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荊門送別教學說明及反思

2021-03-24 16:43:19 字數 1207 閱讀 4115

教學《渡荊門送別》一詩,我的想法是解決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 能夠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這首詩。

2、 會鑑賞詩中的重點的句子和重點的字詞。

3、 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教學的設想:

從學生對李白的介紹入手(也許有四川江油的學生,讓他揹著書介紹),結合成都的地方特點,抓住李白的漫遊天下進入。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縣(今四川江油)青蓮鄉,少年時代的啟蒙教育都是踏遍天下,讓學生讀《蜀道難》體會,引導學生體會李白怎樣走出四川,隨課件讀出李白的出川過程:

1、蜀道難: 噫(yī)籲(xū)嚱(xī)!危乎高哉!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2、成都: 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

草樹雲山如錦繡,秦川得及此間無。

3、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   思君不見下渝州。

4、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雲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接著引入一讀《渡荊門送別》,解決字音、節奏及有關律詩方面的問題。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二讀掘真金,讓學生去尋找裡面的生動的字詞句,解決好兩個問題:

1、 重點的四個字的特點:隨、入、飛、結,然後讓學生進行拓展體會:

(1)描寫洞庭湖的遠山長江,想象:洞庭湖像一張嘴,吞噬吐出長江流水。

(2)拓展作業: 細雨成都,濃霧三環(估計會有:溼、潤、淋、鎖、罩、失等詞),並體會她們的妙處。

2、 重點的想象及形象的再現,體會頷聯及頸聯的生動性,如果學生沒有見過出三峽的氣勢,可以結合谷歌地球進行,但也有侷限。如果有時間,可以進行描寫的訓練。

三讀悟真情,抓住最後一句,送子的體念進行。

拓展:改動詩中的個別字,表達你遠出家鄉求學的體念(這類學生較多)

創作:渡送別

渡遠外,來從游。

山隨路盡,我入 。

風衣襟, 雨心頭,

仍萬里 。

最後,將李白的詩與同學們創作的詩朗讀,並在對照的朗讀背誦中結束(操作過程見導學稿及課件)。

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出現了以下的幾個情況:

1、 安排的一節課的時間緊,一堂課不能完成。

2、 創作及拓展在普通班學生中開展不夠熱烈,但部分學生很有興趣。

長亭送別教學反思

課後作業安排學生選取自己喜歡的唱詞,化用其意境 或借用其措辭,或運用其修辭,仿寫唱詞,做到活學致用。反思三 長亭送別教學反思 這節課還是有不少問題的。整合成的三個問題,沒有體現坡度,它們之間缺乏應有的邏輯聯絡,因而在推進過程中,出現了卡殼現象,教學環節過渡不自然 我對學生情況估計不足,說實在的,我沒...

黃鶴樓送別教學反思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教反思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文的知識與技能是讓學生學會5生字,認識5不寫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並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或達到背誦的效果,然後再通過小組合作 借助課文語言,理解詩句的意思,從而體會詩人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這節課的設計理念是這樣的 一 匯入 由歌曲匯入,激發學生...

《黃鶴樓送別》教學反思

黃鶴樓送別 一課採用了 文包詩 的形式,以乙個生動的故事再現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這首詩的創作情境。故事是詩歌的拓展和闡釋,詩歌是故事的濃縮和提煉,詩文互照,情景同現,的確是培養學生聯絡語言環境理解課文和體會詩人情感的好教材。在教學這一課的時候,我憑藉設計科學的教案和課件,運用激勵性評價手段調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