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燦爛青銅文明》的教學設計

2021-07-15 07:10:51 字數 1378 閱讀 7289

七年級上冊第5課《燦爛的青銅文明》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與學情分析:

本課是七年級上冊第五課,主題在於使學生對我國夏、商、西周時期的奴隸制文明有比較全面而清晰的了解,感受夏、商、西周時期奴隸制文明的輝煌燦爛,體味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本課是在對學生綜合能力不太了解的情況下設計的,我依照教學經驗,首先得出一般初一學生的能力和心理特點:豐富的感性材料可以激發他們**的熱情,由淺入深的引導可以推動部分學生在理性認識上有所昇華,但是公開課上學生可能出現膽怯心理,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應特別考慮到這一點,各教學環節都應為學生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留有一定的變化空間。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比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時期我國以青銅文明為代表的奴隸制經濟發展的基本史實,包括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的狀況;了解奴隸制下奴隸的悲慘境遇。通過本課學習和思考本課內容,培養學生歸納、概括歷史的能力;通過了解奴隸的悲慘生活與夏商周奴隸制文明高度發達間的關係,。

方法與過程:

教師利用多**輔助教學,同時組織學生通過課堂活動鞏固所學知識,並對之加以應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我國夏、商、西周時期的奴隸制文明輝煌燦爛乃中華民族之驕傲,今天民族文化的輝煌成就與之一脈相承; 2023年7月1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0屆世界遺產大會決定,安陽殷墟獲准進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33處世界遺產,炎黃子孫更要保護好寶貴的文化遺產。

教學重難點:

重點:青銅器的高超工藝

解決策略:以形象的說明將抽象的描述具體化,通過大量的**資料令學生從中自行總結出工藝高超的表現,既實現了認知目標,又進行了能力訓練。

難點:正確理解「青銅文明」的概念

解決策略:通過介紹夏、商、西周陶瓷業、玉器製造業等手工業的發展狀況以及農業和畜牧業、商業的進步表現,引導學生得出青銅文明不僅僅表現在青銅器的高超工藝、青銅器鑄造業的興盛上,還表現在社會各個生產部門的發展進步上。這為後來介紹青銅文明的概念做好了鋪陳。

教學設計:

教學小結:

本課是初中歷史七年級上冊第五課,鑑於初一學生初學歷史,對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還比較陌生,在教學設計的時候,讓學生首先接觸大批的感性材料,再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步進行歸納和小結,並對歷史現象進行深入的認識和理解。通過課堂活動來回顧和評價本課學習的內容,幫助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學知識,提高學習興趣,增加參與意識。

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完成比較圓滿,課堂氣氛比較活躍,部分學生在課後提出了各種問題,或者針對課堂討論的話題又進行了一定的拓展,基本實現了教學設計的初衷,但是在課後聽課老師們提出了一些問題,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首先,在課前展示的青銅器物,在用來引入新課後,沒有給學生明確的交代,如:此為何種器物,有什麼用處;各別地方,在語言表述上還不夠嚴謹等。在今後的教學設計中,我會努力避免出現上述問題。

力爭教學設計進一步完善。

七年級教案設計七年級歷史燦爛的青銅文明

七年級歷史燦爛的青銅文明 編語導讀 燦爛的青銅文明教法建議1 教師可先生動具體地講述抗日戰爭時期河南農民發現司母戊鼎的經過,引起學生對青銅器的興趣。2 教師可通過直觀的手段,如計算機 投影或者掛圖,向學生展示司母戊鼎或四羊方尊,使學生對商代青銅製造業的高超工藝有初步的感性認識,引發學生對.燦爛的青銅...

人教版七年級《燦爛的青銅文明》導學案

方法歸納 1 歌謠學習法 燦爛的青銅文明歌 原始社會到末期,我國已有青銅器。夏朝種類漸增多,商朝青銅燦爛期。司母戊鼎工藝精,四羊方尊造型奇。奴隸生活多悲慘,非人待遇好辛酸。戴著枷鎖搞生產,沒有自由和飽暖。命賤不如牛和馬,人祭人殉任 2 歸納法 通過 歸納出夏 商 西周手工業部門及發展水平等基本資訊。...

七年級歷史

景泰三中2013 2014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試卷 滿分100分 一 單項選擇題 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所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意的 隋朝大運河是 a.以長安為中心 b.以涿郡為中心 c.以洛陽為中心 d.以餘杭為中心 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運江都之轉輸,其為利也博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