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原理》第一階段導學重點

2021-03-03 22:55:01 字數 5112 閱讀 1351

《管理學原理》第一階段學習包括九章:

第一章:管理概述

第二章:管理理論的產生與發展

第三章:企業的社會責任與管理道德建設

第四章:計畫概述

第五章:計畫技術與計畫的組織實施

第六章:決策

第七章:組織概述

第八章:人力資源管理

第九章:組織文化與組織變革

第一章管理概述

本章學習目的:

通過本章的學習,理解管理的內涵,熟悉管理的性質,掌握管理的職能,了解管理者的角色及其技能。

本章主要內容:

第一節管理的概念、性質和作用

一、 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環境下,管理者通過執行計畫、組織、領導、控制等職能,整合組織中的各種資源,實現組織雞丁目標的活動過程。

二、 管理的性質

1、 管理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

管理具有雙重屬性,即同社會化大生產相聯絡的自然屬性、同社會制度相聯絡的社會屬性。

2、 管理的科學性和藝術性

從理論上講,管理的科學性與管理的藝術性是統一的,互補的,在管理實踐中,這兩者之間也不是相互對立和相互排斥的,片面強調哪一方面都可能導致管理的失敗。

三、 管理的作用

管理的實質在於協調。只有進行有效的管理,使各種生產要素的潛力得到充分挖掘;只有進行有效的管理,才有可能通過科學的決策,更好地適應並利用有利的內外環境,不斷增強組織的競爭力,不斷拓展組織生存與發展的空間。

第二節管理的職能

一、管理職能的基本內涵

1、計畫職能——**未來並制定行動計領導職能——管理者為了實現組織目標計畫

2、組織職能——建立組織的物質結構和社會結構

3、領導職能——管理者為了實現組織目標而對被管理者施加影響的過程。

4、控制職能——保證組織中進行的一切活動符合預先制定的計畫。

二、管理職能之間的關係

管理的四項基本職能即計畫、組織、領導、控制之間處於相互聯絡、相互制約的關係狀態,它們共同構成乙個有機的整體。

第三節管理者

一、管理者的概念

管理者是在組織中通過執行計畫、組織、領導、控制等職能,帶領其他人為實現組織目標而共同努力的人。

二、管理者的角色

20世紀60年代末期,管理學家亨利.明茲伯格提出管理者扮演的10個角色,並將其歸納為三種型別,即人際角色、資訊角色和決策角色。

1、人際角色——代表人角色、聯絡者角色和領導者角色

2、資訊角色——監聽者角色、發言人角色和傳播者角色

3、決策角色——企業家角色、處理混亂的角色、談判者角色和資源分配角色

三、管理者的技能

1、概念技能——指管理者對事物的洞察、分析、判斷、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2、人際技能——指的是與人共事、與人打交道的能力

3、技術技能——指管理者從事自己管理範圍內的工作時所需運用的技術、方法和程式的知識及其熟練程度。

不同層次的管理者對三種不同技能的要求各不相同。管理者的層次越高,對概念技能的要求也越高;越是基層管理者,越需要掌握與業務有關的技術技能,對概念技能的要求也越少。

第二章管理理論的產生與發展

本章學習目的:

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中國和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熟悉西方古典管理理論,理解現代管理理論,解釋「管理叢林」現象。

本章主要內容:

第一節中國早期的管理思想

一、中國早期的管理思想

1、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

中國古代管理思想家就已經意識到管理的核心在於調節人際關係,管理人的行為,引導人的心理反應,掌握人的本職,於是就產生了荀子的「性惡論」,孟子的「性善論」。荀子特別強調「天下之所謂善者,正理平治也,所謂惡者,偏險悖亂也沒事善惡之分也已」,為如何管理人提供了指導。

2、協調人際關係的思想

中國古代管理思想家提出,要有效地協調人際關係,應以「禮」的秩序來規範人的行為,人與人之間應「仁」,即相互之間的交往要「以德待人」、「謙虛禮讓」,獲得群體內的「和為貴」、「交相愛」,而乙個領導者對於群體內人際關係的協調應「不偏不倚」,做到「中庸平和」。

3、「利」、「義」觀

中國古代管理思想家認為,人固然出於生物屬性的本能要謀「利」,但是也有社會屬性的本性,即優勢也會產生「捨生取義」、「君子不言利」的行為;人改造自然的創造性行為能力,只有在社會群體的協作中才能全面發揮出來,從而實現其追求「利」的目的。

4、人力資源管理思想

中國古代管理思想家關於人力資源管理中的人才選拔機制和用人機制都有過豐富的闡述,提出對人才的選拔要注重仁義道德文章為選拔標準,同時考察其能力。

5、提高管理者素質的思想

中國古代管理思想家認為,管理的本質在於「修己」,即管理者自己要重視自身修養,重視自己的行為規範,在下屬面前以身作則,然後才能去管理他人,即「安人」,「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倡導「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二、中國早期管理思想的影響

中國早期管理思想的形成在相當程度上是以中國的傳統文化為基礎的。這些思想不但影響著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及企業管理模式的演進,而且對其他國家也產生了廣泛影響。

第二節西方早期管理思想

一、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產生

系統的管理理論最先產生於西方國家,這些管理理論的產生經歷了乙個由萌芽到觀念再到思想以及形成理論的漫長的發展過程。

二、西方早期典型的管理思想

1、亞當.斯密的管理思想

1)勞動分工的觀點——斯密認為,勞動分工導致勞動生產率提高

2)經濟人觀點——斯密認為,所有的經濟現象都是具有利己主義的「經濟人」的活動所產生的。

2、巴貝奇的管理思想

1)對分工的作用作出更全面的解釋

2)設計了一種工資加利潤分享的制度

3、歐文的管理思想

歐文最早注意到企業內部人力資源的重要性,提出在工廠管理中要重視人的因素,開闢了人際關係和行為管理理論的先河,因此被稱為「現代人事管理之父」。

第三節西方古典管理理論

一、科學管理理論

1、科學管理理論的產生

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企業發展面臨著如何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管理水平以促進生產的實際問題,迫切需要用「科學管理」取代「傳統的經驗管理」。

2、科學管理理論

科學管理理論著重於研究如何提高單個工人的勞動生產率的問題,其代表人物是泰羅。他建立了科學管理理論體系,其主要內容包括:a工作定額;b標準化c能力與工作相匹配d差別計件工資制e計畫職能與執行職能相分離。

二、組織管理理論

組織管理理論著重研究管理職能和整個組織結構,其代表人物是法國的法約爾。他提出了適用於各類組織的管理五大職能和有效管理的十四條原則。

管理五大職能——計畫、組織、指揮、協調、控制

管理十四條原則——勞動分工、權利與責任對等、紀律嚴明、統一指揮、統一領導、個人利益服從整體利益、報酬合理、集權與分權、等級鏈與跳板、秩序、公平、人員穩定、首創精神和集體精神。

三、「理想的行政組織」理論

「理想的行政組織」理論是由德國著名的社會學家、柏林大學教授韋伯提出的。

1、權威的基礎

權威有三種型別:****式權威、傳統式權威和理性——合法的權威。但韋伯認為只有理性——合法的權威才是理想的組織形式的基礎。

2、「理想的行政組織」的特徵

1)有明確的勞動分工

2)建立等級體系

3)對員工的嚴格選拔和任用

4)對管理人員管理的明確規定

第四節西方現代管理理論

一、行為科學理論

行為科學理論始於20世紀20年代,早期被稱為人際關係學說,後來發展成為行為科學,即組織行為理論。

1、 霍桑實驗與人際關係學說

人際關係學說的主要內容包括:

1) 工人是「社會人」,而不是「經濟人」;

2) 企業中除了「正式組織」以外,還存在「非正式組織」;

3) 新型有效的領導應通過提高員工的「滿足度」來激勵「士氣」,最終提高勞動生產率。

2、 行為科學理論

行為科學的發展主要集中在兩個領域:

一是關於人的需要、動機、行為等方面的研究,產生的理論包括: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赫茲伯格的「雙因素理論」,弗魯姆的「期望理論」,亞當斯的「公平理論」等等。

二是關於領導行為方面的研究,產生了麥格雷戈的「x理論——y理論」、阿吉里斯的「不成熟——成熟理論」、布萊克和默頓的「管理方格理論」等等。

二、管理科學理論

管理科學理論的主要特點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研究取向不同於行為科學

行為科學理論側重於人的心理、動機、行為的研究,管理科學理論更注重於經濟技術研究,而不重視社會心理方面的研究。

2、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不同於科學管理

1)管理科學理論的研究範圍已經遠遠超出泰羅時代的操作方法和作業研究,涵蓋了整個組織的所有活動。

2)管理科學在研究中大量採用了泰羅時代所無法比擬的現代技術和方法。

三、「熱帶叢林」現象

1、社會系統學派

社會系統學派的創始人是巴納德。社會系統學派強調協作系統的三個基本條件和經理人員五項職能。

三個基本條件:一是協作意願,而是共同目標,三是溝通。

五項職能:一是建立和維持乙個資訊聯絡的網路,而是招募和選拔人員,並使之協調地、有效率地進行工作,三是規定組織的目標,四是授權的職能,五是決策的職能。

2、權變管理學派

權變管理理論的核心是揭示組織的各子系統內部和子系統之間的相互關係,以及組織和它所處的環境之間的聯絡,並確定各種變數的關係型別和結構型別,其代表人物有費德勒和伍德沃德。

3、決策理論學派

決策理論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國管理學家和心理學家西蒙。西蒙認為,管理的關鍵在於決策,決策貫穿於管理的全過程,決策程式就是全部的管理過程。

4、經驗主義學派

經驗主義學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國管理學家戴爾和德魯克。該學派認為,有關企業管理的科學應該從企業管理的實際出發,以大企業的成功的組織管理者的經驗為主要研究物件,加以概括,找出共性的東西,並以此為依據,向企業管理人員提供實際的建議。

第三章企業的社會責任與道德建設

本章學習目的:

通過本章的學習,明確社會責任的基本內容,熟悉企業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掌握管理道德對於企業的重要性,了解企業加強管理道德建設的主要途徑。

本章主要內容:

第一節對社會責任的基本認識

一、社會責任的概念

1、社會責任的概念

羅蘋斯認為,社會責任是工商企業追求有利於社會的長遠目標的義務,而不是法律和經濟所要求的義務。

2、與社會責任相關的三個概念

1)企業的社會契約——分為:經濟層面的社會契約與社會倫理層面的社會契約。

2019《財務管理學》第一階段作業

一 名詞解釋 1 財務管理 企業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基於企業再生產過程中客觀存在的財務活動和財務關係而產生,對企業的資金運動過程及結果進行規劃與控制 對企業的財務關係進行溝通和協調的一項綜合性管理活動。2 財務管理目標 是企業在特定的理財環境中,通過組織財務活動,處理財務關係所要...

《基礎會計學》第一階段導學材料

基礎會計學 第一階段導學材料 第1章 3章 第一章總論 第一節會計的基本概念 一 會計的產生和發展 會計是適應生產發展和加強經濟管理 提高經濟效益的要求而產生的。一般認為從單式記賬法過度到複式記賬法是近代會計形成的標誌。二 會計的職能 會計的職能就是指會計在經濟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一 會計的反映職能...

《管理學原理》第二階段導學重點

管理學原理 第二階段學習包括七章 第七章 組織概述 第八章 人力資源管理 第九章 組織文化與組織變革 第十章 領導概述 第十一章 管理理論的產生與發展 第十二章 激勵理論與方法 第十三章 管理理論的產生與發展 第七章組織概述 本章學習目的 通過本章的學習,明確組織的相關概念,熟悉組織結構的各種形式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