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上冊教學反思

2021-07-09 07:32:11 字數 3787 閱讀 5769

第一周教學反思

《解方程》

在小學六年級的「解方程」中進行了一次新的改革。要求方程的解法要根據天平的原理來進行解答,也就是說要通過等式的性質來解方程,這一方法雖然說讓方程的解法找到了本質的東西,找到了與中學接受同一種知識體系東西,但無形中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挑戰。我們在教學中必須充分地認識和理解這一變化的意義。

一、從感受天平的平衡現象,悟出等式的性質變化。

二、利用等式性質解方程——初步感悟它的妙用

在課堂上學生對用等式的性質來解方程感到很陌生,在他們原有的經驗中更喜歡用加減法各部分的關係來解,所以我們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認識到用等式的性質來解方程的優越性,從而養成用等式的性質來解方程的習慣。

三、自主構建,**等式的性質。

第二週教學反思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長方體和正方體》這一單元是學生由平面圖形到立體圖形的一次過渡,也是學生學習其它立體圖形的基礎。是學生對圖形認識的乙個轉折點,它從平面圖形過渡到立體圖形,從計算面積到計算體積,而且對於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更是乙個質的飛躍。特別是對於那些構建空間念能力薄弱的學生來說,本單元的學習是有一定難度的。

而對長方體正方體特徵的充分認識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雖然說長方體在學生的身邊隨處可見,但是要發現它的特徵,還是不怎麼容易的。我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這一課時,是這樣做的:

生活本身就是乙個巨大的數學課堂,我們要善於結合課堂教學內容捕捉生活現象,把學習和兒童自己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來,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數學處處與生活同在;課一開始首先讓學生回憶以前學過那些幾何圖形,接著讓學生拿出課前收集來的各種形狀的實物,讓學生識別,說一說這些物體是什麼形狀的,使學生明確這些物體的形狀都是立體圖形,占有一定的空間。並從這些事物中找出哪些是長方體和正方體。這樣就把學生熟悉的生活原型,上公升為數學知識,讓學生親身經歷了乙個「數學化」的過程。

本節課學生充分發揮了他們的自主性、積極性,我也為他們創造了乙個生動活潑、富有個性的知識建構過程。但我也感覺到有很多不足,比如沒有讓更多的學生上講台去指認長方體立體圖形中的面、稜和長

第三週教學反思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是在學生認識並掌握了長方體、正方體特徵的基礎上教學的,也是學生學習幾何知識由平面計算擴充套件到立體計算的開始,是本單元的重要內容。學生對舊知識已經有了一定的積累,但空間思維還沒有真正形成。為了使學生更好地建立表面積的概念和計算方法,本節課教學本著「讓學生自主**活動貫穿於課的始終」的原則,讓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研究、討論、操作,從而得出結論,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思維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

本節課教學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優生在課堂上仍是主角,學困生由於動手能力差,思維跟不上,大部分時間只能充當觀眾與聽眾,從課堂練習可以看出他們對所學的知識一知半解,課堂如果讓他們充分動手操作與表達,又會花費大量的時間,不知如何解決這樣的矛盾。

第四周教學反思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體積對學生來說是乙個新概念,由認識平面圖形到認識立體圖形,是學生空間觀念的一次重大的發展。然而此時,學生對立體的空間觀念還很模糊,教師特別注意到加強實物或教具的演示和學生的動手操作,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加深對長方體計算公式的理解。在教學時,教師給了學生12個1立方厘公尺的小正方體,讓學生擺放出不同的長方體,並把長、寬、高的資料填入**中,啟發學生思考,根據記錄的長、寬、高,擺這個長方體一排要擺幾個小正方體,要擺幾排,擺幾層,一共是多少個小正方體。

再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這個長方體所含小正方體的個數,與它的長、寬、高有什麼關係。最後,通過學生自己比較、發現長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並用字母表示。在教學完長方體的計算公式後,教師繼續啟發學生根據正方體與長方體的關係,聯絡長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引導學生自己推導出正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

正是教師正確把握了本冊教材的重點,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加強實際操作。通過實際觀察、製作、拆拼等活動,學生清楚地理解長方體體積計算公式的**,並能夠根據所給的已知條件正確地計算有關圖形的體積。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第五周教學反思

《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計算》

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以及體積和體積單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整節課中,我給予學生乙個又乙個實驗研究的平台,引導學生在「猜想——實驗驗證——發現規律」中開展學習,在一次次猜想驗證中,發現規律,掌握知識,培養能力。

本節課在學生擺一擺、看一看、找一找,議一議的活動中尋求到了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最後教師又將學生的思維水平引向抽象的邏輯思維水平,來促使學生思維的發展,只有這樣才能給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教學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在猜測中思考,在思考中觀察,在操作中驗證,在交流中發現,使課堂形成多方面的互動,多向交流,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讓數學課更加豐富多彩。

第六周教學反思

《分數乘整數》

分數乘整數的知識基礎在於同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方法及分數的意義及整數乘法的意義等知識。在課堂的開始環節,我對這些內容進行了一定的複習,再進入分數乘整數的教學。

分數乘整數的演算法很簡單,在相乘時,分母不變,只把整數和分數的分子相乘作分子。在教學這個內容時,我關注到新教材在算理方面的重視,注意到圖形和算式之間的聯絡,在計算前充分讓學生感知塗圖形的過程。因此,在後面計算方法的得出就水到渠成,比較容易了。

堂課上下來,學生對算理的理解比較清晰。目前還存在的問題就是約分的環節,有些學生喜歡算出結果以後再約分,對計算過程約分還不願意採用。可能對於這種在計算過程當中的約分,還是一知半解,對這樣約分的道理理解得不夠清楚。

我在介紹這種辦法的時候還特意把要約分的分數改寫成分母和分子分別由幾個數相乘的形式,幫助學生理解。可能這樣做,還做得不夠吧?再由於上學期的約分知識很多學生就不熟練,有不少學生仍不斷出現約分錯誤和忘記約分的情況。

第七周教學反思

《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分數乘法》

面對新的課程改革,教師首先應該改變教學的行為,即把對新課程的理解轉化為自覺的教學行動。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行為的層面上,呈現出新課程的所蘊涵的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學方式。在教學「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分數乘法」這一課後,我做了深刻的反思:

本節課,開啟課時,我注重從孩子的身邊挖掘素材,引出整數乘法運算定律,加以複習鞏固,緊接著引導學生回憶這些運算定律曾經運用到什麼知識中,引導到小數乘法的簡算中,為後面的新知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真正達到了「以舊導新,以舊帶新」的效果。

課前對學生的估計過高,所以使一些事先設計好的練習,沒來得及做完。這也提醒我,備課,不僅要備教材,備教案,更重要的還是要備好學生,這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

總之,通過本節課,使我在教育教學上,在落實新課改的精神上,有了很大的轉變和提高,讓教為學服務,提高教學質量,關鍵在課堂。

第八周教學反思

《分數除以整數》

整個教學是成功的,具體表現在:學生始終以積極的態度投入每乙個環節的學習中,在主動進行**的過程中,對「÷2」的演算法有了具體的認識,並且分析思考出分數除以整數的一般性計算法則。

(1)學習內容來自於生活。

這節課中,選擇了生活中打毛衣用的紅毛線,用它作為研究問題的著眼點,讓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猜測和思考,創設了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景。看的出來,學生對紅毛線的實際長度大膽地進行估測的過程,是極感興趣的,參與的熱情破高;教師藉此,用分數表示這根紅毛線的實際長度,並動手操作把它截成相等的兩段,讓學生提出數學問題,同時再一次讓學生估計「÷2」的結果,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要求的「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一理念。

(2)解題方法來自於學生。

面對新知識的學習,不是教師去講解,而是讓學生自主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這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學習空間,學生的思維是發散的,學生的方法是多樣的。學習活動中,學生自己去思考、去經歷、去交流,對「÷2」的研究確實很到位,想出了畫圖的方法和計算的方法,而且計算的方法不是唯一的。

從研究的結果看,說明學生有很強的求知慾,有去經歷學習過程、探索過程的強烈熱情,這是學生個體的需要,也是張揚學生個性的過程。這一過程恰恰體現了學生們具有學習的主動性和主體意識。

六年級上冊教學反思

二 語言和精神統一觀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沒有丟開課文語言搞騰雲駕霧式的內容分析,也沒有脫離內容搞支離破碎的語言訓練,而是有機地把兩者統一起來,在解讀課文的過程中,研究 溫暖 舒適 這兩個詞語,首先讓學生聯絡生活理解 溫暖 舒適 然後再看圖,從圖上看出桑娜家的 溫暖 舒適 最後回到課文,從文中進一步...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六年級第一單元的課文主要描寫大自然的美麗景色,作者通過精彩的文筆,細膩的描寫,運用大量排比 比喻 擬人的修辭手法,展開豐富的想象,把學生帶進有靈性的魅力大自然,進行心靈的交融。如何讓學生感悟大自然的靈性和美麗,從而理解作者的情感世界,是我們老師該思考的問題。美是通過有感情的讀才能領悟出來。如何讓學生...

人教版數學六年級上冊教學反思

4 圓 教學反思 在教授 圓的認識 一部分內容時,我主要採取先通過學生觀察 操作 實驗等方法歸納猜想出相關的結論,再讓學生結合圖形展開討論,大膽說出相應的結論,再適當的結合數學的邏輯推理手段 常利用全等方法 給予說明或證明。在這樣的數形結合的過程中,學生很容易掌握幾何學習的方法。經過乙個單元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