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美德故事

2021-03-03 23:50:57 字數 1542 閱讀 4329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之三:謙虛禮貌

中國素稱「禮儀之邦」。「禮」作為一種具體的行為來講,就是指人們在待人接物時的文明舉止,也就是現在所說的禮貌。而禮貌的本質是表示對別人的尊重和友善,這種心理需求,是超越時代的,是永存的。

然而,乙個人如果只懂得禮貌的形式,卻沒有謙讓之心,那麼,他不會真正懂得禮貌,謙讓也是謙虛、平等的表現,是禮貌的重要內涵。謙虛禮貌包含著我們的祖先對自然文化的驕傲和自豪,是中國人之所以成為中國人的根本特徵之一。

春秋時期,孔子和他的學生們周遊列國,宣傳他們的政治主張。

一天,他們駕車去晉國。乙個孩子在路當中堆碎石瓦片玩,擋住了他們的去路。孔子說:

「你不該在路當中玩,擋住我們的車!」。孩子指著地上說:

「老人家,您看這是什麼?」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擺的一座城。孩子又說:

「您說,應該是城給車讓路還是車給城讓路呢?」孔子被問住了。孔子覺得這孩子很懂得禮貌,便問:

「你叫什麼?幾歲啦?」孩子說:

「我叫項橐,7歲!」孔子對學生們說:「項橐7歲懂禮,他可以做我的老師啊!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之四:刻苦學習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在勤奮讀書方面表現得格外突出。不論是善於治國的政治家,還是胸懷韜略的軍事家;不論是思維敏捷的思想家,還是智慧型超群的科學家,他們之所以在事業上取得不同反響,都是與他們從小的遠大抱負分不開的。

俗話說:「有志者立常志,無志者常立志」,立志,貴在少年。稍許瀏覽一下歷史,乙個個勤奮學習的動人故事就會爭相躍入你的眼簾。

匡衡幼年鑿壁引光苦讀,終以說《詩》而揚名;茅以公升少年立志,遠涉重洋,經歷千難萬險,終於成為「橋梁之父」……。

歷史在發展,社會在前進。今天,我們有著比前人更優越的學習條件,在繼承和發揚勤學立志的同時,更要不斷地激勵自己,為建設繁榮富強的中國,更加勤奮地學習。

唐朝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讀書。一天,乘老師不在屋,悄悄溜出門去玩兒。他來到山下小河邊,見一位老婆婆,在石頭上磨一根鐵杵。

李白很納悶,上前問:「老婆婆,您磨鐵杵做什麼?」 老婆婆說:

「我在磨針。」李白吃驚地問:「哎呀!

鐵杵這麼粗大,怎麼能磨成針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說:「只要天天磨鐵杵總能越磨越細,還怕磨不成針嗎?

」 聰明的李白聽後,想到自己,心中慚愧,轉身跑回了書屋。從此,他牢記「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發奮讀書。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之五:尊老愛幼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佔第一位的。乙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象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的責任。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

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長年*吃粗糧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公尺飯,可是家裡一點公尺也沒有,怎麼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公尺,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揹回了一小袋公尺,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公尺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乙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故事

破釜沉舟 秦末時,秦軍進攻重新建立起來的趙國,趙國向楚國求救。楚將項羽率兵渡江攻打秦軍。過江之後,項羽下令士兵把戰船全部沉掉,把灶鍋統統砸爛。楚軍沒有了退路,人人奮勇,終於戰勝了秦軍。孔融分梨 在孔融小的時候,叔叔曾經給他出了乙個難題,讓他把六個梨分給六個弟弟妹妹,但是必須還有乙個梨在盤子裡。聰明的...

中華傳統美德名言警句

52 好德樂善而無求。第二章孝慈 53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54 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55 事父母,能竭其力。56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57 千經萬典,孝悌為先。第三章勤儉 58 克勤於邦,克儉於家。59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60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

中華傳統美德讀後感

近日,我讀了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 這部好書,它向我們講述了許多歷史人物的美德故事,非常引人入勝,它既增長了我的歷史知識,又使我深深地受到了啟發。我們中國是乙個文明古國,在浩翰的歷史長河中,出現了許許多多可圈可點的歷史人物。這部書通過乙個個歷史人物故事,向我們展示了勤奮好學 熱愛祖國 自強不息 誠信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