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化學第三單元知識點

2021-03-11 05:22:33 字數 3920 閱讀 2648

稀有氣體單質,如:氦氣、氖氣、氫氣。

4、分子與原子

1、發生物理變化時,分子本身沒有變,往往只是分子間的間隔發生了改變。

2、化學反應的實質:在化學反應中分子**為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

注: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原子、離子也能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例如:

保持氧氣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o2)。保持co2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co2分子;保持水銀的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物質由什麼樣的微粒組成就由什麼微粒保持其化學性質。

在氧化汞受熱分解這一變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和氧原子。

5、原子觀點解釋有關問題和現象

(1)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物理變化:分子本身沒有變化;

化學變化:分子本身發生改變,原子重新組合。

(2)純淨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構成的物質)

純淨物:由同種分子構成的物質,如:水中只含有水分子;

混合物:由不同種分子構成的物質。

(3)有些生活中的現象和自然現象也可用分子、原子的觀點解釋。如:衣服晾曬、花香、熱脹冷縮、溶解、蒸發、物質三態變化、氣體壓縮等。

誤區:a、分子、原子都是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不是所有的物質的化學性質都是由分子保持,有的物質的化學性質是由原子保持,如保持鐵化學性質的是鐵原子。一般這種物質是由上面粒子構成,那麼保持該物質的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就是構成這種物質的粒子。

b、原子不一定比分子的質量小,分子與構成這種分子的的原子相比,分子比原子的質量和體積都大,如氧分子一定比氧原子的質量和體積大,如果分子與其他原子相比,分子就有可能比原子的質量和體積小,如氫分子就比汞原子的質量和體積小。

課題2 原子的構成

一、原子的構成

⒈構成原子的粒子

質子:乙個質子帶乙個單位的正電荷

原子核原子中子:不帶電

電子:乙個電子帶乙個單位的負電荷

⑴原子核所帶電量數稱為核電荷數,由於原子核所帶電量和核外電子的電量相等,但電性相反,因此原子不顯電性。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原子序數

⑵原子核內的質子數不一定等於中子數,普通的氫原子的原子核內無中子。

⑶原子的種類是由質子數決定的,不同種類的原子,核內的質子數不同。如質子數為1的是氫原子,質子數為6的就是碳原子。

⑷原子核只佔原子體積的很小一部分,原子內相對有乙個很大的空間,電子在這個空間裡作高速運動。

2、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

1、原子中電子的運動是分層運動的,在含多電子的原子裡,電子的能量不同能量低的,通常在離核近的區域運動。能量高的,通常在離核遠的區域運動。核外電子在分成排布時,總是優先排布能量低、離核較近的電子層,即先排第一層,再排第二層,以此類推。

第一層最多能容納2個電子,第二層最多能容納8個電子。

為了便於說明問題,通常就用電子層來表明運動著的電子離核遠近的不同。把能量最低、離核最近的叫第一層,能量稍高、離核稍遠的叫第二層,由里往外依次類推,叫

三、四、

五、六、七層(也可分別叫k l m n o p q層)。電子的這種分層運動是沒有固定軌道的。

2、原子結構示意圖的認識

(1)1~20號元素,第一層最多能排2個,其它層最多能排8個,不足的,是幾個就排幾個。各層電子數之和等於質子數,原子最外層電子數決定了元素的化學性質!

(2)稀有氣體元素最外層一般為8個(氦為2),為相對穩定的結構。

(3)非金屬元素最外層一般多於4個,在化學反應中易得到電子,形成陰離子,從而達到相對穩定的結構。

(4)金屬元素最外層一般少於4個,在化學反應中易失去電子,形成陽離子,從而達到相對穩定的結構。

3、原子結構與元素性質的關係

元素的化學性質與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特別是最外層電子數有密切關係。

三、離子

1、定義:帶電荷的原子(或原子團)。

由離子構成的物質,陰、陽離子保持其化學性質,如保持氯化鈉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鈉離子和氯離子。

2、離子符號表示的意義:表示離子(或乙個離子),如:

mg2+——表示鎂離子(乙個鎂離子)

2mg2+ 表示每個鎂離子帶兩個單位的正電荷

表示兩個鎂離子

⑴離子符號前面的化學計量數(係數)表示離子的個數;

⑵離子符號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號(或原子團)右上角表明離子所帶的電荷,數值在前,正、負號在後。離子帶1個單位的正電荷或個單位的負電荷,「1」省略不寫。

如na+、al3+、cl-、s2等

3、原子、陽離子、陰離子的判斷:

1 原子: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2 陰離子: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3 陽離子: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5、有關離子的小結

⑴金屬離子帶正電荷,非金屬離子通常帶負電荷;

⑵離子所帶的電荷=該元素的化合價

6、與原子的區別與聯絡

4、相對原子質量

1、以碳12原子質量的1/12為標準(即m c × 1/12),其他的原子與他相比較所得到的比(即mh/(mc×1/12))作為這種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符號為ar例如:ar ( h) == m h ÷ (m c × 1/12)

它的單位為1 一般不讀出也不寫出。而原子的實際質量單位是kg,相對原子質量是原子實際質量的比值。

2、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 + 中子數電子的質量可以忽略不計!

課題3 元素

1、元素

1、元素:具有相同核電荷數(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決定元素的種類是核電荷數(或質子數),(不同種元素之間的本質區別是質子數不同或者核電荷數不同);在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原子的種類不變,元素種類不變。

2、元素的種類決定於核電荷數(即核內質子數)。

3、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原子種類不變,元素種類也不會變。

4、一種元素可以形成多種物質;如氧氣和臭氧都是由氧元素組成的物質。

5、同種元素可以存在於不同的物質中,如氧氣、二氧化碳等物質中都含有氧元素。

6、地殼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質量分數):氧、矽、鋁、鐵,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非金屬元素)是氧,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鋁。牛奶包裝袋中的說明:

鈣≥150mg/100ml中的鈣是指鈣元素。(其它類似)

7、生物細胞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氧、碳、氫、氮。

二、 元素符號

1、元素符號表示的意義巨集觀:表示一種元素,微觀:表示這種元素的乙個原子。

表示氫元素

h表示乙個氫原子

但是在元素符號前加上係數,只表示微觀,不表示巨集觀,如:2h表示兩個氫原子

元素是巨集觀概念,只講種類不講個數。原子是微觀概念,既講種類也講個數。

cu 銅元素;乙個銅原子;金屬單質銅。

2、書寫元素符號應注意的兩點可歸納為:

第乙個字母大寫,第二個字母小寫(一大二小)

3、元素可分為:非金屬元素和金屬元素(也可再加一種:稀有氣體元素)

元素中文名稱的特點:金屬元素除「汞」以外都是「金」旁,例如

非金屬元素按單質在通常情況下的存在狀態分別加「石」、「氣」、「水」等偏旁,因此我們可以從它們的偏旁判斷屬於哪類元素。

4、元素、原子的區別和聯絡

3、元素週期表

根據元素的原子結構和性質,把現在已知的一百多種元素按原子序數(核電荷數)科學有序的排列起來,這樣得到的表叫元素週期表。

1、元素週期表的結構

原子序數元素符號

核電荷數元素名稱

相對原子質量

①每一格:在元素週期表中,每一種元素均佔據一格.對於每一格,均包括原子序數、元素符號、元素名稱、相對原子質量等內容。此外在週期表中,還用不同的顏色對金屬元素、非金屬元素做了區分。

②每一橫行(即:週期):週期表每一橫行叫做乙個週期。共有 7 個橫行,有7個週期。各週期數=電子層數

③每一縱行(即族):週期表的18個縱行中,除第8、9、10三個縱行共同組成乙個族外,其餘15個縱行,每乙個縱行叫做乙個族,共有16個族。

2、元素週期表的意義:學習和研究化學的重要工具

①為尋找新元素提供了理論依據。

②由於在週期表中位置越靠近的元素性質越相似,可啟發人們在元素週期表一定的區域尋找新物質所需的元素,(如農藥、催化劑、半導體材料等。)

九年級化學第三單元知識點

第三單元知識點 本單元知識 於生活,服務於生活,是社會關注的環境問題和能源問題,水的電解實驗,氫氣的性質,單質 化合物的分類,分子和原子的性質,過濾的操作應用,以及水資源的利用和保護,都是中考命題的熱點之一。在中考命題中形式多樣,主要考查學生能夠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生產 生活中的問題,同是關注環...

九年級化學第三單元知識點

1 水的組成。根據什麼現象可以推斷出水是由氫 氧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答 水電解能生產氫氣和氧氣 正極氧氣 負極氫氣,體積比為1 2 2 氫氣的檢驗方法 將待測氣體點燃,若可以燃燒,且火焰呈淡藍色則為氫氣。3 氫氣的驗純 可燃氣體在點燃前都需要檢驗純度 驗純 氫氣樣品點燃時,若發出尖銳的爆鳴聲,表明...

九年級化學單元知識點梳理 第三單元

第三單元 構成物質的奧秘 知識點 課題一 分子和原子 1.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2.分子原子的特點 分子原子的質量和體積都很小。分子原子都在不停的運動。分子原子之間有件隔。同種分子原子的性質相同,不同種分子原子的性質不同 3.分子和原子的比較 4.用分子 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