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遊基礎知識》課程標準

2021-03-03 22:10:40 字數 3748 閱讀 3144

一、課程性質

《導遊基礎知識》課程是旅遊管理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同時也是主幹課程和核心課程,在旅遊管理專業教學體系中起基礎作用。該課程主要講授導遊人員在服務過程中必須具備的的歷史、地理、建築、園林、宗教、民俗、風物特產等基礎知識,導遊員只有具備了紮實的文化基礎知識,才能增加講解的內涵與品味,才能弘揚祖國五千年的文明與文化,才能滿足遊客的文化知識追求,擔任文化的傳播者。豐富的旅遊文化知識是導遊員成為「文化大使」的前提和基礎。

本課程與前接課程《中國旅遊地理》、平行課程《旅遊法規》和後續課程《導遊業務》有機地銜接,是提高學生職業能力、參加導遊證考試和就業的支撐性課程。開好這門課程,不僅是學生做導遊的需要,同時,對學生樹立牢固的專業思想有積極的意義,對訓練學生的學習方法也有重要的作用。

二、課程設計

2、1 課程基本理念

旨在幫助學生為以後從事導遊工作儲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基礎知識,提公升專業素質和綜合素質,要求學生掌握並能夠把這些知識靈活應用到導遊講解的實踐之中,為今後從事導遊服務和旅遊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2、2課程設計思路

根據旅遊企業崗位工作調查,以導遊工作任務和工作過程為依據,來設計學習性工作任務;根據導遊員所應掌握的相關的知識要素、能力要素和素質要求,以職業能力為核心,設計與工作內容相一致的課程專案。

課程專案選取依據:一是以就業為導向,瞄準旅遊人才市場需求,使課程內容與導遊職業資格要求零差異;二是為「導遊文化」等後續職業能力課奠定理論與實踐基礎,使「導遊基礎」能夠充分為專業課程服務,實現畢業就業零距離;三是按照專案選取課程內容和組織教學,不求學科體系的完整,強調課程內容的應用性和需求性。既體現了階段性能力訓練,又實現了綜合能力的訓練。

2、3 課程目標

a、能力目標:

(1)能夠運用中國歷史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知識,分析、講解旅遊景點的文化特點。

(2)能夠運用宗教文化知識,在宗教旅遊場所有針對性地講解四大宗教的起源、發展簡況、基本教義,尊奉的主要物件、宗教經典、特殊稱謂、宗教建築布局、宗教著名景觀,能夠辨別佛像所在的位置、名稱。

(3)能夠運用古代建築知識分析古代建築的基本情況、辨別古建築的等級、建築物的種類、主要部分的構成、特點。

(4)能夠運用中國古代園林知識分析旅遊園林景點的構景要素與構景手段。

b、知識目標

(1)熟悉中國歷史文化小常識;了解中國各民族的組成分布、漢族的傳統節日等基本情況;掌握主要少數民族的民居、服飾、飲食、節慶、禁忌等民風民俗。

(2)了解中國四大宗教的起源、發展簡況、基本教義;掌握尊奉的主要物件、宗教經典、特殊稱謂、宗教建築、宗教著名景觀等知識。

(3)熟悉中國主要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構成、分布及其特點。熟悉中國風景名勝區地理分布,掌握我國世界遺產及主要景區景點。

(4)了解中國古代建築的發展歷程。掌握古建築的主要構成部分、等級、分類、主要特點、著名古建築代表。

(5)了解中國古典園林的發展歷史,掌握中國古典園林的分類、構景要素與常見的構景手段、著名園林代表;理解天人合一,人與自然融合的造園觀念。

(6)了解中國烹飪的發展簡況,熟悉中國烹飪的主要流派以及各主要風味流派的特點、代表作品;掌握中國最具特色的名茶、名酒、名貴中藥、絲織刺繡品、陶瓷製品、文房四寶以及各類著名的工藝品的基本常識。

(7)了解河南的地理及歷史文化概況,掌握河南的重點旅遊資源及風景名勝,熟悉河南的古今名人、重點文物和歷史文化名城。

c、情感目標

(1)激發學生對旅遊事業的熱愛和愛國熱情。

(2)培養學生良好的旅遊意識和服務意識。

(3)具有高尚的審美情趣。

(4)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三、課程總標準

3、1 課程標識

計畫學時:周課時4學時,共計76學時

適用物件:旅遊管理專業學生

開設學期:第二學年第一學期

3、2課程內容

此課程是根據導遊人員資****和旅遊行業對導遊人員的要求,確定的教學內容,按照職業崗位和職業能力培養的要求,整合教學內容,構建了職業崗位作業流程為導向的教學模組。主要包括八大模組。首先,這些專案模組基本涵蓋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國歷史地理所包含的主要內容,對乙個旅遊從業人員特別是導遊從業人員來說,是必備的,也是充分的。

其次,這些內容模組也是我們河南省導遊資格證書考試考核的主要內容。它既能滿足對旅遊從業人員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的基本要求,也能和導遊資格證書考試相結合。另外,在實際導遊工作中,不論是導遊詞的撰寫,還是實際的對客導遊講解服務,這些歷史文化知識及其應用訓練,都是必要而充分的。

四、實施建議

4、1教材選用

《導遊基礎知識》陳珠芳主編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本教材對導遊涉及的各方面的基礎知識進行了全面詳細的介紹和講解,知識面廣泛,內容豐富實用,**並茂。設計的互動欄目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4、2課程特點

(1)內容繁多,知識面廣,涉及的領域十分豐富,包括歷史、地理、民族、宗教、建築、園林、飲食、風物等;

(2)屬於導遊人員資格考試的必考科目,考點多,記憶難度大;

(3)知識的單調性、瑣碎性與學生求新求異的心理需求相違背;

(4)學生具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對如歷史、地理知識的重新學習興趣不大;

(5)涉及宗教、建築等方面的內容比較抽象晦澀,學生不易消化。

4、3教學方法

傳統的「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堵塞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相互溝通的渠道,忽視了學生主動參與的必要性,同時還導致了教師很難從學生需求的角度來調整教學計畫。這就要求實施開放型教學,逐步地把學生從課堂引向社會,從書本知識引向社會實踐,豐富他們的知識,擴充套件他們的視野和技能,發展他們的能力。

本課程採用以「快樂體驗」為中心的綜合教學法:

①教學方法以課堂講授為主,啟發式教學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使學生能理論聯絡實際,掌握並能夠靈活運用導遊基礎知識。

②應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採用教學幻燈片、光碟、實物**投影等教學手段輔助教學。如:在「中國的民族民俗」一章中,可以利用多**課件進行教學,在課件中將各少數民族的傳統服飾、居住形式、飲食產品、生產生活等內容展現出來並配以解說,使學生更直觀地了解並記住各少數民族的民俗,進一步開闊視野。

③課堂教學注意聯絡生活實際,從學生熟悉的現象入手引出講授知識,可採用猜謎語、講故事、做遊戲等方法調動課堂氛圍,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

④為便於學生對部分知識的理解,安排學生到實踐教學基地和旅遊景點參觀。

4、4考核評價要求

每學期至少要進行一次期中和期末考試,考試要嚴格要求,考試方式為:閉卷,記分方法為:平時成績佔40%(10%的作業,10%的課堂表現,20%的課堂測驗),期末考試佔60%,其中10%的課堂表現分數由老師評價、學生自評、互評三項各佔1/3產生,加重平時學習權重,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檢查和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的考核;第一課堂考核成績佔70%,第二課堂考核成績佔30%;同時期末考試除理論考試外還有實踐操作考試,根據導遊人員資****的要求,理論和實踐考試都必須達到60分才認定及格。

內容模組順序及對應的學時

考核方式與標準

五、學習情境標準

學習情境1 設計

學習情境2 設計

六、教學資源

包括各類教師教學資源、學生學習資源、考試資源、網路資源,等等。具體措施是由課程責任教師負責,整合所有任課教師教學資料,形成教師教學資源庫;整合所有學生學習資源,使之系統化、科學化;考試方法多樣化,考核評價多樣化,形成豐富的考試資源;充分利用各類網路資源,開闢拓展性學習網路。

1、課程教材與指導書

①除此資源外,課程組還備有相關書籍、光碟、課件等。

②堅持使用本省考證教材,這些教材符合大綱要求,實用性強,知識面廣,能反映與該課程有關的考證內容,符合學生實際情況,與考證同步,適宜於教學使用,教學效果良好。

2、課程教學資源庫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還借用了多**、網路等教學手段,為同學們提供資訊、光碟等,同學們的興趣高漲。

廣告基礎知識課程標準

一 基本資訊 二 課程教學目標 本課程的教學目標是 使學生不僅能夠了解廣告的基礎知識,對廣告有全面的認識。還能結合本專業的特點把廣告知識運用到汽車產品的推廣和營銷中去。能夠用所學的廣告策劃 創意技巧 文案製作等知識作基本的汽車平面廣告。做到理論聯絡實際,真正的學以致用。本課程是一門專業性 應用性強的...

酒店基礎知識課程標準

課程名稱 酒店基礎知識 適用專業 酒店管理 一 課程定位和設計思路 一 課程定位 酒店基礎知識 學習領域課程是酒店管管理專業的專業必修課之一,本課程的授課物件是酒店管理專業大一新生。該課程由有著豐富行業經驗及酒店一線掛職經驗的專兼職教師團隊合力開發,通過本學習領域課程的學習,培養學生酒店職業習慣,酒...

《酒店管理基礎知識》課程標準

課程名稱 酒店管理基礎知識 課程 3202 總學時 45 學分 3 適用專業 酒店管理 第一部分課程描述 一 課程概述 1 課程定位 本課程是依據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相關職業崗位 群 的能力要求而設定的,是高等院校旅遊及飯店管理專業一門基礎必修課。2 課程作用 本課程以酒店經營活動的運作流程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