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教學反思途徑

2021-03-04 09:59:27 字數 1102 閱讀 7061

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為了實現有效教學,對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的教育教學活動以及這些活動背後的理念和假設進行積極、持續、周密、深入、自我調節性的思考,並且在思考中發現所遇到的問題,積極尋求多種方法來解決問題的過程。也就是說,反思性教學其實就是教學主體借助行動研究,不斷**與解決自身和教學目的以及教學工具等方面的問題,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結合起來,努力提公升教學實踐合理性,使自己成為學者型教師的過程。隨著新課程的實施,教師的專業成長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教學反思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歷史教師應當加強課堂教學的反思,以盡快適應新課程的要求和教師專業成長的需要。

具體來說,做好教學反思有以下幾點意義:

一、發現不足,查詢原因,尋求改進辦法,使教學日臻完善,不斷提高;

二、教學中的總結提煉「靈光閃現」,使之成為穩定的理性行為,使教學過程更加精彩紛呈;

三、通過對學生學習表現的反思,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增強教學活動的針對性和互動性;

四、通過對自身行為剖析,更加理性地認識自我,教師能更有效地選擇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揚長避短,最大限度地體現自身價值;

五、課堂教學是乙個動態過程,存在諸多無法預知的因素,教師通過課後反思不但可以獲得許多寶貴的教學經驗,用以指導教學,而反思過程本身又能有效地提高教師自身的研究能力。那麼,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反思?我認為,可以嘗試以下幾種方法:

一、反思教學行為

新課程背景下,歷史教師應該經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學行為,及時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如,長期以來,歷史教學目標總是定位在增進學生的「事實性」知識(具體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等)方面,相對而言,有關史學的「程式性」知識,如歷史解釋的多元性、因果關係、變遷和延續則往往被忽略。其背後或許有著這樣的假設:

十幾歲的學生只要具備足夠的「事實性」知識,隨著年齡增長,自然而然就會理解、運用那些「程式性」知識;學生年齡尚小,那些史學概念與方法非他們所能領會,無須過早傳授。然而,台灣的一項研究顯示,「(事實性)知識的增長與兒童思考能力的提公升並無直接關係」,因此,在歷史教學中,除了引導學生掌握重要的史實之外,適當傳達一些歷史學的概念和方法也非常必要。而且,歷史教學的核心應當是發展學生對於歷史問題的思考能力和改進學習方法。

要轉變教學理念,歷史教師就要了解歷史教學研究的動態,加強對歷史教學理論的研習。

初中歷史教學反思

在我們走入新課程的這段時間,我對自己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反思,用新課程的理念,對曾經被視為經驗的觀點和做法進行了重新審視,現將在反思中得到的體會總結出來,以求與同行共勉。一 教學中要轉換角色,改變已有的教學行為。1 新課程要求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2 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

初中歷史教學反思

另外,韓老師 周老師 業老師以及黃老師在聽了我的課後,幫我指出了我的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首先是讓學生自主參與的內容太少,自己只關注了應該講哪些知識點,卻忽略了學生課堂上應該怎樣學和怎樣聽。其次是趣味性不夠明顯,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再者,課堂小結針對性不強,起不到鞏固的作用。另外,課後作業...

初中歷史教學反思

中圖分類號 g623.41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3 8500 2013 04 0275 01 所謂教學反思就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實踐過程的思考物件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 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它是立足於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為及情境的能力。美國著名學者波斯納提出教師成長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