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詩歌鑑賞方法總結

2021-04-10 12:19:38 字數 4082 閱讀 2052

詩歌鑑賞分類練習

1、考察人或物的形象

答題步驟:1、分析形象特點,用概括性的語言一一表述。

2、結合詩句對所表述的形象特點進行具體分析。

3、分析該形象對表現主題和作者情感的作用或表現了怎樣的情感、

主題。簡化記憶:1、形象特點。

2、具體分析。

3、情感主旨

例1訴衷情陸游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

塵暗舊貂裘。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

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

簡析這首詞中的人物形象

【解析】此題考察學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鑑賞時要分析、明確人物是誰,做了什麼事情,有什麼樣的情感,然後對分析出的內容進行歸納、總結,最後按形象特點,具體分析,情感主旨三個步驟進行回答即可。

答案:①這首詞描寫了乙個閒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②詞中人物曾經金戈鐵馬,馳騁疆場,現在雖被棄之不用,但仍胸懷報國之志,資訊抗金前線。

③通過這一形象的塑造,表達了作者壯志未酬、報國無門的感慨。

例2:《石灰吟》 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詩中的石灰有何比喻或象徵意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一種情懷?」

【解析】 本題側重考察學生分析詠物詩中事物形象的能力。詩中的物象往往注入了詩人的情感而成為了「意象」,因此鑑賞這些形象就不能停留在表面,而應更多地關注其內涵。鑑賞本詩時應該想到詩人在詠石灰的同時,也在詠己,二者完全融為一體,不分彼此,然後才能做出這樣正確的回答。

答案:①詩中的石灰象徵一種不畏艱險的精神和清白自守得節操。②從「若等閒」「全不怕」等詞語可以體會出詩人不畏艱險,勇於犧牲的精神;從「要留清白在人間」可以看出詩人潔身自好,清白自守的高風亮節和坦蕩的胸襟。

2、考察景物的意境、特點。

答題步驟:1、描繪所考察詩句的畫面。

2、概括該畫面的意境、氛圍。

3、分析該畫面體現或包含的思想感情。

簡化記憶:1、畫面。 2、意境。 3、情感。

例題:絕句二首(其一)

杜甫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此詩寫於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後,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

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答:此詩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春天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溼,燕子正繁忙地銜泥築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睡不動(步驟一)。

這是一幅明淨絢麗的春景圖(步驟二)。表現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後愉悅閒適的心境

3、考察表達技巧,表現手法

答題步驟:1、指考察的句子或全詩出用了哪一種或幾種手法。

2、結合具體詩句,一一明確闡釋。

3、分析各手法的表達效果(手法、效果、內容

4、各手法對表現怎樣的主旨或情感起了什麼作用。

簡化記憶:1、指出手法

2、具體分析

3、分析效果

4、現何情感

詠懷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林中有奇鳥。自言是鳳凰。清朝飲醴泉,日夕棲山岡。高鳴徹九州,延頸望八荒。適逢商風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崑崙西,何時復迴翔。但恨處非位,愴悢②使心傷。

①商風:秋風。②愴悢(liàng):悲傷。

這首詩整體上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情感?請作簡要分析。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詩歌鑑賞評價能力,能力層級e級。整首詩看似在寫鳳凰,但是詩人意不在此,應該是借鳳凰來抒懷,這種借物抒情的方式就是象徵,也叫托物言志。題幹中要求做簡要分析,應該聯絡詩句,以精練的語言分析這種象徵手法和情感是如何概括出來的。

這種托物言志的詩歌,在古詩詞中比較常見,寫物不是目的,借物抒懷才是詩人所在。在把握詩人的情感時,要格外注意詩句中的—些情感語,像本詩中的「恨」「,愴悢」「心傷」等。

【答案】運用了象徵(托物言志)的表現手法(1分)。全詩狀寫鳳凰雖然能「高鳴徹九州,延頸望八荒」,但是「適逢商風起」,只能摧藏羽翼而不知「何時復迴翔」,遺憾自己「處非位」,唯有黯然悲傷。這裡詩人以鳳凰白比(自喻,自況,1分),抒發了自己雖志向遠大,但迫於時代的淒風苦雨,孤苦無奈(1分)、凌雲壯志終無法實現(1分)的思想感情。

4、考察語言特點、特色

答題步驟:1、點明語言特色。(明確、簡鍊)

2、結合相關詩句分析。(具體)

3、分析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具體)

簡化記憶:1、語言特色

2、具體分析

3、現何情感

例題:長幹曲四首(其一)

崔顥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

停舟暫借問,或控是同鄉。

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抓住詩句中女主角的語言「何處住」「在橫塘」進行分析,女主角剛問完「何處住」,不待對方答覆,就急於自報「妾住在橫塘」,樸素的口頭語言自然地展現出女主角的嬌憨天真、素樸直率。

答案:這首詩語言樸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 「何處住」「在橫塘」,採用樸素的口頭語言,有如民歌,烘托出乙個樸素直率、嬌憨天真的船家女形象。

5、考察詩人或詩中人物情感

答題步驟:1、表述作者的情感。2、結合詩詞中的原句闡述為何是這樣的情感。

簡化記憶:1、表述情感。 2、闡述原因。

例題:(2011·新課標全國卷)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8~9題。

春日秦國懷古

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涇水縈紆③傍遠村。

牛馬放多春草盡,原田耕破古碑存。

雲和積雪蒼山晚,煙伴殘陽綠樹昏。

數里黃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樸,吳興(今屬浙江)人。②消魂:這裡形容極其哀愁。③涇水:渭水支流,在今陝西省中部,古屬秦國。縈紆:旋繞曲折。

這首詩表現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答【解析】本題意在考查鑑賞詩歌思想感情的能力。從題目看本詩是一首懷古詩,映入眼簾的是「荒郊」「破古碑」「積雪」「殘陽」「黃沙路」,構成了一幅催人淚下的破敗荒涼圖,結句的「不堪回首思秦原」顯然是對古盛今衰的慨嘆。

參***:表現了懷古傷今之情。詩人春日眺望涇水之濱,不見春草,只見古碑,行客之路盡是黃沙,想當年秦國何等強盛,看如今唐王朝國勢日衰,眼前一片荒涼,於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2011·廣東卷)閱讀下面的宋詞,然後回答問題。

減字木蘭花

蘇軾鶯初解語,最是一年春好處。

微雨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休辭醉倒,花不看開人易老。

莫待春回,顛倒紅英間綠苔。

(1)結合全詞,簡要分析詞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答【解析】本題意在考查鑑賞詩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整首詩可以這樣解:「黃鶯才剛剛懂得開口唱幾句春天的歌,這是一年當中春色最好的時候吧。

天空下著如酥的小雨,嫩嫩的草尖剛剛冒出地面,在微雨裡,眼前覺察不到它的存在,只有遙遠望去,才發現有一層的綠鋪在地面。不要推辭會醉倒在這個季節。花是不經開的,人是容易老的。

不要等到濃烈的春天回到大地時再觸目傷懷,你我顛倒唏噓、百般感慨在紅英凋零、綠苔如茵之間。」根據詞意我們可以揣測:趁年輕時瀟灑走一回,及時把握青春年華,珍惜一生中最好的時光,及時行樂,不要到年老時後悔顛倒,無所作為,大概就是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了。

答案:上片通過「鶯初解語」、「春好處」、「微雨如酥」、「草色」表達了詞人對早春的喜愛之情。下片通過「休辭」、「人易老」、「莫待」表達了詞人對光陰的珍惜之情。

勸導人們不要虛度人生,要珍惜大好青春時光。

6、考察對字、詞的賞析

答題步驟:1、解釋該字、詞的含義(表層含義、深層含義、指代或象徵意義)

2、描述該字、詞使所在詩句具備的景象及意境。

3、分析該字、詞的表達效果及作者的情感。

4、分析該字、詞對表現主旨和情感所起的作用。

簡化記憶:1、多層含義。 2、具體景象。

3、效果情感。 4、所起作用。

上)2)該詞在結構上表達效果上的作用(形式上)

3)全詩如何圍繞該字(句)而寫的,與該字(句)的聯絡

南浦別白居易

南浦淒淒別,西風裊裊秋。

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前人認為,「看」字看似平常,實際上非常傳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麼?

【解析】本題是對分析練字能力的考察。鑑賞時可將「看」字放入整句詩中體會其達成的效果。同時,聯絡全句的意境,全詩的主旨,作者的情感,從遣詞造句、修辭等不同方面仔細揣摩、推敲,來理解作者練字技巧的精妙。

詩歌鑑賞方法總結

李毅 2013.6.1於大新 一 知人論世,感受詩歌情感 知人論世 我們在欣賞 吟詠古人的詩歌作品時,應該深入地 作者的生平和為人,即弄清作者一生的經歷 追求及理想 人格等 還應注意作品創作的具體時間,全面了解作者生活的環境和時代 二 抓住意象,連綴意境,把握詩歌情感 分析意象欣賞意境 理解詩作的感...

詩歌鑑賞方法

古代詩歌的表達技巧多種多樣,難以窮盡。概括起來說,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一 表達方式 在現代作品中,基本的表達方式有敘述 描寫 說明 議論 抒情等。在古代詩歌中主要有描寫 抒情兩類。描寫是進行繪聲繪色繪形的描畫和摹寫的一種語言表達方式。它能產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如睹其物的表達效果。寫景常...

詩歌鑑賞方法

古詩詞是中文獨有的一種文體,有特殊的格式及韻律。1 詩按音律分,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古體詩和近體詩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從詩的音律角度來劃分的。1 古體詩 包括古詩 唐以前的詩歌 楚辭 樂府詩。歌 歌行 引 曲 呤 等古詩體裁的詩歌也屬古體詩。古體詩不講對仗,押韻較自由。古體詩的發展軌跡 詩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