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導讀開發方案

2021-07-04 14:16:28 字數 1665 閱讀 4807

校本課程——《中國傳統文化導讀》

開發方案

一、課程開發的目的和意義

當前語文課程與學生的興趣和需要存在著嚴重的脫節:語文課教的,學生不喜歡;學生想了解的,語文課偏偏忽略掉了。隨著新一輪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式學習方式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

向原有知識體系挑戰,向固有的教學模式挑戰,向傳統的教學觀念挑戰,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發散思維能力、綜合**能力、團結協作意識,以及創新精神。而這些方面的培養正體現了這次課程改革的宗旨,為學生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不僅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體現了教學的民主氛圍,使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親密夥伴;同時,在**活動之中學生也不再是盛裝知識的容器,而是知識的探索者和發現者,讓他們在**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增強對文學發展的深入了解,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課程培養目標

1、總體目標:

立足於面向21世紀的知識經濟、現代資訊科技、全球一體化的發展對人的素質的要求,為學生的終身學習、終身發展、可持續發展打好基礎,使學生個體健康成長,具有紮實的學科知識、深厚的傳統文化知識,為學生參與社會生活打好基礎,學會共同生活,促進情感和態度的發展;塑造完善的人格。發展學生身心素質、科學文化素質、社會實踐能力、動手操作能力構建學生綜合發展的校本課程體系,搭建人才培養的平台。關注學生個體的差異性,開發多層次、多型別、多規格的校本課程,以實現每一位學生都得到充分而全面的發展。

促進學校、教師、學生的共同發展和特色發展。

2、階段目標:教育以人為本,溝通生活世界和書本世界,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觀察、分析、整理資訊、解決問題及欣賞、實踐和創新能力,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突破一元思維發展多元思維,提高蒐集處理運用資訊的能力,提高自主合作**的能力,引導學生勤奮學習、勇於實踐、不斷創新、積累體驗、全面發展。

三、組織與實施

(一)校本課程原則:倡導「以人為本」的全人教育原則;從學生感知的實際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求慾望,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空間的原則。為學生探索精神和創新思維的培養,學生稟賦和潛能開發提供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變學生單純在學校、階段性學習為向社會學習、終身學習,因為每乙個學生個體的思維能力存在明顯的層次差異,因此在教學實驗中,要採取分層次教學,不能要求所有的學生都達同樣的能力目標高度,而是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進步和提高。

(二)校本課程教研活動:

1、教師作為課程改革中的實踐者、引路人,要具備與新形式相適應的新理念。教師要具有非常強的「事業心」、責任心。教師要為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而精心設計講義內容、學生活動情境等。

2、教師要逐一了解每乙個學生的背景、興趣愛好、學習強項等,滿足學生的學習要求,促進學生的發展,以學生的意願選擇作為設定前提。再確定如何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學生的潛能被最充分地挖掘出來,使他們的身心得到真正的發展。

3、在評價上要改變以往學科課程那種只關注學生成績的評價方式,要著眼於學生的發展,承認差異,幫助學生認識自我,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要,構建合理的評價方式。在評價的形式上以表演式、競賽式、匯報式為主要形式,在評價方法上,以鼓勵、激勵為主。

4、具體實施:

第一周 《詩經》

第二週 《史記》

第三週 《西廂記》

第四周 《三國演義》

第五周 《水滸傳》

第六周 《西遊記》

第七周 《牡丹亭》

第八周 《聊齋志異》

第九周長生殿》

第十周  《桃花扇》

第十一周 《儒林外史》

第十二周 《紅樓夢》

中國傳統文化

周易 與中國傳統文化 周易 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古老 最重要典籍之一,是中國傳統觀念文化之源,它影響著古代各家各派思想文化的發展與精神方向,反映了中華文化的基本精神。清代學人編撰的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評價說 易 道廣大,無所不包,旁其天文 地理 樂律 兵法 韻學 算術以逮方外之爐火,皆可援 易 以為說...

中國傳統文化

佛教文化 說起中國這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我們首先要感嘆的就是那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中國作為四大古國中至今依然蓬勃發展的國家,她的繁榮昌盛一部分就歸因於這經久不衰的文化。首先了解一下什麼叫文化?所謂文化就是在人類所處的環境中由自己造就的那一部分,即知識 信仰 藝術 道德 風俗等非自然存在而是...

中國傳統文化

解讀 道德經 中的自由思想 內容提要 道德經 是老子哲學思想的系統論集,闡述了老子的宇宙觀 政治觀和認識論。道 是老子哲學思想的基本範疇。老子認為 道 是宇宙的本源。道生萬物,卻生而不宰,任萬物自然發展。老子是乙個無神論者,道 不是神,不是絕對精神,而是實在。老子眼中的宇宙是乙個沒有主宰者的自然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