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職業學校數學教學大綱

2021-03-04 00:46:08 字數 1528 閱讀 2492

數學是研究空間形式和數量關係的科學,是科學和技術的基礎,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數學課程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本課程的任務是:使學生掌握必要的數學基礎知識,具備必需的相關技能與能力,為學習專業知識、掌握職業技能、繼續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1. 在九年義務教育基礎上,使學生進一步學習並掌握職業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數學基礎知識。

2. 培養學生的計算技能、計算工具使用技能和資料處理技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和數學思維能力。

3. 引導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實踐意識、創新意識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提高學生就業能力與創業能力。

本課程的教學內容由基礎模組、職業模組和拓展模組三個部分構成。

1. 基礎模組是各專業學生必修的基礎性內容和應達到的基本要求,教學時數為128學時。

2. 職業模組是適應學生學習相關專業需要的限定選修內容,各學校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和安排教學,教學時數為32~64學時。

3. 拓展模組是滿足學生個性發展和繼續學習需要的任意選修內容,教學時數不做統一規定。

1. 認知要求(分為三個層次)

了解:初步知道知識的含義及其簡單應用。

理解:懂得知識的概念和規律(定義、定理、法則等)以及與其它相關知識的聯絡。

掌握:能夠應用知識的概念、定義、定理、法則去解決一些問題。

2. 技能與能力培養要求(分為三項技能與四項能力)

計算技能:根據法則、公式,或按照一定的操作步驟,正確地進行運算求解。

計算工具使用技能:正確使用科學型計算器及常用的數學工具軟體。

資料處理技能:按要求對資料(資料**)進行處理並提取有關資訊。

觀察能力:根據資料趨勢,數量關係或圖形、圖示,描述其規律。

空間想象能力:依據文字、語言描述,或較簡單的幾何體及其組合,想象相應的空間圖形;能夠在基本圖形中找出基本元素及其位置關係,或根據條件畫出圖形。

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能對工作和生活中的簡單數學相關問題,作出分析並運用適當的數學方法予以解決。

數學思維能力:依據所學的數學知識,運用模擬、歸納、綜合等方法,對數學及其應用問題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判斷、推理和求解;針對不同的問題(或需求),會選擇合適的模型(模式)。

1. 基礎模組(128學時)

第1單元集合(10學時)

第2單元不等式(8學時)

第3單元函式(12學時)

第4單元指數函式與對數函式(12學時)

第5單元三角函式(18學時)

第6單元數列(10學時)

第7單元平面向量(向量)(10學時)

第8單元直線和圓的方程(18學時)

第9單元立體幾何(14學時)

第10單元概率與統計初步(16學時)

2. 職業模組

第1單元三角計算及其應用(16學時)

第2單元座標變換與引數方程(12學時)

第3單元複數及其應用(10學時)

第4單元邏輯代數初步(16學時)

第5單元演算法與程式框圖(16學時)

第6單元資料**資訊處理(10學時)

第7單元編制計畫的原理與方法(14學時)

中等職業學校數學教學大綱

一 課程性質與任務 數學是研究空間形式和數量關係的科學,是科學和技術的基礎,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課程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本課程的任務是 使學生掌握必要的數學基礎知識,具備必需的相關技能與能力,為學習專業知識 掌握職業技能 繼續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二 課程教學目標 1...

中等職業學校數學教學大綱

附件2 數學是研究空間形式和數量關係的科學,是科學和技術的基礎,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課程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本課程的任務是 使學生掌握必要的數學基礎知識,具備必需的相關技能與能力,為學習專業知識 掌握職業技能 繼續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1.在九年義務教育基礎上,使學生...

中等職業學校製圖教學大綱

機械製圖 課程教學大綱 一 課程性質與任務 本課程是中等職業學校機械類及工程技術類相關專業的一門基礎課程。其任務是 使學生掌握機械製圖的基本知識,獲得讀圖和繪圖能力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備繼續學習專業技術的能力 對學生進行職業意識培養和職業道德教育,使其形成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