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歌鑑賞解題方略

2021-03-04 09:59:49 字數 1860 閱讀 9670

古代詩歌鑑賞題是一道能力要求較高的題型。其考查點的設定比較繁瑣,涉及的知識面比較廣。有些同學在做這種題時,往往有一種無從下手的感覺。

筆者認為,對這種題的解答方法就是化繁為簡,理清答題的思路和步驟。首要的任務就是抓住詩歌主旨這個核心步驟,並以此為出發點,對詩歌進行整體鑑賞。

弄清主旨就是要弄清楚詩人為什麼要寫這首詩。一般情況下,無論是古代詩歌還是現代作品,人們的寫作目的無外乎三種:抒情、言志、析理。

在古代詩歌中,我們見得最多的還是抒情類的作品。比如思鄉詩抒發思鄉之情,如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閨怨詩抒發對丈夫的思念之情,如李清照的《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邊塞詩則是抒發殺敵報國的豪情,如王昌齡的《從軍行》(青海長雲暗雪山);送別詩則是抒發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如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一浥輕塵);山水田園詩抒發詩人對閒適恬淡生活的嚮往之情,如孟浩然的《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懷古詩則感慨興衰、寄託哀思,如劉禹錫的《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

言志類的作品在古詩中也占有一定比例。如陸游的《詠梅》、于謙的《石灰吟》等,此類作品的主旨都是詩人通過某個物象來表達自己的某種志向,我們在賞讀詩歌時要弄明白這一點就容易明確答題方向了。

析理類的詩歌是詩人把自己對自然、事理的頓悟或體察訴之於筆下。如蘇軾的《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本詩的哲理就蘊含在對廬山景色的描繪之中。本詩告訴我們,只有遠離廬山,跳出廬山的遮蔽,才能真正把握廬山的真正儀態。這兩句詩充滿了意味深長的哲理,並成為人們廣為流傳的警句。

諸如此類的詩作在古代詩歌作品中是不多見的。所以,我們把握主旨的重點應放在抒情上。

比如2023年江蘇卷古代詩歌鑑賞題,對詩歌主旨的把握則直接影響答題的準確性。

原題回放:

10.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登金陵鳳凰台

李白鳳凰台上鳳凰遊,

鳳去台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

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一水①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

長安不見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別概括這首詩頷聯和頸聯的內容,並說說其中寄寓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慨。

(2)「總為浮雲能蔽日」一句中用了何種修辭方法?尾聯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首先從內容上看,這是一首懷古詩。通過對詩歌的賞讀可以品味出,本詩屬於抒情類的詩歌,主旨在於通過寫六朝古都的歷史遺跡,抒發歷史變遷的感慨之情。懷古詩大多如此。

詩中的鳳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市鳳凰山。南京是六朝的古都,曾經繁華異常。在詩的前兩句,作者對眼前的鳳凰台作了大略的描繪。指出了過去的繁華已經如江水一樣逝去。

三、四句就「鳳去台空」這一層意思進一步發揮。三國時的吳和後來的東晉都建都於金陵。詩人感慨萬分地說,吳國昔日繁華的宮廷已經荒蕪,東晉的一代風流人物也早已進入墳墓。

那一時的*,在歷史上留下了什麼有價值的東西呢!

在第三聯,詩人筆鋒一轉,把目光投向了不盡的江水和大自然,寫出了「三山」「一水」的壯麗景象。自然地引出了尾聯作者對「浮雲能蔽日」的無奈與憂思。

很明顯,本詩在表現手法上屬於借古諷今。詩人把歷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自己獨特的感受交織在一起,抒發了憂國傷時的情懷,意旨尤為深遠。

理解了詩歌的主旨,也就明白了詩人寫詩的目的。然後我們再看題目設定,(1)題非常明確,就是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對主旨的把握。

參***:頷聯寫六朝古都的歷史遺跡,頸聯寫金陵美麗的自然風物;寄寓人事滄桑、自然永恆以及六朝興廢的感慨。

(2)題則考查的是修辭手法,同時讓答出尾聯所表達的情感。答題時,我們照樣不能脫離詩歌的主旨。通過分析知道,浮雲蔽日大有深意,它可以理解為朝庭被一些奸佞小人把持,詩人之遠大志向不得施展。

參***:比喻。①憂君王為奸邪所蒙蔽,憂奸邪為非作歹;②憂賢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憂國憂君憂民。

古代詩歌的鑑賞解題技巧

考試說明 對古詩詞鑑賞考查的要求有兩點 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 語言 表達技巧。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高考詩歌鑑賞題型 一 分析意象與意境 二 分析表達技巧 三 分析語言煉字鍊句 四 分析情感主旨 五 分析前人的評價 六 比較評價題型 七 綜合表述型 考綱解讀 分析詩歌的形象和意境 詩...

古代詩歌鑑賞

1 體裁 五絕,七絕,五律,七律,宋詞,元曲 以格律詩和詞為主 以唐 宋詩詞為主。題材 寫景,思鄉,詠懷,詠史,送別,詠物 內容 主旨,情感,意境,詩眼,意象,語言,體裁,風格 手法 象徵,用典,對比,襯托,直接胸臆,動靜,虛實,情景交融。2 題目型別 從設題方式上看,可以分為判斷賞析 問答賞析 續...

古代詩歌鑑賞

古代詩歌鑑賞 語言 表達技巧 1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 1 2 題。11分 酒泉子潘閬 長憶西湖,盡日憑欄樓上望。三三兩兩釣魚舟,島嶼正清秋。笛聲依約蘆花裡,白鳥成行忽驚起。別來閒整釣魚竿,思入水雲寒。1 有人說 長憶西湖 的 憶 字是全詞關鍵,請作簡要分析。5分 2 這首詞運用了情景交融和虛實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