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設計與評價實踐作業

2021-04-11 15:57:56 字數 3479 閱讀 4156

3.實現課程創新,促進學校特色的形成:學校的特色是教師和學生發展的自然結果。

4.學校的辦學理念:以人為本,為學生發展而奠基,為教師發展而鋪路,為學校發展而改革。

5.培養目標: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創新,為今後的可持續發展打下紮實的基礎。

五、開發原則

1.主體性原則:以學校為主體,自主開發和發展的課程,應充分體現學校特色;體現教師為課程開發的主體;體現以學生的實際需要為主導。

2.自願性原則:尊重學生的遺願,自選組制,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

3.靈活性原則:教學內容、方法以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教師應從學生的能力、效果等差異出發因材施教,靈活調整,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

4.開放性原則:體現目標的多元性,內容的寬泛性,時間空間的廣域性,評價的主體性、差異性,要注意充分發掘學校現有的課程資源和服務資源,服務於課程改革。

六、課程開發型別

人文與社會

課程目標:

1、 培養學生的主體性品質,學生學會自主,學會合作,學會生活,學會創造。

2、 培養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使學生形成合理的是否判斷能力。

3、 能用辯證和歷史的觀點分析現實世界中的問題。

4、 做好把握機遇、挑戰危機的準備,掌握**能力、獲取分析資訊的能力。

七、校本課程教材編寫要求

從以下四個渠道挖掘教材資源:自編教材;選編教材;選用優秀教材;拓寬現有教材。

1、 本教材內容的選擇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內容組織要強化活動設計和實踐應用,應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教材內容應盡力**並茂,並通過簡要案例、對比分析、邏輯演繹等手段,促進學生理解內容。

內容表述要簡明扼要、條理清晰、語言生動。

2、 材編制要充分利用資訊科技,積極開發適合學生特點的電子教材,形成文字印刷教材、電子視聽教材以及網路課程資源相結合的一體化教材。關注在資訊科技支援下教材內容的互動性和生成性。教材編制要重視開發和合理利用本區域所具有的教育資源

八、課程管理與執行

(一)組織機構

(二)任務職責

1.校本課程管理委員會職責:

規劃校本課程,全面負責校本課程審批、實施、評價。

2.校本課程管理小組職責:

根據學校辦學理念,負責制定校本課程開發實施方案。

3.教務處職責:

(1)組織校本課程管理委員會成員對申報的課程進行評審,做出評價意見。

(2)學期初或期末設計調查問卷,了解學生有效的課程發展需求並彙總供教

師參考,原則上每學期第三週正式授課。

(3)發放校本課程申請表,收集課程資訊,彙編課程選單供學生選課。

(4)根據學生第一二志願選課情況編排班級,確定授課地點,向授課教師提

供學生名單。

(5)負責實施過程的協調工作,建立校本課程教師、學生檔案。

(6)組織校本課程教學交流與研討,通過聽課、實地觀察、召開學生座談會

等形式進行教學檢查。

(7)組織校本課程的考核與評價工作;負責授課教師及相關人員的課時結算。

4.教科室職責:

(1)負責校本課程校本培訓

(2)根據學校實際需要聘請校外專家或資深教師指導校本課程開發。

5.教研組職責:

(1)填寫本組《校本課程開發意向統計表》,收集《校本課程申請表》並上報教務處。

(2)組織落實本組校本課程實施,每學期各備課組合作開發1—2個精品課程,供學生選用。

(3)每學期小結本組校本課程的實施情況。

6.年級段職責:

(1)每週五巡查本級段校本課程開設情況。

(2)將《校本課程學習情況登記冊》交給任課教師記錄學習情況,期末彙總《校本課程學習情況登記冊》。並將學生學分情況反饋至政教處,以便評先評優備用。

7.政教處職責:

(1)負責學生的紀律教育。

(2)負責校本課程學分與學生評先評優考評掛鉤。

8.總務處職責:

(1)安排授課場地,配置授課教師需要的教學道具。

(2)負責發放授課教師及相關人員的津貼。

9.圖書館職責:

為授課教師或學生提供校本課程需要的圖書資源。

10.授課教師職責:

(1)每學期每位教師教授課程應不少於8個課時。

(2)選舉學生課代表,負責點名、收交作業等工作;提醒學生注意做好授課地點的衛生保潔工作。

(3)撰寫《校本課程綱要》:基本資料(課程名稱、課程型別、使用教師、使用學生、時間、設計者等),課程的性質和指導思想,課程的目標(包括知識、技能、情感、態度等),課程內容,學習方式及教學方式,教材情況(自編、改編、借用等),學習評價方式(學習評價的指導思想、學習評價的方式等)。

(4)授課必須有計畫、有進度、有教案,有學生考勤記錄。

(5)期末向教務處提供學生考勤記錄、校本課程教材或每一課時的教案。

(6)組織學生考核,考核內容和形式自行決定,給學生登記校本課程學分。

(三)課時設定與學分規定

1.每週設1.5或2課時校本課程,每課時計0.5學分。

2.每兩學年(高一高二)為一週期,修完15學分為合格,20學分為良好,30學分為優秀。

(四)校本課程學生管理

1.學生必須修滿規定的15個學分方可畢業。

2.學生應認真參加校本課程學習,不得隨意缺課,如無故缺課3個課時段,該課程學分為零分。

3.學生在達到出勤率的要求並參加課程的考核可獲得該課程的學分

4.學生反覆選擇同一課程學分以第一次選擇為有效學分

5.學生所選的課程,一週期體育藝術活動類的課程不得超過2個科目。

6.學生必須選擇至少8課時體育藝術活動類校本課程。

7.學生沒有足夠的校本課程學分不能當選省、市、區、學校三好生或優秀學生幹部及各類積極分子。

(六)建立校本課程資源庫

1.學校網路上的芳鄰設立專門校本課程專用文件,供授課教師上傳校本課程資料

2.各教研組資料庫應設有校本課程模組,存放教師開發的相關課程資料

3.授課教師負責把自己承擔的教學內容、資料上傳到相關資料庫;

九、校本課程的評價

校本課程開發的特殊性決定課程評價的特殊性。校本課程開發強調學校的自主權,這就決定課程評價必然是一種內部評價;校本課程開發的價值追求是學生個性的發展,教師專業發展,學生特色的突顯,這就決定了評價的多元性;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性,決定課程評價的過程性。校本課程的評價著眼於學生的個性與能力的發展和提高,要從指導思想,師生參與程度,創造性的發揮學校辦學育人的特色等方面,對校本課程和學生發展進行評價。

1.評價中的「三堅持」與「三原則」

「三堅持」:堅持評價主體的多元性,堅持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堅持評價內容的多維化;

「三原則」:即「參與性原則」、「過程性原則」、「激勵性原則」。

2.校本課程評價的三個方面

為了保證校本課程的開發質量,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張揚學生的個性,彰顯學校審美育人的辦學特色,主要從三個方面對校本課程進行評價:課程綱要、課程實施、學生學業成績。

評價的形式多樣,一般可採取以下「四結合」的形式,即教師的評價與學生的自評、互評相結合;對小組的評價與對組內個人的評價相結合;對書面材料的評價與對學生口頭報告、學習活動表現,戰時的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以定性評價為主等形式。

課程設計與評價

課程設計與評價複習知識點 名詞解釋 1 課程 廣義與狹義 廣義 課程是學生在學校 包括校外 獲得的全部經驗,其中主要包括有目的 有計畫的學科設定 教學活動 教學程序 課外活動及學校的環境氣氛 文化的影響。狹義 課程是指各級各類學校為了實現培養目標而開設的學科及其目的 內容 範圍 活動 程序等的總和,...

課程設計與評價試題

a 派那 b.馬斯洛 c.泰勒 d.赫欽斯 15 第乙個明確提出過程模式的是英國學者 a 泰勒 b.斯騰豪斯 c.施瓦布 d.布魯納 16 課程的物質載體包括 課程大綱或標準以及a 教材 b.教學思想 c.教學目標 d.教學內容 17 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實施主要分為專案 活動 設計和a 科學研究 b....

《課程設計與評價》4月份作業

教學目標 1 過對本課文的學習,使小朋友初步懂得寓言的寓意 驕傲使人落後,虛心使人進步。做事情要踏踏實實地,這樣才會取得成功。2 掌握課文的8個生字和新詞,3 小朋友會講龜兔賽跑的故事。教學重點 1 理解故事的寓意 驕傲使人落後,虛心使人進步 2 掌握生字和新詞 教學課時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