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方案

2021-03-21 18:52:09 字數 4901 閱讀 5636

(討論稿)

為了建立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小學生綜合素質發展性評價體系,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向縱深發展,促進學生全面、和諧、 持續發展,根據《教育部關於積極推進中小學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的通知》和《山東省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發展性評價指導意見(試行)》精神,結合鄒城市小學課程改革的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實施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全面反映小學生的發展狀況和衡量學生是否達到畢業標準的重要舉措。按照義務教育階段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要求,更好體現與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銜接,以道德品質、公民素養、學習能力、交流與合作、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為基本內容。以學校評價為主體,因校制宜,充分發揮各學校的積極性與創造性。

以學生的實際表現為依據,關注學生的均衡發展和潛能發展。採取多樣化的評價方法,力求全面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狀況,從而推進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在綜合素質評價中要堅持如下原則:

(一)導向性原則。充分發揮評價的教育和導向功能,評價的內容、標準、方法、制度等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有利於學生了解自己,發現發展潛能,建立自信;有利於教師轉變教育觀念和教育教學行為;有利於學校改進教育教學工作;有利於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二)發展性原則。堅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既要看到學生現有的發展水平,更要發現潛在的發展可能性;既要重視結果,更要重視發展和變化的過程。

(三)可行性原則。制定的評價實施方案、實施方法力求靈活、簡便易行,避免繁瑣和形式化。

(四)全面性原則。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從德、智、體、 美、勞等方面綜合評價學生的發展,同時體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的整合,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和諧發展。

二、評價內容與標準

新課程中的學生評價強調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學生的評價不僅關注學生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而且要關注學生多方面的表現, 包括道德品質、學習的願望和能力、合作與交流、個性與情感以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諸多方面的發展。學生綜合素質和學業水平評價的內容包括基礎性發展目標和學科學習目標兩個方面。

(一) 基礎性發展目標以《教育部關於積極推進中小學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的通知》提出的學生基礎性發展目標為依據,評價內容包括:道德品質與公民素養、學習能力、交流與合作、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綜合實踐活動等6 個維度。根據不同年段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水平,按低年級、中年級和高年級分別制定評價內容(具體評價指標見附件一)。

(二)學科學習目標

學科學習目標是指經過學科學習應達成的基本目標。每學科學習目標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層面進行具體評價。

各學科課程標準已經列出本學科學習的總目標和各個學段學生應該達到的具體目標,並對評價方式提出了建議。教師應準確理解和把握課程標準,將學科評價目標具體化。

學生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的基礎性發展,也要關注學生的學業發展和個性特長。基礎性發展目標和學科學習目標不能截然分開,通常基礎性發展目標蘊含在學科學習目標中,和學習目標同步發展,在評價實施的過程中應盡量做到兩者的有機融合。 體現國家課程標準對不同學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基本要求。

在實施評價的過程中,要根據教育部提出的基礎性發展目標以及各學科國家課程標準對不同學段的要求,根據不同年段學生的年齡特徵,分學科分階段提出具體評價指標。道德品質、 行為習慣、學習態度等方面,可列出若干項行為表現作為評價指標。對具體評價指標的表述應簡明並具可操作性 。

目標體系要體現對學生個體差異的關注,注意對學生個性特長發展的評價,促進各類學生的成長。

三、評價方法

(一)基礎性發展目標的評價

基礎性發展目標的評價,要根據不同的評價內容和指標實施多元評價,還要滲透或包含在學科學習目標的評價中進行。 道德品質和公民素養方面要重點結合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學科教學以及團隊活動、校本課程實施中進行評價;學習能力和交流與合作能力方面要結合所有學科教學進行評價;運動與健康方面主要結合體育與健康學科教學進行評價;審美與表現方面重點結合**、美術學科教學進行評價。要按學生年齡、 心理及行為特點制定一些可觀察的指標,在學科教學或各種教育活動中分層實施評價。

要創設情境、機會,通過參與活動, 日積月累,讓學生感受、體驗與內化。要通過表現性任務、觀 4 察記錄、訪談、作品分析、個人自評,同學、教師、家長互評的方式進行評價。

(二)學科發展目標的評價

⒈知識與技能的評價

要遵循各學科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以該學段、學年以及每個單元的知識與技能目標為基準,通過作業、紙筆測驗、考試和完成一些開放性的表現性任務等形式進行評價。評價結果以「等級+評語」的形式呈現。小學低年級(1—2 年級)實行模糊評價或描述性等級。

1 練習、作業

作業分析評價是教師了解、掌握學習效果、學習態度最常用、 有效的評價方式。學生的作業情況要通過學生的認真程度,正確率,創造性解決問題情況;完成作業的速度,主動作業的情況; 課外學習情況以及實驗操作能力,小**、小發明、小製作等成果來進行綜合評價。教師可以組織作業展示活動,進行優秀作業及成果評比,作為作業評價的依據。

除了傳統的紙筆作業之外,更應注重口語交際作業、綜合實踐作業、實驗操作作業等促進學生在真實情境中實際表現能力的表現性作業。表現性作業包括綜合實踐活動記錄、參加社會工藝活動記錄、學科實驗研究報告、交流合作學習記錄、課外閱讀的數目和反思筆記等。

(2)單元測試:單元測試(測驗)是在乙個教學階段或單元結束後,根據教科書中對於本單元教學目標的要求做出的學業水平評價,衡量、檢測學生在預期學習成果和表現標準上所達到的程度。

設計單元測驗題目和實施評價需要依據單元教學目標的要 5 求確定測試內容的範圍,注重考查學生對基本概念、原理的認識及理解。

單元測試是過程性評價的重要方面,每個教學階段或單元結束後都要測試並做記錄。

(3)期末考試(考查)

考試(考查)是評價的主要方式之一。考試要根據考試的目的、性質、內容和物件不同選擇相應的考試形式,既有閉卷形式, 也有開卷形式。除紙筆測驗外,也要選擇外語聽力考試、口試、 課題研究、情景測驗、實際操作等質性評價形式。

運用考試進行評價時應注意:

考試內容:考試要與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絡,重視考查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綜合應用的能力;要減輕學生機械記憶的負擔,突出綜合性、探索性和開放性,杜絕設定偏題、怪題;考試的內容應多元化,除關注知識與技能外,還應體現考查學習的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內容;還要重視加強多方面潛能的發展,尤其是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反思能力的發展。

考查學科應通過平時觀察、評語、軼事記錄、表現性作業、 綜合實踐活動等方式,對學生的知識與技能、學習習慣、興趣、 毅力、學習動機、學習技能、社會技能以及努力程度等學生表現的資訊進行考查。

考試方式:給予學生多次機會,同一考試也可多樣化呈現。 如,1-2 年級可採用遊戲式、自選式、互測式考試,考試要突出趣味性。

3-6 年級實行分項考核、綜合評定。各學科期末考試成績以「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個等級方式呈現。 考試結果處理:

各科教師要對考試結果作出具體的分析指導,使 6 學生獲得比較全面的反饋資訊,從而督促、協助學生制定出下一步的學習計畫。不得公布學生考試成績並按考試成績排名。

⒉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評價

對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評價必須與基礎性發展目標和學科教育目標相結合,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採用觀察、 軼事記錄、訪談、學生自評和學生互評等質性的評價方式對其進行評價。各學科應根據本學科特點,結合基礎性發展目標在學科中的體現,制定具體的評價內容及指標體系。

1 日常觀察

課堂教學觀察:學生課堂學習行為觀察是評價學生學習過程的重要方法。學生的課堂表現要通過學生回答問題的頻率,學生的思維品質,學生的**行為,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的表現, 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性、積極性等因素來進行綜合評價。

可以在學生自評、互評的基礎上進行綜合。

活動觀察:校內外活動觀察,要通過學生參加的一些有意義的活動,如社群服務、夏令營、藝術匯演等,能體現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與人合作與交往的能力以及為他人、為社群服務的精神品質,包括學生參與各類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描述、 活動成果、學生的感悟和反思等。

特長表現:包括學科獲獎記錄或證明、親手製作的作品(如航模、車模、陶藝、電腦製作等)或小發明成果、藝術表現性活動記錄或獎勵證書。但不能將教育行政部門明令禁止的各種競賽的獲獎記錄作為評價依據。

(2)成長記錄:成長記錄是形成性評價的重要方式,要建立每個學生的成長記錄。

成長記錄要收集能夠反映學生學習過程和結果的資料,包括學 7 生的自我評價、最佳作品、社會實踐和社會公益記錄、體育與文藝活動記錄,教師、同學的觀察評價,來自家長的資訊,考試和測驗資訊等。

成長記錄要根據教育教學的需要,有選擇的使用。可與學科教學結合;與學生的品行、興趣發展,習慣的養成結合;可與特殊學生的教育和培養結合;還可與班級的管理工作結合。成長記錄要關注學生個性的發展,體現學生的優勢領域。

學生是成長記錄的主要記錄者,成長記錄要始終體現誠信的原則,要有教師、同學、家長開放性的參與,使記錄更典型、 客觀、真實,盡可能地展現自己的學習成果與進步歷程。

要定期組織成長記錄的交流展示。並將成長記錄納入期末終結性評價內容。對成長記錄的評定應注重學生的進步和所付出的努力,明確改進的方向。

要通過對成長記錄的回顧、比較, 使學生學會反思,了解自己的進步,認識自己的優勢和不足, 明確進一步發展的目標,逐步發展自省的意識和能力。

成長記錄的結果應收集在成長記錄袋中,成長記錄袋是本次課程改革所倡導的一種重要的質性評價方法。具有三個重要特徵:一是成長記錄袋實施的主體是學生本人,是其個人學習檔案的重要組成部分;二是作品的收集是有意的而不是隨機的; 三是成長記錄袋提供給學生發表意見和對作品進行反省的機會。

成長記錄袋的內容包括:①學生基本情況:如姓名、性別、 通訊位址、出生日期、健康狀況、家庭背景;教育基本情況,如所進學校、主要課程測試成績、一般能力等級、特殊能力傾向, 優秀與榮譽、個人社交和發展情況。

②學生的各科學習檔案:a. 本學期掌握的知識和技能,一般按乙個單元或乙個學習主題收集 8 資料。

如單元測試成績單、綜合素質報告單。b.目前最佳作品展現,包括生成過程,如最好的作業、最好的作文、優秀的美術作業、攝影**、錄音磁帶等。

c.實踐創新活動的參與程度,如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研究報告乃至各項競賽獲獎證書等。d.

同伴之間的觀察評價、教師觀察、評價及剖析,來自家長、社會的反饋資訊,如教師的表揚或建議、學生的感想等。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方案

2 綜合素質評價要在小學生綜合表現的基礎上進行。主要依據學生在學校期間多方面素質及個性發展狀況做評價。綜合表現一般由以下兩個方面構成 1 考試成績。2 學校實踐活動。四 組織領導 1 學校成立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領導小組,具體負責指導 督查綜合素質評價工作。成立以校長為組長 各相關人員參與的學生綜合素質...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方案

固鎮縣顧莊小學 2014.9 顧莊小學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方案 試行 為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全面反映學生的發展狀況,根據教育部 關於積極推進中小學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的通知 精神,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一 指導思想 按照義務教育階段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要求,更好體現與初中學生綜合...

學生語文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方案

深化課程改革,建立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評價機制,培養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結合我班實際情況,特制訂我班 學生語文綜合素質月評價實施方案 一 指導思想 評價物件,以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全面發展 和諧發展為目的,努力做到對每一位學生都有比較全面 客觀的評價,為師生確定工作和學習的奮鬥目標,使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