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分析教師的職業性質

2021-03-03 22:31:23 字數 4848 閱讀 3519

試分析教師的職業性質?教師是專業人員,教師職業具有專業性。這是教師職業的基本性質。

首先,教師職業是以培養人、服務於社會為宗旨的。其次,教師的形成要通過比較長時間的專業訓練,專業訓練是他的乙個基本內容。再次,教師在自己的專業範圍內有一定的自主權力。

最後,教師有自己的專業團體。獲得教師的職業一般要取得資格證書,國家對這個職業有一系列的要求,包括職業道德、專業知識、基本能力等等。我國《教師法》對教師的權利有這樣一些規定,例如教師有教育教學權、評定權、參與管理權等。

在2023年世界教學專業組織集會上就強調建立完善的教師專業組織。現在許多國家都有教師專業組織。在美國,有全美教育協會、全美教師聯盟等,英國有全國教師聯盟,我國有中國教育學會、全國教師工會等組織。

教師職業能力有何特徵?實踐性、穩定性、發展性、差異性。

教師職業能力功能如何?完善個人修養、提高職業威望、增強職業信心、提高工作效率、保證工作質量。

如何理解教師職業能力形成與發展的環節?教師職業能力的形成與發展。關於教師職業能力形成與發展的研究國內外都有一些代表性的觀點,我們從一般性的理解上給教師職業能力形成與發展以概括,即「學習—觀察—模仿—實踐—反思—革新—再實踐」幾個環節。

教師職業能力形成與發展會受到哪些因素影響呢?(試分析影響教師職業能力形成與發展的因素.)兩方面:

一方面受個體因素中的問題意識、知識修養、實踐經驗、反思習慣的影響;另一方面受外部條件中的評價機制、學校管理制度、教師培訓、交流合作與專家支援等因素的影響。

小學教師應具備哪些方面的職業能力?1)教師完成教育工作任務的能力:①教學能力;②德育能力;③管理能力;④教育科學研究能力。

2)教師一般性職業能力:①資訊能力;②語言能力;③交往能力;④教育機智;⑤角色認知能力;⑥自我提高能力。

幼兒園教師應具備哪些方面的職業能力?1)教師完成教育工作任務的能力:①教育能力;②教育科學研究能力。

2)教師一般性職業能力:①資訊能力;②教育機智;③角色認知能力;④心理調適能力。

教師職業能力考核的目的何在?是為了選拔能夠勝任教育教學工作的優秀人才。考核分為普通面試、筆試和情境測試三部分,分別從不同角度考察教師的素質,不同的部分有不同的功能。

教師職業能力考核有何作用?首先,通過教師職業能力考核來說明應考人員具備了做教師工作的必要條件,但並非充分條件,教師職業能力考核通常要配合其他考試和測評手段一起使用,相互補充。其次,對用人單位來說,教師職業能力考核宜作為早期篩選測驗來使用。

再次,由於此種考核具有較強的客觀性,在我國錄用考核發展的現階段,它有利於打破選人用人中的人情阻力,抵制不正之風。最後,教師職業能力考核是在國家教育部有關檔案精神指導下,由省教育廳有關部門組織教育專家精心研製的,原理科學,結是客觀,因而有利於提高錄用考核的科學性、嚴肅性和權威性。

中\外對教師職業能力的形式與發展的研究有哪些有代表性的觀點?從國內研究來看,一種觀點認為,教師在職業能力形成與發展過程中要經歷:1)角色適應階段;2)主要發展階段;3)最佳創造階段;即剛剛從師範畢業或上任的新手,對自己的職業尚無多少體會時,更多的是通過觀察另人的情況來獲得對教師職業的直觀經驗。

即工作了一段時間之後,不但能夠關注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而且也能關注同事所獲得的評價,並能夠把自己與他人作比較,更客觀地認識自己,教師職業能力處在理性的發展階段。即已經擺脫了以自我為中心的狀態,對教師職業有了理性化和理論化的認識,並有了創造性的發展,逐步形成了個人的風格,此時的職業能力具有了個性化的特點。另一種觀點則認為,教師職業能力形成與發展過程大體分為在三個階段:

1)形成期;2)發展期;3)成熟期;是教師參加工作最初出1-5年,最形成正確的教育思想、良好的心理素質的關鍵期;是教師參加工作後5-10年,是其基本適應教育、教學工作的時期;是教師參加工作後10-15年間,這是掌握教育主動權,成為學校教學骨幹的時期。

設計教學目標應從哪些方面著手?1、鑽研教學大綱,分析教材內容。2、確定學生已有的學習狀態和發展水平。

3、確定目標分類。4、準確表述教學目標。在課程改革中,我們國家追求課程的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2)過程與方法;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如何理解課程的概念?課程過去常常被認為是一系列教學科目的集合,為學生提供系統的、完整的學科知識則成為對課程的狹義理解。隨著人們對課程認識的不斷豐富,學科知識不再是課程內容的全部,課程被擴大為學生在學校獲得的所有經驗,更強調課程的動態性與過程性。

教師理解課程的能力就是教師在以課程作為中介與學生進行教學互動的過程中,表現在對課堂教學、課外學習以及自學活動的內容和目標體系的掌握程度,對課程方案、課程標準和教材的理解,以及對教學活動的總體規劃及其過程的認識等方面的能力。

如何才能具備了解教育物件的能力?了解教學物件的能力是在教與學的共同活動中體現出來並服務於統一的教學目的。如果教師沒有或不善於對自己所教物件進行全面深入的了解,教學藝術就無從體現。

備課過程,教師必須充分考慮自己的教學物件,了解他們的特點和接受能力,研究如何創造條件,使一些不易接受的難點、重點內容變得容易接受。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全面了解學生原有的學習基礎。在此基礎上,還應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加以分類,選擇好各類學生中的代表,著重對待他們在學習上的優缺點進行細緻的分析和研究,以便在課堂上加以指導,並通過提高他們的學習質量來帶動同類的其他學生,最後達到全班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得到提高和發展的目的。

每個教師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之上,提高自己了解、分析和教育學生的能力,實現教與學的有機統一,真正在提高教學科學性的基礎上,有效的促進教師的教學能力。

如何分析和處理教材?教師分析和處理教材,不是為了自己個人增長知識,而是為了將學生培養成全面發展的人才,這就需要通過鑽研教材,掌握教材所要求的教學目的和要求。明確在教學中使學生學習什麼和解決什麼。

如果教師不能做到這一點,教學就是盲目的活動,教學目的就無法實現。這裡包括:弄懂什麼—理論、原理、定理、法則、公式、規律等;學會什麼—技能、技巧;發展什麼—智力、能力;培養什麼—道德品質、習慣;形成什麼—思想觀點和世界觀。

分析和處理教材,這意味著對教材要從具體到抽象、從抽象再到具體,多次的通過比較、分析、綜合、概括,前後聯絡起來思考研究,對教材中的一些基本概念要弄清是如何論證或推導出來的,以及其運用的範圍等。熟悉教材的過程是乙個反覆研究、逐步深入地掌握教材內容的過程,所以,教師必須熟悉教材,把教材中的知識轉化為個人的知識。

設計教學方案的能力包括哪幾個方面?5個方面:1 確定教學目標、2設計教學活動、3**學生行為、4準備教學**、5分配教學時間。

常見的教學模式有哪些?3種類:1、講解接受模式、2、「**—發現」模式、3、介於講解接受模式與「**—發現」模式之間的教學模式。

突出教學重點的方法有哪些?教師在教學中能抓住重點並突出地解決好重點,這是教好課的基本條件。其方法有:

指出重點問題的重要意義,引起學生重視;對重點問題的講解,要做好充分準備;設計好板書、提問和作業,做必要的鞏固和練習;處理好重點問題和非重點問題的關係。

突破教材難點的方法有哪些?教材的難點是指學生學習困難所在,也就是說,學生不易理解的知識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難點的分類有:

①由於知識抽象造成的難點;②缺乏基礎知識造成的難點;③學生對新知識過於生疏造成的難點;④其他情況造成的難點;每一類難點具有相應的解決辦法。

要想更好地匯入新課,必須具備哪些方面的能力?教師的匯入新課是教學全過程的開端,它維繫著整個課堂教學的命運,為整個課堂教學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開端。典型的匯入由於以下五方面構成:

集中學生注意、引起學生興趣、激發學生思維、明確教學目的、自然進入新課。

講解的結構有哪些?講解能力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描述情境、闡說道理、推理論證、傳遞教學資訊的課堂教學行為方式。我們通過分析講解技能的結構不難發現,講解一般都由引入、展開、結束三個部分組成。

提問有哪幾個階段?在各種教學能力中,提問能力是比較複雜的教學能力。教師在提問過程中的一系列行為方式,形成了提問能力的結構。

提問技能的結構寓於過程之中。提問過程一般分為四個階段:引入問題、陳述問題、教師啟發、教師評價。

創設良好的情景要求教師有多方面的能力。創設情景,讓環境變得會說話。教師的奉獻精神和能力同課程內容一樣,決定著教育的質量和針對性。

環境創設釋放出了教師的全部能量,折射出了教師的全部作用。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啟發引導學生時,應注意哪幾個方面?啟發引導能力是教師在教學中所運用的一系列促進與增強學生反應和保持學習力量的教學行為方式。應注意5個方面:

①啟發引導的多樣性;②啟發引導的時效性;③根據學生的個性進行啟發引導;④啟發引導要恰如其分;⑤啟發引導要信任學生。

乙個好的板書的基本要求有哪些?板書是指教師為輔助課堂口語的表達而寫在黑板上的文字或符號,是教師教學的輔助手段,在備課過程中教師要認真思考、精心設計,板書設計得好壞,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效果。板書設計的基本要求是:

①板書設計要有計畫性;②板書設計要精煉、完整;③板書設計要直觀、具有啟發性;④板書設計要巧妙、美觀。

課堂小結的要求有哪些?

小結能力是教師在乙個教學內容結束或課堂教學任務終了階段,通過重複強調、歸納總結實踐活動等方式回顧與概括所講主要內容,強化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形成完善的認知結構的教學行為。搞好課堂教學的結束工作,必須遵循4個基本要求:①小結要自然妥貼;②小結要首尾照應③小結要緊扣中心;④小結要內外溝通。

教師布置作業的具體要求有哪些?作業的布置與批改是教學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是上課的延續。學生作業的直接目的在於鞏固所學內容。

教師布置作業的具體要求如下:①布置作業要目的明確;②布置作業要分量適當;③布置作業要有明確要求。

指導聯絡的能力是教師指導學生鞏固和運用知識,培養技能、技巧的方法。及時恰當地練習,可使學生發展記憶、思維和想象能力,培養他們克服困難的意志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指導練習應具備如下能力:

①明確練習的目的要求;②掌握練習所必需的基本知識和練習方法適當;③分配練習的次數和時間;④及時提供練習反饋資訊。

在教學評價中,日常考察的形式主要有哪些?教學評價是一種在收集必要資訊的基礎上依據一定標準對教學系統(整體或區域性)進行價值判斷的活動,是教學工作的重要環節。對教師來講,評價更體現為乙個過程,是教師在不斷地判斷、反躬自省中尋求進步的過程,只要有教學質量的思索就有對教學的評價。

學生學業成績評價能力包括:學科成就測驗、日常考查和專門調查與心理測試。

職業性腫瘤的特點

職業性腫瘤指從事某種工作的職業人群,因工作需要而較長期接觸某些致癌物所引起該職業人群中某種腫瘤的發病率或死亡率顯著增高的腫瘤疾病。職業性致癌因素包括化學的 物理的和生物的,化學物質因素最為常見。一 容易引發職業腫瘤的作業 接觸角閃石石棉的作業 酸性染料 硫化染料的合成及胺類中間體合成等可能接觸聯苯胺...

中學教師個人知識管理策略的職業效能

調查內容包括 一般社會學指標,包括調查物件的性別 年齡 教齡 學歷 任教年級及所教學科 學校性質及類別等 知識管理調查問卷 教師職業倦怠問卷 教師自我效能和教學效能感量表。發放問卷853份,有效試卷716份,有效率84 年齡指標在知識管理上差異顯著 p 0.05 教齡指標在知識管理上差異顯著 p 0...

分析職業教育本質 教育性還是職業性

摘要 應用分析哲學研究的方法,從詞源 邏輯學和歷史沿革的角度來分析職業教育名稱及其隱藏在名稱之下的本質,揭示出職業教育中自為的教育本質 主要是體現在學校教育中的教育性職業能力發展,而不是體現在培訓中的職業性技術技能提公升。職業教育本質中的教育性和職業性都是必須的,職業教育更需要的是其教育性本質的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