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詩歌鑑賞題分析評價

2021-06-10 08:45:18 字數 3821 閱讀 8738

新高考新題目

2013-01-07 0906

饒禮喜古代詩歌鑑賞題應該說是所有高考題中古代詩文閱讀的基本題型,年年考,捲捲考,其考點為「鑑賞評價」,能力層級為d,包括兩大方面(1)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意象)、語言和表達技巧;(2)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的觀點態度。現將2023年全國各地高考語文試題中的詩歌鑑賞題作一橫向比較,從而把握高考命題特點,為以後的複習迎考提供參考依據和複習建議。

一、詩歌鑑賞題一覽表

二、詩歌鑑賞題的分析與評價

(一)命題特點。

1.詩歌品類。古代詩歌本應包括唐代以前的古詩、唐詩、宋詩、唐宋詞、元曲、元明清詩歌。對照2023年17套語文試卷可知,高考命題所選詩歌主要集中在唐宋時期的詩作(含詞),偶爾也選用金元詩歌,明清詩歌則輪流出現,唐代以前的古詩以及元曲今年沒有選用(以前偶有選錄)。

這是因為,在文學史上,人們流傳著這麼一句話,叫「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唐宋詩詞代表了我國古代詩歌的繁盛與巔峰。

2.情況。高考選用的詩歌,其有的是大家熟悉的,有的是大家不大熟悉的,有的則是十分陌生的。從2023年高考所選18首詩歌(浙江卷是兩首詩)來看,張九齡、賈島、溫庭筠、楊萬里、秦觀、晏幾道、元好問等是大家熟知的作家,晁補之、李益、張耒、李綱等是大家比較熟悉的作家,而修睦、金鑾、王寂、白珽、曹伯啟則是我們不熟悉的作家。

總體看來,熟悉的作家還是多一些。

3.題量分值。一般設2個小題,北京、天津、上海、江蘇四地試卷中設了3個小題。分值一般在8分左右,多的有17分(北京卷),少的只有6分(重慶卷和福建卷),廣東卷和浙江卷均為7分,全國課標卷和遼寧卷均為11分,江蘇卷則為10分。

4.詩歌內容。高考命題選用的一般是中學生沒有接觸到的詩歌或者出現在課本、讀本中不被注意的地方,因此其內容就顯得陌生而新鮮,這樣有利於高考的公平選拔。比如,溫庭筠的《夢江南·千萬恨》共有兩首,我們考生熟悉的是其第二首「梳洗罷,獨倚望江樓。

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結果江蘇卷卻選了其第一首「千萬恨,恨極在天涯。山月不知心裡事,水風空落眼前花,搖曳碧雲斜。

」從2023年高考詩歌的思想內容來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思遠懷人。如全國課標卷晏幾道的《思遠人》及江蘇卷溫庭筠的《夢江南》。

(2)傷春惜別。如江西卷秦觀的《江城子》及湖北卷賈島的《送鄒明府遊靈武》。

(3)羈旅愁情。如山東卷晁補之的《吳松道中二首(其二)》及四川卷曹伯啟的《子規》。

(4)寄情山水。如安徽卷楊萬里的《最愛東山晴後雪》、遼寧捲張耒的《初見嵩山》。

(5)風物寫真。如廣東卷白珽的《餘杭四月》及上海卷張九齡的《春江晚景》。

(6)托物寓意(借物寓理)。如全國大綱卷修睦的《落葉》、北京卷金鑾的《柳堤》、天津卷楊萬里的《野菊》、浙江卷錢珝的《未展芭蕉》和元好問的《同兒輩賦未開海棠(其一)》。

(7)邊塞生活。如湖南卷李益的《度破訥沙(其二)》。

(8)閒適歸隱。如福建卷李綱的《望江南》。

5.表達技巧。表達技巧是指在塑造形象、創造意境、表達思想感情時所採取的特殊的表現手法。它的含義非常廣泛,既可以包括各種修辭手法、表達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類表現手法和藝術構思上的巧妙使用。

對表達技巧的鑑賞,就是辨識詩歌中所使用的修辭手法、表達方式、表現手法或藝術構思,分析其本身的藝術效果,評價其對表現詩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以上所舉18首詩歌涉及的表達技巧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表達方式。這裡主要包括描寫和抒情兩大

型別①描寫。如全國大綱卷《落葉》第1小題涉及角度變化,北京卷《柳堤》第1小題涉及動靜結合,廣東卷《餘杭四月》第1小題涉及色彩渲染,上海卷《春江晚景》涉及虛實相生,等等。

②抒情。如山東卷《吳松道中二首(其二)》的融情於景,江蘇卷《夢江南》和遼寧卷《初見嵩山》的借景抒情,上海卷《春江晚景》的情景交融,天津卷《野菊》、浙江卷《未展芭蕉》和《同兒輩賦未開海棠(其一)》的托物言志,天津卷《野菊》「花應冷笑東籬族,猶向陶翁覓寵光」的用典抒情,等等。

(2)表現手法。如全國大綱卷《落葉》中松立與

葉落的對比,全國課標卷《思遠人》首句「紅葉黃花秋意晚」的渲染,湖南卷《度破訥沙(其二)》的映襯,四川卷《子規》的烘托,《同兒輩賦未開海棠(其一)》的襯托與對比,福建卷《望江南》的襯托,等等。

(3)修辭手法。如全國大綱卷《落葉》中「翻思

向春日,肯信有秋風」的擬人,重慶卷《鷓鴣天》中「曉雲散去山腰瘦,宿雨來時水面肥」的比擬,北京卷《柳堤》中「雨香非燕促」及安徽卷《最愛東山晴後雪》中「軟紅光裡湧銀山」的通感和比擬,湖北卷《送鄒明府遊靈武》中「邊雪藏行徑」的擬人,江西卷《江城子》中「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的比喻和比擬,浙江卷《未展芭蕉》中「冷燭無菸綠蠟幹,芳心猶卷怯春寒」和元好問的《同兒輩賦未開海棠(其一)》中「愛惜芳心莫輕吐」的比喻和比擬,遼寧卷《初見嵩山》中「數峰清瘦出雲來」的擬人,等等。

此外,2023年高考詩歌鑑賞題中,還有幾道涉及賞析語言的題目,屬於「煉字」型。如安徽卷《最愛東山晴後雪》賞析「軟紅光裡湧銀山」中「軟」和「湧」二字的妙處,湖北卷《送鄒明府遊靈武》對「邊雪藏行徑,林風透臥衣」的「藏」和「透」二字作簡要賞析,四川卷《子規》賞析第二聯中的「空」字的韻味,等等。

6.亮點特色。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比較鑑賞,二是**(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

(1)比較鑑賞。這類題型是近年來高考古詩詞鑑

賞題出現的一種新題型。這種考題,資訊容量大,綜合檢測性強,能更準確地考查學生的古典詩詞鑑賞能力。2023年有4套高考試卷(上海卷、浙江卷、湖南卷、遼寧卷),2023年有3套高考卷(重慶卷、湖南卷、湖北卷),2023年有5套高考卷(重慶卷、湖北卷、江西卷、浙江卷、遼寧卷),2023年有2套高考卷(湖南卷、廣東卷)……2023年的湖北卷將劉敞《登城》與蘇軾《望湖樓晚景》進行比較,2023年的江西卷比較秦觀《江城子》中「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與教材中李煜《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異同,2023年浙江捲則比較錢珝的《未展芭蕉》和元好問的《同兒輩賦未開海棠(其一)》的異同。

(2)**。這是新課標考綱特意提出的一種能力層級,本是對文學類文字閱讀(**、散文)的考查要求,近年來則移用到古代詩歌鑑賞題中。

如2023年全國課標卷《思遠人》第2小題「就硯旋研墨」與「臨窗滴」有什麼關係?「紅箋為無色」的原因是什麼?請簡要分析。

又如2023年北京卷第2小題這首詩運用了由景及理的寫法,這種寫法在王之渙《登鶴雀樓》(白日依山盡)、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蘇軾《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等詩中也有體現。任選上述詩歌中的一首,也可選取其他詩作,具體說明其中景和理的內容,並分析景理之間的關係。(不少於)

再如2023年江西卷第2小題詞中「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一句是從「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來,請比較兩者的異同。(從某種意義上講,江西卷的比較鑑賞也可看作是**題)

(二)試題評價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古代詩歌是我國古典文學的瑰寶,高考對詩歌的考查就是要引導廣大師生重視傳統文化的傳承,從古代文化中汲取營養,以提高廣大考生的語文素養。江西高考命題人甚至提出「回歸教材,回歸語文能力本位,導向讀書,豐富人文積澱」的命題思想,多年來一以貫之,堅持不懈。

綜觀2023年全國17套題的詩歌鑑賞題目,筆者發現,這種導向是十分明顯的。所命試題也涵蓋了內容與形式的方方面面,考點分布均勻,題目難易適中,答案簡明規範,題量和分值較為合理。而比較鑑賞與**能力的考查則是近年來詩歌鑑賞題的一大亮點,與新課標的要求十分吻合,應引起廣大師生的密切注意。

儘管命題人的初衷是要考生「閱讀淺易的古代詩文」,但考生的實際閱讀鑑賞水平還是比較低。以2023年江西捲為例,第⑴小題全省平均分為1.98分,第⑵小題全省平均分為1.67分,累加起來平均只有3.65分。

可見,我們的古代詩歌教學依然任重而道遠。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針對高考命題要求和考試鑑賞能力的巨大反差,筆者建議要加強古代詩歌的教學,基礎年級重視必修教材中的詩歌單元和選修教材《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的教學,畢業年級著重專題複習指導,並相機進行強化訓練。

(單位江西臨川一中)

2023年高考詩歌鑑賞題

全國新課標卷 二 古代詩歌閱讀 11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8 9題。春日秦國懷古 周朴 荒郊一望欲消魂 涇水縈紆傍遠村。牛馬放多春草盡,原田耕破古碑存。雲和積雪蒼山晚,煙伴殘陽綠樹昏。數里黃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 周朴 878 字太樸,吳興 今屬浙江 人。消魂 這裡形容極其哀愁。涇水 渭水...

2023年高考詩歌鑑賞題

全國一捲 12.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8分 望江南超然臺 作蘇軾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寒食 後,酒醒卻諮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注 超然臺 在密州 今山東諸城 城北。當時蘇軾任密州地方官。寒食 清明前一或二日。舊俗寒食節不...

2023年高考詩歌鑑賞題

10年全國卷 12.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詠素蝶詩劉孝綽 隨蜂繞綠蕙,避雀隱青薇。映日忽爭起,因風乍共歸。出沒花中見,參差葉際飛 芳華幸勿謝,嘉樹欲相依。注 劉孝綽 481 539 南朝梁文學家,彭城 今江蘇徐州 人。文名頗盛,因恃才傲物,而為人所忌恨,仕途數起數伏。1 這首詠物詩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