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度量》反思

2021-07-10 04:45:55 字數 1372 閱讀 6750

民主小學陳媛媛

我認為量角的方法是成年人的認識,這樣的認識學生不容易理解其中的道理。對小學生來講,量角方法的道理其實就是用量角器上知道度數的角與要量的這個角重合,讀出的量角器上角的度數就是要量的這個角的度數了。而怎樣進行重合學生是容易理解的,所以我們應該把重點放在讓學生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能很快地讀出量角器上大小不同的角上。

依據以上的認識,我把教學過程設計成上面三個層次來進行。第一層是課題的引進。這裡我創設了讓學生選擇三種椅子的情境,使學生體會到在實際生產中確實會碰到這種需要量角的事,從而產生學習需求。

這個情境中把太空飛行員登月時坐的椅子放在裡面,學生會感到新奇,同時這裡也滲透了科學的知識,擴大資訊的價值和知識的背景。第二層是讓學生認識量角器,重點放在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上。這裡又分認識量角器、認識1°角和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三個層次進行教學。

認識量角器時,採用的方法是「讓學生仔細觀察自己的量角器,認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麼發現」這種自主**的方法。從課堂上學生的表現來看,學生是具備這種自主探索能力的。課堂中學生的回答也很精彩,如:

「我發現量角器上有數,這些數的排列有規律,乙個從左往右,乙個從右往左,中間正好是90」;「我發現量角器上90這個刻度與量角器上最下面這個刻度交叉在乙個小點上」;「我從最大的刻度數是180這個數上猜測到量角器是把半圓平均分成180份」;「我發現下面有乙個小半圓,最中間有乙個點」。你看學生研究得多認真,觀察得多仔細啊!認識1°角時,採用的方法是:

(1)組織學生通過用細絲遊戲棒擺乙個量角器上的乙個刻度所對的角,使學生初步感知1°角的大小;(2)猜一猜這個角多大;(3)閱讀書本看看1°到底有多大;(4)在量角器上找1°的角,並指出它的頂點和兩條邊,深化理解1°角。通過以上四個環節,學生容易形成1°角的觀念,為下面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時,又分以下四個層次來學習的:

(1)在量角器上讀出乙個角的度數(20°),並說出為什麼?因為這個角被分成了20份,學生容易說出為什麼它是20°的道理。(2)在量角器上讀出兩個角的度數(60°、120°)。

因為讀角時學生容易把內圈和外圈上的刻度搞混淆,學生通過這兩個角的認讀,深有體會地說:讀角時要注意把內圈和外圈上的刻度看清楚。(3)讀乙個刻度上沒有標數的角(26°)。

此題主要是為了讓學生注意,不僅要會讀有標上刻度數的角,而且要會讀沒有標刻度數的角,要認真地看清楚量角器上的刻度,才能正確地讀出量角器上的角來。(4)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並指出它的頂點和它的兩條邊。學生有了以上讀角的經驗,再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就容易了,課堂上學生的表現也證實了這點。

第三個層次是嘗試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學生有了以上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角的經驗,用嘗試的方法來探求量角的方法是可取的。課堂上學生不僅會量,而且講量角的方法時也講得很好。

在組織學生量角練習時,注意了讓學生量剛才三張椅子靠背的角度,使學生感到了量角在生活中的意義,增添了學習數學的樂趣。

角的度量反思

角的度量,一直是許多教師感到頭痛的乙個知識點。數學概念多,如中心點 零刻度線 內刻度線 外刻度線都是一些抽象的純數學語言 知識盲點多,幾乎沒有舊知識作鋪墊,操作程式複雜,尤其是對於動作不夠協調的四年級學生來說,是一次關於手與腦的挑戰。跟以前相比,課中儘管使用了多 演示量角過程,並示範量角,量角過程也...

角的度量反思

角的度量 這是單元中的乙個重點,它是在學生認識角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也為後面利用量角器畫角作準備的。學生學習這個知識常見的問題有二個 一是量角器的擺放,二是利用內外圈的刻度正確讀出角的度數,這兩個問題其實就是教師在本節課中要處理好的重難點。我們兩個班級的學生上課比較活躍,好提問,對新鮮事物有一種 精...

角的度量反思

三 順逆結合,促進思維發展。本節課的設計從總體上來說,我採取了 順逆結合,縱橫聯絡 的方法,這樣處理減緩了知識的坡度,學生掌握起來也較容易些。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 量角器上讀角和找角。在教學認識量角器中,我重點放在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上,分以下三個層次來學習的 1 讀角 在量角器上出示下列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