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一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和走向大一統的秦漢統治

2021-06-22 04:55:30 字數 4052 閱讀 4403

一、選擇題

1. 最初的「王」字是斧鉞的象形,因此可以看出,最早的權力是以手握斧鉞而體現的。這說明了

a.早期政治權力是一種強權 b.當時的社會比較民主

c. 早期的領袖不是**者 d.早期的政治領袖轄制軍事首長

2.《墨子告子》載:「諸侯朝天子曰述職。一不朝,則貶其爵;再不朝,則削其地;三不朝,則六師移之。」這段材料反映的歷史現象是 ( )

a.春秋時期諸侯爭霸 b.戰國時期兼併戰爭

c. 西周初分封制 d.西週末王室衰微

3.據說周公東征以後,「封建親戚,以藩屏周」。其中的「封建」指的是 ( )

a.實行宗法制 b.進行封建改革 c.分封諸侯國 d.任人唯親

4.史載周公制禮作樂,以宗法維繫封建制度的運作。有百世不遷的大宗,有五世則遷的小宗,如以週封伯禽於魯國,魯國內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國為例,以下有關封建與宗法關係的說明,何者最為適當 ( )

a.周天子為魯國大宗,魯國內部再分封諸國也以周天子為大宗

b.魯國國君是魯國內部諸國的大宗,周天子則為其小宗

c.周天子是包括魯國在內的各封國的大宗,魯國國君則是魯國內部諸國的大宗

d.周天子為一族,魯伯禽另為一族,在宗法上,二者並無關係

5. 孔子說:「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週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

」意思是說商朝繼承了夏朝的制度而稍有變革,而周朝又繼承了商代的制度而稍有變革。西周與商朝相比,政治上的不同點是(  )

a.實行王位世襲制 b.實行分封制度 c.壓迫奴隸和平民 d.實行井田制度

6. 通過宗法制的實行,西周形成乙個龐大的宗族網。「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規定,下列在相關範圍內一定能成為大宗的是 ( )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②周王室——周王嫡長子、嫡長孫 ③諸侯國——諸侯嫡長子、嫡長孫 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長子、嫡長孫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7. 下列對夏商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表述不正確的是 ( )

a.「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b.已有一套從**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c.形成了層層分封的制度 d.王位在一家一姓中傳承

8、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有祭祖的習俗。2023年連戰參拜了連氏宗祠。這種「認祖歸宗」的情結源於古代的 a.

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縣制 d.

井田制9、秦始皇在咸陽宮舉行的一次慶功宴上對群臣說:「天下共苦,戰鬥不休,以有侯王。賴宗廟,天下初定,又復立國,是叔兵也,而求其寧息,豈不難哉!

」始皇為解決上述問題,「求其寧息」的措施是 ( )

a.焚書坑儒 b.推行郡縣制 c.攻打匈奴 d.修築長城

10、斯塔夫裡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說:「在中國長達數千年的歷史上,有過三次大革命,它們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的政治和社會結構。第一次發生於西元前221年,……第二次發生於2023年,……第三次在2023年……」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

a.**集權制建立b.儒家學說成為統治思想

c.宗法式家族制度形成d.王位世襲制確立

11、秦始皇在全國範圍內確立了**集權制度。其中「**集權」指的是

a.全國有統一的貨幣、度量衡b.全國有通行的統一的文字

c.以皇權的至高無上為最基本原則d.**機構對地方機構實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

12、中國古代講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時**兩國世為婚姻(故稱兩姓聯姻為「喜結**之好」),而魯晉兩國不可通婚。結合所學關於「西周分封制」的知識,能夠判斷

①晉國是姬姓封國 ②晉燕兩國可以通婚 ③晉宋兩國可以通婚 ④秦燕兩國可以通婚

abcd.②③④

13、秦滅六國後,秦王贏政兼採古史及傳說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稱「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a.宣揚托古改制 b.承襲華夏傳統 c.突出個人功業 d.標榜君權神授

14、「諸侯惟得衣食稅租,不與政事」的現象反映了

a.君主**的削弱 b.宗法制的消亡 c.**集權的加強 d.分封制的鞏固

15、秦統一後,「廢封建,立郡縣」,確立**集權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續到明清。「分王子弟,以為屏藩」,是歷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緣分封長期存在說明( )

a.分封制有利於政權長期穩定b.血緣分封是**集權的基礎

c.分王子弟是皇權的一種體現d.周代制度受到歷代政權推崇

16、董仲舒認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諸侯、崇周制而「大一統」,以此為漢武帝加強**集權服務,從而將周代歷史與漢代政治聯絡起來。西周時代對於秦漢統一的重要歷史影響在於( )

a.構建了**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確立了君主大權獨攬的集權意識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認同 d.實現了國家對土地與人口的控制

17、西周實行的宗法制在秦漢以後仍有重大影響,其主要表現是

a.嫡長子繼承制b.反覆出現的分封制

c.三綱五常的倫理觀d.傳統的宗族觀念

二、非選擇題

18、歷史上圍繞分封制與郡縣制的優劣,看法不一。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別子(嫡長子)為祖,繼別為宗,繼禰者為小宗。有百世不遷之宗,有五世則遷之宗。百世不遷者,別子之後也。宗其繼別子之所自出者,百世不遷者也。 ——《禮記·大傳》

材料二廷尉李斯議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眾,然後屬疏遠,相攻擊如仇讎,諸侯更相誅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史記·秦始皇本紀》[**:z#xx#

材料三天下之道……使賢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後可以理安。今夫封建者,繼世而理;繼世而理者,上果賢乎,下果不肖乎?……聖賢生於其時,亦無以立於天下,封建者為之也。

——柳宗元《封建論》

材料四秦人任智力以自雄,收萬方以自私,敢於變百聖之**,自速其年世,以遺生民氣運世世無窮之大禍,祖龍(秦始皇)之罪上通於天矣清]顏元《習齋四存編》

(1)依據材料一,指出材料中所述制度對維護周天子權威有何積極作用。(6分)

(2)依據材料

二、三,分別概括李斯和柳宗元的觀點。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從秦到唐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體現了他們的觀點。(6分)

(3)依據材料四,分析清人顏元反對郡縣制的理由。(4分)[**:中國教育出版網

(4)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上述材料中對分封制與郡縣制的看法產生較大差異的原因。(4分

一、14、【解析】本題考查對分封制和郡縣制的認識。第(1)題需要理解材料意思,從中分析出「百世不遷」有利於鞏固統治,維護周天子的權威。第(2)題結合材料二分析李斯的觀點是週封子弟,最後疏遠,導致相互攻擊;結合材料三分析柳宗元的觀點是分封制下統治者素質不高。

結合所學分析,秦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唐為了提**員素質,推行科舉制。第(3)題依據材料四,從中提取有效資訊「收萬方以自私」,指出是加強君主**的一種手段。第(4)題應從時代背景和個人看問題的角度等來分析其原因。

答案:(1)建立在血緣關係基礎之上的政治聯絡具有向心力,有利於加強周天子的權威,有利於西周王朝的長治久安。(6分)

(2)李斯認為隨著血緣關係的疏遠,導致分封制度無法有效執行。柳宗元認為在世襲分封制度下統治者的素質得不到保障。郡縣制、科舉制。(6分)

(3)顏元認為郡縣制是君主實現自私天下的手段。(4分)

(4)時代背景、看問題角度、個人學識修養等。(4分)

二、13、【解析】本題考查對同一歷史事物的多角度分析。作答時要注意把材料資訊和所學知識,通過一定的認識角度建立起聯絡,組織答案。題幹圍繞皇帝制度的發展概況和基本評價展開設問,第(1)題通過隋唐宰相制度與清朝議政王大臣的比較,分析中國古代皇權的發展變化情況;第(2)題從中國古代**權力中樞的演變情況,來分析古代皇權**的基本規律;第(3)題要注意用辯證的態度對待歷史問題。

答案:(1)特點:宰相一職增多;集體共議國政;假借其他官名行宰相職責,分散宰相權力。

權力:清初,議政王大臣會議權力很大,他們對軍國大政有直接處置權。轉移:

雍正朝設立軍機處以後,議政王大臣會議的權力便明顯被削弱;乾隆時期,議政王大臣會議被取消,權力全部轉移到皇帝手中。(10分)

(2)一種是起用身邊的親信近臣,組成決策核心機構;另一種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職,使其相互牽制。(4分)

(3)皇帝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封建國家的統

一、穩定和社會經濟的發展;但在該制度下,皇權獨尊,極易形成皇帝集權**,並且滋生腐敗,不利於社會的長遠發展。(6分)

專題一1 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特點

商朝建立之前,頻繁的遷徙,直到盤庚執掌商朝權力之後,把都城遷到了殷,從此才穩定下來。商朝的統治歷時六百年左右,歷史遺存相當的豐富,至今在殷墟遺址出土大量的 商朝比夏朝的政治制度有所改進,更加的先進,但是統治好乙個國家依靠的不僅僅是先進的制度,更需要的是乙個高明的統治者。商朝在商紂王統治時期出現了政治...

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教案課標要求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內容,認識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 早期國家的出現與特徵,夏商時期的政治制度,西周分封制的內容及作用,西周宗法制的內容 特點及其深遠影響,西周的禮樂文化。2 過程與方法 學會分析圖表,史料解讀,問題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認識到我...

1 1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導學案

第一專題第1課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一 學習目標 掌握王位世襲制 分封制 宗法制等重要歷史概念 能說出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內容 認識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通過對宗法制相關內容的學習,體會中華民族的親情之愛。二 情景設計 相傳西周初年周公討滅晉唐後,年幼的成王 武王之子,繼武王之後為西周天子 與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