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課後反思

2021-07-09 23:52:25 字數 5590 閱讀 7262

第1課: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老師,請大膽地說「你(學生)錯了!」

自從實施新課改以來,特別是在公開課的課堂上充滿著「你真不錯」、「你能行」、「你真棒」等表揚的話語。雖然這些表揚話對孩子來說是一種鼓勵,但過度的、甚至不切實際的表揚給孩子帶來的就完全是好處嗎?

其實,學生聽多了讚賞的話,也就失去了它應有的價值和意義。學生在此起彼伏的掌聲中會漸漸褪去應有的喜悅。所以當學生做得不對的時候,一定要立即指出他的不足。

只有發現了不足,改正了不足,才能不斷進步,也才能坦然地面對別人善意的批評、提醒,面對各種困難和挑戰。

所以,為了每一位學生的健康成長,老師,請大膽地說「你錯了。」

第2課:原始的農耕生活

老師,請關注學生的需要、情感!

面對老師的質疑,全體學生會選擇鴉雀無聲。他們的思維在接受碰撞。尤其當這種挑戰來自同學,而不是老師的時候,碰撞會更加激烈和深入。

看起來,這是乙個很小的教學環節,但由於我細心觀察並發現了搖頭的同學,使得這一環節更有意義,啟用了學生思維。

反思一下,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會不自覺地把關注點放到自己身上,總是考慮能否按課前準備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學生的需要、情感沒有真正地被重視。所以老師在上課的時候,要多觀察、多思考,學生都在幹什麼,他們到底需要什麼,更多地把關注點真正地放到學生身上。

我相信,對學生多乙份關注,他會還你乙個驚喜。

第 3課:華夏之祖

「學生啟而不發」反思:

課後,我多次冷靜反思,學生啟而不發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題目難度大,空洞,讓學生不知所措,束手無策。

在教學過程中,總會出現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有時候學生成績不理想,有時候課堂氣氛死氣沉沉的,有時候學生與你抬槓……此時,老師應該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是否合理,是否真正地了解學生,而不能一味地埋怨學生。作為教師,要注意因材施教,分層施教,平等待生,在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時做到:多怪自己少怪生。

第4課夏、商、西周的興亡

感謝那些「插嘴」的同學

應該感謝「插嘴」的同學,是他讓同學們了解了更多的知識,是他讓我明白了乙個道理:教學資源無處不在。

學生插嘴是許多老師在課堂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它帶給我們的或許是擔心,或許是困惑,但更多的應該是欣喜與思考。新課程倡導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倡導寬鬆、融洽的教學環境,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插嘴」是合情合理、無可厚非的。

它不是「亂」,而是「活」,是新課程改革中一朵絢麗的浪花。當學生的「插嘴」具有挑戰性時,教師應如何應對,如何調整教學計畫,如何讓學生的「插嘴」變成一種學習資源,才是我們每個教師應該研究的課題。

面對學生的「插嘴」,我們不僅要認真傾聽,耐心等待,而且要為其喝彩!

反思後則奮進。我們只有在實際工作中多多反思,不斷改進,才能真正走進新課程。

第5課:燦爛的青銅文明

1、燦爛的青銅文明這一課資料繁多,怎麼在浩如煙海的材料中篩選出適合學生的東西,的確很令人頭疼。由於針對的是水平一般的學生,這些學生學習習慣比較差,可能回家後根本不看書或課外資料,所以老師要利用課堂有限的時間把學生吸引到課堂,上課的資料力求精練,讓學生動腦、動口,並盡能力把他們吸引到課外查詢資料。

2、手工業、農牧業、商業的繁榮形成了夏、商、西周燦爛的青銅文明,而燦爛的青銅文明是由奴隸創造的。他們分布在手工業、農牧業、商業等各個行業進行勞動,同時青銅文明的燦爛又是以奴隸生活的悲慘作為代價的。所以作為現代人,我們在可憐同情奴隸的同時,對他們更多的應該是尊重。

因為沒有他們就沒有燦爛的青銅文明。

第6課春秋戰國的紛爭

1.本節課多次運用影視資料、課件等多**輔助教學,使學生從視覺直觀形象的感知了具體的歷史情節,實踐證明:歷史課和電影課整合,特別是歷史課與資訊科技融合運用,效果比較理想。

2.在本節課中,讓學生進行集體討論、小組活動,以「合作學習」小組的形式拓展學生學習和**歷史問題的空間,為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提供機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去,主動探尋知識。

3.成語故事演講和歷史劇表演,其最大的好處是寓教於樂。但是,實踐也告訴我們,在活動的設計和實施過程中教師要依據學生心理特點及認識水平,要尊重學生的興趣與選擇,並在課外多加以指導。

第7課大變革的時代

新課程要求我們有更深厚的知識底蘊

我欣喜的是我的學生思維敏捷,欣喜的是他們敢於向我質疑,欣喜的是我在引導學生,發現他們的提問、創新上有了成效。但同時也讓我痛感羞愧,我在注重教法、學法的時候,少了知識的擴充。在我忙著製作投影片、設計學生討論等活動的時候,對於學生的突發思維考慮的少了。

面對這個教學準備不足的教訓,我不得不反思到:新的教材不光要我們有新的教法和新的教育理念,實際還要我們去更新知識,補充知識,去挖掘教材中涉及到的知識點。新的教材要求我們有更深厚的知識底蘊,要求我們更紮實地備教材,備學生。

在我們設計活動、設計問題的時候,要考慮的更多,更細緻。要更多的從學生的角度考慮一些問題。

第8課中華文化的勃興(一)

課堂中學生的活動越多越好嗎?

我們在進行教學實踐中,很多教師認為課堂中學生的活動越多越好,甚至學校領導在進行課改評價時也看教學是否讓學生活動的多,認為學生的參與率越高,體現出的教學改革就越徹底。由於這些認識,造成很多教師在課堂上大量地讓學生去搞活動,如講故事、分析人物、分析事件、討論問題、進行表演等等,都由學生包攬。一節課下來,幾乎沒有了教師的身影。

看起來熱熱鬧鬧,但總覺得少了什麼。仔細分析,原來少了教師自身的活動,少了教師的組織和引導,少了師生之間的合作。而這極易導致教學中秩序的失控並影響教學過程的推進,進而影響教學效率。

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認識到,教育改革並不是削弱教師在教學中的分量,而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我們不斷的提高我們的教育智慧型,運用我們的智慧型去組織學生,引導學生,使學生達到自身的發展。

第9課中華文化的勃興(二)

該如何引導影視劇影響下的學生?

雖然我們也強調學生自己的認識,並可以聯絡影視,實際情況脫離了我原來設計的思路,學生不去從正面分析,而是完全跟著原來自己看到的走了,鮮活的影視形象早已根植於學生的腦海。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如何去作?去引導學生?

在強大的影視劇面前,蒼白的說教和簡單的教材內容無可奈何地敗下陣來。歷史教師在充分享受歷史劇給我們教學帶來的幫助時,還不得不和影視劇作一番爭奪學生思維的「鬥爭」,還得想到要怎麼去克服它的負面影響。

第10課秦王掃六合

本節課的有點和不足

本節課以學生為主角,師生互動,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去發揮、去創造。創新問題設計上有突破,能聯絡生活實際,引起學生共鳴,從而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多**使用恰到好處,如:

秦始皇、長城**等。

但問題考察具有侷限性,在今後的教學中,要盡量給學生空白點,使學生的發散思維更深、更透。由於本課內容含量大,重點內容少,學生又通過一些電視**對這段歷史產生很大的興趣,課堂時間有限沒能給學生講到面面俱到,所以有的同學在學完這節課後問老師:秦始皇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

這是乙個很有代表性的辯論題,通過此題能使學生充分認識評價歷史人物的標準,更為難得的是這道題本是課堂環節之一,但是卻由學生提出。遺憾的是這個環節由於時間限制沒有很好地闡發好。

第11課伐無道,誅暴秦

1、學會通過學習基礎歷史知識分析出問題的本質的能力終生受益。

2、重在引導學生學會史論結合,學會分析基本歷史問題的能力是授課的重點所在。

3、本課有些知識點應和第10課聯絡記憶,

第12 課大一統的漢朝

學會歷史知識的趣味性記憶法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重點問題形象化,思想教育進課堂,引導學生對比記憶秦亡漢興的史實。

本課是中考的重點,我們應高度重視對秦亡漢興史實的考查。舉例如下:

1、(2023年·南京市)為鞏固統一,秦始皇與漢武帝在經濟方面實施的相同措施是(b)

a.統一文字 b.統一貨幣 c.統一度量衡 d.鹽鐵官營

2、(2008·泰安市)歷史影視作品是對歷史進行的藝術加工,但必須尊重歷

史事實。下列情節與歷史事實不相符的是(c)

a.秦始皇命大將蒙恬北擊匈奴,後來又讓他負責修築萬里長城

b.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

c.唐朝在廣州、泉州等主要港口設市舶司,鼓勵商人用交子進行商品交易

d.明朝時錦衣衛經常向皇帝匯報臣民的一舉一動

第13課兩漢的經濟發展

引導學生用自身去感受歷史

本課是一篇自選課,教師完全可以跳過,但我認為應該多讓學生了解一下當時社會經濟發展的情況,這有益於培養學生正確的認知能力和對社會縱向發展的把握。但是,經濟知識涉及到當時水利、農業、手工業、商業的內容,這些對於生活在今天社會中的當代中學生來說,意味著落後,不宜理解。如何講清這些內容在當時的先進性及對以後社會經濟的深遠影響,顯的特別重要。

考慮過後,我擬採用情景感受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式的學習,以此來嘗試本節課的教學,達到突破重、難點,提高學生能力的目的。

在教學過程中,我時時引導學生用自身去感受當時人們的作法和生活方式,設身處地的為他們著想,這樣一來,學生自然的就溶入到了當時的社會處境。因此很容易便突破了知識的障礙。我知道我所帶的學生有時會提出一些較古怪、深奧的問題,這也是我採用**式學習的要求。

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時時訓練自己平時的臨堂應變的能力。就如本節課學生提到的「長江治理」的問題,我們歷史課本上沒有提過,但這並不能說明沒有人治理過。教師也缺乏這方面的史料。

因此,如何的引導學生就顯得至關重要,才能顯出教師教學藝術的高超。縱觀該課,儘管只是教學片段的展現,卻使我感覺到了教學豐富的內涵。隨著社會的發展,對教師對學生的要求都應適時發生變化,這種變化就是一種適應。

在這節課裡,我充分認識了感受是一種有效的**學習的途徑

第14課漢與匈奴的戰與和

1、大膽嘗試、學會知識梳理及建立知識間的網路聯絡非常重要。

2、古今結合,思想教育進課堂,古今聯絡,關注當今熱點是當今素質教育的重點。

3、漢武帝的大一統的表現:

(1)政治:頒布「推恩令」,加強**對地方的控制。

(2)經濟:漢武帝時將地方的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統一鑄五銖錢,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大大增加了**的財政收入,實現了經濟上的大一統。

(3)思想: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大力推行儒學教育,加強了實行統一。

(4)軍事:大規模反擊匈奴,穩固邊境統治,鞏固了漢朝的統一。

第15課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

導學案的有點和學生存在的問題及自身的不足

學生利用導學案學習,這樣有利於他們自主學習,並節約了時間。通過學習,學生們自主學習的熱情很高漲,並積極展示自己的成果,不明白的問題能夠在小組內交流,消化掉。在學習和討論的過程中,對那些積極回答問題的同學提出表揚,以此來提高他們的自信心。

但是,學生們對於基礎知識的鞏固程度還不夠,欠熟練,掌握的不夠紮實。

我在本節課中也存在著一定的缺憾:1、知識的延伸不夠,如:可以結合現實生活談一談西部的開發,也可以結合7.5事件等。

2、在當堂鞏固環節,應多設計一些選擇性題目和材料分析題。3、學生會了的問題,不應該再去過多的強調。

第16課昌盛的秦漢文化(一)

1、成功永遠屬於挑戰自我的人。

2、我們應該學習張衡不信鬼神,刻苦鑽研,為民謀福的精神,不畏**,為官清廉的優秀品質;不羨**富貴,安貧樂道的思想境界;我們還應該像他一樣全面發展。

第17課昌盛的秦漢文化(二)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和辯證分析歷史文化現象的能力

初一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限,他們的了解不深入,不系統,對一些歷史概念也比較模糊。為了體現新課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課前我指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多種方式蒐集、整理與本課相關的材料,以備師生共同交流、**;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運用多**課件,增加課堂教學的直觀性和趣味性,讓學生多討論、多思考,盡量讓學生自己總結、概括,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和辯證分析歷史文化現象的能力。

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黎母山中學 曾蘭蘭又放假了,回想這一年來的教學工作,每當看到成績和那高低不一的分數,還有孩子們考後不同的神情,我思索了很多。作為歷史老師我要教給孩子們什麼,怎樣教給他們?這一年來的教學工作告訴我,要讓孩子們學好你所教的學科,就得讓他們對你所教的學科感興趣。而在這塊教學沃土上,語 數 外幾乎站領了孩子...

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今天,初中教學正處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在不斷進行著教育改革的嘗試,那麼,大膽解放思想,突破應試教育和傳統教育模式的束縛,健全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以培養個體自學與創新能力為宗旨的歷史教學模式,是新課程背景下中...

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九圩中學鄧慶華 一 基本情況 本學期三旺中學開始撤併到九圩中學後,我接替了覃後波老師的七年級11 7班歷史課的教學工作,11 7班學生數為43人,班主任為陸豔丹,該班為平行班,生源主要是九圩 三旺和保平籍的。二 主要做法 一 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農村中的絕大部分學生基礎差,再加上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