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地形》課後反思

2021-07-12 06:27:47 字數 1315 閱讀 9736

根據初中地理基礎和實際情況,學習《中國的地形》這一知識點時,我主要給學生重點知識是:①地形的總體特徵,各類地形的特徵和分布。②地形對中國自然環境和經濟發展的影響。

③中國**帶和火山的分布。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以上教學重點學生基本掌握,我認為自己在以下兩方面突破了自己,對今後的教學有一定的價值:

1、利用「**式」教學方式解決了教學重難點。

地勢特點是本節課的重點內容之一。我在教學中用課件充分採用各種**讓學生認識各種地形,根據地形的特點認識各種各樣的地形,然後根據一些感性的認識,使學生能從地形圖中認識各種各樣的地形。並可以直觀地從分層設色地形圖上得出「西高東低」的特點,但不容易形成「階梯狀」分布的認識。

通過我一步一步的教學引導,直觀地把這一特點展示在黑板上,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比學生直接地從書本得到結論,效果要好。

2、認真組織教學,改變知識的呈現方式。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能夠靈活使用教材。在本節課,我採取如下教學思路:

什麼是地勢?①利用分層設色地形圖感知地勢特點,②利用各階梯地勢海拔資料**地勢特點,③繪製地形剖面圖展示地勢特點,④提出證據證明地勢特點,⑤由我國東西向(北緯32度)地形剖面圖感知地勢特點,⑥由地形剖面圖展示地勢特點,⑦地勢特點對我國的影響。在講解地勢特點對我國的影響時,由學生合作學習,分析如此的地勢特點,勢必給氣候、河流流向、交通等造成一定的影響,提示學生從日常現象、諺語、古詩詞等方面考慮。

經過師生共同**,最後收穫頗豐:「一江春水向東流」(說明地勢與河流流向的關係),「飛流直下三千尺」(說明地勢與水能資源的關係),「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地勢無情,阻礙東西方來往,河流有情,溝通東西交流)。因涉及到相關學科的知識,學生們興致格外高,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不足之處:

1、繪製地形剖面圖環節,準備還不夠充分,對相關地形的資料,應提前予以收集,在學生用到時及時給予展示,省去學生查書、查資料(較費時)的時間,給後面教學留下充足的時間。

2、我在教學過程中的語言組織上也不夠好,教學方法也不夠靈活,方式很少,所以課堂顯得很呆板,不夠活躍。設計的環節也有點不緊湊,顯得很生硬。和學生的交流也不自然,在時間的安排上也不盡合理,導致兩個地方時間不夠充分:

一是中國**帶和火山的分布時間不夠,匆匆講完,沒有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從圖中獲取資訊,二是《**詳解》中的一些典型案例的講解時間也不夠,只能作為作業布置給學生課後完成,基於這兩個地方的時間安排不合理,導致學生沒有更多的時間去理解和消化,也沒有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

3、在處理地形圖上也該要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看和發現,更多地從地形圖上去認識我國的各種各樣的複雜的地形,應該多從地形圖上去認識我國的地形,有順序地從我國地形圖上,從東到西,從南到北去認識。從海洋到陸地,乙個乙個地認識,這樣學生會掌握得更好些。

《中國的地形》課後反思

不足之處 1 繪製地形剖面圖環節,準備還不夠充分,對相關地形的資料,應提前予以收集,在學生用到時及時給予展示,省去學生查書 查資料 較費時 的時間,給後面教學留下充足的時間。2 我在教學過程中的語言組織上也不夠好,教學方法也不夠靈活,方式很少,所以課堂顯得很呆板,不夠活躍。設計的環節也有點不緊湊,顯...

中國的地形

中國的地形 教學設計 胡金芳設計思想 本教學設計以 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 改變地理學習的方式 構建開放式地理課程 等為指導思想,以學生主動 合作學習為主要教學形式,通過 合作學習 討論培養學生讀圖獲取知識的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初步掌握評價地理 事物的基本方法,樹立因地制宜 人...

地球表面的地形課後反思

教育科學出版社九年義務教育科學教材 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 1.地球表面的地形 課後反思 這堂課上下來以後,我感覺非常好,因為一節課下來,學生一直精神飽滿 注意力集中,課後對地球表面的地形產生研究的興趣。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基本達成。這節課的容量很大,但在四十分鐘內完成,這得益於課前準備的地形圖和資料,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