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四節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2021-03-04 09:59:55 字數 4069 閱讀 5367

三、四節)

二、重點、難點

1. 自然資源的利用及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2. 自然災害的概念、分類及中國洪澇災害頻發的原因

三、複習過程

第三節自然資源與人類活動

(一)、自然資源概述

1.概念:存在於在一定的時間條件下,能夠產生以提高人類當前和未來福利的物質與能量的總稱。

2.屬性:具有整體性多用性和社會性等特點。

3.分類:按照自然資源自我再生的性質,可分為資源與資源兩大類。

(二)、自然資源及其利用——以素有「烏金」之稱的煤炭為例

(1)前煤炭時期:18世紀中期以前,煤炭的開發利用程度很低,而木柴在能源消費中佔據首位,被稱為能源的

(2)煤炭時期:以為主要標誌的產業革命,促進了煤炭資源的大規模開發和使用,煤炭工業的建立和以煤為主的能源體系的形成,對當時世界工業布局和經濟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20世紀初世界能源進入

(3)後煤炭時期:隨著的問世,自20世紀60年代初期開始,煤炭在世界能源中的優勢地位逐漸被________和天然氣所取代,世界能源進入

(三)、自然資源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1)農業社會階段: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對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的依賴程度很大。

(2)工業社會階段:工業化的初期和中期階段,煤、鐵、石油等礦產資源,對資源性產業和工業布局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3)後工業化階段:自然資源在地區發展中的作用相對下降,而各種的地位則迅速上公升。

例題:下列自然資源中,屬於非可再生資源的是

a.氣候資源 b.生物資源 c.礦產資源 d.水資源

練習:1.2023年哥本哈根會議的重要目的是「節能減排」,下列做法不符合會議精神的是

a.提高能源利用率b.廢熱**迴圈利用

c.增加礦物燃料的使用量d.開發利用新能源

2.2023年甘肅酒泉風力發電裝機容量突破200萬千瓦,這順應了能源消費結構調整的方向,這種方向是

a.由木柴為主轉向煤炭為主

b.由煤炭為主轉向石油和天然氣佔優勢

c.由石油和天然氣佔優勢轉向新一輪煤炭開發

d.由化石能源為主轉向可再生能源為主

3.人類社會發展歷程中,人地矛盾最劇烈的時期是

a.采獵時代 b.農業時代 c.工業時代 d.後工業時代

20世紀60年代以來,日趨嚴重的人口增長、資源危機和環境汙染等問題,使人們認識到:可持續發展是人類的必由之路。據此完成4-5題。

4.下列國家中,現階段人口增長模式為「低—低—低」型的是

a.印度b.巴西 c.埃及d.德國

5.下列人類活動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是

a.清潔生產 b.圍湖造田 c.過度放牧 d.濫伐森林

下圖反映了世界能源消費結構的變化。讀圖完成6~9題。

6、人類利用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氣)的比重超過生物能源的時間約在(  )

a.2023年前後 b.2023年前後c.2023年前後d.2023年前後

7、世界能源進入「煤炭時代」的時間約為(  )

a.18世紀中期b.19世紀中期c.20世紀初期d.20世紀中期

8、世界能源由「木柴時代」到「煤炭時代」,進而步入「石油時代」,造成這種變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木柴和煤炭資源的日漸枯竭b.科學技術進步和生產力發展

c.生態保護和環境保護的需要d.石油資源儲量豐富,分布廣泛

9、從長遠來看,能源消費結構將進入(  )

a.化石能源為主的多樣化階段b.非可再生能源為主的多樣化階段

c.生物能源為主的多樣化階段d.可再生能源為主的多樣化階段

10.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我國水稻主要產區分布在南方地區,甲省(區)主要的農業地域型別是______,形成這種分布特點的主要區位因素是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

(2)乙省(區)既是我國的灌溉農業區,也是我國重要的優質棉生產基地。其發展棉花生產的有利自然條件不包括單項選擇)

a.光照時間長 b.晝夜溫差大 c.陰雨天多 d.夏季熱量充足

(3)大慶、克拉瑪依是因為______資源的開發而興起的,該資源屬於________(可再生、非可再生)資源。

第四節自然災害對人類的危害

(一)、自然災害的概念

1.概念:自然災害是指發生在地球表層系統中,能造**們生命和財產損失的自然事件。

2.分類

a災害:**、滑坡、泥石流等

b災害:乾旱、洪澇、寒潮、沙塵暴、颱風等

c災害:農業、林業病害、蟲害等

d.海洋災害:海嘯、風暴潮等

3.特徵:潛在性、**性、複雜性、多因性、週期性、突發性

(二)、自然災害的危害

我國的自然災害:________和________最為常見,且危害範圍較廣。________災害危害程度較大。

(三)、中國的洪澇災害

1.我國洪澇災害頻繁發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

人為原因:

2.我國東部地區雨帶的推移

春夏之交,暴雨時常發生於________地區;6、7月份,江淮地區形成7、8月份,華北和________出現盛夏暴雨季節,西南地區也時降暴雨,江淮地區出現8、9月份受颱風影響,形成狂風暴雨。

例題.2023年春季湖南、江西等省出現了大範圍的暴雨洪澇,而貴州省卻出現了嚴重的乾旱。根據自然災害的成因分類,暴雨洪澇和乾旱屬於

a.地質災害 b.氣象災害 c.生物災害 d.海洋災害

練習:1.我國自然災害中洪澇和乾旱最為常見。會引發或加劇洪澇災害的現象是

a.深受季風影響 b.植樹造林 c.修建水庫 d.蓄洪排洪

2.關於長江洪災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長江洪災,完全是由於長江流域降水多,又多暴雨造成的

b.長江洪災是人為因素造成的

c.2023年的特大洪水,有自然因素,人為原因的加劇作用是不可忽視的

d.「小雨量、高水位、大洪災」,說明人為因素影響不大,而三峽對幹流扼制起了重要作用

3、材料一我國洪水災害分布圖

材料二長江中下游歷來是我國洪水災害最嚴重的地區之一。據歷史記載,從漢代至清末的2 000年間,長江曾發生大洪水214次。2023年、2023年和2023年,長江流域均發生了全流域的特大洪水,造成了眾多的人員**和財產損失。

2023年與2023年相比,長江流域降水量小於2023年,但洪水水位卻高於2023年。

(1).導致我國東部地區旱澇災害嚴重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2).由圖可以知道,除長江中下游平原洪水災害嚴重外,我國的________平原、東北平原、________盆地及珠江流域也常遭受到洪水威脅。

(3).「萬里長江,險在荊江」的原因是

(4).為了減輕洪澇災害所造成的損失,你認為應當採取哪些措施?

4、根據下列材料及示意圖,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2023年3月11日,日本東北部海域發生黎克特制9.0級**。

材料二:日本福島核電站先後向太平洋排放上萬噸的「低放射性汙水」。日方稱,這些汙水隨洋流擴散,可很快被海水稀釋到無害程度,所以不會有什麼問題。

(1)**屬於______(氣象、地質、生物)災害,是______(內、外)力作用的表現。

(2)日本多**是因為處於_______板塊與_______板塊的交界處。

(3)北海道漁場的形成與圖中a、b洋流有密切關係,a洋流屬於______(暖、寒)流。

(4)福島核電站使用的核燃料——鈾礦屬於_____(可再生、非可再生)資源。

(5)「低放射性汙水」流入海洋後,洋流對它有什麼作用?

5、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箭頭、表示我國重要的資源跨區域調配工程線路,其中

為工程;

為工程。

(2)我國南北部水資源分布差異明顯,其中東部地區水資源 ,西部地區水資源 。(多或少)

(3)比較字母a、b所在地區,第一產業比重大的是 ,城市化水平高的是 。(填字母)

(4)圖中字母d位於珠江三角洲,屬於我國東部、中部、西部)經濟地帶。

(5)箭頭表示洋流,按性質分類其屬於 (暖、寒)流,對沿岸氣候有增溫增濕或降溫減溼)的影響。(6)2023年5月12日是汶川大**周年紀念日,全國人民舉行了多種悼念活動,並繼續以實際行動支援災區重建。根據板塊構造學說的相關知識,分析汶川所在的我國西南地區多**的主要原因。

必修一第四章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第二節全球變化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第一課時 教學準備 教學實錄 模組一 情境匯入,提出問題。模組二 學習解決問題的相關知識與方法 模組三 問題 點評 本節課依照 在學習中學會學習,在學習中體會做人 這一基本理念,緊緊圍繞 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這一課標要求,精選組織教學素材,合理設計組織教學過...

第四章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章末檢測

一 選擇題 每小題2.5分,共50分 下圖為 某地1965年和2010年地理簡圖 讀圖回答1 2題。1 b地形成村鎮的條件可能是 a 水源充足 交通便利 b 礦產資源豐富 c 優惠的政策 d 勞動力素質高 2 隨著當地煤炭和石油資源耗竭,對城市的經濟發展影響最小的是 a a城b d城c e城 d f...

第四單元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第三單元區域產業活動 第四節交通運輸布局及其對區域發展的影響學案 年級班級姓名學號 一 課程標準 學習目標 知識技能 1.理解交通運輸是進行社會 經濟 文化活動的重要條件。2.掌握交通運輸與聚落 城鎮分布之間的內在聯絡。過程與方法 1.學會案例分析,結合所在家鄉的具體個案,明確交通運輸對聚落 城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