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質量管理TQM

2021-03-28 23:00:26 字數 4734 閱讀 6136

一、質量管理發展歷史概述

全面質量管理發展歷史概述

最早提出全面質量管理概念(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的是美國通用電器公司質量管理部的部長菲根堡姆(a.v.feigenbaum)博士。

2023年,他出版了一本著作,該書強調執行質量只能是公司全體人員的責任,應該使全體人員都具有質量的概念和承擔質量的責任。因此,全面質量管理的核心思想是在乙個企業內各部門中做出質量發展、質量保持、質量改進計畫,從而以最為經濟的水平進行生產與服務,使使用者或消費者獲得最大的滿意。

全面質量管理(tqm)的四個發展階段

從2023年菲根堡姆提出全面質量管理的概念開始,世界各國對它進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使全面質量管理的思想、方法、理論在實踐中不斷得到應用和發展。概括地講,全面質量管理的發展經歷了以下四個階段:

◆日本從美國引入全面質量管理

2023年,戴明博士在日本開展質量管理講座,日本人從中學習到了這種全新的質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當時,全面質量管理的思路和概念並沒有像如今一樣被完整地提出來,但是它對日本經濟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到2023年,質量管理已經逐步滲透到了全日本企業的基層。

◆質量管理中廣泛採用統計技術和計算機技術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日本企業從質量管理中獲得巨大的收益,充分認識到了全面質量管理的好處。日本人開始將質量管理當作一門科學來對待,並廣泛採用統計技術和計算機技術進行推廣和應用,全面質量管理在這一階段獲得了新的發展。

◆全面質量管理的內容和要求得到標準化

隨著全面質量管理理念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採用這種管理方法。2023年,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把全面質量管理的內容和要求進行了標準化,並於2023年3月正式頒布了iso 9000系列標準,這是全面質量管理發展的第三個階段。因此,我們通常所熟悉的iso 9000系列標準實際上是對原來全面質量管理研究成果的標準化。

◆質量管理上公升到經營管理層面

隨著質量管理思想和方法往更高層次發展,企業的生產管理和質量管理被提公升到經營管理的層次。無論是學術界還是企業界,很多知名學者如朱蘭、石川馨、久公尺均等人,都提出了很多有關這個方面的觀念和理論,「質量管理是企業經營的生命線」這種觀念逐漸被企業所接受。

全面質量管理(tqm)在國外的實施現狀

60年代以來,菲根堡姆的全面質量管理概念逐步被世界各國所接受,但是由於國情不同,各國企業在運用時又加進了一些自己的實踐成果,各有所長。目前,全面質量管理已經獲得了豐碩的成果。

在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整個世界的工業需要恢復。全面質量管理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以美國為代表的「美國系統」、以日本為代表的「日本系統」,以及以前蘇聯和東歐國家為代表的「前蘇聯系統」,這三種全面質量管理系統各有自己的特點。

◆以美國為代表的「美國系統」

在全面質量管理的發展過程中,我們不得不提到無缺陷運動。這項活動**於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為了能夠確保軍品的生產質量,各個工廠成立了一些最新的質量管理組織機構。特別是以美國為代表的美國系統,在質量管理過程中第一次展開了質量成本或質量費用的研究,即認為質量管理是需要付出成本的,具體研究內容包括故障費用、評價鑑定費用和預防費用等。

◆以日本為代表的「日本系統」

從70年代開始,日本已經在全國範圍內開始推廣全面質量管理,它是在美國經驗的基礎上發展出了qc小組這種全民性的質量管理活動形式,qc小組成為全面質量管理活動的核心要素之一,菲根堡姆等質量大師都曾到日本激勵推動qc小組的活動。到70年代末期,日本國內已經發展出了70萬個qc小組,共有500多萬成員參與了qc小組活動,這樣就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日本系統」。

◆以前蘇聯和東歐國家為代表的「前蘇聯系統」

為了盡快恢復正常的工業生產,二戰結束後前蘇聯和東歐開始了質量管理方面的研究,代表人物主要有布拉欽斯基和杜布維可夫,他們在前蘇聯從軍品向民品的轉換生產過程中提出了全面質量管理的思路和模式。前蘇聯國家為了鼓勵質量改進,將杜布維可夫所創造出來的系列方法稱為「薩萊托夫制度」。

在「薩萊托夫制度」中,對產品或零件制定了明確的規格和標準,這樣就使得零件的使用相當便捷,而且能大幅度降低生產的成本。提出生產合乎標準的產品的概念,是質量管理思想上的乙個飛躍。此外,「薩萊托夫制度」還提供適當的資訊、測定儀器、操作方法來生產並進行充分的培訓。

全面質量管理(tqm)在我國的發展

粉碎「四人幫」以後,整個國民經濟急需啟動和發展,質量問題對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在全國範圍內推行全面質量管理方法成為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如表所示,我國的全面質量管理從最初的「質量月」活動開始,逐步發展為聲勢浩大的qc質量小組活動。

全面質量管理在我國的發展

全面質量管理的代表人物

在全面質量管理的發展過程中,各個代表國家根據自己的經濟模式不斷開發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全面質量管理模式。此外,一些質量管理大師也為全面質量管理的發展和完善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這些代表人物主要有戴明、約瑟夫·朱蘭、菲利普·克羅斯比,以及日本的石川馨、新卿重夫等。

戴明戴明博士生於2023年,他在休哈特的統計過程方面取得了輝煌的成就,近年所提出的質量管理的14個要點已經成為全面質量管理的核心內容。戴明博士最早提出了pdca迴圈的概念,所以又稱其為「戴明環」,pdca迴圈對全面質量管理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pdca迴圈是能使任何一項活動有效進行的一種合乎邏輯的工作程式,特別是在企業的質量管理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pdca迴圈中,「策劃(p)—實施(d)—檢查(c)—處理(a)」的管理迴圈是現場質量保證體系執行的基本方式,它反映了不斷提高質量應遵循的科學程式。pdca迴圈包括了四個階段,如圖1-2所示。

圖1-2 pdca迴圈的四個階段

約瑟夫·朱蘭

在全面質量管理的發展過程中,除了戴明博士,另乙個不可忽視的人物是約瑟夫·朱蘭。約瑟夫·朱蘭博士出生於2023年,在工作實踐中逐步成長為一位著名的質量大師,他所提出的質量三部曲和質量螺旋是對全面質量管理的最大貢獻。

質量三部曲

質量三部曲指的是質量策劃、質量改進和質量控制,通過識別顧客的要求,開發出讓顧客滿意的產品,並使產品的特徵最優化,同時優化產品的生產過程。這樣不但能夠滿足客戶的需求,也能滿足企業的需求。

質量螺旋

所謂質量螺旋,就是要求我們首先去識別顧客的需求,開發出適合顧客需求的產品,然後生產和銷售這樣的產品,使顧客獲得滿意。顧客得到滿意之後又會產生新的需求,企業可以根據顧客的新需求進行新一輪的迴圈。

菲利普·克羅斯比

菲利普·克羅斯比博士出生於2023年,他的主要著作《質量是免費的》和《質量沒有眼淚》,在整個世界範圍內,特別是對西方經濟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促進作用,是質量管理的經典著作之一。

菲利普·克羅斯比博士最早在全面質量管理中提出了質量成本的定義。質量成本是產品總成本的一部分,它包括確保滿意質量所發生的費用,以及未達到滿意質量的有形損失與無形損失,如預防成本、評估成本和故障成本等。

石川馨、新卿重夫

日本在全面質量管理的發展過程中充當著乙個非常重要的角色,整個日本企業由於實施qc小組活動而在世界範圍內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生產和科研成果。在日本轟轟烈烈的qc推廣活動中,最為醒目的代表人物為石川馨、新卿重夫。

◆石川馨

石川馨出生於2023年,他率先將統計技術和計算機技術應用到了質量管理過程當中。後來,他又總結和發明了質量管理的七種工具,這幾種管理工具實際上就是統計技術和計算機分析技術在質量控制活動中的具體應用形式。

◆新卿重夫

新卿重夫出生於2023年,他主要提出了零缺陷質量管理的概念。新卿重夫博士對質量管理的另乙個重大貢獻就是一分鐘更換模具體系。一分鐘更換模具體系要求我們在更換產品生產的時候,以最快的速度更換模具從而不影響整個生產的進行。

這一體系實際上就是jit適時生產的前身。

此外,新卿重夫還提出了源頭檢驗體系,將質量管理的範圍從企業本身延伸到了**商。他認為,乙個產品的質量並不僅僅取決於生產企業本身,還取決於外協廠家,如原材料、附件、配件的提供廠商等。

全面質量管理的八大原則

以顧客為中心

全面質量管理的第乙個原則是以顧客為中心。在當今的經濟活動中,任何乙個組織都要依存於他們的顧客。組織或企業由於滿足或超過了自己的顧客的需求,從而獲得繼續生存下去的動力和源泉。

全面質量管理以顧客為中心,不斷通過pdca迴圈進行持續的質量改進來滿足顧客的需求。

◆領導的作用

全面質量管理的第二大原則是領導的作用。乙個企業從總經理層到員工層,都必須參與到質量管理的活動中來,其中,最為重要的是企業的決策層必須對質量管理給予足夠的重視。在我國的《質量管理法》中規定,質量部門必須由總經理直接領導。

這樣才能夠使組織中的所有員工和資源都融入到全面質量管理之中。

◆全員參與

全面質量管理的第三大原則就是強調全員參與。在70年代,日本的qc小組達到了70萬個,而到目前為止我國已註冊的qc小組已經超過了1500萬個,這些qc小組的活動每年給我國帶來的收益超過2500億人民幣。因此,全員參與是全面質量管理思想的核心。

◆過程方法

全面質量管理的第四大原則是過程方法,即必須將全面質量管理所涉及的相關資源和活動都作為乙個過程來進行管理。pdca迴圈實際上是用來研究乙個過程,因此我們必須將注意力集中到產品生產和質量管理的全過程。

◆系統管理

全面質量管理的第五個原則是系統管理。當我們進行一項質量改進活動的時候,首先需要制定、識別和確定目標,理解並統一管理乙個有相互關聯的過程所組成的體系。由於產品生產並不僅僅是生產部門的事情,因而需要我們組織所有部門都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來,才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顧客的需求。

◆持續改進

全面質量管理的第六個原則是持續改進。實際上,僅僅做對一件事情並不困難,而要把一件簡單的事情成千上萬次都做對,那才是不簡單的。因此,持續改進是全面質量管理的核心思想,統計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應用正是為了更好地做好持續改進工作。

◆以事實為基礎

有效的決策是建立在對資料和資訊進行合乎邏輯和直觀的分析的基礎上的,因此,作為迄今為止最為科學的質量管理,全面質量管理也必須以事實為依據,背離了事實基礎那就沒有任何意義,這就是全面質量管理的第七個原則。

全面質量管理TQM

引言 本講重點 全面質量管理發展歷史概述 世界範圍內tqm的實施狀況和代表人物 tqm八大原則 全面質量管理發展歷史概述 最早提出全面質量管理概念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的是美國通用電器公司質量管理部的部長菲根堡姆 a.v.feigenbaum 博士。1961年,他出版了...

全面質量管理TQM

引言 本講重點 全面質量管理發展歷史概述 世界範圍內tqm的實施狀況和代表人物 tqm八大原則 全面質量管理發展歷史概述 最早提出全面質量管理概念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的是美國通用電器公司質量管理部的部長菲根堡姆 a.v.feigenbaum 博士。1961年,他出版了...

全面質量管理TQM

引言 本講重點 全面質量管理發展歷史概述 世界範圍內tqm的實施狀況和代表人物 tqm八大原則 全面質量管理發展歷史概述 最早提出全面質量管理概念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的是美國通用電器公司質量管理部的部長菲根堡姆 a.v.feigenbaum 博士。1961年,他出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