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書有感教學設1xu

2021-03-03 23:24:46 字數 4800 閱讀 1386

一、 設計理念: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教代替了學,學生是被教會,而不是自己學會,更不用說會學了。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應互互動學,彼此形成乙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觀書有感》這首詩說理性極強,而所說道理又引含在譬喻之中,這對於孩子們來說,不是一眼能夠看出來的,他們肯定會產生許多疑問。有疑問才有**的動力,才有合作的愉悅,這種愉悅體現在師生、生生的互動之中,學習就真正成了學生自己的事,教師只是引路人。課堂教學過程也就成了全方位互動的課程,自主合作**的過程,是學生與文字交流對話的過程,自然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過程與方法目標:能借助注釋或通過合作**理解《觀書有感》的內涵,能借助圖畫、想象古詩所描繪的景象。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古詩文本的精練和意境美,懂得不斷讀書,不斷汲取新知識的重要性。

三、教學重點:

1、能借助圖畫、想象古詩所描繪的景象。

2、領悟不斷讀書,不斷汲取新知識的重要性。

3.激發學生讀書、學習的興趣。

四、教學難點:

理解古詩內容與題目的關係。

五、教學準備:課文相關知識***(朱熹讀書的名言、朱熹的簡介),《懸梁刺股》課件,清澈的水塘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匯入新課。

出示課件:清澈的池塘

過渡:同學們,喜歡水嗎?(學生:喜歡。)師:為什麼喜歡?(生:略。)老師給大家帶來了有趣的水,請大家看看這段影片,想想看,這個池塘裡水怎麼樣?

1、 看後交流。

2、 預設:學生----清。

3、 師:你能用哪些詞語或句子來形容它呢?古詩也行呀。

4、 (預設)學生:清澈見底、水如明鏡等。

5、 有位大詩人看到了如此清澈明淨的水,不禁詩意大發,即興寫了一首詩,詩的前兩句是這樣的,想讀讀嗎?

(生:想。)

***映示: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6、 讀讀看,喜歡嗎?(生:喜歡。)

7、 誰來讀讀這句話?指名讓學生讀一讀。

8、你能讀懂這句話?(學生:不懂。)什麼地方不懂?能和老師與同學們交流交流嗎?

9、生質疑問難,由會的學生幫助解答,不會的則由教師隨機及時地將相關詞語的解釋用***投影出來。

如:「鑑」是個生字,遇到生字,不理解,我們要查查字典。

10、出示字典中的字條:鏡子(古代用銅製成)。照。仔細看。你認為應該選哪條意思?為什麼?(讓學生聯絡上下文選擇合適的字解)

師:怎麼寫?(板書,學生跟著書空)古代鏡子是用銅製成的 ,所以底下是「金」。銅鏡不用時常常用布蓋著,用時開啟。這裡的「開」理解為開啟。

11、你能把這句話的意思說好嗎?(理解詩句,說詩句意思時,可以用上這些方法:連詞成句,調整詞序,新增詞語。)誰來試試看?請人試說。

教師用***將這句詩意投影:把半畝方塘比喻成一面剛開啟的鏡子,可見池塘裡的水怎樣?(用比喻突出水的清澈透明。)

12、水的清澈透明,還表現在**?

「徘徊」是什麼意思?(天光和雲影一齊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動。寫清澈方塘中倒映的美好景致。)

借助課文插圖,說說這句詩的意思。

13、喜歡這樣的水嗎?喜歡這樣的美景嗎?請大家帶著喜歡的心情一起來讀一讀這句詩。生齊讀。

14、師:老師這兒有乙個疑問,不知道有誰願意幫助我?

15、(預設)生:什麼疑問?願意。

16、師:這個池塘的水為什麼這麼清呢?誰來告訴我?

17、(預設)學生肯定會說:沒有汙染等

18、大家說得非常好,請聽聽詩人的解釋吧?

映示: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19、讀一讀,想一想,這句話裡的哪乙個詞也告訴我們詩人也有這樣的疑問呢?(預設)生:問。

20、他問的是什麼?生:渠那得清如許?

21、「渠」是什麼意思?(池塘)「那得」是什麼意思呢?(怎麼會)哪乙個詞是他問的核心?

(清)(板書:清)「清」就是------清澈。「如許」就是-----(這樣)「清如許」這是----這樣的清澈。

22、用上面學習的連詞成句的意思,把這些詞語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你就知道了「問渠那得清如許」的意思了。誰來試試看?

(預設)生:池塘裡的水怎麼會這樣清澈呢?

23、師:是呀,為什麼?

生:為有源頭活水來。

24、你從哪個詞語知道下面那句話是回答上面問題的?生:為。

25、「為」就是-----因為。「源頭」這個詞陌生嗎?你知道長江的源頭在哪兒?

(預設)生:長江源頭位於青藏高原腹部,源流主要有沱沱河、當曲河和楚瑪爾河三支,其中沱沱河為長江正源。

26、師:長江之所以浩浩蕩蕩、氣勢磅礴、永葆青春,主要的原因是什麼?(預設)生:就是因為有上游源頭的水不斷地注入進來。

27、師:對,你很聰明。那這個池塘裡的水怎麼會這樣清澈呢?

生:噢,老師我懂了,也是因為有源頭的水不斷地流進來。

28、誰能連起來把這兩句詩的意思說一遍?指名說。

(預設)池塘裡的水怎麼會這樣清澈呢?因為有源源不斷的活水從源頭流進來。

29、這種自問自答的句子叫什麼句子呢?學生:設問句。

30、師:對,

三、四句詩人在寫法上採取了自問自答的方式,給我們揭示水如此清澈的原因:這水為什麼如此清澈呢?因為源頭有活水一直不停地流下來。

31、師:請大家把這四句詩連起來讀一讀,以3-4人一小組討論:這首詩寫的是什麼內容?你能給這首詩加個題目嗎?

二、練習給古詩加個題目

1、生自由讀。

2、按小組匯報交流。

(預設)學生可能會說這首詩寫的是乙個池塘的美景或可能會說,這首詩告訴我們池塘水清楚的原因。題目一般不離「池塘」二字。

3、過渡:同學們的分析有一定道理,說明大家很會思考問題。想知道作者給這篇文章起的什麼題目嗎?生:想。

幻燈片映示:觀書有感。

4、師:讀一讀這個題目,讀一讀這首詩,你能讀明白什麼嗎?有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以提呀?

預設主要問題:

a、題目是觀書有感,詩的內容卻是寫的池塘,這是否跑題了?內容與題目有什麼關係?

b、作者想通過寫景告訴我們什麼?

將這兩個預設問題用***投影出來,讓學生討論。

5、教師引言:同學們說得很好,這首詩看上去有點文不對題,詩中寫的明明是池塘的水,可是詩的題目是「觀書有感」。池塘的水和讀書有著怎樣的聯絡呢?請大家看看投影:

a、源源不斷的活水流進池塘,能夠使池水更加清澈明淨

b、不斷地讀書,不斷汲取新的知識,能夠使人更加聰明)

6、交流,指答。請大家看看橫線上應該如何填寫?

7、把這兩句話連起來讀一讀,看看你能讀明白什麼?指名說。

出示、齊讀:

不斷讀書,不斷汲取新的知識,才能使人變得更加聰明。就像源源不斷的活水使池塘變得如此清澈。

四、引出作者,簡介作者:

1、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嗎?

2、簡介作者。

3、投影作者的關於讀書的四句名言。指句讀一讀,齊讀。

a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b讀書之樂樂陶陶,起並明月霜天高。

c讀書無疑者須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裡方是長進。

d讀書之法,在循序漸進,熟讀而精思。

五、回過頭來再讀這首詩。

1、朱熹是南宋時期理學家,教育家,這是他較為著名的一首。全詩在寫法上運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抽象的思想用具體的事物表現了出來,很有特色。

***投影:在作者的眼裡,「半畝方塘」就好像是一本(書本),池塘的「水」就好像是書中的(知識、學問、思想);「源頭活水」就是我們從書本上得來的(新知識);「天光雲影共徘徊」就是我們在讀書時生髮的(感想或感受)。

指名說說看。

師:作者的比喻真是巧妙至極呀,這就是借景喻理的寫作手法。板書:借景喻理。

2、出示:王之渙《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如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師:你覺得這兩首詩有什麼相似的地方嗎?(前兩句都是寫景,後兩句是感受)

3.同學們想想,你還能舉出一些跟這些詩相似的說理詩嗎?(學生回答)

蘇軾《題西林壁》

白居易《賦得古草原送別》

葉紹翁《遊園不值》

陸游 《遊山西村》

4.總結:

這首詩中的「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兩句詩更是膾炙人口,千年不衰,成為千古名句。(背一背這兩句)這兩句現已凝縮為常用成語源頭活水,用以比喻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六、拓展延伸,名句活學活用。

我們學習古詩不僅是為了積累語言,提高自己的語言修養,陶冶自己的情操,更重要的是在生活實踐中學會運用。下面就是運用「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兩句的例子。

例子1:請看這樣一則報道:***投影

師:在這篇文章裡「源頭活水」是什麼? 「清如許」指什麼?

(「源頭活水」指多年來格守「誠信服務、客戶至上」的企業信條,追求高質量,高品位;「清如許」指「只短短幾年,公司產品就開啟了國際市場,獲得很大成功,年產值已超過幾千萬美元,並仍不斷發展」)

例2:這是我們班的小作家,在介紹他的寫作經驗時的一段話:「問渠哪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正是因為我注意平時留心觀察自己感興趣的各種事物,把觀察所得記下來,所以我的文章內容才豐富多彩、真實具體。

在這段文章裡「源頭活水」是什麼?「清如許」指什麼?

(「源頭活水」指我注意平時留心觀察自己感興趣的各種事物,把觀察所得記下來;「清如許」指我的文章內容才豐富多彩、真實具體。)

七、作業設計:

過渡:朱熹大師這首詩也叫說理詩,我國古代還有許多這樣的詩,試一試,你能填上嗎?

***投影:

1、我們常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正像一首詩中所寫

2、從不同的角度看事情,便有會有不同的收穫,正如詩中所說

3春雨,古今中外多少人讚美你這是大詩人杜甫描述你來到人間的佳句。你來了,如煙似粉,悄無聲息,垂柳在你的撫慰下吐出新芽,竹子在你的滋潤下拔節,禾苗在您的沐浴下盈盈閃光……

觀書有感教學設計

觀書有感 三案六環節教學設計 課題 22 觀書有感 設計理念 破古詩死記硬背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全過程參與,在參與中走進作者,攀登作者的精神境界,達到自悟自得。設計特色 結合,體會古詩內容 文題勾聯,品悟詩理。教學目標 1 能正確 流利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觀書有感 2 自學生字新...

解讀《觀書有感》

觀書有感一 朱熹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觀書有感一 是南宋大學問家朱熹的一首膾炙人口的名詩,抄錄下來,與大家共同分析欣賞。希望對無心向學,不讀書看報,只知玩玩樂樂的青年朋友,有所啟迪勉勵。本文選自 朱文公文集 四部叢刊 本 朱熹 1130 1200 儒家稱朱...

觀書有感朱熹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譯文 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鏡子一樣展現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雲的影子都在鏡子中一起移動。要問為何那方塘的水會這樣清澈呢?是因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頭為它源源不斷地輸送活水.注釋其一 方塘 又稱半畝塘,在福建尤溪城南 齋館舍 後為南溪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