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政治備考名言哲理選擇題集錦

2021-04-27 13:22:16 字數 3615 閱讀 9453

01.荀子在《勸學》中說:「南方有鳥焉,名有(曰)蒙鳩,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系之葦苕,風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繫者然也。」這件事,從哲學上啟示我們:

a.外因對事物的變化起決定作用b.認識是乙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c.實踐必然經歷「失敗、成功、再失敗、再成功」過程d.做事情必須堅持從實際出發

02.荀子說:「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於行而止矣。明之,行也。」這段話的哲學寓意是:

①間接經驗是十分必要的事事親身實踐是獲得知識的唯一途徑

③實踐是認識的**實踐是認識的目的

abcd.①②③④

03.上題材料中的「行」體現了:

a.感性認識不如理性認識可靠b.實踐第一的觀點

c.學習書本知識比實踐來得重要d.對事情要有所耳聞

04.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觀點給人哲學思考是:

①天神是人類製造的,也能為人類服務 ②認識自然界要發揮主觀能動性 ③只要發揮主觀能動性,人類就能成為自然的主宰 ④利用自然規律首先要掌握規律 ⑤人們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利用規律,改造規律

abcd.②④

05.荀子說:「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天不為人之惡寒也輟冬,地不為人之惡遼也輟廣」。其哲學含義是規律:

a.是不可抗拒的b.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

c.存在和發生作用需要有一定的條件 d.存在和發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荀子說:「凡人之患,弊於一曲,而暗於大理」(注:曲-區域性;理-規律)。據此回答。

06.荀子的這句話表明:

a.一切現象都是事物本質的表現

b.要善於從整體上把握事物之間的聯絡,處理好整體和區域性關係

c.要透過事物現象認識事物的本質d.由於人們易受現象的迷惑,不可能認識事物本質

07.我們不受大蒙蔽而明大理,就要:

①由感性認識上公升到理性認識理性認識和感性認識相結合

③占有十分豐富和合乎實際的感性材料 ④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對感性材料加工製作

abcd.③④

08.孟子說:「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從哲學上啟示我們:

a.間接經驗不如直接經驗可靠b.理論**於實踐,而不是源於書本

c.在一定條件下,事物會向自己相反方向轉化 d.認識需要由感性認識上公升到理性認識

09.孟子說:「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這一觀點說明:

a.事物的運動是有規律的b.主觀比客觀更重要

c.實踐是認識的**d.矛盾著的雙方是不可分的

10.孟子說:「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這句話正確闡述了________關係。

a.物質貢獻和精神貢獻b.金錢和人生價值

c.事業理想和艱苦奮鬥d.個人與他人、社會

11.對孟子的上述觀點正確理解是:

①人的社會價值與自我價值的統一個人的社會價值是社會存在發展的基礎

③個人的社會價值是人生價值的基本標誌 ④個人的社會價值主要是精神貢獻

abcd.③④

12.孟子說:「心之官則思。」荀子說:「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李時珍說:「人的記憶皆在於腦」。這些論斷的共同點在於:

a.心是思維的器官,是智慧型的支柱b.人是用腦進行思維的

c.人們的思考活動,必須有一定的物質器官作基礎 d.心和腦實際上是思維的器官

13.孟子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說明他已經:

a.認識到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b.認識到君主必須依靠人民群眾的重要性

c.感覺到群眾在社會中的力量和作用 d.懂得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14.孟子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這體現了:

a.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唯一原因b.外因對事物發展是不可缺少的

c.在事物發展中,內外因同等重要d.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

15.孟子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王安石說:「豪華盡出成功後,逸樂安知與禍雙」。這些千古名句主要告訴我們:

a.憂患與安樂、逸樂與災禍是矛盾的b.要反對金錢至上的拜金主義

c.享樂主義具有危害性,應該反對 d.必須走出拜金主義的誤區,應該先前看

16.莊子說:「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從哲學觀點看:

①誇大了事物的運動和發展,誇大了運動的絕對性和連續性 ②否認了事物的相對靜止,即否認了運動的間斷性 ③符合唯物辯證法關於事物運動的觀點 ④否認了事物質的規定性,把事物看成瞬息萬變,不可捉摸的。是不可知論觀點

abcd.①②③

17.老子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所包含的哲理是矛盾:

a.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依存b.雙方是根本對立的

c.雙方的轉化是絕對的,無條件的d.矛盾是無法解決的

18.老子說:「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句話說明:

a.一切事物的變化發展,都是首先從量變開始的b.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c.量的積累必然會引起質的變化d.事物的變化發展都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

19.老子說:「治大國如烹小鮮」,也就是說要注意火候。這說明:

a.要不失時機地促成飛躍b.要重視內因的作用

c.要堅持適度原則d.要重視量的積累

20.老子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也;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也。」這主要說明:

a.美與惡都是主觀自生的b.美與醜,善與惡是對立統一的關係

c.美與醜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d.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21.老子說:「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他的觀點:

①否認了實踐是認識的** ②在認識理論上是唯心主義的先驗論 ③批判了那種認為人的認識活動是感性的活動的觀點 ④肯定了人的抽象思唯能力和預見能力

abcd.②③

22.老子說:「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這一段話體現哲理:

a.物質決定意識b.矛盾既是普遍的,又是特殊的

c.事物都有前後相繼的發展的過程 d.矛盾雙方依據一定條件可以向其對立面轉化

23.老子說:「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這段話說明:

a.萬事萬物都在運動之中b.一事物和他事物之間並不存在界限

c.必須在運動中把握事物d.矛盾雙方相互依賴,互為存在條件

24.老子說:「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它告訴我們認識論的道理是:

a.認識事物要透過現象看本質b.矛盾雙方是既對立又統一的

c.信言是否美,美言是否信,關鍵要看言是否符合客觀實際 d.事物的聯絡是有條件的

25.「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深。」其中包含的哲理有:

①整個世界是乙個普遍聯絡的統一體 ②任何事物的變化發展,總是從量變開始的 ③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 ④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

abcd.①②④

26.「輕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體現的哲學道理是:

a.輕重、大小是對立統一的關係b.事物變化是量變與質變的統一

c.輕重、大小事無條件地相互轉化d.量變與質變存在根本區別

27.孔子曰:「愛人者則人愛人,惡人者則人惡人。」這一思想體現的哲理有:

①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絡是客觀的矛盾的雙方是不可分的

③矛盾著的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轉化 ④外因是事物發展的重要條件

abcd.②③⑤

2023年高考政治科備考總結

二 備考中不足的地方在於 1 未能很好引導學生及時做好複習資訊的反饋彙總。複習中的錯題 疑問 焦點 疏漏 遺缺等反饋錯源資訊都是很寶貴的增分礦源。針對錯源資訊進行自我補救式強化複習,可以把時間 精力用在刀刃上,防止做過多的無用功,但這方面我們做得不是很好。2 未能很好強調學生進行複習內容的自我整理 ...

2023年高考備考

在搞清楚物理過程之後,應把每乙個物理過程用所學過的定理定律加以描述。我們學過的 運動學公式 動能定理 機械能守恆定律 動量守恆定律 動量定理 都可以用來描述乙個過程,當然要注意守恆定律的條件 還要注意銜接各個過程的狀態,比如 速度 這個物理量一般不發生突變,它既是上一階段的末速度,又是下一階段的初速...

2023年高考備考政治學科指導意見

按照教育局2010年高考備考要求,根據 高考大綱 精神,結合各校教學實際,經政治學科組討論,現就2010年高考備考提出以下建議,請參照執行 一 理解考綱要求,準確把握高考方向 在高考備考複習中要求教師對考試大綱的研究要達到以下目標 第一 了解每一單元有多少個知識點,知識點的能力要求 層次 高低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