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鑑賞題型及答題模式 第二講

2021-04-10 18:34:59 字數 947 閱讀 9152

答:這首詩寫了作者「春行」時的所見所聞:有草有水,有樹有山,有花有鳥,可謂一句一景,且每個畫面均有特色(描圖景)。

但又不是純粹寫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詩中「花自落」、「鳥空鳴」之景都顯示了山中的寧靜(點氛圍),從中更透出一絲傷春、淒涼之情(析感情)。

2、遼寧卷)

江寧夾口三首(其三) 宋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黃昏,小店無燈欲閉門。

側出岸沙楓半死,繫船應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宋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黃昏,野店無燈欲閉門。

倒出岸沙楓半死,繫舟猶有去年痕。

問:兩首詩的首句均用了「月黃昏」三個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請問,兩詩藉此營造的是一種什麼氛圍?表達的又是怎樣的心緒?請結合詩的具體內容簡要賞析。

答:(步驟①)「月黃昏」三字為兩詩營造氛圍、表達心緒定下了基本色調。客船、「無燈」野(小)店、「半死」楓樹,這一切都籠罩在昏黃的月光中,暗淡朦朧。

(步驟②)營造了一種淒迷、蕭索、沉寂的氛圍。

(步驟③)表達了詩人孤寂悵惘的心緒。

3、陝西卷

望江南·超然臺①作蘇軾

春未老,風細柳斜針。試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②後,酒醒卻諮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斷茶,詩酒趁年華。

[注]①超然臺:在密州(今山東諸城)城北。當時蘇軾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舊俗寒食節不舉火,節後舉火稱新火。

問:請從「情」和「景」的角度對這首詞作一賞析。

答:(步驟①)作者通過細風、斜柳,煙雨中春水和城中之花這些意象,描繪了一幅暮春時節江南煙雨圖。

(步驟②)江南暮春時節,春意仍在,細風吹動斜柳。從超然台上放眼望去,春水潺潺,滿城之花雖未凋謝,但煙雨已隱約擋住城中人家。

(步驟③)這是一幅孤寂冷清的暮春圖。

(步驟④)作者把他的細膩難以察覺的鬱鬱之情巧妙的融合在景物與動作的描寫中,使全詞勾勒的畫面都隱隱浮現,這種淡淡卻無法排遣的情感。

詩歌鑑賞常見題型及答題模式

例早行 陳與義 露侵駝褐曉寒輕,星斗闌干分外明。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提問 此詩主要用了什麼表現手法?有何效果?答 主要用了反襯手法 步驟一 是什麼 天未放亮,星斗縱橫,分外明亮,反襯夜色之暗 草蟲鳴 反襯出環境的寂靜 步驟二 為什麼 兩處反襯都突出了詩人出行之早,心中產生由飄泊引起的孤獨...

2019高考詩歌鑑賞題型及答題模式

2.分析技巧型 答題步驟 1 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2 結合詩句闡釋 用了這種手法。3 此手法在辭格上具有的作用。4 有效表現了景物什麼特點和傳達出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與夏十二登岳陽樓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對第三聯 雲間連...

詩歌鑑賞題型及答題技巧

古代詩歌鑑賞題型設計及答題思路 第一種模式 分析意境型 1 提問方式 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2 提問變體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 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託詩人情感的物象 即意象 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 情 境三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