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應追求「員工幸福最大化」

2021-03-18 21:17:32 字數 1340 閱讀 8900

奚教授把他這門學問的結論歸納為兩句話。

第一,人們作決策、作判斷,是有限理性的,不是完全理性的。你要在企業中成功,不能光看理性的做法怎麼樣,而要知己知彼。看到自己在哪方面是不夠理性的,並判斷別人在哪方面是不夠理性的,這樣才能改進自己,利用別人不理性的地方爭取你的成功。

第二,在一般人看來,在企業中,不管是老闆或是員工都是為了賺錢,傳統的經濟理論也主要是教人們怎樣極大化財富、怎樣盡可能多地賺錢。其實人需要滿足的不只是錢的問題,而主要是怎樣滿足幸福感(wellbeing)。我們上課中花很多時間講怎樣增加員工、企業家的幸福感。

年終老闆要給員工發獎勵。可以給員工獎金,比如1000元,也可給員工到金茂大廈頂層吃一餐西餐,值800元。給哪種好呢?

如果兩者比較,員工從經濟的角度考慮,絕大多數會選1000元獎金,因為1000元不僅可以獲得後一種享受,而且還有剩餘。

但哪種選擇更能增加員工的幸福感呢?實際情況是去金茂大廈。發1000元,員工只會高興一下,等會存到銀行裡就根本不記得了,將來也不感激企業。

很多人都想去金茂而沒有機會,去了,滿足了平時的願望,很長時間都會記得公司給他們的這一福利。

這說明,第一,錢多的並不一定帶來更大幸福。上述例子中,800元帶來的幸福感比1000元多。第二,人們的選擇並不總是對的。

如果讓他們來選,他們會選1000元,而實際上,你給他們800元的福利,他們會更感激。所以,公司給員工獎勵,不要問他們選擇什麼,反正他們肯定是要錢。你就讓他們在不知道還可能得到獎金的情況下,決定給他們比獎金更好的福利,如旅遊、參觀、就餐等等。

不能給他們知道還有另一種選擇,不能讓他們有比較,否則他們會埋怨公司。公司員工的獎金也不要讓彼此知道,以免因比較而產生不滿。

對人的最大效用不是金錢而是幸福本身

歸根究底,人們最終在追求的是生活的幸福,而不是有更多的金錢。因為,從「效用最大化」出發,對人本身最大的效用不是財富,而是幸福本身。奚教授最後說,「終極目標是幸福最大化。」

傳統經濟學認為增加人們的財富是提高人們幸福水平的最有效的手段。但奚教授認為,財富僅僅是能夠帶來幸福的很小的因素之一,人們是否幸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很多和絕對財富無關的因素。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美國的人均gdp翻了幾番,但是許多研究發現,人們的幸福程度並沒有太大的變化,壓力反而增加了。

這就產生了乙個非常有趣的問題:我們耗費了那麼多的精力和資源,增加了整個社會的財富,但是人們的幸福程度卻沒有什麼變化。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奚教授指出,人們到底是不是幸福,取決於許多和絕對財富無關的因素。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奚教授正在發展一種新的、嚴格的理論來研究如何最大化人們的幸福。和經濟學(economics)相對應,奚教授把這種科學叫做「幸福學」(hedonomics)。

這個理論提出:我們的最終目標不是最大化財富,而是最大化人們的幸福。

文章出處: 深圳商報

談企業如何追求利潤最大化

讀 經濟學是什麼 有感 記得大學期間主修經濟學,導師推薦梁小民的這本 經濟學是什麼 作為一名大一的新生,從未接觸過經濟學的相關知識,在讀這本書之前,我會覺得經濟學術語和概念晦澀難懂,但是看完這本書,我發現,這些術語和概念,原來很簡單,並且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相信任何乙個閱讀了 經濟學是什麼 這本書...

如何做到企業財富最大化

那在我們企業財富裡到底什麼樣的行業是好行業?我認為未來能夠在資本市場能賣得出去和賣出好價錢的行業是好行業,引用我們現在時髦的一句話就是 風口上的豬 那到底什麼是風口上的豬?我覺得第一得要符合國家的一些產業政策,比如說國家現在大力在提倡轉型公升級,就是說要把一些傳統的產業,落後的 有高汙染的 高能耗的...

企業如何實現價值最大化

在分析企業價值的實現途徑前,有必要簡要闡述企業價值的計量。關於企業價值的計量模式目前有多種方法,其中 市價法和貼現現金流量法最為流行。前者是以發達成熟的 市場為前提的,對於我國目前還很不規範成熟的 市場來說,其應用還相當困難。至於貼現現金流量法計量模式,隨著我國現金流量表正式進入財務報表體系,現金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