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加西亞的信讀後感

2021-07-05 00:01:09 字數 1108 閱讀 9871

透過「現象」看「因果」

——讀《致加西亞的一封信》有感

剛收到公司下發的《致加西亞的一封信》及另一本同類書,心想:「這種說教書還要寫讀後感」不由地有股莫名的牴觸。及至開啟書靜靜地從頭閱起,猶如一道閃道劃過漆黑的夜空,似乎一股清泉注入乾涸的田野,我如飢似渴地一口氣把它讀完,這種書籍與內心靈魂的碰撞已經很多年未曾有過了。

我為誰工作?工作為了什麼?怎樣面對我的工作?等問題由「送信者」的精神,在閱讀過程中一再拷問我的內心 。

俗話說「種什麼樹,開什麼花,結什麼果。」我為誰工作,世俗的認知一般都比較短視,不外乎為了薪水、公升遷等。羅文將軍給了我們另乙個答案,乙個中尉要去完成**託付的看起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他寬廣的胸懷裡必埋有一棵參天大樹的種子,並有培育它成為一棵大樹的能力。

回到現實社會,工作固然為了生存,但比生存更可貴的是工作中充分發掘潛能,施展才幹,提公升自身技能,增加社會經驗,完善獨特的人格魅力。羅文成功地把信送給了加西亞將軍,受到**的賀信表揚,得到職位的跳級公升遷。他的經歷印證了「有所施必有所得」這一人法則。

回想起進入中海糧油,成為公司集團一員這些年來的經歷,雖然和一些同學、朋友比公司效益不佳,收入不高,但公司有強大的集團做後盾。在公司論資歷我不是最老;論能力不是最強,現在能有與公司領導甚至集團領導對話的機會我想應該感恩這個大集體,使我這個小小的會計員不斷成長,得到人文關懷,付出獲得認同。我想是公司看得見我這個小人物這些年來踏實、勤懇,能從公司利益出發為人處事不浮不躁,盡心盡責與公司同榮辱,共命運的結果吧。

智慧型地看待得失,不為當下斤斤計較,這些年來在公司積累的經驗,磨鍊的品性,哪怕不能再為公司效力,我想也會讓我在今後的生活、工作中受益頗多。

最後我不禁想起羅浮宮收藏的那副莫奈的畫—女修道院廚房的天使,可以把燒水、提水這樣日常生活中最平凡、最不起眼的事,做得如此優雅、全神貫注、美麗絕倫。「行為的本身不能表明自身屬性,它的意義蘊涵於我們行動時的精神狀態。」只有透過現象,才能由「因」找到「果」。

我這裡要強調的是羅文接過信什麼也沒說就出發並找到了加西亞,這也是我們常說的主動性,是**把信交給他的「因」,誰能把信送給加西亞?現在能把信帶給加西亞的人是很稀少的,很多人滿足於平庸的現狀,在推諉、偷懶、取巧中應付自己的生活,我衷心地敬佩那些老闆離開還在全力以赴努力地幹活的,快樂地工作的人,就像老闆在場乙個樣。這樣的人永遠不會失業,我將努力成為這樣的人。

《致加西亞的信》讀後感

如何做好一件事情 英雄就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工作之人 把信送給加西亞的人。致加西亞的信 這本書中講道,乙個人無論從事任何職業,都應該盡心盡責,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求得不斷的進步。把信送給加西亞的故事流傳了百年,送信也成為了一種敬業 服從和榮譽的象徵,我們都在努力的追求成為我們心中的羅文,卻不知我們都沒有...

致加西亞的信讀後感

這本書短到令人吃驚的程度,而它所發揮的作用卻並不小,什麼東西使這本書充滿了魅力呢?一看之下,情節簡單到了極點 19世紀美西戰爭中,美方有一封具有戰略意義的書信,急需送到古巴盟軍將領加西亞的手中,可是加西亞正在叢林作戰,沒有人知道他在什麼地方,此時,挺身而出的一名軍人羅文,不講任何條件,歷盡艱驗,徒步...

《致加西亞的信》讀後感

致加西亞的信的故事情節簡單得像一張白紙,但是告訴了我們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待人待己,凡事為他人著想,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思考,反思自己的缺陷,在工作中,多一些主動性,用大腦去思考每一項工作,不必為完成工作而去做,從工作的過程中收穫快樂與成長。全心全意地對待工作,事業是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每個人都有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