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衝刺古典詩歌鑑賞系列五綜合鑑賞

2021-03-04 09:59:58 字數 4947 閱讀 9730

一、考綱解讀

考綱要求能理解分析詩歌的內容、鑑賞詩歌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綜合鑑賞題幹沒有明確指出鑑賞的角度,只籠統要求鑑賞詩句。2023年高考有4套試卷涉及綜合鑑賞題,2023年高考有6套試題涉及綜合鑑賞題。

這是詩歌鑑賞的綜合試題:需要考生從意象意境、手法、感情、語言等角度綜合答題,一般分值較大,難度也較大。

二、常識整合:

鑑賞詩歌的主要角度:

1.情感角度。

2.形象角度。

3.手法角度。

4.語言角度。

三、考點突破

(一)設問方式梳理:

某個詞或某句在詩中的作用是什麼?

首聯描寫的景物有什麼作用?

尾聯在全詩中有什麼作用?請簡要分析。

鑑賞詩歌中某句子。

詩中某句有某特點,請結合詩句分析。

詩中某句改為某句,好不好?

某句寫了某內容,這樣寫有什麼用意?

(二)基本答題步驟:

第一步、簡析句意。(此步驟是思考的起點,試題分值少。答案會省略此步驟。)

第二步:點手法、說作用。

(三)方法總結及運用示範

綜合鑑賞的四個關注點:

一關注手法運用。手法包括詩句中比喻、擬人、誇張、動靜、色彩映襯、多種感官結合等描寫手法,包括與上下文形成襯托、對比、反襯、反覆、虛實結合等手法;還包括借景抒情、直抒胸臆、借古諷今等抒情手法。

二關注表意作用。即分析該句突出了描寫物件的哪些特徵,營造怎樣的意境,表達什麼主旨。

三、關注結構作用。(包括照應標題、開頭,引起下文,為下文…鋪墊,以景結情,卒章顯志等。)

四、關注字詞錘煉。即詩句中某字用了什麼手法,交代了什麼內容,有什麼效果。

【例】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2023年湖北卷節選)

臨江仙歐陽修

記得金鑾同唱第,春風上國繁華。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負曲江花。

聞說閬山通閬苑,樓高不見君家。孤城寒日等閒斜。離愁難盡,紅樹遠連霞。

【注】歐陽修貶任滁州太守期間,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將赴任閬州(今四川閬中)通判,遠道來訪,歐陽修席上作此詞相送。詞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進士的宴會,「閬苑」指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真題呈現】前人評此詞,稱其「飄逸」。請結合「聞說閬山通閬苑,樓高不見君家」兩句作簡要賞析。(5分)

【考點定位】本題考查綜合鑑賞。

【技法示範】本題題幹已經指出此詞有「飄逸」的特點,只需結合詩句從手法運用、表意作用、結構作用、字詞錘煉四方面來分析既可。本題難度較大,要多角度分析才行。從手法角度,「閬山」為友人赴任之地,是實;「閬苑」為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是想象,是虛。

手法是想象、虛實結合,其作用是將荒僻的閬州點化為神仙閬苑,賦予閬州神話般的美麗。這是浪漫主義風格。從表意上看,作者身在滁州,卻要望閬州(不見君家),從視野上意境是開闊的。

從字詞錘煉上看,「聞說」二字型現出用語的準確、靈動、自如。

【參***】(5分) ①想象奇特,虛實相生。詞人忽發奇想,將本來荒僻的閬州點化為神仙閬苑,賦予閬州神話般的美麗。虛實處理得當,富有浪漫色彩。

②境界縹緲開闊,語言灑脫靈動。「閬山」通「閬苑」「滁州」望「閬州」,展現了多重時空的組合變化。「聞說」二字匯入傳說,忽又接以「樓高」句設想將來,靈動超逸,揮灑自如。

【詩歌譯文】還記得當年你我同時進士登第,春風得意,自以為前途似錦。可如今卻是官職卑微身老天涯。分別十年以來(我一事無成)白白辜負了當年新科進士的宴會。

聽說你要到的閬州,那裡有閬山可以通往神仙閬苑,可我登上高樓卻望不到你的家。獨處孤城寒日無端西斜,離別愁緒難以說盡,只見那經霜的紅樹連線著遠處的紅霞。

【詩歌賞析】朋友相見,欣喜萬分,還記得當年在金鑾殿上,一同科舉及第,受到皇上的嘉獎,何等風光。唐朝殿試考試前三名狀元榜眼探花金榜題名後,皇上很重視,當時正值春天,新科進士在杏園要舉行探花宴會,狀元要用金質銀引簪花,諸進士用彩花,由鼓樂儀仗隊簇擁出正陽門,騎馬遊街,備傘蓋儀送回會館住所。當年情景如在昨日,欣喜無比。

而今,時過境遷,滄海桑田,世事多變,自己貶官在滁州,宦海沉浮,道不盡的滄桑悲涼,有多少事,多少情讓人傷心無奈。一晃十年過去,各自奔忙。人生路艱難,歧途無奈。

空辜負了當時皇帝的盛宴。昔日的意氣洋洋與今日的薄宦淒苦形成鮮明的對比,以樂景反襯哀情,更見其哀。無奈,只能道一聲悲嘆。

今天聽說你要去閬山,巴山蜀水,荒涼之地。但是聽說那是個神仙居住的地方,關山重重,道路遙遙,我們看到了無限的空間,開闊的視野。但一想到朋友匆匆相逢,匆匆離別,各自都要在荒涼的地方度過人生的時候,禁不住讓人愁緒萬千,真是離愁漸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多年的遭遇,多年的思念,多年的追求,都是那樣的讓人留戀思念,只看見經霜紅樹連著天邊的晚霞。以景結情,詩人的不捨與惆悵都在這駐足遙望之中。

【精煉3題】

1.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完成問題。

初見嵩山

張耒年來鞍馬困塵埃,賴有青山豁我懷。

日暮北風吹雨去,數峰清瘦出雲來。

【注】 張耒:北宋詩人,蘇門四學士之一,因受蘇軾牽連,累遭貶謫。

問:「數峰清瘦出雲來」一句妙在何處?

答:【參***】①高峻山峰在一片積雲中突現,基於這種觀感,作者運用了擬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語新奇;乙個「出」字,作者運用了以動寫靜的手法,賦予山峰動感,使山峰與雲層形成了尖聳與廣闊、躍動與靜態相結合的畫面。(答出擬人手法並加以分析,給2分;答出以動寫靜並加以分析,給2分;答出「清瘦」的精神內涵,給2分。

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見解,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給分。)

【詩歌譯文】多少年來,鞍馬勞頓,被困於塵埃之中,塵世汙濁,我的呼吸都有些不暢了。還好有青山在,它穩健、挺拔、聳立,它披一身青翠,迎接清風雨露,送走晚霞明月。青山的豁達,讓我也有了馳騁的胸懷。

天色漸晚,北風蕭蕭,吹走一片雲雨,此時,晴空一碧,幾座山峰就從雲後面走出來了,原來它們是那麼的清瘦挺拔、不染一絲塵埃。

【詩歌賞析】本詩標題中「初」就是關鍵字眼。而第二句中「豁」則是抒情字眼,蘊含著詩人的喜悅之情。這是一首寫嵩山的七言絕句,寫法很別緻。

詩人所見的物件——嵩山直到末句才出現。詩的首二句不是寫嵩山,而是從作者仕途失意寫起,作者奔走風塵,在困頓和疲憊中,全賴青山使他的情懷有時能得到短暫的開豁。這樣,青山便在未露面之前先給了人一種親切感,引起人們想見一見的願望。

第三句「日暮北風吹雨去」,又為讀者拉開一道帷幕,直到第四句,五岳之一的嵩山才從雲層中聳現出來。由於有前面的重重筆墨給它做了渲染準備,嵩山的出現便特別引人注目,能夠把人的興味調動和集中起來,引人想象雨後嵩山的特有韻味和詩人得見嵩山後的一番情懷。「數峰清瘦出雲來」,雖是寫嵩山,卻又是人與景物融而為一,體現了詩人感情的外化。

這首詩,將嵩山的面貌,以及詩人的精神風貌,同時展現給了讀者,不容易分得很清。

2.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回答問題。

夜書所見

葉紹翁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注】 ①蕭蕭:風聲。②客情:旅客思鄉之情。③挑:捉。促織:俗稱蟋蟀,有的地區叫蛐蛐兒。④籬落:籬笆。

問:簡析詩歌最後兩句在全詩中的作用。

【參***】三四兩句寫詩人忽然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猜想孩子們正夜捉蟋蟀,表現出孩子們興致高昂。孩子的歡樂與詩人的悲愁形成對比,用樂景反襯悲情,更顯客居他鄉的孤寂無奈。結構上以景結情,引人聯想。

【詩歌譯文】蕭蕭秋風吹動梧葉,送來陣陣寒意,客遊在外的詩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我知道是孩子們在捉蟋蟀,你看遠處籬笆下的燈火多麼明亮。

【作品簡析】這首詩是南宋詩人葉紹翁所寫。蕭蕭的秋風吹動梧桐葉,送來陣陣寒意,客遊在外的詩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一二兩句寫景,借落葉飄飛、秋風瑟瑟、寒氣襲人烘托遊子漂泊流浪、孤單寂寞的淒涼之感。

三四兩句寫兒童夜捉蟋蟀,興致高昂,巧妙地反襯悲情,更顯客居他鄉的孤寂無奈。這首詩寫羈旅鄉思之情,但作者不寫如何獨棲孤館、思念家鄉,而著重於夜間小景。寫景上動靜結合,以動襯靜。

秋葉、秋風、秋聲、秋江、秋燈、秋童、秋舟、秋意,均是寫動,動得有聲有色、有光有影;漆黑如墨,幽深莫測,黑暗無邊,這是寫靜,靜得悽神寒骨、惆悵滿懷。蕭蕭風聲,頑皮兒童,這些動態情景巧妙地反襯出深秋半夜的幽深寂靜,更引發人們對寒涼靜夜中詩人那顆愁緒難眠的苦況心靈的體味。寫景上悲歡對比,以歡襯悲。

一二句寫景,秋風掃落葉,長天送寒意,是悲景,傳悲情;三四句寫人,深夜挑促織,明燈照籬落,是樂景,傳歡情。悲喜交加,以歡襯悲,更顯遊子流浪天涯的孤寂無奈、惆悵無眠。

3.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問題:

渡漢江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注】宋之問因獲罪被貶瀧州(今廣東羅定),第二年從貶所逃歸,途經襄樊附近的漢江而作此詩。

問:有人曾經將後兩句改為「近鄉情更切,急欲問來人」來進行比較。你認為哪種表達更好?請具體說明理由。

答:【參***】 原詩更好。(第一步)作者被貶嶺外,遠離家鄉,很長時間沒有家人的音訊,不知道家裡是否會受自己的牽連而發生變故。

原來還只是思念和擔心,現在來到家鄉附近,更怕這種擔心變成現實。(第二步)所以「情更怯」和「不敢問」更能表達詩人此時的精神痛苦,更加貼切和富於情致。而「情更切」和「急欲問」則顯得平淡和一般化。

(第三步)

【詩歌譯文】我離開家鄉到了五嶺之外,經過了乙個冬天,又到了春天。因為交通不便,我和家人沒有聯絡,已經很長時間了。此刻我渡過漢江趕回家鄉去,怎知離家越近,心情就越緊張。

因為怕傷了美好願望,以致遇到同鄉,也不敢打聽家鄉情況。

【作品簡析】此詩前兩句追敘貶居嶺南的情況。貶斥蠻荒,又和家人音訊隔絕,彼此未卜存亡,又是在這種情況下經冬歷春,捱過漫長的時間。作者依次層遞,逐步加以展示,強化和加深了貶居遐荒期間孤孑、苦悶的感情,和對家鄉、親人的思念。

按照常情,後兩句似乎應該寫成「近鄉情更切,急欲問來人」,作者筆下所寫的卻完全出乎常情:「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作者貶居嶺外,又長期接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訊,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又時刻擔心家人的命運,怕他們由於自己的牽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

在由貶所逃歸的路上,特別是渡過漢江,接近家鄉之後,有了進一步的戲劇性發展:原先的擔心、憂慮和模糊的不祥預感,此刻似乎馬上就會被路上所遇到的某個熟人所證實,變成活生生的殘酷現實;而長期來夢寐以求的與家人團聚的願望則立即會被無情的現實所粉碎。因此,「情更切」變成了「情更怯」「急欲問」變成了「不敢問」。

這種抒寫,是真切、富於情致和耐人咀嚼的。

高考衝刺古典詩歌鑑賞系列二表達技巧

一 考綱解讀 考綱要求,能鑑賞詩歌的表達技巧,考查考生的鑑賞評價能力,是高考詩歌鑑賞的常考題目。2013年高考17套試卷有11套考查了鑑賞詩歌的表達技巧,2012年高考14套試卷有5套考查了鑑賞詩歌的表達技巧。表達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 創造意境 表達思想感情時所採取的表現手法。既可以包括各種修辭手...

高考衝刺古典詩歌鑑賞系列二 表達技巧

河北省三河市第一中學語文組黃志芳 一 考綱解讀 考綱要求,能鑑賞詩歌的表達技巧,考查考生的鑑賞評價能力,是高考詩歌鑑賞的常考題目。2013年高考17套試卷有11套考查了鑑賞詩歌的表達技巧,2012年高考14套試卷有5套考查了鑑賞詩歌的表達技巧。表達技巧是指在塑造形象 創造意境 表達思想感情時所採取的...

高考詩歌鑑賞練習系列

春日秦國懷古周朴 荒郊一望欲消魂 涇水縈紆傍遠村。牛馬放多春草盡,原田耕破古碑存。雲和積雪蒼山晚,煙伴殘陽綠樹昏。數里黃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 周朴 878 字太樸,吳興 今屬浙江 人。消魂 這裡形容極其哀愁。涇水 渭水支流,在今陝西省中部,古屬秦國。縈紆 旋繞曲折。8 這首詩表現了詩人什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