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名著讀後感

2021-03-03 23:52:30 字數 2120 閱讀 3143

第二感受:尊重每位學生的特異性

在書中,蘇霍姆林斯基**遠矚,很明智地提出: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讓孩子各方面得到和諧發展,這種和諧發展的前提又是對每乙個學生個性的尊重。「和諧的教育——這就是發現深藏在每乙個學生內心的財富。

教育的明智,就在於使每乙個人在他的天賦所及的一切領域中最充分地表現自己。」正如文中提到的語文老師尼娜彼特羅芙娜的學生公尺哈伊爾一樣。儘管公尺哈伊爾在平時上課中讓尼娜彼特羅芙娜氣得臉色發白、雙手顫抖,但當這個「兩分生」——公尺哈伊爾很瀟灑地為她修理好電視機後,尼娜彼特羅芙娜感到非常的難受,甚至是久久地坐著,哭著……尼娜彼特羅芙娜深深地感到自責:

我們做教師的人,怎麼會沒有發覺,在我們認為無可救藥的懶漢和毫無希望的「兩分生」身上,在他們的心靈和雙手裡,還蘊藏著天才呢……

這一事例不禁促發我深思:既然是在學校的「兩分生」,還能很快成為乙個技術很高的電視機修理工,我們在今後的教育對學生的評價中是否應該多一把衡量的尺子。

其實,在我們教師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總會遇到這樣類的學生。如我班的陳瑤同學,在學習上我用盡各種辦法,都是「瞎子點燈,白費蠟」。很是懊惱,但是那次的運動會,我差點丟了她,卻讓我感受發生了改變,我覺得她不是那麼討厭,相反,我每天看見她有一中親切感,不是她有何變化。

而是我要尊重孩子的差異,同時也發現他的優點,她是我班最會掃地的學生,學習上她沒有什麼造就,但她將來準會是個優秀的保潔員。還有603班的李珊,她現在本來讀初中,就因剛轉到我們學校時成績太差,本該讀六年級,給她留在四年級,在這後來的三年學習,她成績沒有多大改觀。同家長交談,家長說:

乙個讀數題我親自叫了十遍,讓她重讀,她還是不會,沒辦法。但是,她在家很會做家務事,不要小看,她可是的家裡的能手。還有王望,成績也是很不理想,我聽俞老師說,王望自己會砌房子,他家的院牆和廚房都是他自己砌的,我很是大吃一驚,。

如果用分數衡量他,他肯定要被淘汰,我們可能埋沒了乙個無師自通的建築師。與此同時,蘇霍姆林斯基在本文中也旗幟鮮明地指出:如果教師和學校**唯一地根據分數來給乙個人做出好的或者壞的結論,那他就不會努力去當乙個好人。

因為上課、掌握知識、分數——這只是人的精神生活的乙個區域性,只是許多領域的乙個領域。人的心理和智慧型結構的發展水平,事實上無法單純用紙筆工具準確地測量出來。傳統的考試,主要是對學生認知水平的單項測量,由於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差異,不能以此對學生做出或優或劣的判定。

考試的效力是有限的,考試結果——分數也並不能代表學生全部綜合素質的發展水平。

教育必須尊重學生的差異性,日常的教育活動中,應當盡可能地設計不同的評價標準和方法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會多出一批好學生」,這應該成為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識。

第三點:多讀書

我經常對家人說,當老師的我很忙,沒有時間幹家務活。對朋友說,當老師很累,沒有意思。確實沒有老師不抱怨自己的時間不夠用的,天天是上課、改作業、備課輔導、談話開會理論學習等等,連一分鐘空閒的時間都沒有。

這裡面除了沒有很好地安排自己的時間而覺得時間不夠用外,整天被迫著去做這些事,心累,恐怕問題還是出在疲於應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後面追著自己,簡單的說:「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沒有主動去做。教師的任務比較繁重,時間總會在不知不覺中流淌,就看自己能不能把握得住了。

談到如何解決時間這個問題,蘇霍姆林斯基舉了這麼乙個例子:一位有三十年教齡的歷史老師上了一屆公開課,區培訓班的學員和區教育局的指導員都來聽課。課上的非常出色,聽課的老師和指導員本來打算記一些記錄,可是他們聽的入了迷,竟然連記錄都忘記了,就像自己也變成了學生一樣。

這是多麼令人驚嘆啊!課後有一位教師問他:「你花了多少時間來備這節課?

不止乙個小時吧?」這位歷史老師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

而且總的來說,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場準備,我只用了大約15分鐘。」一輩子都在備課,這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啊。教師的時間從**來?

一晝夜只有24小時。確實,做教師的每天必須備課、上課、改作業、課外輔導……現在還要抽出時間來讀書搞科研.帶著這個問題,我閱讀到書中所寫:

怎樣進行呢,書中給了我們乙個很好的建議:這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

蘇霍姆林斯基說:一些優秀教師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於他們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地補充他們的知識的大海。如果乙個教師在他剛參加教育工作的頭幾年裡所具備的知識,與他要教給兒童的最低限度知識的比例為10:

1,那麼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齡的時候,這個比例就變為20:1,30:1,50:

1。這一切都歸功於讀書。我想:

教育名著讀後感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藝術 讀後感 黃愛華老師是深圳市最年輕的特級教師。近年來,他辛勤耕耘,勇於探索,在小學數學教學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讀了黃愛華老師著的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藝術 感受頗多,受益匪淺。下面我談談讀了這本專著的心得 1.開講,體現了乙個 趣 字。例如,他用 課的 節奏練習 來匯入 迴圈小數 用...

教育名著讀後感

要使學生學起來有趣,必須調動頭腦中的經驗知識,新舊結合,才更利於 新芽的營養生長和機體內養分的充分供給 對於首次接觸的新知,該放開孩子手腳,推薦給他們相關的書籍,教給有效的方法,引導他們先去自主了解,獲取有關的 經驗知識 在學習新知時,再將儲存的意識加以調動出來,再次感知,理解,針對事實現象進行更新...

教育名著讀後感

每個孩子都能成功 這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著名的學習問題專家托馬斯 阿姆斯特朗先生,他進行了15年深入的調查研究寫成的經典教育專著,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實際上根本沒有天生的所謂學習上不行的孩子。絕大部分也是世人帶著有色眼鏡看待的結果。本書中談到乙個叫比利的孩子,總是喜歡發明令人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