超星爾雅中國書法史章節答案

1書法定義的要點不包括 a 書寫工具 b 表現物件 c 表現方法 d 書寫人群 正確答案 d 2日本的文字有平假名和片假名,他們是中國古代 的轉寫。a 楷書 b 草書 c 行書 d 隸書 正確答案 b 3以下哪個國家不屬於漢字文化圈。a 南韓 b 日本 c 阿富汗 d 新加坡 正確答案 c 4從廣義...

中國書法藝術的審美特徵

作者 王娜 摘要 書法藝術,是中華民族特有的藝術門類。書法藝術中的 無聲之音 無形之相 折射出結構 韻趣和意境等中華民族傳統審美文化的特徵。與其它藝術形式相比,書法無疑是最具民族特色,最能體現中華民族傳統審美文化特徵的一門藝術。因此,傳統書法藝術關於結構 韻趣 意境等方面的審美觀念。也就成了中華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