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定人教版數學一年級上冊《分與合》教學反思

2021-07-07 06:40:59 字數 1543 閱讀 9117

《分與合》教學反思

2到5的分與合是學習6、7的分與合的基礎,而每乙個數的分與合都有他的教學目標,要求學生理解和掌握。2的分與合是讓學生掌握分和合的概念,3的分與合是解決成對的問題,4的分與合是有序、結構的問題,5的分與合是初步的用結構,6、7的分與合是熟練的用結構,8、9的分與合就是要全面放開,讓學生自己去操作、探索,所以經過這乙個單元的教材分析,就知道學生在每一節課上要掌握什麼,每節課要達到什麼樣的目標,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而不是把絕大數已經懂了的問題進行反覆強化。

在教學2到5的分與合之前,學生對這些知識點有乙個朦朧的認識(在幼兒園學過),但不是太清晰,而且學生沒有有序、成對的意識,所以教學的重心應該放在幫助學生形成成對、有序的意識上。

這節課從總體上把握得過關了,完成了教學任務。我對本課的重點理解是通過操作、合作讓學生自己探索2、3、4、5的分與合,而且要讓學生多練習分與合連著說。重點的把握我覺得很好的一點是我讓學生說的機會很多,每乙個環節不管是遊戲或是練習,都很注重說。

課上學生的反映也很好,基本都能說完整。

從教學內容來看,例題選擇的是分向日葵教學4的分與合、分玉公尺棒教學5的分與合,我沒有用教材上的例題,而是選擇了自己剪的花和磁扣,學生既熟悉,又方便操作。對孩子來說,2—5的分與合已經不陌生了,大部分在幼兒園已經學過,所以讓他們用小棒去分,似乎已提不起他們的興趣。在教學4、5的分與合時,我在教材的基礎上進行了補充,即引導他們有序地歸納為乙個總的分合式,我覺得這也是孩子學習數學應培養的一種意識和能力。

在這一環節上,我不是很滿意,覺得自己引導的成分多了一些,原因是:1、孩子在幼兒園學習的分與合就是分開的分合式,已形成定勢,不願再去接受一種新的形式;2、怕孩子的歸納能力達不到,沒有怎麼放手。每學完乙個分與合,及時通過遊戲地形式加以鞏固。

在之後的練習中,引導學生先讀題,再審題。在全課總結時,一位孩子的表現讓我眼睛一亮,他準確地說出了這節課的主要內容,有條不紊。舉個例子,看到5可以分成4和1,就應該想到5也可以分成1和4,而在這個時候,前面5分成4和1,可以借助圓片來擺,5也可以分成1和4,就不需要學生擺圓片,這是借助學生的推想,屬於從形象思維過度到抽象思維,思維的深度提高了,如果再讓學生借助小圓片來擺,有把他拉到了形象思維階段,反而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其次,像2和3的分與合,可以嘗試讓學生看圖寫出分與合來,培養學生的看圖能力。

從教學常規的訓練上,說實話,我覺得一年級的孩子,乙個月不到的時間,絕大部分同學已做得不錯(也許我的要求不是太高),因為孩子還小,一堂課40分鐘能基本坐住已很不容易了。從聽課習慣上來講,我注重培養孩子的聽課習慣,如傾聽,眼睛跟著老師轉,等等,當然這需要假以時日,我相信會越來越好其實在課前我已單獨做過他們的思想工作,不知他們是希望表現自己,還是希望引起老師的注意,或是已養成的一種壞習慣,這個情況還比較特殊,因為一般孩子在老師的教育下都知道上課舉手發言,更何況是這樣旁若無人地在課堂上隨便說話,這值得我去思考,找到一些解決辦法。

我的困惑:1、一年級孩子大部分數學知識都在幼兒園已經學過,如何更大限度地調動孩子上課聽課的積極性,是值得我研究的乙個話題。2、一年級數學教學中該如何放手,有時覺得自己把握不住。

如擺學具,他們會把學具盒掉地上,讓他們整理好學具時間會很長,這樣有時完不成教學任務。3、有的孩子坐不住,而且會影響別人聽課,該如何調動每位同學的積極性?

審定人教版數學一年級上冊《用數學 一 》教學反思

用數學 一 教學反思 1 本節課創設了生動活潑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觀察 發現 收集數學資訊。由於學生觀察的角度不同,會得出不同的資訊。因此在交流資訊時,通過自由說 同桌互說,以及全班交流,促使學生進行全面有序的觀察,使多數學生在情境中收集到解決同乙個問題的不同的數學資訊,2 一年級的學生在收集資訊...

審定人教版數學一年級上冊《第幾》教學反思

第幾 教學反思 這節課是區分 幾 和 第幾 的不同含義。幾 指的是一共是多少,第幾 指的是事物的順序,是其中的某乙個。幾和第幾 是最容易混淆的兩個概念。產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學生使用 幾 來表達的生活經驗較多,而使用 第幾 來表達的生活經驗較少。因此,兩者很容易發生混淆。學生判斷一共有幾個並不難,...

審定人教版數學一年級上冊《2加幾》教學反思

5 4 3 2加幾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能比較熟練地計算5 4 3 2加幾,教學難點是讓學生自己探索 理解5 4 3 2 加幾的計算方法。學生在前面已經掌握了湊十法,因此,本節課的重點不再是研究怎樣湊十,而是演算法的多樣化。在設計本課時,依照教材的編寫意圖和學生的年齡特點,創設問題情境,激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