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地形

2023-01-03 23:42:03 字數 4094 閱讀 6016

中國的地形》教學設計

胡金芳設計思想

本教學設計以「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改變地理學習的方式」「構建開放式地理課程」等為指導思想,以學生主動**、合作學習為主要教學形式,通過**、合作學習、討論培養學生讀圖獲取知識的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初步掌握評價地理

事物的基本方法,樹立因地制宜、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基本地理理念。

教材分析

地形是組成地理環境的主要要素,它既受其他地理因素的影響,同時又嚴重地影響著別的要素,如氣候、河流、農業生產、交通運輸等,因此,認識我國的地形特徵,將為學習以後各章節知識奠定基礎,所以把中國的地形列為《中國的自然環境》這一章的第一節,充分體現了地形作為自然環境基礎的重要地位。

學情分析

通過世界地理的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了基本的地理學習能力,會讀圖、會分析地理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因此,本節課成功與否的關鍵在於教師能否靈活的駕馭課堂,恰如其分的進行引導、點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運用分層設色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說出我國地勢**階梯的分布特點及各級階梯的主要特徵,記住位於階梯分界線的山脈名稱。進一步培養學生閱讀分層設色地形圖的能力。

2.理解山脈走向的概念,並在地形圖上熟悉我國不同走向的山脈,理解山脈在我國地形

分布中所起到的「骨架」作用。

3.通過閱讀統計圖表,總結出我國山區面積廣大的地形特徵。

過程與方法

1.增強通過地圖提取有用地理資訊,並對資訊加工提取的能力。

2.通過學生的合作討論和共同**,使學生逐步形成交流和合作的學習習慣,並充分認

識這種方式的優點,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主動應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習,讓學生認識地理與實際生活的聯絡,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發展學生善於合作學習、勇於發現和創新的精神。

2.初步掌握評價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樹立因地制宜、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基本地理理

念。教學重點

1.指導學生如何從各種地理影象中分析總結我國地勢、地形的基本特徵。

2.指導學生討論我國的地形特徵對其它地理環境要素的影響和人類如何去適應、利用、

改造地理環境。

教學難點

中國地形、地勢特徵的影響。

教學策略:

1、教材整合:本節教材包含三部分:地勢西高東低、山脈縱橫交錯、地形複雜多樣。

根據學生的特點及認知規律,我將教材的先後順序做了調整:認識中國的主要地形區,總結出地形複雜多樣的特徵;接著借助地形區認識不同的山脈,得出結論:山脈構成地形的骨架;最後在前面讀圖、記圖的基礎上,總結出我國地形的另一特點:

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2、教學手段:借助多**,形象、直觀的展示**等資料,加深學生的印象;通過反覆讀圖、指圖、填圖,強化學生記憶,突出學科特點;採用競賽、小組討論等形式,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能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教學過程

匯入:請同學們欣賞**(多**展示:旋律《彩色的中國》,及展現我國壯美山河的**)。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中國的地形,認識了解我國的壯美河山。

設計意圖:通過多**展示,讓學生對我國地形有乙個感性的認識,同時激發愛國熱情,使學生輕鬆愉快的進入學習狀態。

第一部分:認識中國的主要地形區

一、 觀察大螢幕《中國地形圖》,快速找出我國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

陵,四人一組熟悉他們的位置。

二、 在中國地形空白圖中填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名稱。

三、 閱讀教材p23「四大高原」、p25「四大盆地」、p26「三大平原」,請你用最簡單的語言

總結他們的突出特點。

在小組內交流後,完成下列填空:

青藏高原雲貴高原

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

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

四川盆地柴達木盆地

東北平原華北平原

長江中下游平原

對於各地形區的特徵,有沒有疑問或不確定的?提出來大家交流。

四、 閱讀「中國各種地形比例」圖,結合p24、p25的閱讀材料「我國的丘陵與山地」,分析我國陸地地形型別特點

強調:山地、丘陵以及崎嶇的高原統稱為山區。

五、 前面這一部分的學習,反映了我國地形的什麼特徵?

(學生發言後,教師總結:)地形複雜多樣,山區面積廣大。

我國山區面積廣大,山區有哪些發展經濟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呢?(**「山地交通不便」圖)

全班學生分成a、b兩大組,每個大組內分成四人小組展開討論。

a組討論有利條件,b組討論不利條件。

a、 b兩組討論後,進行全班的發言,相互補充。

.針對山區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山區應怎樣開發和保護,要注意些什麼問題?如何充分

合理地開發利用山區資源,實現社會、經濟和生態的協調發展與可持續發展?

教師指導討論,適時鼓勵不同意見的相互爭論。

教師總結:我國山區面積廣大。在這樣的國情下,我們要在開發山區發展經濟的同時,又要注意生態環境的保護,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讀圖、填圖、動腦、動口來認識我國的主要地形區,印象深刻;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在小組合作中學會「傾聽、交流、協作、分享」的合作和交往技能,並且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有助於學生樹立一分為二看問題的人生觀。

過渡:在填各地形區名稱時,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大的地形區之間,往往有山脈的分布,這些山脈縱橫交錯,構成了地形的骨架。

第二部分:山脈縱橫交錯

一、 同桌一起讀圖2—2「中國主要山脈分布」,找出不同走向的山脈,填在下列空格中:(看

哪些同學找得快,填得準)

東西走向的山脈

南北走向的山脈

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

西北——東南走向的山脈

弧形山脈

二、 熟悉各山脈名稱,試著說出空白地形圖中各數字所代表的山脈名稱。

三、 讀中國地形圖,回答下列問題:

大興安嶺的東側是西側是

太行山的東側是西側是

巫山的東側是西側是

橫斷山脈的南側是北側是

天山山脈的南側是北側是

崑崙山脈的南側是北側是

四、 請幾位同學到講台上指圖介紹山脈、地形區名稱。

設計意圖:引入競爭機制,激發學生學習慾望,培養、提高學生讀圖分析能力。學生自主讀

圖,有利於空間概念的建立 。

欣賞古詩詞:「一江春水向東流」「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想想看,這些古詩詞包含了哪些地理資訊?

第三部分:地勢西高東低

一、觀察「中國地形分層設色地形圖」,根據顏色的深淺,想一想可把我國分為幾部分?**海拔最高?以什麼地形為主?**海拔最低?以什麼地形為主?

二、在圖中畫出北緯32°緯線,觀察沿途經過了哪些山脈、地形區?

三、讀圖2—1,「沿北緯32°緯線中國地勢剖面圖,」討論:該圖反映了我國地勢的什麼特點?

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四、大螢幕展示各階梯的地形及分界山脈。

四人一組,讀圖並合作完成**:

五、地表形態是自然環境的基礎,我國的地表形態對我國的氣候、河流有什麼影響?在了解了我國的地勢特徵之後,我們來研究一下這一特徵對其他自然地理環境要素的影響。下面有三個問題:

①我國大陸地勢西高東低,面向海洋,這種分布對氣候和河流流向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②河流從高一級階梯流向低一級階梯時,落差會有什麼變化?有什麼利用價值?

③我國地勢對東西部之間交通往來可能產生什麼影響?(利弊分析)

全班分成a、b、c三個大組,每個大組分成若干個四人小組,每個大組討論乙個專題(a組:①題;b組:②題;c組:③題),各小組合作**,討論後選出代表發言,闡述本小組觀點。

教師補充小結:

①地勢對氣候的影響: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向海洋傾斜,有利於海洋上的濕潤氣流(夏季風)向

我國內陸推進。地勢對河流的影響: 西高東低的地勢,必然造成我國的大江大河自西向東奔流入海。

②階梯交界處,河流落差大,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便於人們建設水電站發電,支援工農業生產和改善人民生活條件。

③地勢對交通的影響有兩方面:一方面,向東流淌的大河溝通了我國東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內陸的經濟聯絡,有利於促進沿海地區經濟的發展,西部地區經濟的大開發。另一方面,

階梯交界處的高大山脈也成為我國東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礙。

(培養學生的讀圖、合作能力,填**有利於知識歸納,形成清晰、條理的知識體系,對**階梯內部的地形區有乙個形象的認識。通過討論可以讓學生初步掌握評價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中國的地形專題

一 地勢西高東低 1 地勢特徵及分界線 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大致呈階梯狀分布 2 三大階梯的特徵 3 思考 地勢西高東低的影響。1 對氣候 使濕潤氣流自西向東深入內地形成降水 2 對河流 許多大江大河自西向東流入海洋 東西向的河流溝通了東西交通,方便了沿海與內陸的聯絡 在階梯交界處,落差大,水能豐富,...

《中國的地形》課後反思

不足之處 1 繪製地形剖面圖環節,準備還不夠充分,對相關地形的資料,應提前予以收集,在學生用到時及時給予展示,省去學生查書 查資料 較費時 的時間,給後面教學留下充足的時間。2 我在教學過程中的語言組織上也不夠好,教學方法也不夠靈活,方式很少,所以課堂顯得很呆板,不夠活躍。設計的環節也有點不緊湊,顯...

《中國的地形》課後反思

根據初中地理基礎和實際情況,學習 中國的地形 這一知識點時,我主要給學生重點知識是 地形的總體特徵,各類地形的特徵和分布。地形對中國自然環境和經濟發展的影響。中國 帶和火山的分布。通過本節課的教學以上教學重點學生基本掌握,我認為自己在以下兩方面突破了自己,對今後的教學有一定的價值 1 利用 式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