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2021-07-09 11:19:54 字數 5625 閱讀 4198

《看海》教學反思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該年級的教學要求,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位於以下幾點: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懂得只要腳踏實地,一步乙個腳印,堅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達理想的彼岸。3。

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識記生字「登」「吸」「級」,偏旁「登字頭」。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確定的教學重點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懂得道理。

教學難點是:感悟課文揭示的道理。我在教學中了以下教學策略的實施:

一。以讀為主是當今語文課堂的主旋律。

二。情境的創設在語文教學,尤其是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文課堂教學的主旋律。

三。遺憾之處:

1。第二自然段小的話表現了它對登山的擔心害怕的心理,教學中,我覺得自己指導學生練讀得還不夠充分,對教學效果略有影響。

2。教學調控不夠靈活有效,教學機智有待。今後在這方面要加強學習

《三峽之秋》教學反思

《三峽之秋》是一篇寫景的文章,在文章中作者描寫了三峽的許多景物,讓讀者感到美的感受。但是怎樣讓學生也感受到這份「美」呢。如果按照我們往常的思路――邊讀邊想像文章描繪的畫面,看看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將三峽秋天寫出來的。

我在備課的過程思考:如果讓學生這樣品文,就把文中讀散了。那應該怎樣引導呢?

無意間,我看到「我的視角」中冬冬說的一段話――我很喜歡課文中對陽光、漁火、月亮的描寫。有了光亮,三峽就活起來了。看到這個「活」字,我突然茅塞頓開,我想我何不讓學生沿著這條路把課文搞「活」呢。

文中作者運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擬人,賦予這些景物以生命,正是這強烈的生命感才讓我們覺得三峽秋天的氣息與眾不同,才能感受到長江孕育了我們中華民族。

課上,我給學生這樣的乙個思考題――我們常說春天是萬物復甦的時節,夏季不論是花草還是鳥獸都把它們最旺盛的生命展示給我們看,那麼秋天呢?秋天裡我們又能感受到哪些生命的氣息呢?

學生首先回答的是橘柚樹的變化――它的葉子、它的果實,它的香味。這些都是秋天特有的生命特徵。緊接著學生發現陽光也有了生命,因為作者說它會「跳躍」,群峰有了生命,應為在陽光的照耀下它們像戰士一樣披上了金甲,長江也有了生命,它像一條金鱗巨蟒……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我引導他們關注到文章的寫法――這些生命是誰賦予他們的呢?

學生說是作者,作者用比喻和擬人的手法賦予它們生命。我對他們的發言給予肯定,但是我又問――這生命還是誰賦予的呢?學生說是大自然賦予的。

我覺得孩子們的發言太好了,既關注了文章的寫法,又兼顧了文章的中心,將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統一在了一起。

遊漓江》教學反思

《遊漓江》一文,很是獨特,從題目看,作者寫漓江的水似乎會更多些,但是課文的實際卻是寫漓江的山。只用兩句話帶過寫漓江的水,還是為了突出漓江的山的獨特。「在烏雲翻滾的天空底下,這明淨的江面上,依舊反射出濃麗的亮光。

一座座山巒的側影,躺在淡淡的波紋裡,輕輕地晃蕩著。」細品此句,會讓我們感受到漓江的山的神奇與獨特。緊接著作者對漓江的山進行了總體的描述,給讀者留下了更深的印象,而山那神奇、獨特、嫵媚的特點也油然產生。

為了能夠突出漓江山的獨特,更好地在讀者的心中留下印象,作者採用了舉例子寫具體的方式。文中依次列舉了「象鼻山、雞公山、畫山」,抓住這些山的特點進行描述,讓讀者通過這些山的獨特和神奇來感受漓江山的獨特。這就是一種很好的寫作方式:

「寫總述後具體」的表達方法。在小學階段小學生寫景、寫人等作文時,都可以運用這種表達方式寫作。所以在教學時,我只對這種寫作方法進行了重點的講解,因是閱讀課,所以學生的自讀自悟是本課很重要的學習方法。

《捅馬蜂窩》教學反思

《捅馬蜂窩》是我從課外現代文閱讀題中選的一篇文章,是馮驥才的一篇散文,他用生動的語言,引人入勝的筆調,跌宕起伏的情感變化,為我們描述了兒時的一段難忘的回憶。之所以選它考慮到:

一、本文敘事生動,於敘述中融入了兒童自然而純真的感受,容易激起孩子們的興趣;

二、本文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敘事,條理清晰,可藉此指導學生寫作:學習怎樣把事情寫具體。

基於以上兩點考慮,我把教學目標定為:

一、學習本文人物描寫的方法和自然環境描寫的作用;

二、較深入的理解文章主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緊緊圍繞目標,我的教學流程也基本如本文的思路一樣分為三塊:

一、為什麼要捅馬蜂窩,在解答這一問題時又引導學生初步感知人物形象和體會環境描寫的作用;

二、怎樣捅馬蜂窩的,這一部分主要是學習人物描寫的方法;

三、捅馬蜂窩後怎樣,這也是本課學習的一大重點,除了讓學生感受作者情感的變化,對人物形象有全面的認識外,還要讓學生對捅馬蜂窩事件有所思考,從中有所領悟。我個人認為整堂課的思路是比較清晰的,能緊扣文字,設計的問題環環相扣,但在引導學生方面的功底和技巧還不夠,沒有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具體不足和需改進之處在於:

一、在講自然環境描寫這段時急於講其作用,應先引導學生講講環境的特點,從其特點上去概括作用;還應引導學生關注馬蜂窩的情況,為下文的學習造勢。

二、讓學生感受作者情感變化這部分時,對馬蜂的敬佩之情分析不甚到位,應對爺爺的話做深入的理解,讓學生對小小的馬蜂從形體到精神有個全的認識一堂課上完了,但課後的思考還在繼續……

《我沒有釣到那條魚》教學反思

《我沒有釣到那條魚》:這是一篇借事喻理的文章。這篇課文按事情發展順序寫了作者第一次釣魚的經歷:

「我」在等到魚咬鉤時就宣布自己釣到魚,然而魚卻脫鉤離去,叔叔教育「我」,使我悟出了做人的道理:在事情未辦成之前,不要妄下結論、自吹自擂,即使事情辦成了,也不能自我吹噓。

這篇課文貼近孩子生活,無論在敘述上還是在表達方式上對孩子們來講都是比較容易接受的,我在實際的教學中,採用了新的一種教學方法:運用孩子的語言,講述孩子的故事(自命名的方法)。下面就隨我一起再次感受一下我們當時的課堂氣氛。

作者在敘述自己第一次釣魚的經過時,也是繪聲繪色。最主要的是還抓住了他釣魚時的情感變化,更能激起學生講述的慾望。站在作者的立場上,講述作者的感受,可以讓孩子們更為深刻地理解當時作者的所做所為和所想。

在學生熟讀課文並能夠講述的基礎上,運用第一人稱的形式給學生進行講述故事。講述時,重點的扣住「眼巴巴----大為失望----懇求----欣喜若狂----沮喪」等描寫心理的詞語,讓孩子們跟隨著作者釣魚的過程而感受作者的這些情感。學生在聽完後,自己都能悟出文章所要體現得道理。

這也為學習叔叔教育我的話,和我為什麼對這次釣魚卻難以忘懷,及這件事讓我終生受益埋下了伏筆。

孩子們講述著作者釣魚的經歷,如臨其境,所以對「在事情未辦成之前,不要自吹自擂」也有著很深刻地理解。同時,我抓住學生的心理----好炫耀,對孩子進行思想教育。同學們,作者就是因為想在叔叔面前炫耀一下自己的本事,才在瞬間讓魚溜掉的。

所以,我們也不要犯這樣的錯誤,無論做什麼事情,機會就在瞬間,可以說是稍縱即逝。因而,我們要抓緊時間做事,而不是在那裡做多餘的自誇。王婆賣瓜的事情,那不是我們能幹得了的。

老師相信同學們是那種做了成功的事情也不說的人,是那種做事謙虛、謹慎、沉著、冷靜的人!對不對?最後用了疑問,實際上是留給孩子們一定的時間讓他們結合課文的內容細細品味我所說的這些道理。

已經不止一次地給學生講過閱讀短文《藏羚羊的跪拜》。每次講讀這篇短文,一種母親的神聖感就會湧上心頭。我被那位母親深深地折服了,她讓我明白母愛是那麼的偉大!

我相信藏羚羊媽媽知道哀求那鐵石心腸的獵人有多大風險,可是如果逃跑了那連活的一絲希望也沒有啊!如果沒有孩子,也許藏羚羊會逃跑,但它有孩子,它是為了孩子的安全才做出如此下策的。母親做的一切何嘗不是為了孩子呢?

我相信天下的母親都是一樣的,她們會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子女身上,甚至會為自己的孩子獻出生命,就像那位藏羚羊母親一樣。每當我想起藏羚羊跪拜的情景,我的心就會被震憾,我忘不了那兩痕晶瑩的眼淚,更忘不了那跪拜的虔誠,因為那充滿著令人心酸而又偉大的母愛。就是因為此,曾為自己許下諾言:

一定要盡乙個母親最大的努力,讓丫頭接受最好的教育。就是因為此,我在教學《秋天的懷念》一文時,總會有一種向史鐵生的母親學習的決心。

而昨天,我所要講讀的課文是《藏羚羊的故事》,從那裡我又一次感受到父愛的偉大與神聖。這是我繼《**中的父與子》一文後又一次對偉大的父愛而生的一種由衷的敬佩。

還依然為文中的那些場面感動著:

「忽然,乙隻藏羚羊從對面的草坡上飛奔而下,一直奔到狹窄的路**,『撲嗵』一聲跪了下來。」想著老羚羊看見有人經過,為救自己的孩子那急切的樣子,我的眼前浮現出乙個父親為了孩子,已經置自己的生命於不顧的樣子,父親那偉大的父愛已經令人感動不已。

再看:「令人奇怪的是,任憑他倆怎麼吆喝,那只老羚羊卻紋絲不動地跪在車前,並用一種乞求的眼神盯著他倆。」

「這時,有兩行濁淚從老羚羊的眼眶裡湧了出來,然後,它緩緩地站起身來,一步一回頭地往草坡上走。」

小羚羊的傷十分嚴重,老羚羊心裡比誰都明白,只有向別人求救,才可能讓自己的孩子活下來,這個時候那只無助、悲傷的老羚羊更是顧不得別的,看見有人救助,生怕別人跑掉似的,一步一回頭的看著。這更顯示著老羚羊對孩子的關愛。

「老羚羊靜靜地注視著,待汽車發動起來,才緩緩離去。」

「那只老羚羊比先前消瘦了許多。」

「老羚羊慈愛的目光在小羚羊的身上掃來掃去,還不時用嘴去蹭小羚羊的後腿。」

讓我們一起來關注一下這些詞語:「靜靜地注視」「緩緩離去」「消瘦」「掃來掃去」「蹭」,這哪乙個詞語不表現出乙個父親對自己孩子的關愛,對自己孩子的愛憐。這也無不透露著乙個父親如山的、深沉的父愛。

《藏羚羊的故事》和《藏羚羊的跪拜》兩篇文章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那就是老羚羊為了自己的孩子,為別人下跪。作為乙個人也好,作為一種動物也好,我想能讓其下跪的人不多:一是蒼天,二是大地,再就是對自己恩重如山的父母了,可是這兩隻藏羚羊卻給那陌生的人下跪,他們不為別的,為的只是能讓自己的孩子活下來,能保全孩子的一條性命。

儘管父母的愛不一定要以自戕為代價,但那一跪是愛的昇華,是愛的至高境界,那種偉大的、無私的、深沉的、無聲的愛,感天動地;那一跪是良心的覺醒,更是對父母愛的至誠敬仰。

正像《藏羚羊的跪拜》一文中所說的那樣「天下所有母親的跪拜,包括動物在內,都是那麼神聖!」

今天異常的熱,熱的讓人受不了,尤其是頂樓的**教室。下午兩節5年級的**課總還是要上的。欣賞課絕對不適合今天的天氣,還是準備乙個有趣的、唱唱的歌曲吧。

於是上了第六單元《京韻》中的《蟈蟈與蛐蛐》。這是首敘述性的詼諧歌曲。歌曲曲調吸取於北方戲曲(京劇)、說唱(評書)的**素材創作而成。

在兩節課中,效果明顯是後面501的一節好,總結一下,主要歸功於以下幾個方面:

1、503的第一節課中,我先介紹了這首歌曲的特點,接著讓學生聽範唱,想想,歌曲唱了哪兩個主角?完整聽整首歌曲。而501我就簡單的一句話,今天的主角要登場了,你們聽,接著我唱了第一段,至於後面故事的發展,不先讓學生知道。

我覺得這樣的安排才能緊緊抓住學生的眼球與思維。

2、有了很好的開頭,後面的上課很順,比如,你認為這段**吸取了哪個地方戲曲的素材?(通過引導,學生知道有京劇與說唱的**素材創作而成)哪個音最有京味?

3、在總結階段,我讓學生說說你最喜歡哪一段?引導學生從**方面入手,而非歌詞

這首歌曲一直沒教的原因就是肯定會受到學生的喜歡,潛意識裡藏著,等哪兒我的狀態不太佳的時候拿出來上,果然,效果不錯的渡過了悶熱的一下午,學生們雖然滿頭大汗,但興趣比什麼都強。幸好快要考試了,否則這樣的時間段,這樣的樓層,這樣的天氣,絕對上不出什麼好課。

《母雞》教學反思

本學期我接受了教研組的一節研討課的開課任務執教《母雞》。這篇略讀課文內容淺顯,學生應該很容易理解課文內容,重點是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感受母雞偉大的母愛。備教材時,我擬緊扣表達作者情感變化的兩句話 「我一向討厭母雞。

」和「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 這條主線來貫穿全文的教學,並引導學生自讀自悟相關的語句來感受母愛的神奇力量。為創設課堂上乙個亮點,並準備在結尾處安排乙個句式練習的環節,用不同的說法表達「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

」這句話以此強化不同句式表達的感**彩以期達到學生與文字情感共鳴的高潮。在此基礎上再指導學生將老舍先生的《母雞》《貓》作比較體會寫法有什麼不同。

五年級語文語文教學反思

積累和梳理是語文學習中必須要養成的習慣,語文的學習過程就是乙個不斷積累 梳理的過程。新課標明確指出 能圍繞所選擇的目標加強語文積累,在積累的過程中注重梳理。通過對語文知識 能力 學習方法和情感 態度 價值觀等方面的要素的融匯整合,切實提高語文素養。語文積累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顯形積累,是事實性的...

五年級語文語文教學反思

子在船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轉眼間,又結束了五年級下半學期的教學,回首走過的路,有工作成功的喜悅,也有經歷挫折的辛酸,現反思如下 反思一 朗讀指導不到位 語文課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語言,學習語言靠感受和積累.朗讀就是對語言的直接感受,文章中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必須通過朗讀才能更充分地體現出來.在...

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一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即將結束,回顧這一學期的工作,有得有失,有激動也有辛酸,但總感覺失落大於收穫。雖然學生的點滴進步讓我欣慰,但還存在著很多問題,今後還需努力解決。現對自己一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語文方面 一 狠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對於五年級的學生來說,基礎知識的掌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