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現與存在讀後感

2021-03-04 00:31:15 字數 4706 閱讀 4983

讀《語文:表現與存在》有感

語文本姓「語」

放在我面前這部潘新和教授的新著《語文:表現與存在》,足一部一百數十萬言的煌煌大作。當語文課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在全國推進,當在課改中出現一些矛盾和困惑的時候,我讀到了這部書。

潘新和教授以一人之力,窮數年之功,大膽突破了語文教育理論既有觀念、方法以及思維模式的拘限,鑄就此一追求語文教育學現代品格的扛鼎之作。作者的魄力和才氣,想像力和洞察力,那種勢如破竹的邏輯力量和冷峻、深刻的批判,不畏權威、唯真理是從的學術良知,固然給人以震撼;而充溢全書的高遠的教育理想、巨集大的學術抱負,以及熱愛語文教育、摯愛下一代、為民族的未來深憂遠慮的社會責任心,更令人肅然起敬。統觀全書,潘新和教授對語文現象的研究,有乙份厚重的歷史感和深邃的前瞻性;注重多學科最新成果的融會貫通,具有多元的理論視野;在新世紀現實需要和理論創新的雙重召喚下,致力於語文教育理論正規化的重構,以圖帶動整個語文教育實踐的深刻變革。

語文教育是人類言語生命的接力。教師的角色是十分多元的,是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是學生的長輩,也是學生的夥伴、朋友、忘年交、受惠者……不了解這種多元性,以為教師只是「傳道、授業、解惑」者,一定當不好教師,尤其當不好語文教師。將學生視為言語生命互助、互動、互惠的夥伴和朋友,才能擁有平和、雍正的心態,才能感受到作為語文教師的成長與收穫的愉悅。

語文教育,是人的歸屬性、指認性教育。言語屬性,是人的物種特性。語文教育,使人對這一生命特性有了切身的體驗和認識,產生了言語依賴和崇拜,形成審美、精神創造和文化承傳的自覺,即具備了言語生命意識。

從這個意義上說,語文教師,當是學生「言語生命意識」的喚醒者、養護者、傳遞者。

一、文字情緣:言語生命的接力

語文教師最寶貴的品質,或者說,素養的底線,便是對言語之愛。

也許有人會說,教師最可貴的難道不是熱愛學生或熱愛語文教學這個職業嗎?——語文教師不熱愛言說,他憑什麼來愛學生、愛語文教學呢?憑教科書、教參、標準答案?

現狀就是如此的矛盾。大量從事語文教學的教師,不能說他們不熱愛學生和這個職業,他們似乎也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但是他們的的確確不熱愛言說,尤其不熱愛寫作。乙個不熱愛寫作的語文教師,不論他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地「盡責」,也不論他的學生在他的教導下取得怎樣「驕人」的成績,把多少學生送進了重點中學、大學,他都不能稱為乙個真正的語文教師。

因為,乙個不熱愛寫作的語文教師,體會不到言語生命的驕傲,感受不到言語創造的痛苦、快樂和幸福;從未享有言語創造的高峰體驗和自虐、**般的用生命為言語理想獻祭的人,不可能擁有良好的言語生命意識,也就不可能成為合格的言語生命意識的傳遞者,他教出來的學生也必然是和他一樣的對言語麻木不仁的人,言語生命委瑣、困頓的人。什麼叫誤人子弟,這就是!

語文教師的事業是從熱愛言語表現、熱愛寫作開始的。乙個不熱愛寫作的語文教師,不論他如何小心翼翼地扮演乙個稱職教師的角色,他還是會在不經意間,把自己對言語創造的隔膜和冷漠的情緒,把冰凍塵封、萎靡頹敗的言語意識傳染給他的學生,使他的學生和他一樣厭倦、厭惡寫作和言語表現。相反,乙個熱愛言說、傾情寫作、有著高尚的言語人格的教師,即便對語文教科書和教參沒有多大的熱情,從不糾纏於名目繁多的訓練和活動、練習和考試,也許他的教學「成績」不能讓學校和家長滿意,他給他們讀自己的一首小詩,乙個故事,送給學生一本自己寫的小書,扉頁上有他精心撰寫的贈言,也會在不經意間,將旺盛蓬勃的言語生命意識注入到學生的血液中;他的言語虔誠,將像一星火種,點燃他們永生不滅的言語創造的慾望和企盼。

語文教師是用言語人格魅力,用自己健康強盛的言語生命,引領學生的言語人生、詩意人生的。作為教師的你我,每天都應將自己的言語生命之美和對言語之愛,裸呈在學生面前。語文教學,就是優良的言語生命意識的接種、複製和繁衍。

言語生命的承傳是超言語的,是生命本真的言說,是不言之教。一切的言語表現,無論真、偽,善、惡,都是言語生命的標識,是人的生存和存在狀態的隱喻和象徵。擁有言說之自由與言語生命之愛的教師,學生耳濡目染,對言說之自由與言語生命之愛的承襲,是必然的。

反之,在急功近利、心浮氣躁的教師感染下,學生言語生命的委瑣困頓也是必然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道理小學生都懂。

中國有一句老話叫做「文字緣同骨肉親」,可以想見,學生們享受到教師親情般眷顧的幸運和幸福:看老師寫的板書就如同在欣賞書法傑作;聽老師的言談,彷彿漫步於歷史、文化、文學、藝術等等的曲徑長廊;聆聽老師寫的文章,那麼的幽遠而親近,文中隱約搖曳著他們的倩影。當他們交上自己的作品時,總亮著眼睛,滿懷激動地期待著老師的批閱。

因為,他們知道,老師的評語,是乙個成熟而智慧型的言語生命的饋贈。他們的作品被老師選進了「作文選」,分發給許多熟悉的、陌生的人讀,被傳閱、被讚賞,他們從自己歡悅的心跳中,感受到言語的力量,領略到言語生命發育的蓬勃悸動,體會到了言語創造所給予自己的溫情熨慰,和作為乙個語言人的尊嚴和幸福。老師,是一本百讀不厭的書,每一頁都是新的,每一行都精彩,每乙個字都生動、灑脫。

和老師在一起的每一天,都將深深鐫刻進他們記憶的年輪,一生都不會忘卻。

二、獨特感悟:抵達心靈深處的呼喚

語文教師光有言語之愛是不夠的,他必須具備良好的的言語感悟力和想象力。不論是閱讀還是寫作教學,教師對言語的解讀都不應該是照本宣科,絕不能人云亦云,他得有自己對言語的獨特感受與體驗。他當是語言奧秘的探索者、解密者、思想者,是學生親近語言、熱愛言說的引領者。

語文教師如果沒有對言語的個人感受,如果不能帶領學生走進言語精微隱秘的深處,指點給學生看自己琳琅滿目的發現和發明,從而將自己的言語睿智傳遞給他們,喚醒他們沉睡的言語感覺,點燃他們的言語悟性和靈性,使他們逐漸獲得言語穎悟力,那還要語文教師做什麼?從這個意義上說,語文教學是一種言語感覺、言語智慧型的傳遞,是用教師的言語感悟和言語睿智,喚醒鴻蒙未啟的學生的言語靈性和悟性。乙個缺乏言語感悟力的教師,是無法敲開學生的言語心智之門的。

語文教師必須是乙個善讀者,是乙個充滿智慧型的「誤讀」者。一切迂腐的缺乏個性的「講讀」,應從語文課堂掃地出門。在言語生命動力學語文教育語境中,照本宣科,照考題訓練,將成為教師的恥辱。

閱讀教學,是師生間言語智慧型的分享與角逐,教師之言,非教材、教參之言,應是教師個人的發現和洞透,是他人、學生所未見、未聞、未言。教師須以自己的言語感悟力,以獨具之法眼,引領學生到文字言語之外的境界。

乙個教師儘管學富五車、博學多才,儘管善於啟發、循循善誘,儘管和藹可親、平易近人,儘管也不乏民主之思想和包容之雅量,但是,如果他沒有對言語深刻獨特的洞察力,缺乏言語智慧型,不能洞悉言語之奧妙,怎麼精於教學技巧、多麼有責任心也是枉然。語文教師的言語感受力和想象力,即言語智慧型與言語悟性,是「對話」的前提條件。「對話」不只是一種教學方法或技巧,而是教師的言語睿智自然而然傳達出的能最大限度地被學生感應到的精神資訊,在默契的傳達與感應中形成的教學心理「場」效應。

真正的「對話」,應是使雙方都能感受到強烈的心理衝擊波,不論是否贊成對方的見解,但是置身這個「場」中,便能感受到言語心智的靈光閃耀,相互間被深深地吸引、攫獲,在視界交融中心領神會。

我們經常看到一些上得很熱鬧、很「精彩」的課,包括一些精心準備的公開課,其實說的全是廢話。因為教師說的沒有一句是自己「悟」到的話,充當的是作者和文字的傳聲筒,教師的全部心思都放在如何把教材這個大桶裡的水,小心翼翼地勻進學生的瓶子裡,而學生卻別指望從他自己那兒得到一滴水。有些課,教師「一言堂」未必就不好,重要的是教師是否能將文字爬梳個透,殫精竭慮,敲骨吸髓,將文字作匠心獨運的解讀或「誤讀」。

我們不也看到一些優秀教師上課滔滔不絕,出口珠璣,學生如痴如醉,如坐春風?——這也是「對話」,是潛對話。自然,有時教師只是點到為止,言不盡意,引領學生到「場」,便戛然打住,不多說,不討論,不爭論,把結論留給學生自己慢慢去思考、領會,也能達到心有靈犀的穎悟。

如果語文教師都能認真對待每一篇待教的文字,都能讀出自己的獨特感悟,用自己的感悟,呼喚學生心靈的回應,那麼,什麼樣沉睡的言語生命不會被搖撼、喚醒?什麼樣的學生不會熱愛、迷戀上言語的魅惑?什麼樣的言語人生不充溢著詩意?

語文教師應是書蟲。可以沒有別的什麼嗜好,但是一定要有讀書的嗜好;可以不了解世故人情,但是一定要有文心書緣;可以平時行事懵懂糊塗,但是不可以沒有聰明洞透、天花亂墜的「誤讀」。讀多少書,讀出了什麼,讀出了多少自己的發現和創造,永遠是衡量乙個語文教師智慧型水準和教學效果的潛規則。

三、將生命之作奉獻給新的言語生命

語文教師應有自己的生命之作。應讓學生能讀到「我們的老師」寫的優秀作品或著作。語文教師,應以其著述使學生能引以為自豪。

乙個語文教師,要是自己不熱愛寫,不經常寫,不能寫出好文章,是不可能指望他的學生能熱愛寫、經常寫,並寫出好文章的。教師是否熱愛言說,對學生——新的言語生命的召喚和啟用,所起的作用是截然相反的。唯有教師的熱愛言說,才有學生的熱愛言說,才有健康的言語生命的生長、言語生命意識的成長。

語文教師也許不是乙個最優秀的作家,但是他必須是乙個有著強烈的言語創造欲的人,乙個言語生命使命的自覺實現者。他對言語創造充滿著熱愛和憧憬,始終不渝地用語言編織著夢幻和信仰。在他的教學生涯中喜歡言說,不倦地言說,用自己的聲音言說。

語文教師應該「下水」,但是「下水」不是只為了懂點寫作的甘苦,或作為學生寫作樣板。「下水」不應視為是教師的「作業」,教師的寫作,應是教師由衷嚮往的理想、無利而求的信仰。——作為「作業」,是不得已而為之的,只是應付,不可能有生命的激情湧動,寫出來的東西自然不足觀;作為理想與信仰,生命的圖騰,那就是「把平生、涕淚都漂盡」的忘我和痴迷。

這樣的寫作,不論寫得怎樣,都能讀出生命的真實色調和氣味,讀出言語的體溫和脈動。

語文教師為了教學而「下水」的是「匠」,為了言語激情、崇拜和信仰「下水」,才能真正成「家」立「業」,成為乙個自我實現型教師。不少教師是為教而寫,我們從這裡看到的只是工作態度可嘉,卻無法由衷地讚佩,因為,這教給學生的就是急功近利,頂多就是「敬業」,不能點燃學生的言說欲求。教師的寫作,如果只是職業的需要,而不是生命的自覺,怎麼可能激發出學生言語生命欲求呢?

在浮躁焦灼的物欲橫流的時代,尤應「致虛極,守靜篤」,守住心靈的淨土,躬耕精神的園圃。這樣,在你的三尺講壇上,便氤氳洋溢著「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從根本意義上說,語文教師的言語智慧型的傳遞,是人類高貴精神的傳遞。

沒有執著弘毅的精神,言語智慧型與悟性就失去了支撐。

存在與時間讀後感

讀 存在與時間 有感 營銷1202 2120121351 張夢潔 存在與時間 這本書部分是為了解決胡塞爾在 邏輯研究 中遺留的導致他認為不徹底的先驗自我的問題。嚴格的講,海德格爾提出了兩個問題。乙個問題是,當我們在表達中使用 是 時,我們到底想的是甚麼 這裡被問及的是表達的意義。海德格爾把這個問題和...

讀後感愛心與教育讀後感

從 的手記裡,我們還可以得到的 最重要的啟示,首先是認清自己的教育活動的目標,不是一張張的成績單,不是一堆分數,不是高一級學校的錄取通知,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夠在未來社會中站住腳跟 開創事業的人才。這樣的人才,不僅要在學校裡讀書,通過讀書獲得一定的紮實的知識,更需要終生有讀書的興趣,求知的慾...

改善學生課堂表現的方法讀後感

讀書心得體會 邱正發1 要真誠的問候學生就像朋友一樣,而不是每次見到學生就說學習不見起色 作業交沒交之類的,首先要讓學生感覺到老師是需要他的,他是受歡迎的!同時也要對學生給自己的問好以積極的反饋。爭取每天面帶笑容的走進教室,完成教學。2 制定清晰且持久的規則與常規,學生違反常規也不要以簡單粗暴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