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職業醫學概論

2021-03-03 20:36:43 字數 5659 閱讀 8619

金泰廙(yì)

職業醫學( occupational medicine)既屬臨床醫學,也與職業衛生(occupational health)相對應,組成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occupational health and occupational medicine)為預防醫學的乙個分支學科,主要任務是識別、評價、**和控制不良勞動條件對職業人群健康的影響。從狹義說,職業醫學也可以稱為「職業病學」,為臨床醫學的乙個分支,以個體為主要物件,旨在對受到職業危害因素損害或存在潛在健康危險的個體進行早期檢測、診斷、**和**處理;而職業衛生則主要以人群和作業環境為物件,旨在創造安全、健康和高效的作業環境,提高職業生命質量(quality ofworking life),保護勞動者的健康。目前全世界正受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影響,新物質、新規則、新的參與者、新技術以及卓越的通訊工具都促進了世界積極的發展,僱傭模式和工作條件迅速變化,但是勞動者的健康和安全並沒有受到完全保護和促進。

職業醫學與職業衛生兩者具有共同的預防醫學觀念、知識和技能,僅有工作範圍區分,統一於乙個目標,以達到促進和保護職業人群在身體、精神和社會適應上的完美狀態,提高職業生命質量,保護勞動者的健康,促進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近來提出用工作生命科學(working life science)來概括這門學科的內容。職業醫學的任務有:

防止工人發生由於工作環境所引起的各種有害於健康的疾病;保護工人在就業期間免遭由不利於健康的因素所產生的各種危害;使職業人群置身於乙個能適應其生理和心理特徵的職業環境之中;即使工作能適應人,也要使每個人都能適應其工作。在國家衛生服務的物件中,兒童是未來就業人群的後備軍,所以真正的職業生命就應從生命的孕育階段開始,即生命準備階段;20~60歲是從事職業活動的最有活力的階段,佔整個生命的2/3。人類職業生命質量與國家富強和民族興旺緊密相關;60歲以上老齡階段的健康和生存質量,亦與青壯年時期的職業生命質量密切相依。

隨著醫學模式的多元化發展,人們逐步認識到,除傳統的職業性有害因素外,社會心理因素、個人生活方式等,也可影響勞動者的健康及其職業生命質量。因此,廣義的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還應考慮職業性因素與非職業性因素的聯合作用、從而採取綜合干預措施。物理及化學因素所致疾病,以毒理學為基礎。

臨床學科所設立的職業病科,目前著重於對塵肺和職業中毒的防治,而其他如工業外傷、皮炎、雜訊性耳聾以及工作有關疾病等,除職業病科關注外,亦得到內、外、**、耳鼻咽喉、眼科等關注。所以職業醫學是臨床醫學各科必須關注,所有醫師都應考慮職業性因素對健康的影響。

第一節職業性有害因素

人類的生存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其對人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影響。人的疾病多數由環境有害因素所致或受環境因素的影響。環境醫學(environmentalmedicine)是為保護人群的健康,闡明這些因素(空氣、土壤、水與食物)影響健康的方式和後果;而職業衛生和職業醫學是研究與職業生命有關的環境因素,即職業性有害因素(occupational hazard)及其對職業人群健康的影響,主要任務是**、識別、評價和控制不良勞動條件對職業人群健康的影響。

勞動條件包括:①生產工藝過程是指用特定的方法由原材料製成各種成品的全過程,包括原材料運輸和保管、生產準備工作、毛坯製造、零件加工和熱處理、產品裝配、除錯、檢驗以及油漆和包裝等。它隨生產技術、機器裝置、使用材料和工藝流程變化而改變。

②勞動過程是人類有目的使環境符合使用價值的生命活動過程,它涉及針對生產工藝流程的勞動組織、生產裝置布局、作業者操作體位和勞動方式,以及智力和體力勞動比例等。③生產環境指作業場所環境,包括按工藝過程建立的室內作業環境和周圍大氣環境,以及戶外作業的大自然環境。因此,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的任務應從「工藝」、「勞動」和「環境」人手,評價勞動條件優劣、**癥結所在、研究干預對策,從而為創造工作與健康和諧統一的勞動條件提供理論依據和具體技術措施。

(一)生產環境因素

1.物理因素是生產環境中的構成要素。不良的物理因素,如異常氣象條件(如高溫、高濕、低溫、高氣壓、低氣壓);雜訊、振動、非電離輻射(如可見光、紫外線、紅外線、射頻輻射、雷射等);電離輻射(如x射線、γ射線等)可對人體

產生危害。

2.化學因素在生產中接觸到的原料、中間產品、成品和生產過程中的廢氣、廢水、廢渣等可對健康產生危害。毒物是指在一定條件下,給予小劑量後,可與生物體相互作用,引起生物體功能性或器質性改變,導致暫時性或永續性損害,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學物。毒物以粉塵、煙塵、霧、蒸氣或氣體的形態散布於車間空氣中,主要經呼吸道和**進入體內。

其危害程度與毒物的揮發性、溶解性和固態物的顆粒大小等有關。毒物汙染**後,按其理化特性和毒性的不同,或起腐蝕或刺激作用,或產生過敏反應。有些脂溶性毒物對區域性**雖無明顯損害,但可經**吸收,引起全身中毒。

生產中毒物經消化道進入人體而引起中毒者較為少見,常由於毒物汙染食品或吸菸等所致。從車間排出的廢氣、廢水和廢渣中的毒物,雖不直接使工人患職業病,但能危及周圍居民健康,影響生態,危害也大。

3.生物因素生產原料和作業環境中存在的致病微生物或寄生蟲,如炭疽桿菌、真菌孢子(吸入霉變草粉塵所致的外源性過敏性肺泡炎)、森林腦炎病毒以及生物病原物對醫務衛生人員的職業性傳染等。

(二)社會經濟因素經濟全球化、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如國民生產總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gnp)、社會財富分配方式、文化教育水平、生態環境、勞動立法、醫療衛生制度等都可能對職業人群的健康產生影響。如生產管理水平低、廠房建築或裝置簡陋、過重體力負荷、生產布局不合理,可導致骨骼肌肉的損傷性疾病。

(三)與職業有關的生活方式包括勞動組織不完善,作業制度不合理;工作節奏的變動,輪班制工作( shiftwork);工作過度緊張,缺乏體育鍛煉;吸菸或過量飲酒;精神(心理)性職業緊張;農民工大量湧人城市務工;個人缺乏健康和預防的觀念,違反安全操作規範和忽視自我保健;勞動強度過大或生產定額不當(安排的作業與勞動者生理狀況不相適應);個別器官或系統過度緊張,如視力緊張等;長時間處於不良體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四)職業衛生服務的質量醫務人員的業務能力和醫德是職業衛生服務的重要條件。為此,國際職業衛生協會(icoh)於2023年訂立了職業醫學倫理學準則,提倡崇尚醫德。隨後經多次更新,現已有新版本《icoh,2002:

intemationalcode of ethics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professions》。

職業因素中最為重要的是生產環境因素,在實際生產場所中,多種有害因素存在聯合作用,加劇了對勞動者的健康危害程度。此外,同一種疾病也可由不同性質的有害因素引起,如稻田皮炎可由物理、化學和生物因素引起;吸菸可加劇環境因素,如粉塵、有害氣體或蒸氣對呼吸道的損害,以致增加誘發職業性肺癌的風險。

第二節職業與健康

接觸職業性有害因素開始到引起疾病的發生的過程中,勞動者並非被動地接受職業性有害因素的侵襲而致病,而是職業性有害因素與機體互動作用的過程。勞動者接觸職業性有害因素後,會啟動一些複雜的高階生物學通路,以試圖縮小和減輕有害因素的生物學後果。環境反應基因(environmental response gene)將起重要作用,它們的遺傳變異可直接影響這些複雜生物學通路的效率。

個體或人群間有著不同遺傳學差異,易感性基因(susceptibility gene)本身雖可改變少許危險度,但尚不足以引起疾病,只有與其他基因聯合或接觸特殊的職業性有害因素後,才會改變疾病發生的危險度。因此,勞動者在接觸職業性有害因素後發展成疾病,決定於自身的環境反應基因。疾病的發生不外乎由於環境和遺傳兩方面因素,後者包括衰老所致的自然退化。

遺傳因素對職業人群影響,必須通過優生學予以防止,難以在後天阻斷。環境危害因素對人的危害程度,還受個體的特性決定。因此在同一職業環境中,各人所受的影響有不同,這些個體特性有性別、年齡、個性、健康狀況、營養等。

但職業人群多為青年和中年人,且比較健康,至少他們剛開始工作時是健康的,即在工作人群中的總發病率與死亡率將會低於總體人群,這種現象稱為健康工人效應,在職業醫學中不應予以忽視。此外,同一種疾病也可由不同性質的有害因素引起,如稻田皮炎可能由於物理、化學和機械刺激而引起。接觸有損於呼吸道健康的環境因素,如粉塵、有害氣體或蒸氣,加上吸菸,可加劇呼吸道的病損。

預防工作中的失誤,使健康受到損害而引起職業性病損,包括工傷、職業病和工作有關疾病。

(一)工傷屬於工作中的意外事故,常在急診範圍內,較難**。但其預防應是職業衛生勞動保護部門的共同任務,因其發生常與勞動組織、機器構造和防護是否完善有關,還與個人心理狀態、生活方式等因素有關,須明察秋毫,消除潛在危險因素,加以積極預防。

(二)職業病人體直接或間接接觸環境中有害因素時,不一定都發生職業病。職業病的發病過程,還取決於下列三個主要條件:

1.有害因素的性質有害因素的理化性質和作用部位與發生職業病密切相關。如電磁輻射透入組織的深度和危害性,主要決定於其波長。毒物的理化性質及其對組織的親和性與毒性作用有直接關係,例如汽油和二硫化碳具有明顯的脂溶性,對神經組織就有密切親和作用,因此首先損害神經系統。

一般物理因素常在接觸時有作用,脫離接觸後體內不存在殘留;而化學因素在脫離接觸後,作用還會持續一段時間或繼續存在。有時心理因素亦可成為**,在職業醫學中不應忽視。

2.作用於人體的量除了生物因素進入人體的量還無法估計外,物理和化學因素對人的危害,都與量有關,故在確診大多數職業病時,必須要有量(作用濃度或強度)的估計。一般作用劑量(dose,d)是接觸濃度/強度(concentration,c)與接觸時間(time,t)的乘積,可表達為d=ct。所以要了解每個接觸者的接觸濃度、並詢問其接觸時間,首先要知道乙個有害因素對人體的有害量與無害量的分界。

我國公布的「工作場所有害因素接觸限值( gbz2)」,就是指這些化學物質在空氣中一般不致引起健康損害的限量。有些有害物質能在體內蓄積,故少量、長期接觸,最終也可能引起職業性損害以致發生職業病。有的物質雖然本身不能在體內蓄積,但其所引起的功能性改變是可以累積的,例如大多數物理有害因素日久接觸都能產生不良影響。

在無法估計接觸量時,可用接觸時間粗略估計受到作用的強度。,因環境中存在的量相同,長時間的與短時間的接觸後果不同。認真查詢與某種因素的接觸工齡及接觸方式,對職業病診斷具有重要價值。

3.人體的健康狀況人體對有害因素的防禦能力是多方面的。某些物理因素停止接觸後,被擾亂的生理功能可以逐步恢復。但對進入人體內的毒物,則需通過解毒和排毒過程,以消除其毒作用。

有機毒物可被體內的酶轉化,經過水解、氧化、還原和結合等方式,大多成為低毒或無毒物而排洩。也有些先經過轉化使其毒性增加,然後再繼續解毒而排出,主要在肝臟內進行。如果接觸工人先天性缺乏某些代謝酶或者由於代謝酶的多型性變異,就會形成對某些毒物的高易感性。

如果肝臟功能受損害,這種解毒過程就要受到阻礙;腎功能不全者,影響毒物排洩,不但使原有疾病加劇,還可能發生職業病。對工人進行就業前和定期的體格檢查,其目的之一在於發現對生產中有害因素的就業禁忌證,以便更合適地安置工種,保護健康。

從誘發職業病的三個主要條件來看,職業病具有下列五個特點:

(1)**有特異性,在控制接觸後可以控制或消除發病;

(2)**大多可以檢測,一般有劑量(接觸水平)-反應關係;

(3)在不同的接觸人群中,常有不同的發病集叢(cluster);

(4)如能早期診斷,合理處理,預後較好。但僅只**患者,無助於保護仍在接觸人群的健康;

(5)大多數職業病,目前尚缺乏特效**,應著點於保護人群健康的預防措施。職業病的三個發病條件和五個特點,進一步說明**預防的重要性,保障工人健康是職業病防治和促進生產力的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從職業病的特點看,可以說職業病是一種人為的疾病,它的發生率與患病率的高低,反映著國家生產工藝與技術和醫療預防工作的水平。所以世界各國對職業病,除醫學的含義外,還賦予立法意義,即由國家所規定的「法定職業病」。

我國衛生部、勞動保障部於2023年4月18日(02衛法監發108號頒發了《職業病名單》),新頒布的職業病名單分10類共115種,包括:①塵肺13種;②職業性放射性疾病11種;③職業中毒56種;④物理因素職業病5種;⑤職業性傳染病3種;⑥職業性**病8種;⑦職業性眼病3種;⑧職業性耳鼻喉疾病3種;⑨職業性腫瘤8種;⑩其他職業病5種。為正確診斷,已對部分職業病制訂了國家《職業病診斷標準》並公布實施。

醫學科研方法概論

1 科研 由哪些主要部分組成?2 醫學科學研究根據研究目的分哪幾類?1 實驗性研究 experimental research 以實驗為基本研究手段,可分為動物實驗和臨床研究二大類。2 調查性研究 investigative research 以人群為物件進行調查,通過對大量調查資料的統計 分析得出...

醫學職業規劃

大學生職業生涯與規劃書 姓名 孫濤 性別 男 所在學院 基礎醫學院 班級 2011級臨床四大班 專業 臨床醫學 學號 201101161 聯絡位址 昆明醫學院呈貢校區博知園1217 聯絡 187 247305248 陽光總在風雨後,含淚播種的人一定能含笑收穫。目錄一 自我認知6 一 自我特徵6 二 ...

Vvwhwc現代醫學概論學習心得

生命中,不斷地有人離開或進入。於是,看見的,看不見的 記住的,遺忘了。生命中,不斷地有得到和失落。於是,看不見的,看見了 遺忘的,記住了。然而,看不見的,是不是就等於不存在?記住的,是不是永遠不會消失?現代醫學概論學習心得 本來我就對醫學這方面很感興趣,現在又經過半個學期的學習,我對醫學的認識有了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