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新教科版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教學反思

2021-07-10 18:29:50 字數 1916 閱讀 2567

《日食和月食》教學反思

「日食和月食」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培養學生運用實驗的方法認識食物的能力和空間想像能力,培養探索宇宙的興趣,難點是日食和月食現象的成因。

月食和日食的形成,關鍵是上一節課是否真正了解了月相的形成過程,了解了月球的公轉軌道。由於在上課時通過「三球儀」的演示與月相變化演示儀的演示,學生對月相的圓缺變化了解比較清晰,而且能將月球公轉軌道形成了一定的空間想像,所以當學生提到月食和日食是怎樣形成的時,學生的反映很快,有人願意上講台利用三球儀說明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操作正確,學生也能理解,這樣,月球、地球、太陽三者在發生月食日食時的位置也就比較清楚,最後,通過學生操作實驗:「日食、月食發生時三球位置的擺放」。

學生學得很開心,又掌握了知識,使難點化為烏有。但如何理解「月相與月食的不同,月食日食為什麼只有在農曆的十五和初一前後才有可能發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糊塗弄不清。月相變化是月球自身在公轉過程中被太陽照亮的部分讓我們看見了多少的變化過程,而月食是月球在公轉的過程中,鑽進了地球的影子裡失去了太陽的發射光造成的;月相變化是指農曆乙個月裡的圓缺變化,月食只在農曆十五左右發生。

這些問題的關鍵也就是理解為什麼月食只有在農曆十五左右才可能發生。為了讓學生能盡可能多地理解這個原因,建議:在討論「月食發生在農曆十五左右,日食發生在農曆初一前後」這個知識時,請學生拿著月相變化演示儀,進行月球的公轉演示,教師在一邊做解說員,並根據情況提出問題,定格演示,幫助學生理解。

《太陽系》教學反思

傳統的天文常識教學一般採用單一的「講解——接受」式教學,這種教學思路其實並不符合人們認識事物的過程。只有讓學生自己透過繁雜多樣的現象,經過去偽存真,去粗存精,才算是真正經歷了科學的**過程。因此,本堂課的學習力圖把傳統的步驟教師行為,學生行為設計思路及分析一講到底的課堂教學模式轉變成為學生自主式學習模式。

以學生為中心,整個教學中教師起組織者、輔導者、參與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利用網路進行教學,本課為同學們提供了有效的自主、協作學習的網路平台。它解決了沒有活動平台造成的資源無導航,對話不集中,發表受侷限,共享無交流等侷限性。隨著教育的改革,在小學基礎教育中,要站在轉變學生學的方式的著眼點,必須先著手轉變我們教師自身的觀念和行為方式。

開放性研究活動是乙個學生學習的新空間,為學生主動建構知識提供了豐富的資訊源。多**技術的發展和教學中的應用,給傳統的教學方式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這一優勢使課堂教學變得更為生動活潑,能使一些抽象、難懂、枯燥的知識變得淺顯易懂,寓教於樂,從而增強教學的實效性。

網路讓課堂教學不再枯燥無味,網路讓課堂教學不再窺豹一斑,捉襟見肘。網路給學生創設了大量的富有情趣的情景,讓學生接觸了更多的課本以外的知識,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滿足了他們強烈的求知慾望,讓他們看到了豐富多彩的世界,從而不再侷限於教師所講,不再拘泥於課堂所學。

《探索宇宙》教學反思

上課中,為學生創造了網路情景,學生可以自主地進行網路**,加上多**的效果,充分發揮音訊、影象、文字等,使學生更立體地感受宇宙的浩瀚,從而理解了宇宙。如果只讓學生從教材上的文字、**來認識、理解宇宙的話,學生是很難深入地理解。

網路課件不僅可以給學生自由**宇宙,還可以節約學習時間,課前收集的有關**的鏈結滿足了學生知識獲取的慾望。但網路課件的優點如果不好好掌握的話,同時也可能會成為缺點,關鍵的是教師如何「引導」學生使用。

在**前,我設定了**要求,讓學生有目的地去解決問題,而不是漫無目的地去瀏覽,所以我在引入的時候要求學生把自己想知道宇宙的問題先寫出來。還特別培養學生保護知識權的意識,要求把資料的**在電子記錄卡複製下來。在網路創設的虛擬情景下學生進行科學**,一節課的時間非常緊湊,學生要充分發揮小組的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務。

我是要求學生這樣分工的:4人為一小組,打字快的填寫記錄表,乙個負責製作探索成果演示文稿,另兩個同學負責收集資料。學生可以把所有資料放在共享資料夾裡,老師又可以實時了解各組的情況,其他小組也能瀏覽。

在這樣的氛圍裡,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學生學習的情緒更加高昂。

新教科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全冊教案

第一課使用工具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認識機械指的是利用力學原理組成的各種裝置。槓桿 滑輪 斜面等都是機械。簡單機械又被人們習慣地稱為工具。過程與方法 常識在實踐中解決指定的科學問題 如拔圖釘 鐵釘和木螺釘 發現做同樣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並從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情感 態度 價值觀 意識...

新教科版六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畫

2014 2015學年下學期蔣集小學 六年級科學教學計畫 一 指導思想 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 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 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 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二 教材分析 1 整體概述 由 微小世界 物質的...

新教科版六年級下冊科學教案 完整

怎樣放得更大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 兩個凸透鏡組合起來可以使物體的影象放得更大。2 顯微鏡的發明拓寬了觀察領域,顯微鏡是人類認識微小世界的重要觀察工具。教學重點 懂得人類的不懈追求促進了顯微技術的不斷進步 教學難點 自製簡易顯微鏡 教學過程 一 顯微鏡的發展 1 如何放得更大?師 同學們我們已經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