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鑑賞八大問答模式

2021-03-05 09:14:35 字數 4168 閱讀 4713

一、煉句型

提問方式:請結合全詩,對「某某句」進行簡要賞析。

提問變體:「某某句」中蘊涵了哪些感情?請簡要賞析。

答題步驟:1、描述詩句所描繪的景象。2、抓住最突出的一點(或詩眼或寫法)簡析。3、分析詩人營造了什麼意境,抒發了什麼感情。

示例: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飢,兄弟離散,各在一處。因望月有感,聊書所懷,寄上浮梁大兄,於潛七兄,烏江十五兄,兼示符離及下圭阝弟妹

白居易時難年荒世業空,弟兄羈旅各西東。田園寥落干戈後,骨肉流離道路中。

弔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

問:本詩堪稱白居易「用常得奇」的佳作。請結合全詩,對頸聯「弔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兩句進行簡要賞析。

答:手足離情,各在一方,猶如那紛飛的千里孤雁,只能弔影自憐;又像深秋中斷根的蓬草,隨風飄飛。(步驟1)詩人用比喻的手法,以「雁」、「蓬」比喻離散的手足。

(步驟2)從而營造出一種孤苦淒涼的意境,抒發了飽經戰亂的零落之苦。(步驟3)

二、語言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解答分析:能用來答題的詞一般有:清新自然、樸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婉約、簡練生動……

答題步驟:1、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3、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示例:越女詞(其三)李白

耶溪採蓮女,見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來。

問:請分析此詩的語言特色。

答:此詩語言清新自然,不事雕琢。(步驟1)詩人用「見客」「笑入」「不出來」這一連串似乎很平常的動詞短語塑造了乙個美麗動人的採蓮女的形象,「佯羞」一詞寫其對意中人的心理和情態,十分自然。

(步驟2)詩人用「清水出芙蓉」般的語言抒發了對純真愛情的讚美。(步驟3)

三、題眼型

提問方式:本詩是怎樣以「某某字」統攝全篇的?請結合全詩進行簡要賞析。

提問變體:詩題為「某某字」,通篇雖無「某某字」,但句句進扣「某某字」。請作簡要分析。

答題步驟:

第一種:逐句式。即依原句的順序一句一句地簡析之。

第二種:析點式。這個點就是回答問題的「方面」或「角度」,多指表現手法的方方面面。具體步驟:(1)先指出「方面」或「角度」。(2)結合詩句簡析。

示例:2023年四川高考題

(第一種)夜歸

周密夜深歸客行,冷磷依螢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徑滑,竹窗斜漏補衣燈。

[注]筇:此代指竹杖。

問:本詩是怎樣以「夜歸」統攝全篇的?結合全詩簡要賞析。

答:本詩寫景扣住「夜」字,寫情扣住「歸」字。首句直接點明「夜深」,刻畫出「歸客」拄杖而行的疲憊之態。

隨後詩人以「冷磷」「螢」「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淒涼,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徑中孤身前行的艱難表現出歸家的心切。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猶見「補衣燈」的感人畫面收束全詩,與先前的艱難和淒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遊子深夜歸家的複雜心情,意味深長。

(第二種)幽居初夏陸游

湖山勝處放翁家, 槐柳陰中野徑斜。水滿有時觀下鷺, 草深無處不鳴蛙。

籜龍①已過頭番筍,木筆②猶開第一花。嘆息老來交舊盡, 睡來誰共午甌茶。

[注]①籜龍,就是筍。②木筆,又名辛夷花。兩者都是初夏常見之物。

問:詩人寫景是從哪幾個方面突出表現乙個「幽」字?試作簡要分析。

答:(1)以景寫幽。(步驟1)用「湖山勝處」「野徑斜」「水滿」「草深」寫出初夏景色之幽美。

(步驟2)(2)以動襯靜。(步驟1)用「下鷺」襯托「水滿」的幽靜。(步驟2)(3)以聲襯靜。

(步驟1)用「蛙鳴」襯托「草深」的幽靜。(步驟2)

四、煉字型

提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麼字?為什麼?

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

答題步驟:1、指出該字並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2、把該字放入原句中展開聯想描述景象。3、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示例鷓鴣天 [元]魏初

室人降日,以詞奉寄

去歲今辰卻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閒無處,兩鬢秋霜細有華。

山接水,水明霞。滿林殘照見歸鴉。何時收拾田園了,兒女團圞[1]夜煮茶。

[注] [1]原字為外「囗」內「欒」,現字義同。

問: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

答:「又」,在詩中指不止一次。(步驟1)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跡天涯,飽含無限的愁苦與無奈。(步驟2)乙個「又」字更加表達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親人之情。(步驟3)

五、意境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題步驟:1、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2、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示例絕句二首(其一)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此詩寫於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後,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

問: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

答:此詩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春天陽光普照,田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溼,燕子正繁忙的銜泥築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睡不動。

(步驟1)這是一幅明淨絢麗的春景圖。(步驟2)表現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後閒適的心境。(步驟3)

六、技巧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或修辭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感情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技巧即表現手法。它分為抒情手法、描寫手法、修辭手法三大類。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兩種間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及托物寓理等。描寫手法主要有:(1)襯托,分正襯和反襯;(2)聯想和想象,又叫虛實結合;(3)對比;(4)白描;(5)動與靜等。

修辭手法在古詩中經常出現的有:(1)比興;(2)比喻;(3)擬人;(4)誇張;(5)雙關;(6)用典等。

答題步驟:1、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2、結合詩句闡釋說明作者是怎樣運用了這種手法的。3、此手法有效地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示例早行陳與義

露侵駝褐曉寒輕,星斗闌干分外明。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

問:此詩主要用了什麼表現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襯手法。(步驟1)天未放亮,星斗縱橫,分外明亮,反襯夜色之暗;「草蟲鳴」反襯出環境的寂靜。(步驟2)兩處反襯都突出了詩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獨寂寞。

七、對比鑑賞型

提問方式:兩首詩或詞進行內容於主題、方法等方面對比,也有與學過的課文詩句的對比。

提問變體:說出相同點或不同點。有的指氛圍、感情,有的指風格、方法。

解答分析:依據原詩作答,要從原詩中找理由。

答題步驟:先對詩詞原句作解釋,找到題眼;然後列出幾條作答。關鍵是抓住其不同點,讓原句中的詞語說話。

示例夜遊宮陸游

記夢寄師伯渾

雪曉清笳亂起,夢遊處、不知何地。鐵騎無聲望似水。想關河:雁門西,青海際。

睡覺寒燈裡,漏聲斷、月斜窗紙。自許封候在萬里。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

[注] 師伯渾,陸游的友人。

問:詞中「自許封侯在萬里,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與陸游《書憤》中「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相比較,兩處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何異同?

答:相同點:都表現了抗金報國、建功立業的愛國之志和壯志未酬、理想落空的傷感之情。

不同點:(1)「自許封侯在萬里,有誰知?」抒發了不被理解的感嘆,「鬢雖殘,心未死」突出了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心境。

(2)「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則表達壯志未酬卻年老鬢衰的悲憤情懷。

八、觀點不同型

提問方式:有人這樣認為,有人那樣認為,你覺得呢?

提問變體:有人認為某字用得好,有人認為某字用得不好,你認為呢?

解答分析:依據原詩作答,要從原詩中找理由。

答題步驟:找出原詩句中關鍵的幾點,分條作答,用翻譯的形式就可以。

示例與夏十二等岳陽樓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遊岳陽而作此詩。

問:詩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寫作「雁別秋江去」。你認為哪一句更妙,為什麼?

答:我認為「雁引愁心去」更妙。「雁引愁心去」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寫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興心情。

這一句寫大雁有意為詩人帶走愁心,下句寫君山有情為詩人銜來好月,愁去喜來,互相映襯。「引愁心」比「別秋江」更富有感**彩,且更新穎。

古代詩歌鑑賞八大題型

特別注意 看註解,看題目,看作者等有效資訊。認真研究古詩的題目,有的題目實際上就概括了詩的主要內容。或者給你理解該詩提供了感情基調。賞析詩句時注意用詞的巧妙 修辭手法及其作用 尤其是常見8種修辭 仔細閱讀全詩,注意詩中出現的意象 即描寫的物件 調動常識儲備,揣摩形象的象徵意味。評價要恰當,嚴禁人為拔...

高考古典詩詞鑑賞題問答模式大揭秘

古典詩詞鑑賞題問答模式 考點要求 1.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 語言和表達技巧 2.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一 命題特點分析 材料選擇 以唐詩為主,唐詩又以絕句為主,但近幾年宋詞 宋詩出現機率較高 1994 2004年11年高考,詩詞曲共考查了19首,唐詩中絕句14首,就以1999年 20...

古詩鑑賞萬能答題模式

角度設問示例 答題步驟 答題正規化 考題直擊 參 修辭手法1 本詩在表達感情時主要運用了什麼修辭 表現 手法?試結合全詩作簡要賞析。2 詩的第x句 x聯運用了什麼表現 修辭 手法?有何作用?試結合全詩作簡要賞析。先答出具體運用的某修辭手法,再答該修辭的作用術語 詩句內容,最後點出運用該修辭所表達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