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實踐活動評價方案

2021-03-03 21:58:58 字數 4942 閱讀 999

綜合實踐活動是本次課改新增設的必修課程,既是全新內容,又是課改的亮點,由於它的目標、內容、活動方式均不同於學科課程,因而,它的評價也有其特殊性。

一、綜合實踐活動評價的理念

(1)評價的整體觀

要求在評價中把課程教學和評價統一整合,使它們融合為乙個有機整體,貫徹到活動中去進行。一方面將學生在活動中的各種表現和活動產品作為評價他們學習情況的依據,另一方面,注重把評價作為師生共同學習的機會。

(2)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即教師、學生、校外指導教師,家長都可以作為評價者,並且注重學生的自我反思性評價,以提高他們辨別是非、自我教育的能力。

(3)評價內容的過程性

即評價要重視學生活動過程的評價。評價內容應揭示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表現以及他們是如何解決問題的,重視學生在過程中獲得的寶貴經驗的發展價值,通過肯其活動價值,營造體驗成功的情景。

二、評價方式

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方式多種多樣,但無論何種方式,都要通過觀察,記錄和描述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表現,作為評價的基礎。在具體操作中,可以採用「檔案袋評定」與「協商研討式評定」等方法。

(一 )「成長記錄評定」。內容主要包括:

1.活動記錄:包括學生記錄下自己的行動、發現和想法等,還可以說明為什麼選擇這項活動,是如何進行的,如何完成的等,這樣可以使學生對好的方法進行反思和交流。

2.評價資料:活動檔案還包括教師或家長對學生活動的評語及學生積累的資料和相關的研究成果等。

3.問卷調查表:在某一活動進行完後,老師提供調查表,學生通過填寫問卷的形式對自己在活動中的所感、所做進行反思。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反思調整活動策略,激發並維持學生對活動的興趣。

進行檔案袋評定應注重以下一些問題:

1.教師要鼓勵每個學生建立自己的綜合實踐活動檔案,以使學生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並能與其它人分享自我探索的體會及進步的喜悅。

2.教師應指導或要求學生及時儲存活動過程的經歷,及時總結活動過程的實際體會。

3.具體的評價方式有匯報、成果(作品)展示、活動(或研究)報告答辯、演示、表演、競賽、評比等。

(二)協商研究式評定

此評定法通常採用師生間討論和同學間討論兩種形式。通過協商討論,可以使學生通過與他人的對話,加深對自己的認識。

在一項活動結束後,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可以進行討論,在討論中對學生的活動作出相應的評價,並積極地引導學生對自己的活動作出正確的評價。要對活動情況以及活動成果進行交流,促使學生積極地學習好的方法和反思自己所採用的方式,共同分享自我探索的體會以及進步的喜悅。

三、評價的基本的內容

(一)評價內容主要包括資訊科技、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勞動及技術教育四個板塊,評價時要綜合考慮以上四個方面的內容。

(二)學生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態度。如是否認真參加每一次活動,是否努力完成自己承擔的任務,能否主動提出活動設想、建設,在活動中是否有不怕困難和合作精神等。

(三)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情況,考察學生在活動中從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到解決問題的全過程中所顯示出來的**精神和實踐操作能力。

(四)學生對學習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掌握情況。如查閱資料,實地觀察記錄,調查研究,整理材料,處理資料,操作運用工具,交往與表達等方面的技能、方法的掌握和運用水平。

四、評價指標的制定

根據評價的基本內容制定評價表。主要包括兩個緯度的評價:一是活動過程要素,二是活動過程中學生的態度、情感發展狀況。

在劃分出評價的各種類別後,要根據評價的重點,賦予不同的評價專案不同的權重係數,綜合評價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發展狀況。

五、評價的操作

由於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強調過程評價和自我反思性評價,因此,評價一般分為平時活動的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的綜合評價,並注重學生的自評。教師評價也應以定性描述評價為主。

平時形成性評價一般在乙個系列活動結束後進行,主要是自評和互評(或小組評價),側重於自我反思性評價。

終結性評價一般在乙個學期結束時進行,是對學生全學期活動的表現情況發展狀況的綜合評價,應把自我評價、小組評價(或互評)、家長評價(暫不實行)、教師評價結合進行。

附:1. 山曹小學研究性學習課程評價方案

2. 山曹小學學生課題研究報告

3. 山曹小學學生社群教育(實踐)活動記錄表

4. 山曹小學學生勞動及技術教育活動記錄表

山曹小學研究性學習課程評價方案

一、評價內容及標準

(一)教學目標

研究性學習是綜合實踐活動中最重要的課程領域。研究性學習著眼於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目標指向主要是學生學習興趣的滿足和能力品性的提高,強調學生對所學知識技能的實際運用、能力的形成和經驗的獲得,強調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加深對學習價值的認識,在思想、情感、意志、態度等方面得到昇華。

具體目標為:

1.激發觀察生活、發現與**問題的興趣

學生通過自主**的學習活動接觸和了解自然與社會,對身邊的自然現象、社會現象積極觀察和思考,並通過簡單的操作實踐,品嚐自己動手動腦**和解決問題的愉悅,獲得問題**的初步經驗,激發對自然與社會問題**的興趣,初步養成好觀察、好質疑、好**的心理傾向。

2.初步學會觀察與發現、**問題的能力

通過研究性學習,小學生應當初步學會用不同的方法觀察事物、發現問題,提高對問題進行自主**的能力。包括:針對特定情境中的事物仔細觀察並且提出問題:

針對所**問題形成簡單的**思路,並以自己的方式實施**;學會使用簡單的工具和裝置,採集基本的資訊、資料:運用資訊和資料對問題做出簡單但合理的解釋或回答;用明白的話語與同伴交流觀察、思考、**的過程與心得。

3.形成合作與分享的初步意識

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要樂於與夥伴互相幫助,分工合作;要克服依賴心理,養成認真完成分工的自覺性;要形**際溝通的初步能力;要熱愛集體,樂於與同伴交流和分享資訊、創意及成果。

4.形成尊重科學的意識和認真實踐、努力鑽研的態度

在研究性學習中,要初步形成尊重客觀規律的意識、養成凡事認真思考的習慣,既敢於大膽想象,又能夠認真實踐、嘗試、**:不怕困難與挫折,不輕易放棄:能進行初步的反思和自我評價:

學會尊重他人的意見和觀點等。

5.初步形成對於社會的責任意識

小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初步形成的社會責任意識,主要包括初步形成對人與自然、人與社會關係的正確認識;注意個人行為對於自然和社會環境的後果,初步形成關注社會進步的意識;懂得社會發展人人有責的基本道理等。

二、3-6年級分解目標

(一)親近周圍的自然環境,熱愛自然形成自覺保護周圍自然環境的意識和初步能力。

1.接觸自然,豐富對自然的認識:

2.欣賞自然世界,發展對自然的熱愛情懷;

3.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理解人與自然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絡;

4.知道如何保護和改善自然環境,並身體力行;

(二)考察周圍的社會環境,自覺遵守社會行為規範,增長社會溝通能力,養成初步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對社會負責的態度。

1.認識社會資源,並能有效運用;

2.走入社會,熟悉並遵守社會行為規範:

3.發展人際交往,養成合作品質,融入集體;

4.力所能及地參與社群服務活動,增強參與社群服務的意識:

(三)了解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習慣和積極的生活態度。

1.注重生活衛生,料理自己的日常起居;

2.認識各種災害及危險情境,學會自我保護:

3.端正勞動態度,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4.樹立人生理想,積極進取養成勤奮;

(四)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慾,養成從事科學研究的正確態度,發展**問題的初步能力。

1.關注日常生活及周圍環境中的問題,激發**的熱情;

2.了解科學研究的歷程,感受並養成從事**活動所必備的精神和品格;

3.通過探索與研究,初步學會使用一些最基本的工具和儀器;

4.實踐科學研究的一般過程,初步掌握獲取資訊和處理資訊的能力;

三、研究性學習的內容及選題。

(一)正確選擇研究性學習的內容

問題性——呈現乙個需要學習、**的問題(專題或課題);

開放性——時間安排、主題確定、研究視角、方法運用、結果表達,均有相當大的靈活度;

綜合性——圍繞專題組織多方面、跨學科的知識內容;

社會性一關注理論知識與社會生活的聯絡:

實踐性——在**實踐中獲得積極情感體驗;

(二)精心設計研究性學習的**過程

不同的研究性學習課程模式具有不同的**過程。

1.專題研究是指研究內容比較單

一、所用課時數較少、乙個教學班研究同一課題內容的課程模式,專題研究型屬於研究性學習初級層次。這種模式的**過程包括:

選擇學生感興趣、結合教學實際、便於發揮學生自主性的課題;在教師的指導下,制定研究方案;以學生為主體的**活動;以突出學生在**過程中的體驗為主的課題小結:展示成果、做出評價。

2.小課題研究型是指教師在對學生提出的研究課題整理歸納的基礎上,確定幾個課題。在乙個教學班或乙個年級內的學生以個人或小組的形式進行**的課程模式。

小課題研究型這類模式的**過程包括: 。

誘發學生的好奇心,激勵學生自主選擇課題;指導教師對學生自選課題的篩選、確定課題、成立課題組;以學生為主體的**活動:課題小結與展示評價成果。

3.主題研究型是指每學期全年級設立統一的範圍寬廣的主題通過對學生在同一主題下自選小課題的篩選,分設若干各子課題,以小課題組為單位的自主、開放式的**過程。主題研究型這種模式的**過程包括:

組織輔導報告、班級動員;個人選擇題目、擬訂計畫,方案;教師初審、合併詳盡題目公布課題名稱:學生自由組成小課題組,在小課題組長的領導下共同設計方案、開題報告、方案評審;實施方案、教師指導;撰寫研究報告,小組、個人總結:研究成果的交流、評價。

在實施研究性學習過程中,不論採用那種研究性學習課程模式,都要體現研究性學習方式的特徵。

四、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方式

(一)調查研究模式 .

通過走入社會,走向生活:,對各種現象進行調查分析,得出某種結論或觀點,並寫出調查報告。

(二)調查物件:

1.關於自然現象和狀況的調查;

2.關於社會現象和狀況的調查;

3.關於人的現象和狀況的調查:

(三)調查內容:

溯源調查(問題或現象的根源或歷史演變)

現狀調查(問題或現象的當前狀況調查分析)

跟蹤調查(問題或現象較長時間的考察,分析問題的發展和變化情況)

綜合實踐活動評價方案

綜合實踐活動是義務教育課程方案的必修課程,既是全新內容,又是課改的亮點,由於它的目標 內容 活動方式均不同於學科課程,因而,它的評價也有其特殊性。一 綜合實踐活動評價的理念 1 評價的整體觀 要求在評價中把課程教學和評價統一整合,使它們融合為乙個有機整體,貫徹到活動中去進行。一方面將學生在活動中的各...

綜合實踐活動評價方案

遙墻鎮中心小學 綜合實踐活動是本次課改新增設的必修課程,既是全新內容,又是課改的亮,由於它的目標 內容 活動方式均不同於學科課程,因此,評價也有其特殊特點。一 綜合實踐活動評價的理念 1 評價的整體觀 要求在評價中把課程教學和評價統整,使它們融合為乙個有機整體,貫徹到活動中去進行。一方面將學生在活動...

綜合實踐活動評價方案

3 精神和學習能力。通過對學生在提出問題 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過程中顯示出的 精神和實踐能力,及其對 結果的表達進行評價。4 收穫與反思。通過學生的自我陳述 小組活動記錄來反映,也可以通過學生的日記 活動徵文 主題班會等形式來反映,還可以通過學生的行為表現和活動成果來評價。三 評價方式 評價方式體現多...