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教學心得

2021-05-22 09:57:38 字數 1743 閱讀 3793

教學心得

不管人們如何評價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及其影響的利弊,21世紀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大趨勢是不可逆轉的,我們必須如實地認識這個大趨勢,並且適應這一發展,趨利避害。中學生是21世紀前期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核心力量,因此,對中學生進行科學的全球化教育至關重要。

一、全球化的含義

目前學術界對全球化還沒有統一的定義。一般來講,從物質形態看,全球化是指貨物與資本的越境流動,經歷了跨國化、區域性的國際化以及全球化這幾個發展階段。貨物與資本的跨國流動是全球化的最初形態。

在此過程中,出現了相應的地區性、國際性的經濟管理組織與經濟實體,以及文化、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意識形態等精神力量的跨國交流、碰撞、衝突與融合。

總的來看,全球化是乙個以經濟全球化為核心、包含各國各民族各地區在政治、文化、科技、軍事、安全、意識形態、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等多層次、多領域的相互聯絡、影響、制約的多元概念。「全球化」可概括為科技、經濟、政治、法治、管理、組織、文化、思想觀念、人際交往、國際關係十個方面的全球化。

二、在中學歷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全球化教育

在中學歷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全球化教育,我們至少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一)歷史教師要具備全球精神

教師是學生的領路人。車爾夫斯基說過:「教師要把學生造成一種什麼人,自己應當是這種人。

」然而,由於較長一段時間內國家對全球化教育沒有予以足夠的重視以及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大多數中學歷史教師往往缺乏全球意識,因而忽視對中學生進行全球化教育。這種做法,影響了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使得學生往往缺乏全球化意識。在全球化浪潮席捲世界各地的時代,要相對學生進行全球化教育,中學歷史教師首先應當「補充營養」,樹立全球意識,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言行影響青少年,把青少年培養成為具備全球化的公民。

(二)處理好民族主義與國際主義的關係

在全球化背景下,國家間的交往日益頻繁,國與國之間相互依賴的程度不斷增強。在這種情況下,只從民族的角度來考慮民族的發展已經不夠了,已經不可能真正捍衛民族的利益;相反,民族利益的發展必須從全球化背景下國際利益的角度來理解。只有這樣,我們民族的振興才會有乙個牢固的基礎。

具體來講,我們必須向學生申明:中國的發展必須是和平的發展,中國永遠不爭霸。中國人要本著和平競爭與共同發展的精神與世界各族人民和平相處,共同在這個世界上平等地生存和繁衍。

(三)處理好自力更生與改革開放的關係

反思近代中國落後的原因,我們不禁感慨萬千。長期以來的「閉關鎖國」政策,讓我們與世界隔絕,是我們失去了很多與其他國家交流的機會,這是導致我們國家落後的乙個重要原因。2023年鴉片戰爭拉開了列強侵略中國的序幕,同時也驚醒了一部分中國人:

他們開始試圖了解世界,認識世界的發展,學習西方先進的發展經驗。這是中學生必須了解的。

長期的閉關鎖國,是我們在發展過程中走了很多彎路,為此我們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鴉片戰爭後,一代代愛國志士為了民族復興、國家富強,積極從世界其他國家的發展經驗中汲取影響。特別是2023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改革開放,加快了我們融入國際社會的步伐。

改革開放為我國政治、經濟、社會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挑戰。改革開放,為我國帶來了大量的外資、先進技術,同時也強烈衝擊著我國民族工業的發展。中國是乙個有著十三億人口的大國,中國的發展需要外國的支援,但絕不能依賴於其他任何國家,中國必須自力更生,這一點我們必須要讓學生認識到。

總之,我們必須堅持改革開放與自力更生的有機統一。

中學歷史教學在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面臨著新的挑戰。無論是教學觀念還是教學內容都有必要響應時代的要求,以全球視野審視歷史、解讀歷史,培養學生的全球精神。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為祖國培養出合格的公民,是他們更好地融入國際社會,為中華民族的偉大振興而奮鬥。

七年級歷史

景泰三中2013 2014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試卷 滿分100分 一 單項選擇題 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所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意的 隋朝大運河是 a.以長安為中心 b.以涿郡為中心 c.以洛陽為中心 d.以餘杭為中心 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運江都之轉輸,其為利也博哉...

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黎母山中學 曾蘭蘭又放假了,回想這一年來的教學工作,每當看到成績和那高低不一的分數,還有孩子們考後不同的神情,我思索了很多。作為歷史老師我要教給孩子們什麼,怎樣教給他們?這一年來的教學工作告訴我,要讓孩子們學好你所教的學科,就得讓他們對你所教的學科感興趣。而在這塊教學沃土上,語 數 外幾乎站領了孩子...

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今天,初中教學正處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在不斷進行著教育改革的嘗試,那麼,大膽解放思想,突破應試教育和傳統教育模式的束縛,健全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以培養個體自學與創新能力為宗旨的歷史教學模式,是新課程背景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