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電大《社會學概論》形成性考核冊清晰版

2021-03-03 22:26:45 字數 5407 閱讀 2262

答:人的個性是個人社會化的產物,是隨著個人社會化的程序而逐步發展和形成的。人的個性,從幼兒期就已經開始形成,它最初不僅受外部事物的制約,而且要受個體生理需要的制約。

每個人的個性是不同的,是有差異的。人的個性的差異,其表現也是多種多樣的,這說明人的個性的豐富性和複雜性。

人的個性的形成和發展,從出生到青年期的二十年間,先後經過社會化的三種不同場所,這就是家庭、學校和鄰里社會。這三個場所有先後,也有區別,但互相配合,互相重合,牽連一起,人們的個性主要就是在這樣的場所中,逐步形成的。

作業二:

一、名詞解釋

1、初級社會群體:是指由面對面的交往形成的,具有親密的成員關係的社會群體。

2、科層制:是德國學家馬克斯韋伯根據純粹理想型觀點提出的社會組織內部職位分層、權利分等、分科設層、各司其職的組織結構形式及管理方式。

3、社群:是聚居在一定的抵禦內的相互關聯的人群形式的生活共同體,即抵禦性社會生活共同體。;

4、社會分層:是在社會分化過程中,由於社會是乙個組織系統,因之在系統的結構上就形成上下不同,而有一定聯結和關係的若干層次。

二、填空題

1、初級社會群體2、血緣家庭普那路亞家庭對偶家庭一夫一妻制家庭

3、泰羅4、社會人體5、人性的角度6、騰尼斯7、吳文藻8、社群分析

9、等級論10、剝削。

三、選擇題

1、b、人際關係密切

2、a、核心家庭

3、a、交換關係

4、b、古典管理理論

5、d、城鄉協調發展

6、a、帕森斯

7、b、逆城市化

8、c、韋伯

9、d、對不同情況、採取不同政策

10、c、各部分協調成為乙個整體

四、簡答題

1、 簡述初級社會群體形成的條件及功能。

答:初級社會群體形成的條件:

第一,保持較小的的規模。

第二,進行直接地面對面地互動。

第三,保持相對持久的互動關係。

初級社會群體形成的功能::

第一,初級社會群體是人的社會化的基本場所。

第二,初級社會群體能夠滿足人們多方面的需要。

第三,初級社會群體是人走向社會的橋梁。

第四,初級社會群體有助於實現社會控制。

2、簡述社會組織的基本特徵。

答:社會組織的基本特徵是:

第一,社會組織是有目的的組織起來的群體。

第二,社會組織的目標簡單、明確。

第三,社會組織成員間的關係不那麼親密。

第四,社會組織中成員的關係、行為常由事本主義的,對事不對人的規則指導和調節。

第五,社會組織成員的可代替性強。

3、社群的構成要素有哪些?

答:社群的要素:

第一,以一定的社會關係為基礎組織起來的,進行共同的社會生活的人群。

第二,一定的有界限的地域。

第三,共同的社會生活。

第四,有自己的社群文化。

第五,社群居民在情感及心理上對自己所屬的社群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4 簡述社會分化與社會分工的關係。導學p27-28

五、論述題

試述馬克思主義的階級理論。

答: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中,關於階級的最權威的定義是列寧給予的:

所謂階級,就是這樣一些大的集團,這些集團在歷史上一定社會生產體系中所處的地位不同,對生產資料的關係不同,在社會勞動組織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取得自己所支配的那份社會財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

上述列寧關於階級的定義,告訴我們,階級首先是乙個經濟範疇,階級是指在一定的生產關係中處於不同地位的社會集團,也即上面所說的,階級劃分根源於社會的經濟結構,根源與遠古社會人類生產中剩餘產品的出現和生產資料私有制的建立。

其次,列寧告訴我們,由於社會集團在歷史上一定社會生產體系中所處的地位不同,就產生了對於生產資料關係的不同,在勞動組織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得到的勞動報酬不同,由於這三個方面的差別,就產生了階級。

最後,列寧還再一次地明確告訴我們,所謂階級,就是在一定社會經濟結構中所處的地位不同的集團,「其中乙個集團能夠占有另乙個集團的勞動」。占有別人的勞動成果,就是剝削。列寧強調的階級的本質就是剝削,就是乙個集團剝削另乙個集團。

作業三:

一、名詞解釋、

1、制度化優先:當社會中某種制度得到公眾認可,順利推行時,這就表示某種社會規範、某種價值觀得到公眾認可,在社會中就無往而不利,這叫做制度優先化。

2、社會控制:是針對人的天性餓衰敗而言的,是用人性之外的社會的力量而約束人們的行為。

3、社會問題:指人文環境失調,影響了廣大社會成員的正常生活和社會進步需要運用社會力量加以解決的問題

4、貧窮文化論:有人認為,窮人之所以長期和世代陷於貧窮,是因為他們擁有特有的文化,即貧窮文化論。

二、填空題

1、家庭制度2、象徵性裝置。3、制度改革4、羅斯5、社會行為規範6、環境壓力7、社會結構8、人文環境失調9、物質資料在生產10、勞動力資源

三、選擇題

1、c、制度化逃避

2、c、迪爾凱姆

3、c、創新

4、a、社會失範論

5、c、積極的控制

6、c、環境問題

7、d、不充分就業

8、b、隱性失業

9、b、相對貧窮說

10、a、經濟學的定義

四、簡答題:

1、簡述社會制度的構成要素。

答:社會制度構成的要素有:

a、概念系統

b、規則系統

c、組織系統

d、裝置系統

2、簡述社會控制的功能。

答:社會控制的功能有:

a、維持社會秩序

b、維持正常生活

c、促進社會發展:

d、社會控制的反功能

3、簡述道德與法律的關係。導學p354

4、簡述社會問題的成因。

答:社會問題的成因是:

a、人與環境關係的失調

b、社會關係的失調

五、論述題

試述勞動就業問題的實質及我國解決勞動就業的措施。

答:勞動就業問題的實質:

勞動就業問題簡稱就業問題,是指在勞動年齡有勞動能力的人未能從事勞動或有效勞動,而產生的不利於個人生存和社會發展的狀況。就業指在勞動年齡內有勞動能力的人從事某種勞動或工作,取得勞動報酬或經營收入,以維持生活的活動,這樣,就業包括了以下內容:第一,它是指勞動年齡內有勞動能力者的活動,未進入勞動年齡的兒童,喪失勞動能力的老人、殘疾人不在討論之列。

第二,他們從事一定職業,從事勞動或工作取得相應報酬。第三,就業是通過勞動取得收入維持勞動者本人及其家庭成員生活的活動。

我國解決勞動就業的措施:

1、發展生產,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

2、廣開就業渠道;

3、繼續控制人口增長;

4、建立待業、失業保險制度。

作業四一、名詞解釋

1、社會保障:也叫社會安全,是國家和社會依照法律對社會成員的基本生活予以保障的制度。

2、社會變遷:是指乙個社會中,社會結構方面發生的社會制度和人們的生活方式、社會角色模式變動的過程

3、生活方式:指在一定的社會群體中,人們生活表現的型別化了的活動形式和特徵。

4、全球發展理論:全球發展理論是把全球看成乙個整體,提出了各種全球性問題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全球系統觀點。

二、填空題

1、國民收入2、社群工作3、農村社會保障。4、五行相勝。5、索羅金。6、柏雷托7、家庭流動8、第三次浪潮9、羅馬俱樂部學派10、人民的物質和文化

三、選擇題

1、b、社會保障的一項內容

2、a、推行和實現社會保障制度的工作

3、a、慈善事業

4、c、社會均衡論

5、a、社會演化論

6、a、「文化型別」說

7、c、依附理論

8、b、丁伯根

9、a、貝爾

10、d、微電腦

四、簡答題

1、簡述社會工作的功能

答:一是解決實際困難,保障個人生活。社會工作是針對遇有特殊困難的個人或群體的。

通過向受助者提供物質的、精神的、社會的幫助,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保障他們的生活。二是挖掘潛能,促進其發展。注重調動受助者的潛能,促進其發展。

三是發揚互助精神,促進社會整合。四是化解社會問題,維持社會穩定。

2、社會保障與社會工作有哪些異同?

答:社會保障是國家和社會依照法律對社會成員的基本生活區予以保障的制度。社會保障的特點:

一是經濟保障。社會保障主要是經濟上的保障。二是社會性。

在現代社會裡,社會保障是一種全民性保障,國家對其所有公民都負有進行基本生活保障的義務。三是合法性。近現代的社會保障都是依法進行的。

四人道主義。人道主義是人們對其同類所抱有的同情、愛護的感情與理性,是社會保障的哲學、倫理學基礎。

社會工作是指幫助社會生活上處於不利地位的個人、群體和社群,解決困難、預防問題的發生、恢復、改善和發展自己的功能,以適應和進行正常的社會生活的服務活動。社會工作的助人性質及其涉及領域的廣泛,決定了社會工作型別的多樣化。

3、簡述社會流動型別及劃分的意義

答:社會流動的型別分為一是按照流動的主體劃分,有個**動、家庭流動、群體流動;二是按流動方向劃分,有水平流動和垂直流動;三按流動參照物來劃分,有代際流動和代內流動。意義:

社會流動可以有廣義、狹義兩方面的涵義。從廣義上講是個人、家庭以及其他社會群體在不同的社會部門間的運動。狹義的社會流動一般是指個人社會地位的變化。

社會流動是普遍存在的一種社會現象。

4、簡述依附理論。

答:依附理論是發展中國家的學者是用來解釋不發達國家發展不起來之原因理論。理論的思想基礎是阿根廷經濟學家、社會學家普雷畢什提出的核心與邊陲國家不平等理論。

這種上理論認為,世界經濟是乙個體系,這個體系由核心和邊陲構成(即由西方發達國家和非西方不發達國家構成)。核心和邊陲之間的經濟關係是不平等關係,西方發達國家通過不平等**剝削不發達國家,從而導致後者不發達。本理論基礎的另一代表人物弗蘭克引申了「核心——邊陲」的概念認為「核心」也可稱為「宗主」。

「邊陲」也可稱為「衛星」,宗主與衛星的關係,不僅存在於發達國家與不發達國家,而且還存在於衛星國之內的不同地域,後者是前者的翻版。結論是不發達國家必須割斷同發達國家的聯絡,自力更生,才能擺脫不發達的境地。這一理論看到了不發達國家落後的重要原因,對要擺脫傳統社會到達現代社會只有走西方現代化模式的理論給予了嚴厲的批評,對不發達國家如何走正確的發展道路,顯然是乙個拳的分析觀點。

另外其割斷同發達國家的聯絡的設想很難做到。

五、論述題

試述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社會變遷理論。

答:馬克思主義的社會變遷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中主要論題之一。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變遷的經典理論主要有如下幾點:

一是社會的變遷,歸根到底是由社會的經濟基礎發生變動而引起的。二是隨著經濟基礎的變更,全部龐大的上層建築或快或慢地要發生變革。三是隨著生產力的獲得,人們改變自己的生產方式:

隨著生產方式的改變,也改變著生活方式,也就改變自己的一切社會關係。四是當社會的上層建築所維護的是先進的經濟基礎或所瓦解的是腐朽的經濟基礎時,它對社會起推動作用;相反,當它所維護的是腐朽的經濟基礎或破壞的是先進的經濟基礎時,它對社會發展就起著阻滯的作用。這就是社會的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的作用概括的結論。

電大《社會學概論》形成性考核作業

2 語言是主要的符號系統,人們的交往主要借助語言進行。3 社會學家盧默總結了符號相互作用論的基本觀點 第一,人們是根據他們賦予客觀事物的意義來決定其所採取的行動的。第二,人們所賦予事物的意義是社會相互作用的結果。第三,人們在交往時對所處的環境總是不斷地進行一種內部的解釋,以便決定下一步的行動。4 簡...

社會學概論形成性考核作業一

c 實踐哲學教程 d 社會學方法的規則 3 中國社會學的起始人是 b a 嚴復 b 康有為 c 梁啟操 d 陳千秋 4 需要層次論是誰初次提出的。d a 弗洛伊德 b 萊格 c 公尺德 d 馬斯洛 5 工作安定 屬於哪種需要 b a 生理的 b 安全的 c 歸屬和愛的 d 自尊的 6 以下哪種活動屬...

社會學概論形成性考核作業四

a 社會救助 b 社會保障的一項內容 c福利 d人身 人壽保險 4 社會工作是指 a推行和實現社會保障制度的工作 b本職工作之外為群眾服務 c沒有報酬的為群眾服務的工作 d國家組織的社會服務工作 5 20世紀40 50年代,西方社會學界盛行的社會變遷理論是 a 生物有機體 說 b社會演化論 c社會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