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營運能力評價中存在的問題

2021-06-29 02:48:52 字數 2818 閱讀 3753

《經濟師》2001 年第7 期霍振芳

營運能力是社會生產力在企業中的微觀表現,是企業各項經濟資源,包括:人力資源、生產資料資源、財務資源、技術資訊資源和管理資源等,基於環境約束與價值增值目標,通過配置組合與相互作用而生成的推動企業執行的物質能量。廣義的營運能力是企業所有要素所能發揮的營運作用;狹義的營運能力是指企業資產的營運效率,不直接體現人力資源的合理使用和有效利用。

現實企業對營運能力的研究,實際上就是企業在資產管理方面所表現的效率研究。而這種能力首先表現為對各項資產周轉率和周轉額的貢獻上;其次,通過這種貢獻作用面對增值目標的實現產生基礎性影響。從這種意義上講,營運能力決定著企業的償債能力和獲利能力,而且是整個財務分析工作的核心。

由此說,建立和推行科學、合理、有效的企業營運能力評價指標,有助於正確引導企業經營行為,幫助企業尋找經營差距及產生的根本原因,促進企業加強各項資產的管理和提高經濟效益,並為國家巨集觀經濟政策的制定及投資者、相關利益人的決策提供依據。

1995 年企業經濟效益評價指標體系中反映資產營運能力的指標只有: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兩個指標。其分析側重於對流動資產的分析。

1999 年6 月財政部等四部委聯合下發的《國有資本金效績評價規則》及《國有資本效績評價操作細則》中將指標體系分為基本指標、修正指標和評議指標三個層次。其中反映企業資產營運狀況的基本指標有:總資產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

修正指標有:存貨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不良資產比率、資產損失比率。與1995 年的評價指標相比增加了新內容,而且,用基本指標進行初步評價;在初步評價的基礎上,採用修正指針對初步結論加以修正,得出對資產營運狀況的基本評價,最後可採用評議指針對基本結論加以修正,得出綜合評價。

三個層次實現了多因素互補和逐級遞進修正,實現了定量與定性指標的有機結合, 指標體系分為基本指標、修正指標和評議指標三個層次有利於保證最終評價結果的客觀、真實、全面。但也存在一定的問題:

一、評價不夠全面

1 、缺乏對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長期資產的具體評價。企業資產營運能力狀況評價指標體系中,基本指標是流動資產周轉率、總資產周轉率,其修正指標也只是對流動資產和總資產營運方面的補充。雖然增設了不良資產比率、資產損失比率等指標來評價企業的不良資產和潛在損失,但缺乏對固定資產、無形資產使用效果的分析、評價,忽視了這些資產對企業長期發展的影響,其評價的最終結果容易導致企業的短期行為。

企業總資產中除了日常周轉使用的流動資產外,還應包括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主要的資產。企業日常的生產經營如果缺少固定資產,就不可能建立起日常生產經營必備的物質資料,也就不可能進行正常的生產經營。因此,對資產營運能力的評價還應充分考慮固定資產的作用。

企業的商標權、專利權、專有技術、品牌等無形資產是企業長期發展過程中,通過經營管理和技術創新形成的重要經濟資源,而且已經成為21 世紀資產管理的重點。但由於計價的困難,使這些資產在賬面上難以全面反映;另外由於無形資產對企業經濟效益的影響具有長期性、不確定性的特點,因此,在對企業資產營運能力進行評價時,應使眼前利益與長期利益的評價並重,充分考慮無形資產在企業經營中的重要作用。

2、缺乏對人力資源有效利用的評價。

廣義的營運能力分析應是企業各項經濟資源營運效率的分析,包括對人力資源利用的評價分析。而知識經濟時代的企業勞動主體是智力勞動,智力勞動的知識價值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應該是現代財務會計的重要內容。因此對企業營運能力的評價應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充分考慮我國經濟轉型時期的特殊情況,全面兼顧人力資源的投資對開發新技術、開拓新市場上的重大作用,有利於正確引導企業逐步形成技術進步機制和知識創新機制,合理確定企業經營方向。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由於新時期對企業經濟資源的不同理解及側重點的不同,使得現有的企業整體經濟資源的評價體系不系統、不完善,從而也會造成對整體經濟資源分析評價的指標不真實、不具體。

二、評價中使用的資料具有一定的侷限性

財務評價的資料主要**於會計報表資料,而會計報表資料雖然具有可信性、連續性、統一性和可計量性,但也存在一定的侷限性。因為會計報表是按會計準則要求編制的,它雖然符合規定,但不一定能完全反映企業客觀實際。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未考慮長期資產的實際價值。按照會計制度的規定,企業資產的計價應按歷史成本原則,對各項資產應按取得時的實際成本進行計價,一般情況下其賬面價值應保持不變,國家另有規定者除外。但是企業長期資產的使用、攤銷年限較長,隨著物價變動因素的影響,這些長期資產的賬面價值不再代表其真實價值,特別是在通貨膨脹時期尤為明顯;而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應以知識資本作為企業財富增加的源泉,以知識創新作為其發展的動力。

無形資產在企業資產中所佔的比重大幅度上公升,其價值的確定仍按歷史成本原則顯然是不合理的。因此在財務評價指標分析時,應充分考慮這一因素所產生的影響。

2 、資產價值中有人為因素的影響。在權責發生制下,長期資產(如固定資產、無形資產) 的使用價值,即折舊的計算是根據原值、預計淨殘值、預計使用年限來計算的,如果預計數與實際殘值、實際使用年限差距較大,則會造成固定資產實際淨值與會計報表上的資料不同,使會計資訊失真,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財務指標的有效性。

3 、會計核算方法選擇上的靈活性,造成會計報表資料不可比性。按會計制度規定,企業在選擇會計核算方法時,應遵循可比性原則,會計指標口徑一致,但仍有可選擇的餘地。雖然,在會計報表的文字說明中,對企業所採用的會計政策會有所表述,但報表使用人不一定都能調整不可比資料,從而影響財務評價指標的橫向比較與縱向比較。

三、評價中對現金流量的估計不足

企業資產營運能力狀況的評價,主要是從資產的使用,能給企業帶來多大的收入和利潤的角度進行的分析,或是從資產管理質量的角度,揭示企業資產管理的狀況,而未考慮運用資產獲得的收入和利潤能否都以現金的形式流入企業,是其真正成為支撐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主要因素。因為企業日常生產經營活動中的現金流量不足,即使企業有再高的利潤率,也難維持企業長久運轉;即使有再大的資產規模,也難以使資產有效流動。所以,在制定評價指標時要充分考慮企業的財務風險,將評價指標中合理設計反映現金流量的相關指標,避免由於設計的不合理、不科學,導致評價結果出現重大誤差。

案例點評員工能力評價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引言 人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為了適應企業業務的迅速發展,企業更加注重對優秀人才的選拔和培養力度,但是,在人才選拔或人員晉公升等工作的開展過程中,企業欠缺科學合理的能力素質模型,不能公平公正對員工進行能力評價,出現了人崗不匹配的現象。那麼,用什麼標準來對員工進行能力評價呢?此時,通過搭建能力素質模型...

關於發票管理中存在問題的匯報

省局徵管處 加強發票管理是稅務機關強化稅收徵管 維護稅收徵管秩序 挖掘稅源 堵塞稅收漏洞的重要手段。按照發票管理辦法及其實施細則以及上級檔案規定。我們對發票管理中的各類情況及問題進行了認真梳理,現將發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匯報如下 一 消費者主動索要發票的意識不強。目前,不少消費者為了圖實惠寧願打折...

關於鋼琴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的思考

教師 鄭州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教學部邵金琳 摘要 在 教育專業當中,鋼琴教學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過由於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鋼琴教學的問題也慢慢開始顯露出來。筆者主要對鋼琴教學的現狀 教學方式等進行分析,對其存在的問題深入剖析,之後提出相關的應對策略,以做到切實提高鋼琴教學水平。關鍵詞 鋼琴教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