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反思五年語文

2021-07-11 13:21:12 字數 4990 閱讀 5713

《竊讀記》教學反思

《竊讀記》這篇課文,作者林海音通過自語式的獨白;通過細緻入微的動作描寫,把自己怯怯的隱藏於大人中間,匆忙而貪婪的閱讀情景;讀書時腿腳痠麻、飢腸轆轆的辛苦;經歷的擔憂、恐慌和懼怕的痛苦;體驗到的驚喜、快樂與滿足的幸福,竊讀的百般滋味都表達得淋漓盡致。

教學這一課,我沒有過多的分析,主要採用了一下教學思路:

一讀,感悟作者愛書之情。在讀中抓住點點滴滴,抓住重點詞句,充分感受作者小時候對讀書的熱望——為了讀書,可以放棄同齡人的快樂遊戲;為了讀書,可以忍受書店老闆的白眼甚至蔑視的驅逐;為了讀書,想盡千方百計,藏於別人身邊,冒充別人的孩子,「巧借下雨天留客天」的機會;為了讀書,經常忍飢挨餓,飽受站立之苦……

二賞,品析作者表達方法。整篇文章,作者筆法細膩,情感真實。尤其是獨白的心境描繪,細膩的動作刻畫,還有具體場景的列舉,都值得學生學習借鑑。

但這些表達技能,不應該老師灌輸,而是在學生的評賞中悉得。

三說,述說自己相仿經歷。在閱讀感悟作者愛書之切的情感,品析作者細緻入微的表達方法的基礎上,學生也會情不自禁聯想起自己「竊讀」的經歷——君不見,課堂上,你在台上滔滔不絕地講,台下低頭竊讀自己喜歡的「閒書」者絕不罕見,或將書夾藏於課本中,或放於桌斗裡,甚或置於腿上者也不少見。可讓學生談一談自己竊讀的小故事,當讓竊讀的原因會各不相同,竊讀的情景也不盡然,各有奇招。

四寫,抒發自己竊讀感受。在欣賞課文,交流體驗的基礎上,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學以致用,我讓學生也寫一寫自己的竊讀故事。學生在讀、賞、說的基礎上,進行抒發表達自己的情感體驗,可謂水到渠成。

《竊讀記》教學反思二篇文章的語言樸實無華,生動感人。在教學的過程中我注重引導學生朗讀,採用各種各樣的讀來引導學生繪聲繪色地朗讀課文。用悟讀、賞讀、品讀等形式引導學生班情入境地讀出作者與書相逢的驚喜、匆忙竊讀的快樂與懼怕、雨天讀書的開心、與書相別的留戀與滿足。

同在朗讀的過和中,讓學生找出動作和心理描寫的語句,在讀中就學生體會到作者對讀書的渴望。通過讀這些語句,學生也積累了一些好詞好句,品味出這樣寫的好處。

另外,在教學時可引導學生在讀懂課文時,結合生活實際,談談對課文最後一句話的理解,仔細揣摩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這句話的深刻含義,並受到啟發。課後,我還組織學生開展了「我與書」交朋友的讀書活動。學生做了一些讀書名言的書籤、寫了一些讀書的體會等活動。

學完課文後,學生讀書的興趣也濃,在課前五分鐘的時間裡,學生都爭著介紹自己昨晚看過的書籍。

《走遍天下書為侶》教學反思

本文是一篇說理性的散文,文章篇幅短小精緻,語言淺顯易懂,角度新穎,表達獨特,作者通過假設和設問的形式,表達自己的觀點:你總能從一本書中發現新的東西,不管你看過多少遍。

我在教學時,除了讓學生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外,還把重點放在理解反覆讀一本書的原因和方法上。在指導學生理解反覆讀一本書的原因時,先引導學生理解作者把書比作家和朋友,為了進一步加深學生的理解,我讓學生展開想象,說說書還可以比作什麼,學生通過想象,充分領會了反覆讀一本書的原因,在理解讀一本書的方法時,我補充了許多名人讀書的方法,讓學生明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讀書的收效會大大提高,學生通過這一課的學習,收穫不少,懂得了該怎樣讀書。

《走遍天下書為侶》教學反思

《走遍天下書為侶》是一篇散文,它用比較的手法闡述了作者的觀點──走遍天下書為侶。

文章中有這樣幾個地方學生開始很難理解:「是的,我願意讀上一百遍,我願意讀到能背誦的程度。」「你早已見過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見時,你還會說:

『真想不到你懂這個。』」「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過了多少年,你還會說:『我怎麼沒注意過,那燈光照著那個角落,光線怎麼那麼美。

』」學生開始很難解,於是我與辦公室的其他老師商量怎樣引導學生,有的老師說,可以從語言文字的品味去引導,讓學生去感悟,去體會;有的老師說,應該從生活中的例項去引導,比如生活中的友誼,生活中的家,立刻就有老師反對,那學生還是不能理解「真想不到你還懂這個。」;有的老師建議,讓學生從讀書的角度談自己的體會,這樣更直接,避免拐彎抹角,把學生轉糊塗了。

上課了,我從讀書的角度讓學生談自己的體會,於是我引導學生,「讀一本書有四遍的同學把手舉起來?」結果讓我大吃一驚,有30個學生曾經讀過一本書有四遍以上,有16個同學讀一本書有8遍以上,有5個同學讀書一本書有12遍以上,甚至有乙個同學讀《三國演義》21遍之多。看來從讀書的角度引導學生,有戲!

於是我接著問:「你們想知道趙鑫源為什麼能讀《三國演義》21遍之多嗎?」學生們紛紛要求趙鑫源說說原因。

趙站起來,不好意思地說:「其實第一次是媽媽逼著我看的,也沒大收穫。當我讀到『宴桃園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的時候,我才感興趣的。

後來我們學到《草船借箭》這篇課文,我想知道諸葛亮到底有多神,於是又我翻起了這本書,這次,我專門看了有關諸葛亮的故事,發現諸葛亮知天文,懂地理,善用人。」「你後來為什麼又看了那麼多遍呢?」「我想這麼聰明的人為什麼願意幫劉備做事,還忠心耿耿。

於是我就又去看有關劉備的章節……這樣,我的閱讀興趣越來越濃,而且每次都能收穫一些新的東西,所以看了這麼多遍。」他說完,同學們都不約而同地鼓起掌來,羨慕地看著他。我趁機引導其他學生也說說自己讀書的過程,最後我點撥:

「他們為什麼能看一本書那麼多次呢?」學生有所感悟地說:「是因為他們看的是自己感興趣的書、自己喜愛的書。

」「你們遇到自己喜愛的書會怎樣?」「我願意讀上一百遍,我願意讀到能背誦的程度。」「書就像你的朋友、你的家……」「你早已見過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見時,你還會說:

『真想不到你懂這個!」「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過了多少年,你還會說:『我怎麼沒注意過,那燈光照著那個角落,光線怎麼那麼美。

』」至此,學生已完全沉浸在課文中,不由自主地朗誦起來。學生明白,課文中的朋友、家實際上是在說讀書,「真想不到你還懂這個!」是說我們再次讀那本書的時候,就會有新的發現;「我怎麼沒注意過,那燈光照著那個角落,光線怎麼那麼美。

」是說每次看同一本書的時候,我們發現自己以前忽視的東西的時候,那種恍然大悟的感受。

《桂花雨》教學反思

《桂花雨》是一篇充滿著濃濃鄉情的優美散文,文中瀰漫著作者淡淡的思鄉情緒和對故鄉美好的回憶。文章緊扣「小時侯,我最喜歡桂花。」這句,以童年時代的眼光展開敘述。

學生讀後,很容易產生強烈的共鳴,特別是「母親」常常說的一句話更讓人回味無窮。 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體驗搖花的樂趣,難點是體會母親對故鄉桂花的懷念。

「搖桂花」這一段既是課文內容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重點。這部分教學我注意了讀中感悟,引導學生深入地體會了「搖桂花」時的快樂心情。教學時我先讓學生初讀課文,並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然後從課文插圖入手,讓學生說說圖畫上的內容,再從文中找出描寫圖畫內容的相關段落,讓學生朗讀後劃出重點語句,然後步步深入,漸入佳境。

對於作者盼望「搖桂花」的迫切心情和「搖桂花」的快樂,我引導學生閱讀文字,從領會對話和動詞入手,用分角色朗讀和讓學生說說這樣讀的理由,在閱讀中體驗和感悟作者的急切和快樂之情。對於「桂花雨」的感受,我引導學生結合淋雨的生活經驗來體驗其舒服的感覺,然後又讓學生直接來喊一喊:「啊!

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體驗喊時的心情,然後帶著這種感悟和體驗再次進入文字,讀出了其中的感情。

最後,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的童年生活,說說難以忘懷的人和事,進**感和能力的遷移。

五年級語文上冊《松鼠》教學反思

興慶區上前城小學趙淑梅

教學本課前,我先布置學生蒐集相關資料,了解作者和松鼠的有關知識,課堂上我又利用**資源組織學生**有關松鼠的**,豐富了學生對松鼠的認識。學習課文前讓學生認真讀課文之前的閱讀提示,再按閱讀要求自主閱讀。這樣學生在熟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了解作者是從那幾個方面介紹松樹的,從而體會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之情。

在感悟、理解課文之後我又引導學生畫出自己最喜歡的句段,說說喜歡的原因,從中體會作者語言的生動形象,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

《落花生》教學反思

《落花生》是一篇極富哲理的文章。全文圍繞「種花生——收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來寫,突出「議花生」這部分內容。

在執教這節課時,我覺得以下幾方面做得比較好。

一、自選方式,給學生自由選擇的權利。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個性特點差異是客觀存在的,要讓學生根據興趣需要學會選擇自學內容,自學方法,自學形式,指導學生依照自身特點,或圈點,或查寫,或操練,充分體現「以人為本」。重視學生個體的有效參與,讓每個學生學會面對陌生領域,自已去蒐集,篩選資料,尋求答案。

如,我引導學生課前蒐集有關花生的和作者的資料,如「花生為什麼又叫落花生?」「除了書上介紹的你還知道花生有哪些用途?」「你對作者許地山知道多少?

」等等。在這些問題中,學生興趣哪一項就查詢哪一項,任務一明確,孩子們就行動開了,或上網查詢,或到圖書館查詢等。課堂反饋時,我發現通過自已的方式,學生查詢到的資料十分豐富,增長知識的同時,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也調動起來。

在初讀課文整體感知這一環節中,在學生明確課文圍繞"落花生"講了「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這幾部分內容後,我提出乙個問題:」這幾個部分內容中你最喜歡讀哪個部分,為什麼?」讓學生自選內容,學習體會,學生興趣盎然,精彩紛呈:

學生在無拘無束和非強制性的自學中個性得到了發展。而通過學生的發言,我知道多數學生喜歡讀「議花生」這一部分,而這一部分恰好又是文章重點、難點之所在,這樣,我就從學生的興趣需要中找到教學的突破口,從而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了學習效果。

二、讀中品位,理解感悟 。本課語言優美,感情真摯,含義深刻對學生極有教育意義。我在設計時作到以讀為本,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自讀,師生合作讀,生生配合讀,分角色讀,齊讀等,去體味文章的語言,去感受多的蘊涵的哲理,這樣一遍一遍的要求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滿意效果,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能力,使學生獲得情感的體驗。

三、聯絡生活,情感昇華 。《落花生》一課中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別人沒有用處的人。」是全文的點睛之筆,體會了這句話的內容,也就弄清了作者的寫作意圖。

我緊緊圍繞這句話引導學生展開討論,「什麼樣的人是有用的人,」「講體面是什麼意思」並點撥學生聯絡周圍的生活例項深談,學生在我的啟發下,感悟到的「清潔工」「建築工人」「警察叔叔」教師等工作都是具有花生品格的人。使學生明辨是非,強化了情感的薰陶。

二、這節課的成功之處就在於充分尊重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的獨特體驗。在課堂上,面對學生的不同想法,老師沒有抑制學生發表自己的不同感受,也不是一味地讓學生認同我的想法,按原計畫一步一步進行教學(即引導學生學習花生的默默無聞,不炫耀,不張揚),而是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尊重了他們獨特的理解、感受和體驗。(即:

做人要做對社會有用的人,像落花生那樣,不注重外表;做人要做對社會有用的人,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善於表現自己,像人們展示自己的才華。)

陳立芳五年語文教學反思

一 語文課教學反思 本學期我繼續擔任五年班主任。對於五年級,這個高年段的語文教學與中低年級相比更是有很大的不同,高年級的閱讀教學更側重於品讀語言文字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因此,閱讀教學要由 誦讀 轉變為 品讀 教學方法由 教師的教為主 變為 學生自主學習為主 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 以學生為主,...

五年級語文語文教學反思

積累和梳理是語文學習中必須要養成的習慣,語文的學習過程就是乙個不斷積累 梳理的過程。新課標明確指出 能圍繞所選擇的目標加強語文積累,在積累的過程中注重梳理。通過對語文知識 能力 學習方法和情感 態度 價值觀等方面的要素的融匯整合,切實提高語文素養。語文積累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顯形積累,是事實性的...

五年級語文語文教學反思

子在船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轉眼間,又結束了五年級下半學期的教學,回首走過的路,有工作成功的喜悅,也有經歷挫折的辛酸,現反思如下 反思一 朗讀指導不到位 語文課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語言,學習語言靠感受和積累.朗讀就是對語言的直接感受,文章中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必須通過朗讀才能更充分地體現出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