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課改反思

2021-07-10 02:04:47 字數 2639 閱讀 5716

到底怎樣的課堂才是最科學的呢?新課標呼喚:英語課堂應該既是有趣的,也是有效的;學生的學習過程既是快樂的,又是踏實的。如何做到這一點,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從兩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方面,教師應該適當對學生輸入「苦」的意識,苦樂同行,讓學習英語真正「樂」起來。

英語學習理應是快樂的,只有學生覺得學習有樂趣,才會積極參與。但快樂不能涵蓋英語學習的全部,它只能作為一種有效的手段,而不是終極的教學目的。重要的是學生在課上有什麼收益,得到什麼啟發,而不僅僅是表面層次的快樂。

學習,既要有百草園的賞心悅目,更要有三味書屋的苦盡甘來。

外語不同於其他學科,學習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進行各種嘗試,或多或少會遇到一些困難。因此,它的學習除了要有興趣和動機以外,還需要有較強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難的意志。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僅要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讓學生充分體驗到英語學習的快樂,而且,要適時適地地輸入「苦」的意識,幫助他們認清學習的真諦,引導他們把「勤學」作為一種精神享受。

可能克服困難的過程是「苦」的,但一旦成功了,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將成為他們學習的一種內驅力,激發他們不斷探索新知。這樣的快樂才是一種持久的,才是真正的快樂,才能促進學生情感態度的積極發展,從而使他們在學習上取得更大的進步。

二、對課程發展趨勢的展望

教育是面向未來的事業,教育的戰略意義在於它不僅需要解決今天的現實問題,而且必須考慮迎接明天的挑戰。通過研究發達國家中小學課程改革及我國教育變化可以看出,我國中小學課程在未來將呈現出以下幾個發展趨勢:

(一)人的發展與文化知識相結合

80年代以來,中小學到底採用知識中心課程還是兒童中心課程,又成為各國教育改革不可迴避的問題。但與歷史上課程改革不同的是,許多國家不再採取非此即彼的做法把二者對立起來,而是注意使二者有效的結合 。在重視基礎知識、理論、方法的基礎上,同時吸收人本主義思想,重視人的發展精髓,把知識教育與人的發展有機結合統一,「在兩種設計之間尋求一種平衡:

既強調基本知識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培養,也根據個體的需要、能力和學習方式的特點推動個體化進步」。這種趨勢是把兒童發展作為目的,把文化知識的掌握和學習作為兒童發展的基本途徑和手段,以便把兒童發展成為自主的、負責的、創造的主體。這種趨勢體現了人的發展和文化發展的必然邏輯。

文化發展是社會發展的根本,文化發展的主體是人。人創造和發展文化是在理解和內化已有文化的基礎上進行的,目的是為了能更好的生活。社會文化是人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人則是社會文化發展的動力和目的。

所以,理想的課程既要符合社會文化發展的需要,也要符合人的發展的要求。

(二)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相結合

現代教育正朝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相結合的方向發展。培養既懂專業技術又有人文思想的新型人才,已成為現代教育所追求的目標。教育把人作為乙個完整的主體來塑造,必然要求學校課程具有完整性,這種完整性主要表現為課程應該以完整的人為中心和目的,把以自然為物件的科學知識和以價值為物件的人文知識有機結合起來。

科學技術是現代人生活的基本手段,而且人類社會的發展必須依靠科技的進步,所以,課程把科技知識作為主要部分是人類社會發展和個人生活的客觀要求。社會人文知識也是個人生活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條件, 不重視社會人文知識教育和人的理想信念、價值觀念、倫理道德等人文精神教育,必然會導致社會精神文明的滑坡,這已為古今中外歷史和現實證明。所以,加強社會人文知識在課程中的地位和比重,並使自然科技學科和社會人文學科協調起來,是人類社會發展和個人發展的必然要求。

(三)基礎性與層次性相結合

面向21世紀的中小學課程要根據國家、民族、地區發展的要求,並要著眼於每個人都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來進行課程設計並付諸實施。課程必須有基本的、基礎性的統一要求,包括基本的思想道德素質、基礎知識 、基本能力的統一要求。但是,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是多樣的,人的發展是不平衡的,學生個人的特點、興趣、 愛好和生活背景也都存在差異。

當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要求學校能培養出高水平的人才,但是,它不可能要求所有的人都是高水平人才,更不能要求每個人在所有學科、各個方面都成為高水平的人才。所以,未來的中小學課程一方面要適應社會需求,承認差別,面向全體學生,達到人盡其才;另一方面又應鼓勵追求卓越、培養各方面優秀人才,在課程體系的構建上體現出層次性。即既有作為共同要求的基礎性課程,又有適應不同要求的選修課程。

(四)綜合與分化相結合

當今世界各門學科的知識已在日益膨脹,傳統的科學分支不斷的增加著新學科,同時各門學科不斷相互滲透和相互融合,科學的發展存在著綜合和分化兩種趨勢。科學的綜合,反映了自然界與人類社會的無限多樣統一性,也反映了人的認識能力、方法和手段的不斷進步,在更深更廣的領域揭示了客觀世界規律。同時,人們在生產、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自然現象、人文現象也往往是綜合性的,因此開設各種科學有機綜合的綜合課程 ,注重文理滲透,多學科交叉、縱橫聯絡是符合這種客觀實際的。

與綜合並行,分化是科學發展的又一趨勢, 它表現為科學專門化的程度越來越高,分化越來越細。在中小學課程的改革中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一是新興學科不斷湧現;二是微型課程出現;三是選修課程增加。

學校課程綜合與分化,是當代科學技術綜合與分化趨勢的反映,這也是今後中小學課程改革的主要趨勢之一。

(五)統一性與靈活性相結合

當前各國在課程設定與管理上有乙個極其顯著的特點,各國都逐漸趨向於**課程管理模式,即設立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由國家、地方、學校分級管理。國家課程為公共必修的基礎核心課程,應該有國家制訂的課程標準;地方課程是指選擇必修課;學校課程則是指符合校情而開設的各種任意選修課。這**管理模式充分吸取集權型和分散型兩種管理模式的長處,將統一性、靈活性和地方性三者結合起來。

在未來中小學課程發展中,這將成為課程管理體制變化的乙個趨勢。

小學英語課改教學反思

3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要保證有豐富的語言輸入量。課改提出的新理念 不能教教材,而要用教材 即要創造性地理解 使用教材,又要積極開展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所以,我認為更不能就教材教,而要勇於把英語課堂的觸角伸向更廣闊的天地,也就是學生的生活和大自然,要和學生一道開發和生成開放 富有活力的英語課...

英語課改的效果反思

英語組那幽笑 在英語教學改革中,我們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追求和 的慾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營造一種民主 寬鬆的學習氛圍 靈活運用教材,優化課堂教學效果 採用多種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藝術 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創新能力,提高學生合作和 的能力 運用多種教學手段...

英語課改計畫

教師在教學中,要借用表情 眼神 嗓音等非語言形式,讓學生感受到信任和友愛。每個學生都有追求上進的願望,但學生間總存在著個體差異,教師要主動了解他們的學習 興趣 愛好等,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如在提問 練習中,可根據學生的能力差異分組 在調查了解摸清底細的基礎上分組由於每個學生在學習目的與動機 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