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資訊系統總結

2021-04-11 16:20:53 字數 4720 閱讀 5294

第一章:資訊系統和管理

1、資訊,資料的概念及聯絡:@資訊是關於客觀事實的可通訊的知識。@資料是記錄客觀事物的、可鑑別的符號。@聯絡:資訊是經過加工以後、對客觀世界產生影響的資料。

2、資訊的性質:事實性、時效性、不完全性、等級性(戰略級、戰術級、作業級)、變換性、價值性。

3、資訊的度量:&資訊量的單位是位元。&資訊量的多少是由消除對事物認識的「不確定程度」來決定的。

消除的不確定程度大,則發出的資訊量就大。即乙個訊號所取得的資訊量與出現該訊號的概率成反比。

4、系統的概念及特徵:&系統是由處於一定的環境中相互聯絡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組成部分結合而成並為達到整體目的而存在的集合。&特徵:整體性、目的性、相關性、環境適應性。

5、資訊系統的概念及組成:&概念:是乙個人造系統,它由人、硬體、軟體和資料資源組成,目的是及時、正確地收集、加工、儲存、傳遞和提供資訊,實現組織中各項活動的管理、調節和控制。

&組成:資訊處理系統、資訊傳輸系統。

6、資訊系統的型別:作業資訊系統、管理資訊系統。

7、資訊系統的發展階段:&電子資料處理系統edps(20世紀50年代~70年代);&管理資訊系統mis(20世紀70年代~至今);&決策支援系統dss(20世紀90年代~至今)。

8、資訊系統和管理的關係:計畫、組織、領導、控制。

9、決策和決策過程的四個階段:&決策:是人們為達到一定目的而進行的有意識、有選擇的活動。&四個階段:情報、設計、選擇、實施。

10、決策問題的型別:&結構化決策:簡單、直接,有固定的規律可以遵循,能用明確的語言和模型加以描述。

&非結構化決策:複雜,沒有固定的規律可以遵循;沒有固定的決策規則和通用模型可依,決策者的主觀行為對各階段的決策效果有相當影響。&半結構化決策:

有一定規律可循,但又不完全確定。&管理資訊系統主要解決結構化的決策問題,而決策支援系統則以支援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問題為目的。

第二章:mis概念

1、mis的概念:是乙個由人和計算機等組成的能進行管理資訊收集、傳輸、加工、儲存、維護和使用的系統。它能實測企業的各種運**況,利用過去的資料**未來,從全域性出發輔助企業進行決策,利用資訊控制企業的行為,幫助其實現規劃目標。

又是一門綜合管理科學、系統理論、電腦科學的系統性邊緣學科。

2、管理資訊系統的特點:&它是乙個為管理決策服務的資訊系統;&為組織進行全面管理的綜合系統;&人機結合的系統;&與先進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結合的資訊系統;&多學科交叉的邊緣科學。

3、管理資訊系統的結構:&基於管理任務的系統層次結構(縱向結構)。&基於管理職能的管理資訊系統結構(橫向結構)。

4、影響mis應用的環境因素:&生產過程的特徵,不同的企業有著不同的生產特徵和千差萬別的內、外部環境,因而要求採用不同的管理方法。&組織規模,它決定著系統應用的目標和規模。

&管理的規範化程度,是管理組織、過程等的科學性與合理性的要求,管理的規範化程度受企業規模的影響較為明顯。&組織的系統性,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管理資訊系統的成敗。&處理資訊與人,必須充分吸收人的經驗和智慧型,把計算機與人結合起來,充分發揮人和計算機各自的長處。

第三章:mis的技術分析:

1、資料處理的主要目的:&把資料轉換成便於觀察分析、傳遞或進一步處理的形式;&從大量的原始資料中抽取、推導出對人們有價值的資訊以作為行動和決策的依據;&科學地儲存和管理已經過處理的大量資料,以便人們能方便而充分地利用這些寶貴的資訊資源。

2、資料處理的基本內容:資料收集;資料轉換;資料的篩選、分組和排序;資料的組織;&資料的運算,;資料儲存;資料檢索;資料輸出。

3、資料檔案的概念:是為某一目的而形成的同類記錄的集合,記錄是檔案中資料組織的基本單位,由若干個資料項組成,資料項又是資料處理的最小單位。

4、模型的層次:&資料模型:網狀模型、層次模型、關係模型;&概念模型。

5、資料庫保護:& 資料的安全性及保護措施:&指保護資料庫以防止不合法的使用所造成的資料洩露、更改和破壞。

&可以通過設定登入密碼(或者使用者標識和鑑定)、許可權控制(訪問控制)、資料加密(os安全保護)等措施得以保障。& 資料的完整性:是指資料的正確性、有效性與相容性。

包括實體完整性、參照完整性、使用者自定義的完整性。&併發控制。&資料庫恢復。

6、計算機網路的概念:是用通訊介質把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計算機和其他網路裝置連線起來,實現資訊互通和資源共享的系統。

7、計算機網路的分類和結構:&分類:區域網、廣域網、都會網路。&結構:點-點通道網路、共享通道網路。

第五章:mis的戰略規劃和開發管理

1、mis戰略規劃的概念:是乙個組織的戰略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關於mis長遠發展的規劃。這項工作的好壞往往是mis成敗的關鍵。

2、管理資訊系**略規劃的作用:&合理分配和利用資訊資源,以節省資訊系統的投資;&通過制訂規劃,找出存在的問題,正確地識別出為實現企業目標mis系統必須完成的任務,促進資訊系統的應用,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指導mis開發,用規劃作為將來考核系統開發工作的標準。

3、管理資訊系**略規劃的內容:&mis的目標、約束及總體結構;&單位的現狀;&業務流程現狀、存在的問題及流程中新技術條件下的重組;&對影響規劃的資訊科技發展的**;&近期計畫。

3、諾蘭階段模型:初裝、蔓延、控制、整合、資料管理、成熟。

4、開發管理資訊系統的策略 :&「自下而上」的開發策略:是從現行系統的業務狀況出發,先實現乙個個具體的功能,逐步地由低階到高階建立整個mis。

&優點:可以避免大規模系統開發可能出現執行不協調的危險。在初裝和蔓延階段,常常採用這種開發策略。

&缺點:系統設計不夠周密,由於缺乏從整個系統出發考慮問題,隨著系統的進展,往往要作許多重大修改,甚至重新規劃、設計。&「自上而下」的開發策略:

強調從整體上協調和規劃,由全面到區域性,從探索合理的資訊流出發來設計資訊系統。&適應場合:「自下而上」的策略用於小型mis系統的設計;而「自上而下」的策略用於大型mis系統的設計。

5、制定mis戰略規劃的常用方法:&企業系統規劃法,即bsp法,&u/c矩陣法是劃分子系統的一種重要方法。&關鍵成功因素法。

6、開發mis的方法:&結構化系統開發方法:分為三階段:

系統分析、系統設計和系統實施。優點:強調開發人員與使用者的緊密結合,從開發策略上強調「從上到下」,注重開發過程的整體性和全域性性,結構化開發方法適用於大型資訊系統的開發。

缺點:開發過程複雜繁瑣,周期長,系統難以適應環境的變化。適應範圍:

大量資訊系統的開發。&原型法:基本思想:

開發人員首先要對使用者提出的問題進行總結,然後開發乙個原型系統並執行之。開發人員和使用者一起針對原型系統的運**況反覆對它進行修改,直到使用者對系統完全滿意為止。優點:

貫徹的是「從下到上」的開發策略,它更易被使用者接受。缺點:不適用於開發大型的管理資訊系統,每次反覆都要花費人力、物力,如果使用者合作不好,盲目糾錯,就會拖延開發過程。

&物件導向方法。&case方法。

第六章:mis的系統分析

1、 管理資訊系統分析的任務:在充分認識原資訊系統的基礎上,通過問題識別、可行性分析、詳細調查、系統化分析,最後完成新系統的邏輯方案設計,或稱邏輯模型設計。

2、可行性分析的任務和內容:&任務:明確開發應用專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內容:管理上的可行性、技術上的可行性、經濟上的可行性。

3、可行性分析的報告:系統簡述;專案的目標;所需資源、預算和期望效益;對專案可行性的結論。

4、詳細調查的目的和原則 :&目的:掌握現行系統的現狀,發現問題和薄弱環節,收集資料,為系統化分析和提出新系統的邏輯設計做好準備。&原則:使用者參與。

5、詳細調查的方法和內容:&方法:召開調查會、訪問、發調查表、參加業務實踐。&內容:管理業務調查、資料流程調查。

6、資料流程圖的定義:是一種能全面地描述資訊系統邏輯模型的主要工具,它可以用少數幾種符號綜合地反映出資訊在系統中的流動、處理和儲存情況。

7、資料字典的內容:是對資料流程圖中的資料項、資料結構、資料流、處理邏輯、資料儲存和外部實體等六個方面進行具體的定義。

8、資料流的定義:由乙個或一組固定的資料項或資料結構組成。定義資料流時,不僅要說明資料流的名稱、組成等,還應指明它的**、去向和資料流量等。

9、處理邏輯的定義:僅僅是對資料流程圖中最底層的處理邏輯加以說明。

10、描述處理邏輯的工具:決策樹、決策表、結構英語表示法。

11、業務流程的分析過程的內容:對原有流程進行分析;優化業務流程;確定新的業務流程;確定新系統的人機介面。

12、資料屬性分析:&靜態特性分析。&動態特性分析:固定值屬性、固定個體變動屬性、隨機變動屬性。

13、系統邏輯方案的基本內容:新系統的業務流程;新系統的資料流程;新系統的邏輯結構;新系統中資料資源的分布;新系統中的管理模型。

14、確定新系統的資料處理方式:&成批處理方式:特點是費用較低而又可有效地使用計算機。

適用情況:1)固定週期的資料處理;2)需要大量的來自不同方面的資料的綜合處理;3)需要在一段時間內累積資料後才能進行的資料處理;4)沒有通訊裝置而無法採用聯機實時處理的情況。&聯機實時處理:

特點是面向處理,資料直接從資料來源輸入**處理機進行處理,由計算機即時作出回答,將處理結果直接傳給使用者。儘管及時,但費用較高。適用情況:

1)需要反應迅速的資料處理;2)負荷易產生波動的資料處理;3)資料收集費用較高的資料處理。

第七章:mis系統設計

1、系統設計的任務:在系統分析提出的邏輯模型的基礎上,科學合理地進行物理模型的設計,主要是為了解決「怎麼做」的問題。

2、系統設計的主要工作:總體設計;**設計和設計規範的制定;系統物理配置方案設計;資料儲存設計;計算機處理過程設計。

3、系統設計中應遵循的原則:系統性、靈活性、可靠性、經濟性。

4、**的種類:順序碼、區間碼、助憶碼。

5、模組化的概念:就是將程式劃分成若干個模組,每個模組完成乙個子功能,把這些模組彙總起來構成乙個整體,可以完成所要求的整個系統的功能。

管理資訊系統總結

題目 課程管理資訊系統 持筆人員 楊海清 20084084008 組員 楊嫦娥 20084084004 汪喜 20084084006 晏小明 20084084064 盧瑞蕾 20084084070 羅淇尹 20084084094 所屬院系 吉首大學商學院 班級 08會計五班 完成時間 2010 01...

管理資訊系統

第一章資訊系統和管理 1.資訊是資源,資訊是經過加工後的資料。資訊是一種商品,資源,資料。2.資訊化和工業化的關係。資訊化是工業社會向資訊社會演化的動態過程。工業化是資訊化的物質與技術基礎和載體,資訊化是進一步推動工業化的動力。十六大提出,我們必須堅持以資訊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資訊化的道路。3...

管理資訊系統

綜合性 各子系統的綜合 人機系統 現代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結合的系統 多學科交叉的邊緣學科 2 掌握管理資訊系統的結構的具體內容 基於管理任務的系統層次結構 管理資訊系統的目標是支援完成管理任務,而管理任務是分層的,因而管理資訊系統可以按照管理任務的層次進行分層。2 基於管理職能的系統結構 功能結構 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