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管理學三大定律

2021-03-03 22:12:08 字數 4805 閱讀 5185

如何理解彼得原理

彼得原理(the peter principle)由美國管理學家勞倫斯·彼得(laurence.j.peter)根據千百個有關組織中不能勝任的失敗例項的分析而歸納出來,於2023年的一次研習會上提出。其具體內容是:「在乙個等級制度中,每個員工趨向於上公升到他所不能勝任的地位」。

彼得指出,每乙個員工由於在原有職位上工作成績表現好(勝任),就將被提公升到更高一級職位;其後,如果繼續勝任則將進一步被提公升,直至到達他所不能勝任的職位。由此彼得推論出,「每乙個職位最終都將被乙個不能勝任其工作的職工所佔據。層級組織的工作任務多半是由尚未達到不勝任階層的員工完成的。

」每乙個員工最終都將達到彼得高地,在該處他的提公升商數(pq)為零。至於如何加速提公升到這個高地,有兩種方法。其一,是上面的「拉動」,即依靠裙帶關係和熟人等從上面拉;其二,是自我的「推動」,即自我訓練和進步等,而前者是被普遍採用的。

凡是置身於商業、工業、政治、行政、軍事、宗教、教育各界的每個人都和層級組織息息相關,亦都受彼得原理的控制。當然,原理的假設條件是:時間足夠長,五層級組織裡有足夠的階層。

每乙個組織在剛開始的時候總是充滿了活力,可是當體系趨漸成熟時,彼得原理提到的症狀便陸續出現。官僚汙染限制了優秀員工的表現,卻保證了無能員工登上更高一級的職位。每一名無能員工都會對工作帶來壞影響,一群無能員工便會使工作呈率亂狀態。

過不了多久,整個體系會步入蕭條期,我們稱這種現象為「體系蕭條」。人類行為深受所屬層級體系的限制與操縱,難以發揮自身的個性和創新,人們在公司所做的一起似乎都只是為了向上爬,而更高的職位是否能夠適應自己、是否是自己所喜歡的、是否能夠發揮出自己的優勢和興趣點則根本無人考慮。在這種「體系蕭條」下的可憐人類,可以用「排隊木偶」一詞來形容,他們會經過生存、打卡、填表、執行無意義的儀式等階段。

今天,「排隊木偶」已經形成一股龐大的社會勢力,他們包括普通人、沉默的大眾、管理者、工人或是消費者,當然也可能包括你和我。

彼得原理讓我們每個人都對自己和周圍其他人的工作、生活現狀進行深深的反思。那就是在乙個人的工作和生活中的終極目標究竟是實現自我價值還是收穫職位金錢?可悲的是,現在大多數人都以後者為自己的終極目標,但是他們往往沒有發現,其實真正成功的人總是以前者為自己的終極目標,用通俗的話來說,那就是他們是把工作和興趣緊密結合在一起的。

現實中我們總能發現這樣的情況:乙個不善言談、喜好技術的工程師迫於家庭、社會的世俗壓力而努力地向上爬,最終爬到了管理領導崗位,卻由於自己的性格和愛好根本不匹配,從而導致壓力劇增,長期處於心理和生理的亞健康狀態。類似這樣的錯位現象比比皆是,可怕的是不僅向上爬的員工是這樣的心理,連已經身居高位的領導者也是這樣的思路,他們認為對下屬最大的獎勵就是提拔和晉公升,而無視每個人不同的個性、興趣和特質。

所以通過彼得原理,我想我們至少可以得到這樣的一些啟示:

第一,要深入了解自我,理解乙個人工作和生活的終極目的。究竟是實現自我價值還是僅僅為了毫無意義的公升值和晉公升。

第二,找準自己的合理定位,不要為了不適合自己的目標而努力。

第三,建立科學的用人觀,要人盡其用,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不同的職位。

第四,要有平等的職位觀,職位並無高下之分,只有每個人創造的價值不能簡單的用直接可視的效益來衡量,而應該用間接潛在的效益來衡量。

第五,不但要建立扁平化的組織,更要建立扁平化的薪酬體系,那就是所謂的上下層的薪酬不能差距太大。不能讓乙個從事戰略管理的高層的收入遠遠的高於乙個技術精湛、善於解決問題的工程師。因為不能簡單的評判兩者創造的價值的大小。

彼得原理和帕金森原理有些密切的關聯,兩者要表達的都是組織和企業隨著發展總會不斷的臃腫膨脹,每個崗位最後總是由不能勝任的員工所擔任。而且著這兩個定律的提出時間也非常相近,帕金森定律於2023年提出,而彼得原理則於2023年提出,其實定律的提出有著深遠的時代背景。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是美國經濟空前發展的階段,尤其是壟斷資本利潤急劇增加,大型公司紛紛成長,因此也就引發了人們對大公司效率降低現象的深入研究。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可以認為彼得原理和帕金森原理從互為因果的兩個面分別闡述了大公司產生的病症,彼得原理主要提出的是由於員工處於不斷向上爬的慾望,從而導致最終每乙個職位都是有不能夠勝任的員工所擔任。而帕金森原理則順著此步繼續拓展,那就是當某個管理者覺得不勝任自己的職位之時,是會傾向於招聘幾位能力低於自己的人作為助手,長此以往,組織和機構會越來越膨脹,效率越來越低下。

深刻的理解這兩個原理有助於我們對自我發展和組織結構產生正確而全面的觀念。

如何理解帕金森定律

帕金森定律也可稱之為「官場病」、「組織麻痺病」或者「大企業病」。它是由英國歷史學家、政治學家西里爾·諾斯古德·帕金森(cyril northcote parkinson)於2023年出版的《帕金森定律》一書中提出的。帕金森得出結論:

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機構會像金字塔一樣不斷增多,行政人員會不斷膨脹,每個人都很忙,但組織效率越來越低下。這條定律又被稱為「金字塔上公升」現象。

帕金森闡述了機構人員膨脹的原因及後果:乙個不稱職的**,可能有三條出路。第一是申請退職,把位子讓給能幹的人;第二是讓一位能幹的人來協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兩個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當助手。

這第一條路是萬萬走不得的,那等於是自殺;第二條路也不能走,因為那個能幹的人會成為自己的對手;看來只有第三條路最適宜。於是,兩個平庸的助手分擔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則高高在上發號施令。兩個助手既無能,也就上行下效,再為自己找兩個無能的助手。

如此類推,就形成了乙個機構臃腫、人浮於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領導體系。而且這個定律不僅在官場中出現,在很多組織中都能看到這樣的帕金森現象。

帕金森定律要發生作用,必須同時滿足下面四個缺一不可條件:

第一,必須要有乙個組織,其中管理要在這個組織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第二,尋找助手以達到自己目的的不稱職的管理者本身不具有對權力的壟斷性。

第三,這個管理者能力極其平庸,他在組織中的角色扮演不稱職。

第四,這個組織一定是乙個不斷自我要求完善的組織。

可見帕金森定律,必須在乙個擁有管理職能,不斷追求完善的組織中,擔負著和自身能力不相匹配的平庸的管理角色,且不具備權力壟斷的人群中才起作用。相反的,乙個沒有管理職能的組織,比如網路虛擬學術組織,興趣小組之類,不存在帕金森定律闡釋的可怕頑症。乙個擁有絕對權力的人,他不害怕別人攫取權力,也不必去找比他平庸的人做助手。

乙個能夠承擔他的管理角色的人,沒有必要找乙個助手,也不存在帕金森定律的情況。乙個不思進取,抱守陳規的組織,不必要引進新人來補充組織,自然也沒有帕金森定律的困擾。

那麼乙個企業或部門都會經過從小到大的發展歷程,如何才能避免帕金森定律的困擾呢?那當然還要回到前面那四個條件,只要將這四方面的因素消滅掉,那帕金森定律也就失去了存活的土壤。也許下面的辦法有助於企業效率的不斷降低:

第一,建立學習型的組織。當乙個組織內的成員都善於學習、不斷進取的時候,才能保證管理者能夠持續的滿足管理崗位的需求。社會經濟發展日新月異、新情況、新技術、新知識、新問題層出不窮,只有管理者不斷學習、不斷進步才能夠滿足管理的需要。

第二,招聘員工要公平公開和透明。建立全方位的招聘機制,不能夠讓被招聘員工的直接上級來全權招聘,而應該讓更高階別的管理者參與進來,這樣就避免了用人者出於私人目的而任用比自己能力低下的員工。

第三,建立人才培養機制。組織內部要建立積極的人才培養或儲備制度。對於一定級別的管理者,再其績效考核中要加入下屬員工的培養指標。

管理者必須每年要有向上層輸送管理人才的指標,要有發現人才、培養人才的任務。這樣,則可以防止管理者只任用能力比自己低的人。

第四,定量對勞動分配率和人事費用率進行考核。勞動分配率=人工成本/產出增加值,反映的是企業新創造價值對員工分配的份額。人事費用率=人工成本/銷售收入,反映勞動投入佔實現價值的總產出的比例。

定期對部門或組織進行這兩個重要指標的考核,使其維持在合理的範圍之內。這兩個指標在一段時期內持續的增長,那就意味著帕金森定律產生了作用。

上面四條僅僅是拋磚引玉,我相信,在實踐中一定有著更多更好的辦法來克服「大企業病」,這些方法一定都掌握在你們手裡。

如何理解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murphy's law)是西方世界常用的俚語。它的定義是這樣描述的:事情如果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

比如你衣袋裡有兩把鑰匙,一把是你房間的,一把是汽車的;如果你現在想拿出車鑰匙,會發生什麼?是的,你往往是拿出了房間鑰匙。

墨菲是美國愛德華茲空軍基地的上尉工程師。2023年,他和他的上司斯塔普少校,在一次火箭減速超重試驗中,因儀器失靈發生了事故。墨菲發現,測量儀表被乙個技術人員裝反了。

由此,他得出的教訓是:如果做某項工作有多種方法,而其中有一種方法將導致事故,那麼一定有人會按這種方法去做。該定律的原話是這樣說的:

if there are two or more ways to do something, and one of those ways can result in a catastrophe, then someone will do it.(如果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選擇,而其中一種將導致災難,則必定有人會作出這種選擇。)在事後的一次記者招待會上,斯塔普將其稱為「墨菲法則」,並以極為簡潔的方式作了重新表述:

凡事可能出岔子,就一定會出岔子。墨菲法則在技術界不脛而走,因為它道出了乙個鐵的事實:技術風險能夠由可能性變為突發性的事實。

墨菲定律、帕金森定律和彼德原理並稱為二十世紀西方文化三大發現。可是墨菲定律咋一看上去,似乎有種宿命論和悲觀主義的色彩,任何事情都有變壞的可能性,既然它一定會變壞,似乎我們只能坐等悲劇的發生了。但是我們一定要從積極的方面來理解和運用墨菲定律,這樣的話,我們可以得到這樣一些啟示。

一.重視小概率事件

墨菲定律的提出正是基於小概率事件的突然發生。平時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工作中,總是會有一些小概率事件,而通常人們認為概率既然這麼小,那就基本上不會發生,從而泰然若之。可是恰恰是這種小概率事件,一但發生了,就會造成無可挽回的重大損失。

現在越來越多的礦難、事故、大橋崩塌,甚至前段時間上海所發生的「樓脆脆」事件,其實都是小概率事件的發生,在安全生產方面的細微之處沒有做到盡善盡美,最終是要吃苦頭的。你帶著情人在咖啡廳吃西餐,可恰恰碰到了老婆的閨蜜,這也是一種典型的小概率事件的發生。所以請記住,小概率的概率畢竟大於0,而不是等於0!

管理學八大定理之

管理學八大定理之 成事定理 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做好工作,這也就是把事做成。把工作做到了位,也就是把事做成了。被管理者在什麼情況下才能把要他做到位 做好的工作做到位 做好,這就是管理學第三定理 管理成事定理必須解答的問題。要通過他人做好工作,不為他全面創造出能力素質 意志意願 熱情耐心 資源支援 評價標...

關於機械人三大定律的設想

著名的科幻 大師阿西莫夫曾制定出著名的機械人三大定律,即 一.機械人不得傷害人,也不得見人受到傷害而袖手旁觀 二.機械人應服從人的一切命令,但不得違反第一定律 三.機械人應保護自身的安全,但不得違反第 一 第二定律 這三條規定由於嚴密的邏輯保證和充乎人性的關懷而得到廣泛認同,時至今日已成為一切討論機...

廣告平面設計三大定律 經典創想

廣告平面設計中的三大定律 一 色彩 二 版式 三 明確表達主題 今天隨手寫寫關於平面設計的幾個定律,我自己的定律,不知對不對。一 注意字型。無論是標誌還是排版。作為標誌,有時圖形是次要的,字型可以幫你解決很多問題,努力學習,掌握字型的設計。二 還是字型。一切都離不開版式,一切版式都離不開字型。作為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